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人生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1-12-26

【www.cqwcsy.com--读后感】

人生就像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人生就像海面,有平静也有波涛汹涌;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也身不由己。以下是本站分享的人生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生读后感

  人生最大之幸是什么?即所得皆所愿。而往往生活却欺骗了你,分分岔岔的路口到底向左还是向右走,只有一直走下去,时间会告诉你,但即使选择了另外一条路,是否会让现在的你更加轻松欢愉呢?未可知,因为已无法回到原点再度体验,这就是人生深邃的奥秘。

  书中的男主人高加林历经了跌宕起伏的戏剧化人生,从-个教书先生到回乡劳作,又逢契机去县城当记者,又遭人举报,再次返乡痛失所爱,遭受着现实和理想的双重折磨,也丝丝缕缕得牵扯着家人和爱人们的心。相信让高加林再选一次,结局还会重蹈覆辙,因为在做决定的那一刻,内心是坚定不移的。,

  高加林身上有一股永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使出生在贫瘠的农村,也有一颗向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的心,不甘心面朝黄土,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 活,可见人一旦见过世面返乡劳作会是怎样- -番凄苦的景象,好在同村美丽的刘巧珍用她的朴实善良,无暇如玉又炙热的爱情滋养着高加林,生活重燃着希望,爱情啊,确实让人心醉,即使再苦再累,只要每晚能恋人在一起,生活便充满着动力。

  一个契机让高加林来到城市做回记者,似乎人生高光一刻就要到来,此刻念书时和加林要好的女同学黄亚萍的 出现打乱了他的生活,- -边是村里爱恋他的姑娘,一边是即将要去南京发展的播音员女同学,-面是痴情百依百顺的女人等着他的归途,一面是锦绣前程和志同道合的爱人。你会和加林一样深陷其中,和他做一样的抉择吗?是的,面对现实,直面内心,后者肯定会更加称心如意,可命运喜欢作弄人,加林被举报走后门后被开除,被迫和女播音员分手,重返故土,昔日恋人已嫁做人妇,以悲情结局告终。

  人在每个命运的转折点上都要好好走每- -步路,因为落子无悔。不能纯粹说加林是自私的,他也纠结着两个深 爱他的人;不愿做像巧珍- -样的女性,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倾其所有无怨无悔;也不愿做像亚萍一样的女性,任性做作,耍大小姐脾气,俗话说撒娇女人最好命,那也要看男人的忍受度吧。

  经历多了也是一种财富,在回首往事时,每每想起也会泛起涟漪,相信加林再度返乡后,也会重新振作,内心的强大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也许他会和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一样,改革创新最终发家致 富,也许会和少平- -样,劳动勿忘读书,重新找到人生的定位,总之内心有光亮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发光,可惜了两个美好的女子,请把自己打磨得晶莹剔透,这样才能和属于自己的灵魂伴侣共进退。

  人生读后感

  主角高加林,不服输,高中毕业,是个急于摆脱乡村的年轻人。他不甘于一生只做一个农民,于是他通过叔父“走后门”成为了县上的一名记者。无限风光的生活让他的虚荣得到满足而后不再深切地爱着巧珍,连两人的共同话题也找不到了,他甚至嫌弃巧珍。可巧珍在他的教师职位被别人代替后那段最痛苦的日子陪伴他,给了高加林热烈、真挚的感情。但县城中的播音员黄亚萍是高加林的同学并且思想开放,给加林表白了。更重要的是,黄亚萍一家即将迁到南京去,那时高加林会被准岳父安排到《新华日报》当记者。高加林在几日几夜地挣扎后选择了后者——高加林和巧珍分手了。

  我对书中巧珍的痴情惋惜的同时,也发现了,对于高加林来说爱情与他的大城市梦比起来太脆弱了,甚至可以牺牲掉。这种对于爱的轻视,对于质朴的美的无视是多么可怕,又或许他更偏爱浪漫的引人瞩目的恋爱过程。高加林太渴望外面的世界了,这种青年对于未知的向往变成了一种力量,反推着他一步步逃离农村逃避不体面的工作。人类喜新厌旧的根源在于新事物的新鲜感与未曾拥有过。我没有资格指责高加林,我同情他被诱惑弄丢了初心。他的理想主义控制了他本身。他的冒险精神主导了他的一切选择,让他在良心倍受煎熬中仿佛接近所谓的功成名就。

  喧闹都市的灯火总会熄灭,大地万物在一种自然柔和的光亮中显露出它们的本来面目。生活也会给高加林上一堂痛彻心扉的课。黄亚萍前男朋友的妈妈告发了高加林是靠关系得到这个职位的,县上严肃处理了这件事。当时高加林在更大的城市学习,他一回来还正嫌弃县城的落魄时被告知只能回家种地了。而此时伤透了心的巧珍也嫁作他人妇。他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回到了一个不如起点的原地。

  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人生艰难之处不在于拼尽全力不顾一切的追寻梦想,而在于守住初心,尊重事实,保持热爱。人生也不是安守本分墨守成规,而是大胆尝试,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巧珍这一点显然更通透。她不识字,却一直暗恋颇清高的知识分子高加林。她像只小羊羔,有着美丽的脸蛋,善良的心地,地主女儿的出身,仿佛《关雎》里健康美好的姑娘。巧珍在那样一个封建思想还根植于人们脑海的时代敢于告白,敢于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敢于直面村里人看热闹似的嘲讽,敢于拿青春赌一个飞蛾扑火,这份勇气就令我肃然起敬。但她还舍得放下,高加林向她提分手时,她断断续续地拖着哭腔说:“你走你的,到外面找个更好的对象......我一个大字不识的人,还要拖累你的工作......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地爱你......”巧珍的泪啊,都要粘住她的上下睫毛;巧珍的手啊,正痉挛地抓着栏杆;可这个倔强的姑娘话音刚落就迅疾地转身摇摇晃晃的骑上自行车。

  而悲剧不是命运造成的,现实的宣判是不会让一个年轻人后悔的。巧珍只会意识到她和加林哥的差别太大了。一个个岔路口处,路都是我们自己选的,可是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决定路的曲折程度,这股力量叫做社会环境。

  这本书向我展示了中国乡村旧道德观念与新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间与地域内,书中三个主人公都大胆地割舍了安稳,青年的痛苦与抉择恰好反映了社会的方向与趋势。就如高加林的身上有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的精神,也有读书人的傲骨,有勤劳踏实的传统美德,也有功利虚荣和怯弱。

  然而生命力不就是在复杂的人身上才绽出光彩的吗?若不知能否扶摇直上九万里,至少也要腾跃而上,至于最后抢榆枋还是适南冥都已不重要了。宿命或许也只是我们本性不改的体现,我们的性格,我们的世界观始终在我们未察觉时知道了我们的方法论。选择就对我们来说关乎一生。作者路遥把柳青的一段话意味深长地放在小说开篇,是这么写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几步,特别适合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你走错一步......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百转千回,你的根是一根隐形的线拉着你,不忘本,不强行挣断它,而是试着与它和解,它会引着你做出最自然而合理的选择。

  人生读后感

  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西北年轻农民,受困于农村传统观念、社会飞速变化中的种种不公,以及自身的自卑心理,怀才不遇、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故事的环境背景是西北农村,与我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差异,然而那种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能够很快抓住我的心,不仅仅是因为它和我喜爱的另一部路遥着名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几分相似,更因为它与大多数读者(比如说我)的心理体验相贴近。

  没有人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与智力都由弱变强,没有人刚刚降生时就强悍,应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一句话,我们都以前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的努力,才成为此刻的自己。于是,在高加林身上,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能够体会他被人顶替了民办教师职位后的愤恨,能够体会有知识有抱负的他,应对自己重新成为农民这一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获得巧珍的感情时,作为读者的我,内心也浸润着清凉的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在制造距离的同时,也制造了关联性,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让你与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觉地产生“同感”。

  小说的上半部分并不十分精彩,却为下半部的跌宕铺垫着情节与情绪的背景。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感情、冰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我奋斗……上半部以加林的自我实现为小结,然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却又来的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几十年不见的叔叔转业回乡在县里任局长,被人轻视的家庭因此而扬眉吐气,加林也因此被叔叔身边的溜须拍马者顺理成章地安排了有前途的职业,摆脱了他的农民身份。

  然而,为他高兴之余,内心总有些许不安。下半部分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城的高加林果然一展他的才能,事业平步青云,而他也收获了新的感情。在感情的两难抉择中,他衡量的标准不再是内心的感受,而是现实的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缺少共同语言”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了自己,放下为他付出一切的淳朴的农家女巧珍。他成为了另一个人,不再是那个为我所熟悉、同情的小人物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眼前利益放下生活原则的迷途青年。

  此时,读者和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悲哀,为了加林的迷失自我而感到惋惜和痛心。

  但是,在我们满以为出卖原则的人将和新欢奔赴幸福新生活,而故事将成为淳朴善良的巧珍孤苦一生的杯具时,作者又借命运之力和所有人开了个玩笑:受伤的小人捅了背后一刀,踢爆了加林借“后门”获得职位的秘密,刚正不阿的叔叔没有袒护亲属,春风得意的青年即将再次面临成为农民的命运。急转直下的故事进展不仅仅惊得主人公半天回但是神儿,连对他由同情、赞许到愤恨、不齿的读者,也无法不感到错愕。

  路遥并非故意玩弄情节,事实上,人生本也如此。有人说,人生无常,然而作者在此就是在探讨,无常的人生中,冥冥中亦有定数。这听上去像是封建迷信思想,不妨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定律”常常只能局限于一场球赛,偶然因素几乎能够主宰比赛、决定最终的胜负,而如果将探讨的范围扩大到一整个赛事,甚至某队或某国多年的足球事业发展,我们看到的就不再是“足球是圆的”,我们看到的是“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就像黄亚萍父亲说的,“生活永远都是公正的”。而用时兴的话说,就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回到原点,加林重新回到农村老家,成为农民,只是他身边已不再有大小姐黄亚萍那“高雅”的爱,更可悲的是,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给弄丢了——痴情淳朴的巧珍已嫁做他人妇。

  加林就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念、敢追求,但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不也和他一样,为了到达目标,有时甚至出卖原则。德顺爷爷对加林爱得深切,由爱而生恨,但恨是以爱为基础,恨其不坚持,却并不一棒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人生还要继续。

  回过头来看,巧珍的美是美到极致的。那不仅仅是因为小说中的她是农村远近闻名的俊女子、身体像白杨树般苗条,更是因为她的纯粹。她爱得纯粹,没有半点虚假,也不掺杂半点个人利益。加林的需要,她总是最懂,就连分手后她对自己婚事的决定,也是为了他——她明白加林仍然在内心中爱着她,为了禁绝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很快地把自己嫁掉了。就像德顺爷爷所说,巧珍的心像金子一样。她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但她勇于追求,更重要的是,她一向坚持自己的生活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读者,依然会被朴实、美丽的巧珍感动,会为她的善良以及为爱甘愿奉献一切的纯真而赞叹不已,但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了。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原本应有的微妙平衡之间,毫不犹豫地选取后者,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悲哀。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duhougan/10461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