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读后感【七篇】

读后感 时间:2025-04-08

【www.cqwcsy.com--读后感】

注重,拼音zhù zhòng,汉语词语,意思是重视,出自《孙逸仙·凡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读后感【七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读后感

  近期,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第四集《严正家风》中,讲述了xxx、xxx、xx、xxx等家风败坏的典型案件,他们纵容配偶、子女、亲戚倚仗特权优先获取资源,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当好家风建设的“主角”。

  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齐家”与“修身”同样重要,不仅要个人两袖清风,更要从严治家。我们党历来重视家风建设,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党员干部的楷模,都留下了动人的家风故事,也铺垫了“中国家风”的鲜明底色。优良家风是继承传统、寄托亲情的陈年家私,亦是文化的朴素沉淀、社会价值的担当,更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互相激励、互相进步的精神支柱。

  家风建设,须建立良好的家规家训。不少落马官员贪腐的初衷,是为了让家人,让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然则“大厦千顷,眠七尺之躯;珍馐百味,不过一饱”。相比于物质上的给予,好家规家训才是“传家宝”,才是最好的精神财富。“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给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教育孩子形成好的品格,就是给孩子最好的资产。党员干部要把建家规立家训作为治家之要,要从自身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以此引导家庭成员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向善向上的力量在亲情中凝聚,让真善美的风尚在家庭中传扬,让正确的价值观滋润每一位家庭成员的精神世界。

  家风建设,须党员干部自觉带头廉洁齐家。党员干部手中掌握着人民赋予的权力,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人民谋利益,要坚持以身作则,自身要守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反腐倡廉、拒腐防变能力,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廉洁修身,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决不以手中的权力占有社会公共资源,不为亲人、朋友、工作人员优先享受社会公务服务提供便利。要在家做到警钟长鸣,时刻关注家庭成员的思想动态,树立良好家风家规,严格要求亲人,严禁打着自己的旗号谋取私利,坚决防止身边人搞“特殊化”,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廉洁齐家。同时还要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工作与家庭时间,杜绝下班后的非工作应酬,肩上扛起家庭、工作“双责任”,以好家风涵养清正党风政风。

  家风建设,须营造清正、清心、清廉的家庭环境。党员干部要处理好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的关系,教育家人自食其力,并对家属的错误绝不娇纵、不袒护。做到常吹枕边“廉政风”,常念家庭“廉政经”,严格要求妻儿亲属,共同当好家里的“纪委书记”,做好家庭廉政建设的“监督员”、“守门员”和“战斗员”,把好家门,守好后院,做到有损党和国家、人民利益的不义之利不沾,不明来历的意外之财不取,不合规定的分外之物不拿。通过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子女们的人生系上良好品格的“第一粒扣子”,进而影响和带动社会上的其他人。

【篇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读后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安定;家教良好,民族才有希望。弘扬优良家风,要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落脚到公民道德建设上,推进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主题。我国的家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具体到每个家庭,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追本溯源,都是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为立身之本,将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勤奋好学作为基本美德,经过代代传承,形成各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家风。这些经由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家庭美德,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好家风是代代传承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子孙。好家风是什么?好家风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调节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和利益的道德行为规范;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让后人铭记在心、代代受益。

  领导干部家风,对党风政风社风影响重大。一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是以千千万万领导干部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引领的;一个执政党的良好党风政风,也与广大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密切相关。

  弘扬良好家风,领导干部要从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三千年家训家风传承和百年红色革命精神,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弘扬优良家风,要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为遵循,把传统家风、家教、家训、家规、家书的文化传承,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汇聚亿万家庭的力量,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弘扬优良家风,要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传承文明古风、红色家风,抓好青少年品德教育,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推动全社会树立新时代家庭观。

  弘扬优良家风,要落脚到公民道德建设上,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集4亿多家庭和14亿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去建设伟大的新时代。

【篇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读后感

  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责任担当,更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给家人一个榜样。

  在湖南省永兴县,至今流传着大将黄克诚的家风故事。说黄老奔走革命,40多岁才有了孩子,舐犊情深较之常人更甚,但是他对子女要求却十分严格,曾给子女们立过许多家规:“你们要学革命,不要学世故。千万不可不学革命,却把世故学会了。”“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我黄克诚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的。”“小汽车是国家配给我办公用的,不能私用。”

  何谓家风?《辞海》中解释:“家风,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崇尚操守廉洁之风。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经典语言,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等等,讲的都是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由此看来,良好的家风,犹如一棵小树成长时所需的空气、土壤、阳光、水分,只有这些具备时,小树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态度和做事方法,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家风还连着作风,影响着党风、政风。家风正则作风优、党风清、政风淳,家风不正,就容易滋生腐败。纵观领导干部贪腐的案例,大多数背后都是家风不好,妻子儿女品德不端,有人将会利用家庭的弱点作为攻击的突破口,如向党员干部家人行贿,拽其迈入贪腐之门,走上贪腐之路。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一个人把家庭经营好了,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社会才会和谐,天下才会太平。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能树立纯洁的党风、政风,才能抒写亲民爱民的奉献篇章。党员干部树立良好家风,要常修家风之课。

  一方面要言行一致,做好子女的榜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在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家人的榜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经常自警、自醒、自律,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要“立言立行”,做好子女的榜样。

  另一方面要从严治家,在亲情中升华。家事不是小事,“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对领导干部来说,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注意抓好家风,对自己的配偶子女,经常进行政治思想与理想信念教育,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出现时,要及时制止,给予批评指正,如果家人确实出现了违背党纪国法的情况时,决不包庇袒护,在生活、工作中,时时处处,带头树立好榜样。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亲属树立正确价值观,也才能端正家风,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篇四】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读后感

  近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在全国发行。《礼记·大学》告诉我们:“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的一头连着个人的品格修养,另一头连着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的千年文明尺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足见“小家”之于“大家”的非凡意义。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他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家风看不见、摸不着,却渗透在家族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后代的灵魂中,成为个人品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家庭成员的精神纽带。《包拯家训》以“宗法”警示后代,后代子孙一直未辜负祖宗所托,居官清廉、留有美名;王羲之教子练字“练尽缸中水”,一池墨水成为立身治业、言传身教的家风佳话世代相传;方孝儒以“克己复礼,言传身教”的家风,影响了江南地区士风、民风和学风。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从《朱子家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颜氏家训》的“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到曾国藩《诫子书》的“养心之难,又在慎独”,“小家”的家风吹进人们的心田,世世代代、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颜氏家训》《诫子书》等家风家训中关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文化基因也影响着后世社会。 

  当“小家”历久弥新的经典规范成为普遍共识,中华传统家风中的正能量基因也就自然而然成风化行,成为崇廉尚俭、风清气正的“大家”风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要传承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严正家规,也要继承共产党人红色记忆里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展现百年风华下的红色家风。更要充分挖掘向上向好向善的内生力量,讲好中华文化与良好家风的中国故事,通过筑牢“小家”防线,树立价值典范和行为标杆。 

  “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小家”与“大家”是个人与民族、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有了每个“小家”的清风明月,才有“大家”的风清气正,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篇五】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读后感

  家风连着党风,家廉才能政廉。近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这不仅为全社会涵养家风提供了科学指南,也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清风传家的自觉性主动性。“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引领风尚;家风差,难免累其家人,殃及子孙,贻害社会。不论时代和生活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家风是百年党史中恒久的话题。对党员干部来说,加强家风建设、传承优良家风,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有利于纯正党风、端正政风、带动民风;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带头树立好家风,可以很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培养时代新人、红色传人。在培育优良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模范人物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立起了标杆。从百年党史中传承优良家风,要把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传承好发扬好,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无不叹服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对待亲情,毛泽东一直倡导“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周恩来夫妇没有给亲属留下一砖一瓦、一线一物,却留下了淡泊名利、自立自强的“十条家规”。刘少奇坚持“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陈云教导孩子,“千万不可以革命功臣的子弟自居”。彭德怀对待亲友,奉行“近水楼台不得月”……这样的家风,全党为之敬仰,百姓为之钦佩。

  我们党一步步发展壮大,优良家风也在传承中光大。在党的历史上,很多先进模范人物创造了清正廉洁的家风。有人曾追问:“‘焦门家风’为何历久弥新?”那是因为焦裕禄以勤政廉政的一生,传递给孩子们三个核心理念:付出才能有收获、孩子要比学习和艰苦朴素、懂得平等的真正含义。这些理念,看似朴素,却意味深长。谷文昌坚持“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给子女留下两袖清风。杨善洲坚持权为民所用,他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从未为子女谋私利。廖俊波坚持一尘不染,他多次对妻子说,“清清白白做人,就可以安安稳稳睡觉”……如此家风,光照后人,激励后辈。

  家风优良,推动党风向好,益于党的发展;家风不好,影响党的形象,危害党的事业。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不仅自己在台前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到头来,“一人腐带来全家腐”。

  学习党史,重在践行。对党史中的优良家风,要当成“红色养料”,以此加强家风建设、树牢新风正气。新征程上,要坚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决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继承和赓续革命前辈的好家风好作风,当好家庭课堂的建设者、示范者。

【篇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读后感

  以家风建设带动党风政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对党员领导干部规定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的廉洁自律规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来自领导干部家属亲友的违规干预行为要坚决抵制,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党组织”。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相衔接,此次修订《条例》,在生活纪律方面专门新增了关于家风不正,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种类和幅度。《条例》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正,就会对家庭成员的作风潜移默化地输送正能量,家庭成员违纪违法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相反,党员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不仅会助长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利用党员领导干部职权或者职务影响谋取私利的错误行为,甚至可能会把党员领导干部本人拖入违纪违法的深渊。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党员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家风问题不仅是道德问题,也是纪律问题。将家风建设情况写入《条例》,划出不可碰触的纪律底线,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必将进一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家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促使其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通过树立良好家风带动党风政风向上向善,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篇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读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把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带头把对党忠诚纳入家教家风范畴,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以优良的家风筑基从政为民作风,发挥榜样示范的敦风化俗作用,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文明家庭新风尚。

  对党忠诚是党员的核心修养。“天下至德,莫过于忠”。忠诚是党员干部立身之本,也是党建之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员的核心政治品德。入党伊始,“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不叛党”等誓言,就已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个党员的心灵深处,也化作为党员工作与生活中的日常言行,并对党员道德修养起到了熔铸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听党的话,一心一意跟党走,对党的事业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尽心尽力,正是对党忠诚的体现。对党员干部而言,忠诚还是为人处世的根基,对党忠诚自然于人有信、在家行孝、创业有功。新时代,党员干部锤炼忠诚品质,就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践行“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党员干部要锤炼核心修养,就要在家庭日用生活中砥砺忠诚品质、忠诚担当、忠诚风范,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教家风看齐,在优良家风熏陶中厚植过硬忠诚修养。

  党员干部家风是作风的体现。党员干部家风是社会文明风尚培育的重要支点,全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离不开千家万户优良家风的相互作用。其中,党员干部家风起着示范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家风的形成,离不开党员干部本人及其家庭成员长时期家庭生活的积淀,而家风或门风,本身就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乃至于学术文化技艺传承。我们知道,党员个体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干部长期接受党的教育,形成了独具党性修养的鲜明行事风格,这种风格也会带进党员日常家庭生活。在党员干部家庭内,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下,党员干部身上鲜明的个性就会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精神面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最显著特征就是对党忠诚,把小家融入大家之中。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做事讲原则、守底线,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是非分明、靠得住、顶得上,在家庭中自然也就能履行好家庭责任与义务,做到尊老爱幼、妻贤夫安,做到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做到知书达礼、遵纪守法,也就自然能够赢得家庭成员的认可和倚重,也就自然有助于形成和谐亲善的家风。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就能够起到教育、约束、激励家庭成员的作用。正因此,党员干部家庭内部的好家风也有助于党员培养好作风,进而影响党风政风。

  忠诚传家是党员家风的底色。国是千万家,家是缩小国,治国必先齐家。历史上,涌现出很多一代代子承父业的家庭,而那些忠于职守、报效家国的家庭事迹则光耀千秋,至今仍然启迪后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风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要齐家就要培养忠诚为底色的家风,把不断增强规矩意识、不断强化执行能力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担当转化到家庭日用行常之中,带头培育优良家风。党员个体不仅是党的一份子,更是家庭的顶梁柱、主心骨,要自觉担负起培育家风的责任。从长远来看,党员家庭家教家风好,不仅有利于家道昌隆,更能为社会文明进步贡献力量。现阶段,党员干部家庭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对党忠诚转化为使自己的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基点的积极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duhougan/32440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