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阅读《青春万岁》读后感

读后感 时间:2022-01-18

【www.cqwcsy.com--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阅读《青春万岁》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阅读《青春万岁》读后感

  红色,是最迷人的颜色。

  万山红遍,红色彰显充实;血染黄沙,红色氤氲豪迈。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朱红褪,山河碎。这一抹褪去的红,也随一江春水向东流,流走了多少欢愉,沉淀了多少忧愁。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如同白驹过隙,词人难免感时伤春。樱桃之红,固然增添几分妖娆春色,却实在掩盖不了她忍受风吹雨打的辛酸。这一抹红,于樱桃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沧桑?

  自古以来,红色就被无数中华儿女赋予了众多含义。在这些数不尽的红当中,有一抹红最耀眼,最神圣,拥有“任尔东南西北风”的精神,拥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这一抹红,凝聚着共产党人的鲜血,凝聚着爱国为民的信仰。这份信仰,支持着无数爱国志士奋勇向前,支持着无数热血青年挥洒自己平凡而耀眼的汗水。这一抹红,这一份信仰,贯穿《青春万岁》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奏响属于那个红色时代的最强音。

  王蒙先生写这本书时,只有十九岁,正是一个胸怀抱负的热血青年。而《青春万岁》就是他的心声的真实写照。当时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刚刚起步,全国人民都翘首以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年轻的王蒙更是踌躇满志,渴望为他心中的理想献上一份力。《青春万岁》就是描写了一群和王蒙有着相近年龄和相同心境的女生,她们因为怀有信仰而追逐梦想,因为怀有信仰而坚韧不拔。在王蒙的笔下,她们脸上泛起的健康的红晕是那么的可爱,又是那么的神圣。

  她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于是她们在学习时犹如飞夺泸定桥,冒着弹雨勇往直前。书中有不少关于其的描写,其中写杨蔷云苦练制图,对着一副小小的图纸较上了几天的劲,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杨蔷云的这种行为不仅基于她不服输的性格,更是由于在她心中长存的信仰。可以猜想,当她看着自己的制图水平愈来愈高,她心里不在想别的,而是在想自己离建筑工程师又近了一步,也就是朝着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理想又前进了一步。

  不仅学习如此,她们做什么事都是一丝不苟、干劲十足,而且充满了善良的关怀。打扫卫生时的热情与细致、批评与自我批评时的诚恳与坚决、国庆节联欢游行时的活力与激情、帮助天主教孤儿呼玛丽重建信仰时的友善与耐心,无不体现出她们身上那颗纯洁、赤诚、火热的心灵。

  这颗心灵由那个红色时代铸造,充满了红色的信仰。拥有信仰的心灵是强大的,拥有信仰的人是坚不可摧的。

  信仰使人追逐理想。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朝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马不停蹄地前进。

  信仰使人坚韧不拔,顽强不屈。陆放翁一心梦想着大宋江山的收复,却至死未能圆梦。纵使“国仇未报壮士老”,但“匣中宝剑夜有声”;纵使“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却“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目睹了南宋的颓败和金国的强盛,经历了几十年光阴的流逝,他临死也没有放弃梦想。“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何等的辛酸与悲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又是何等的坚韧与执着!

  其实,高尚的信仰一直存在于中国人的心中。古代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近代有“救亡图存”,建国以后,也有“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到了今天,这些信仰,有的被印在教科书上,有的被写在横幅上成了口号。横幅随风而动,那些口号也渐渐虚弱苍白。

  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优裕,可信仰却越来越脆弱,曾经的红色信仰逐渐被拜金和利己所替代。于是有人悲叹,红色的时代结束了。的确,我们远离了当年政治斗争的狂热,但我们并没有真正远离那一份红色的信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样的思想深埋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永远不会消失。而那一抹红,为这样的思想披上了一件坚韧的铠甲。

  我相信,中华儿女完全有能力重新找到这一份信仰。纵使沧海桑田,中国人的心不会变,那一抹红也不会变。她永驻于我们心间,等待我们去重拾。

  阅读《青春万岁》读后感

  《青春万岁》的背景是建国初期。革命的成功强化了人们革命的信心,共和国的诞生更增强了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历史使革命的种子注入了青年的血液,在最青春最纯洁的时光中,他们满怀憧憬地向往着共产主义的大热潮。杨蔷云、袁新枝、郑波都是“少年布尔什维克”情结的外化,他们加入学生自治会,参加集体游行,爱国爱党爱人民,喊着口号,像今天我们追星一样崇敬着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地下党员,抗美援朝志愿者……她们作为党、团的青年学生干部,关心轻视政治的落后分子,鼓励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的学揭露家庭罪恶,清除受外国教会荼毒的“反革命”分子。“明天给我们的到底有多少阳光和花朵,多少责任和期待,这,我们不太清楚,但是我们都确定的知道了未来的生活道路,这道路就是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主义献出一切!”

  《青春万岁》里,王蒙一边叙述中学生的革命活动,一边插入革命诗歌、歌谣和苏联小说中的情节,来歌唱学生们的青春热情。“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冷漠/眼泪,欢笑,沉思,全是第一次。”青年人的理想与青春是浑然交融的,青春点燃了崇高的理想,理想也丰富了青春。青年们能真实地、强烈地感受到本身身上迸发的青春活力,奔腾的青春召唤她们自觉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将祖国的伟大建设视为最高理想。

  这就是“五零”后的青春!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女中学生,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祖国献身的梦想,带着纯真的心灵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青春的道路上留下了一段华彩乐章。重温《青春万岁》,心灵震颤不已,愿致一次无悔的青春。

  阅读《青春万岁》读后感

  我一直思索着《青春万岁》算不算是王蒙的另一部“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在读完了《蝴蝶》,读完了《相见时难》,王蒙更多的是在描述文革那一代人所能经受的精神创伤,在一遍又一遍的心灵对话中板起脸来与自己对话,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对话,与崇高的布尔什维克对话,与自己的过去对话,与自己的敌人对话。在一次又一次的“揪出反动派”“打倒反革命”的红色疯狂的席卷背后,互相揭发,就连曾在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中建立起来的信任都荡然无存。于是,王蒙那一代人,在自己最青春最纯洁的时光中,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满怀憧憬地向往着共产主义的大热潮中,庆幸着自己能够生于这个伟大的年代,庆幸自己能够不受旧社会的罪,成长于毛主席的怀抱下,于是,他们加入学生自治会,参加集体游行,爱国爱党爱人民,喊着口号,像今天我们追星一样崇敬着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地下党员,抗美援朝志愿者……

  写这本书的时候,作者才二十出头,好一个青春年少,于是,他也像书中所有主人公一样,虽然对所谓的“革命”有着火一样的热情,但理解却是肤浅的。《青春万岁》出版的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面对同样的一部作品,它对王蒙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青春时代的文学理想。他说,这是为了纪念,纪念被文革,被“四人帮”,被红色革命所革掉的纯真的记忆。如果说王蒙好几部中篇和短篇小说是用呐喊的方式来诉说那个十年对人性的压抑,对人格的扭曲,那么,《青春万岁》则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诉说其中的痛苦。整部作品就好像一部青春回忆史,虽然琐碎,但却真实,展现了那一群群五十年代的高三学生的组织、学习、家庭和生活。解放伊始,“三反”“五反”运动的余热还未完全退去,而除去了一切国民党统治过后的北京,连小学生都懂得了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那一群女校的准大学生,尽管学业紧张,尽管也面临着复杂的现实,尽管也曾发出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我还不了解。生活里,有许多残酷”,尽管不得不面对新旧社会交替在思想关上的困惑,但这,仅仅被她们轻轻理解成了“党和国家的敌人”“被毒害太深的同志,需要我们好好去改造她。”,于是,她们逐渐地,逐渐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温暖的力量,不论是贫下中农,工人,还是地主的小姐,天主教的小教徒,都被这股团结的力量吸引了,融合了。

  “当我看着睡下了的帐篷,还有这清明的天空和满池的荷叶,我想起我们的暑假,想起你的已经过去了的,和我的正在进行其中的中学时代,幸福就好像从四面八方飞来,而我禁不住流泪……”生活是美好,学习是美好,同学还有同志是可爱的,于是不分你我,推心置腹,虽然一声声的“同志”,一句一句的“我们要有钢铁般的意志,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一遍一遍的对伟大壮丽事业的想象,虽然引起了别人对她们“沉重的负担,无谓的忙碌和虚妄的热情”的可怜和她们“小小年纪就这么严肃”的反对,但依旧挡不住她们的青春热情。这就是“五零”后的青春吧。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duhougan/10907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