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读书心得《养育男孩》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1-12-18

【www.cqwcsy.com--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读书心得《养育男孩》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读书心得《养育男孩》读后感

  读这本书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男孩,最想从妈妈那得到的是什么?大多数妈妈一定会说,是妈妈的爱吧。其实,男孩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爱。

  家有两个男孩宝妈的我,所以很关注关于男孩的养育方面的信息。作为妈妈,我自己是女性化的思维,保守寻求安稳,但是我知道养育男孩不能完全按照我的想法来,必须有男性的思维参与,家里的爸爸总是忙于工作,不忙工作也是抱着手机玩,所以大部分时间是我陪伴儿子成长。我在网上买了一本美国的爱默生的《养育男孩》这本书,这是一本专门写给妈妈看的书,就是要告诉妈妈们,如何教育家中的男孩,这对我来说非常实用。

  从这本书的封面,我们就知道这本书的精髓就是尊重,就是给你的男孩尊重。而且作者说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太晚或者太早,从现在做起,给予男孩尊重,你一定会收获到男孩反馈给你的惊喜。而妈妈们要做到尊重,就是要尊重男孩的六大愿望,分别是:征服、等级、权威、智慧、情谊和性。在书的序言中有关于这六个部分的解释,我读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想到儿子有的时候对我的不服气,可能就是因为我没有做到尊重他,读到这本书我才知道我以前的做法很多都是错误的,我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让他做这个做那个,却不知道从男孩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本书共有11章内容,分别从征服、等级等层面来论述给予男孩尊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么什么是尊重?如何给家里的男孩和你的丈夫尊重,书中说了,妈妈的尊重就是对儿子的正面评价,无论他做了什么。这句话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我家小子就是这样经常惹我生气,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总是跟我讨价还价。每当他不认真写作业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要爆炸了,总是要狠狠地教训他一顿。而书中的作者告诉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正面的评价,告诉孩子妈妈尊重他,然后指出他哪里做的不好需要继续改进,这样男孩们肯定会听得进妈妈的话的,因为他们得到了妈妈的尊重。

  这本书对我而言非常实用,我家男孩正是他自我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多时候,他已经非常有主见了,但是他的主见总是那么不合时宜,我就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才对,而他却对自己很自信,不愿意按照我的建议来做。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男孩子们需要的是尊重,告诉他们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需要强调的是妈妈尊重你的想法,但是这样做会更好一些,这样男孩们就会更加乐意按照妈妈的建议来做,我家小子现在也是这样,我想首先我要表达我对他的尊重,这样跟他平等对话,才能让他的个性发展得更好一些。

  这是一本男性作者写给妈妈的书,告诉妈妈们男孩跟女孩的天性不同,女孩子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爱,而男孩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尊重。所以推荐这本书给大家,寻求更好的方法来跟男孩沟通交流。

  读书心得《养育男孩》读后感

  《养育男孩》内容概要:了解男孩成长过程的三个关键阶段,培养他所有积极正面的品质,在适当的时候让最合适的人陪伴他、影响他,引领他成长……数年后,作为父母,我们将为此而收获骄傲!这是一本家庭必备的育儿书,一本丈夫会悄悄从妻子手中偷走的书,它简单、直接、易于阅读。

  《养育男孩》读后感,来自亚马逊网友:其实纸质的书还没有正式看,那是准备给我父母看的。我是先看了网上的电子书才买的这本书。姐姐先有女儿,现在已经13岁,我儿子现在才1岁10个月,两个小孩都是父母帮着照看。母亲总是说我儿子这不行那不行,姐姐的女儿以前有多棒。有时搞得我也很烦,在怀疑儿子是不是有点笨呢。尽管她也当着我儿子的面称赞他很棒,但是我知道那不行真心的。她时不时会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她的真实意思。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虽然可能他不是,但是在母亲的心里他永远是!为了阻止母亲再在孩子面前流露这样的想法,在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里的观点:女孩已经在口齿伶俐地讲故事时,男孩可能还才仅仅能讲简单的句子;女孩已经心灵手巧地剪纸时,男孩可能还不能很好的拿前刀,这是他们的性别决定他们的不同。我决定一定要想办法买到这本书,让母亲终止她的观念,不要再给孩子心理负担。不管这本书的其他内容如何,就这一点就够了,它会给所有母亲信心。其实儿子也不很不错,他也会讲故事,也会做一些简单的剪纸类,只不过没有表姐小时候那么口齿伶俐而已。

  养育男孩的读后感,来自京东商城的网友:《养育男孩》让我对养育儿子充满信心!在需要的时候遇到一本好书犹如在合适的时间遇到一位适合的爱人。儿子诞生之前,我觉得养孩子没什么难的,只要让他吃饱穿暖就可以了。然而,在儿子降生后,我发现我之前的想法太过简单!养好孩子,尤其是养好男孩原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儿子和我小侄女同年同月生,小侄女非常安静、乖巧,而我儿子非常好动,易怒、暴躁。同样做母亲,小侄女的妈妈和我比起来就要轻松许多。带我儿子让我感觉到快乐的同时也倍感疲惫和焦虑。莫非真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男孩比女孩养起来需要付出更多心血?我担心随着儿子一天天的成长,我无法教育引导好这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宝贝。邻居一位男孩的母亲在于我聊天的过程中似乎对我的焦虑有所察觉,建议我看看《养育男孩》。于是,我便在网上定了这本书。书一到手,我便如饥似渴的读起来,不到两个小时就读完了,心中的焦虑和担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信!如果您也是一位新手妈妈,我强烈建议您买一本《养育男孩》,看封面您会赏心悦目,读内容您将受益匪浅!以前只知道中信出版社财经类的书做的不错,没想到中信出版社亲子类的图书做的也这么精致,实用!《养育男孩》装帧精美,内容实用,是男孩父母的必备手册。

  读书心得《养育男孩》读后感

  我有一个没到两周岁的儿子,作为一位新手妈妈,对养育男孩这件事还有几分紧张。我觉得自己还能凭借回忆理解女孩的心思,而对于男孩的教育、男孩的特征等还较为陌生,需要多学习多思考。于是,当我在给宝宝选择购买绘本时,《养育男孩》这本书便吸引了我的目光,拜读之后,我发现无论作为一名母亲,还是一名小学教师,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于是在此总结回想一番。

  看完这本书的第6章“母亲与儿子”,我意识到,0至6岁的孩子最需要母亲的关爱,宝宝的依恋也让母亲感到幸福。我会多陪伴他,多鼓励他,使他充满信心,和他看一起画书,陪他听音乐玩玩具。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要多对男宝宝讲话。培养他的运动能力,因为男孩需要锻炼肌肉,这样也会有利于书写等精细动作的发育。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鼓励他学做饭,然后一起享受孩子的劳动成果。母子之间不仅需要感性的接触,也需要理性的交流。只有优秀的母亲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子,我们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忘了让自己变得优秀,让自己成为一个好的榜样。还有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母亲越来越全能了,孩子却越来越缺失父亲的陪伴了。父爱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是应该占的比例越来越多的。我想父母之间如果能在这一点上做到很好的沟通协调,那么这样的家庭氛围更利于男孩的成长。男孩需要有领袖,需要有规则,需要规则公正合理地执行。我一直就有些担心会宠坏了孩子,这一条建议很重要。

  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的第8章“学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不少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意见。其中有一个科茨沃尔德实验是我印象深刻的,英国莱斯特郡科茨沃尔德中学做了一个实验:上英语课的时,男女生分开授课,老师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点也调整了教材和授课方式,男生班还设置了写作强化和精读课。这个实验进行了两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男孩、女孩们的成绩都有提升,原来分性别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高分,而且他们的行为方式、注意力和阅读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作者分析这种模式的成功在于注意到了男孩、女孩的区别,在这种环境里,男孩和女孩都能放松下来,男孩更加坦率,更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需要担心自己暴露不足而故作生气;女孩也变得更加自信,不必担心受到男孩的攻击。虽然分性别开设班级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是不可能实施的,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会进行不少学情分析或分层教学设计,我们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进行设计,却很少会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考虑,这也是值得我们改进的。

  注意到这本书中有一个观点就是“男孩的入学年龄应该往后推迟一年”,书中论点:与女孩相比,在智力方面,男孩子的发育有些缓慢,大约比女孩晚6—12个月,在完成精细动作所需的协调能力方面发育得尤为迟缓。他们仍处在“粗放式发育”阶段,更渴望到处炫耀自己的肌肉,因此他们无法老老实实的坐很长时间。许多国家对此得出一个代表性结论:男孩子的入学年龄应该往后推迟一年,但是,男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应该更长一些。这样,男孩的年龄总是比同班女孩的年龄大一岁,在智力方面,男孩已经和女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

  这本书是根据西方国家的教育情况来做总结,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教育国情,但作为教师,我们在与男孩和女孩的相处,教育上也都必须是要有区别的。旺盛精力的男孩在目前学校环境中很难得到宣泄,如果没有机会让他们做一些有意义的.富有创造性的事,他们肯定会惹是生非。老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们营造一些活动,如野营、毕业典礼,这会让他们铭记一生。我们可以利用男孩子爱玩、需要体验式成长的特性,多与他进行一些角色游戏,在游戏中模拟生活,去了解纪律、交际、礼仪;针对男孩们的弱项——语言和表达能力,给予特别的帮助,比如转为男孩们加设语言、阅读、戏剧等课程。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是学校需要更多合格的男教师。离婚率增高、单亲家庭增多、男性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使得很多男孩得不到爸爸们很好的照顾,而6~14岁的男生正是他们需要得到男性榜样的阶段,因此,小学应该引进大量的男教师。目前来看,我们学校和我国大多数学校男教师的数量却屈指可数,这有待引起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范院校的重视。

  一本好的书是需要多次的去与它接触交流的,我想每一遍的再次阅读都会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当我再次拿起它时,都会有更多的收获,在育儿和教学的路上不断前行…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duhougan/10299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