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教师日记随笔

读书心得 时间:2020-06-29

【www.cqwcsy.com--读书心得】

  教师日记随笔【第一篇】:教师日记随笔

  记得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 今天,我终于站上这年轻的战场,请你给我一束爱的光芒,今天,我将要走向那挑战的远方,我要把这世界为你点亮 。这首歌让我想起了在成长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当年给予了我不断前行的力量,也是他们让我今天能够踏上了属于自己的青春舞台。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而选择一份职业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究竟是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我,也早已决定了要让我的人生选择无愧于它高贵的名字:人民教师 这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于漪老师曾经这样告诉我们,教育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另一个肩膀挑着的却是国家的未来。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教师这份职业肩负着太多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始终保持一颗进取心,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不愧对教育这份事业。我们要本着 一切为了学生 的宗旨,以敬业务实的工作精神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奏响提高教学质量的凯歌!我们要用新鲜的活水浇灌同学们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音符去弹奏学生的 心灵之音 ,用和煦的道德微风去抚慰学生稚嫩的心灵!用我们的职业和生命让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人间春色本无价,笔底耕耘总有情 ,只要从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就会点燃一支火把,照亮一片心灵。 人民教师 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青年教师永远牢记于心,不断学习的。我们的成长,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崇高与圣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让我们的教育事业焕发青春的活力与希望。

  我是带着稚气踏入学校大门的。记得刚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我是多么欢喜,因为我也终于拥有了黑板、粉笔、教鞭,有了一大群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他们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性格,面对这些学生们,教师必须发挥主动性,必须爱岗敬业,才能对得起这份事业,才能对得起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也许此时,您会在底下小声议论,台上这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是不是太轻狂无知了点。他都还没有搞清楚人生的意义何在就在上面夸夸其谈到了 今生无悔 这等词语。可是您听过一句话吗? 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 。这是出自一部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影视作品《士兵突击》,这部轰动一时的连续剧中,主人翁许三多说过的一句话。我非常的赞同,可以这样说,教师所从事的就是最有意义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们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他们遍布了祖国的各个地方,也分布在各个领域,教育他们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使命,也是我们人生的追求。

  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年多的辛勤耕耘,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已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而我仿佛在享受人世间最美的旋律;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儿夕阳,我目送他们安然的离去,我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夜晚灯光下,看着孩子那稚嫩的笔迹,在我严格要求之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地追求与安慰。

  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骄傲地回答:教师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我自豪,我是教师!我光荣,我是人民的教师!

  面对孩子,少说多做

  少说,是少指责青少年的错误和不足,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盯着他的存在的问题上。

  少说,不是不跟孩子交流了,不说话了。话还是要说的,要说很多其它的话。我每天晚上在饭桌上总是说一些我在单位、在公交车上观察到的的事情,并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在说的事当中。儿子已经觉察到了我这样的教育,他在一篇作文《悄悄的提醒》中写道: 母亲总是跟我说她遇到的奇事,我待人处事的态度都是受母亲的影响。

  少说,还是有的说的。那就是善意地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在语气上,在严格中,透着浓浓的爱与肯定。

  多做,不是多帮孩子做家务。要求孩子做家务,是必须的,而且他随着年龄的增加,家务的内容也在增加。多做,是指开创自己的生活目标,去行动去体验。我给自己开创的新的生活目标之一是观察大自然、做自然笔记。半年来,我进步了很多,也经常跟家人和孩子分享我的体会。尤其是我谈到蒲公英在晚上要把自己的花瓣合上,并且我独自去小区里观察拍照,回来后与家人分享。这些事情,对儿子也是有影响的。大自然有独特的魅力,现在儿子也能在周末跟着我去小区观察植物,并找到了夜景摄影的新的生活方式。

  其实, 少说多做 是又一次最大限度地应用了 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原则。虽然见效慢,但效果极好。这也再一次验证了当下流行的一句名言: 教育是慢的 。

  如花一样的日子

  毕业近二十年,和同学小聚,在一起聊及师范生活,才发现自己过得那么苍白和糊涂,除了狂啃了一堆武侠小说之类的通俗文学,其他几乎是毫无收获。由于一门心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教室和寝室里的一些事情,对于大多同学的很多事情也都没有了印象,这也是这个系列写停住的最主要原因。关于池师的那些可爱的,多姿多彩的姐姐妹妹吗,我还是非常想念他们的,因为我们拥有着相同的青春年华。

  我们班除了进修民师,有十四个女生,分住在两个宿舍,由于有两年多的时间两个宿舍是不在一栋房子的,所以印象中两个寝室的走动并不频繁,无意间似乎就成了两个派别,不过只是关系有些疏离,倒也不存在矛盾。毕业十多年以后的一次见面还有个姐姐跟我 叫屈 : 毕业十几年了,我们住池州的几个女同学出来一起玩,说话还喜欢分你寝室、我寝室,可怜我都憋屈死了,我寝室就我一个人呢。班上的女生中年龄我是排倒数第二的,从性格上看我确实是最幼稚的,现在想想当年大家都包容了我不少。有两个姐姐和我算得上是世交,她们俩性格截然不同,一刚一柔,不过对我都特别照顾。x姐姐性格文静温柔,也很懂事,除了教室、食堂和寝室,她几乎不去其他地方,读书也很努力,常常对喜欢到处乱跑的我非常不放心: 万一碰到坏人怎么办? y姐姐性格开朗,擅长各种运动,活脱脱一个假小子;她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别的班的校友也认识不少,我第一次去齐山就是她领着和别的班一起的。她有时候会在口头上气我,可是如果别人惹我那可是一定不行的。他们两个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从小因为没有姐姐而产生的遗憾,现在想起依然感觉很温暖。

  我们寝室八姐妹,因为年龄想、性格、爱好等,经常两两在一起,不知不觉就形成了 四对 ,虽然有时候也会错开了玩,可大部分时候还是固定的四对:大姐和二姐,两个斯文好学的;三姐四姐,属于时尚懂事的;五姐六姐,性格开朗,善于交往;我和老八性格是大不一样的,因为年龄相近就自然走到一起了。

  平时,打饭、上课、回宿舍,周末的逛街、散步,大多数我们都是按照这样的组合习惯成自然的走在一起;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更多的人在一起,特别是每天晚上熄灯以后的 夜谈会 ,那叫一个热闹 吃东西的、唱歌的、谈心的、演说的 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不同的话题和活动,有时候谈到忘形就会狂笑,经常引来值班老师的批评。那时,学校的食堂实行封闭管理,吃过饭以后要把搪瓷缸放进自己的柜子里,不许带出食堂。记得那时 幸运方便面 刚出来,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吃一包才上床的,没有碗怎么办呢?各有各的妙招:有点就干吃,直接啃面饼或者把面命捏碎,嚼的 咯吱咯吱 或者买上一瓶罐头,吃完罐头以后留着瓶子,在瓶子里泡面吃。晚上熄灯以后,大家一边各自吃着美食,一边听着别人的声,闻着别人的味,猜测着她们在吃什么,然后各自分享一点。现在想想那时的我们真的能吃,每餐都是一大瓷缸的饭菜,回到宿舍吃点水喝,熄灯以后还有各种买的、带的零食。难怪翻出旧照片,女生们几乎每个都是面如满月。

  另外一个宿舍的女生较之我们似乎要成熟一些,平日里不像我们咋咋呼呼的,感觉她们很安静,读书也比较努力一些。因为有几个贵池本地的,她们就经常约着一起去他们家玩,印象中,每逢周末很少见到他们宿舍的人。文艺委员是他们宿舍的,唱歌特别好听,好像什么歌都会唱;还有h同学写的一笔好字,女生宿舍值班室进门墙上的女生宿舍公约就是她用毛笔抄的小楷。

  记忆中的大事件应该算是w同学在一年级见习放假回学校的路上出了车祸,在医院昏迷了好几天,记得当时全班的同学都守在手术室门口,直到晚上班主任把我们赶回来,后来的几天,班上的同学轮流排班去医院和她家里人一起照顾她。轮到我那天,刚好是她清醒的那一天,当她叫出她爸爸妈妈和哥哥,认出站在旁边的我们的时候,我跑出病房在洗手间大哭了一场。在医院的那个晚上,我一夜没有合眼,还记得深夜的时候,我在走廊里走来走去,走廊荧光灯很亮,很安静,偶尔的会有陪房的家属上卫生间 那一夜,小小的心灵突然那么深刻的感悟到了生死,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楚感受到那时收到的冲击。好在,她终于康复了,也不用休学,只是那几年过马路总是希望有人陪着,我也陪着她逛过几次街。毕业后她嫁了一个对她很好的老公,女儿也很争气上了重点高中的重点班,这也算是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吧。

  和老八在毕业前闹了别扭,也是三年中唯一的一次,具体的原因不记得了,只知道当时很伤心,每天也不理她,一个人走来走去,大夏天里感觉心里冷冷的,倒有些像是谈恋爱的感觉。那些日子我只是不理她,做什么事情一个人,只是每天打开水的时候会把她的水瓶带上灌满再带回来,打饭的时候不吭不声的拿起她的饭碗和饭票挤进长长的队伍,然后把饭碗放在离她不远的桌子上走开,晚上回到宿舍任凭他们欢声笑语,我只是不吭声,特别是不接她的话 因为闹别扭,所以对毕业也少了也少了几分伤感,巴不得早早走了才好。毕业聚餐的时候,平日里最是老成持重的二姐率先在我旁边哭了起来,一贯被同学们视作多愁善感的我却没有流泪,大家都很意外。后来平日里和我玩的很好的一位男生让我去劝劝哭的泣不成声的老八,我来到她面前还来不及开口,她一把抱住我,我便破了功,抱住她嚎啕大哭起来,唬的身边的人手忙脚乱的一边流泪一边安慰我两。毕业后这么多年断断续续的和老八一直没有断了联系,直到现在,偶尔见面的我们还是那么默契。

  老同学张罗着二十年聚会的事情,勾起了许多的回忆。翻出箱子里的旧照片,看着那些清纯的青涩的笑脸,才惊觉青春已经渐行渐远,好在记忆还在,快乐还在,情谊还在。

  教师日记随笔【第二篇】:三寸粉笔书写人生

  记得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今天,我终于站上这年轻的战场,请你给我一束爱的光芒,今天,我将要走向那挑战的远方,我要把这世界为你点亮”。这首歌让我想起了在成长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当年给予了我不断前行的力量,也是他们让我今天能够踏上了属于自己的青春舞台。

  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而选择一份职业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究竟是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而我,也早已决定了要让我的人生选择无愧于它高贵的名字:人民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于漪老师曾经这样告诉我们,教育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另一个肩膀挑着的却是国家的未来。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教师这份职业肩负着太多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始终保持一颗进取心,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不愧对教育这份事业。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以敬业务实的工作精神开拓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奏响提高教学质量的凯歌!我们要用新鲜的活水浇灌同学们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音”,用和煦的道德微风去抚慰学生稚嫩的心灵!用我们的职业和生命让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人间春色本无价,笔底耕耘总有情”,只要从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就会点燃一支火把,照亮一片心灵。“人民教师”就是一种责任,一种乐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青年教师永远牢记于心,不断学习的。我们的成长,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学校的发展,以及国家的未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崇高与圣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让我们的教育事业焕发青春的活力与希望。

  我是带着稚气踏入学校大门的。记得刚进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我是多么欢喜,因为我也终于拥有了黑板、粉笔、教鞭,有了一大群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他们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性格,面对这些学生们,教师必须发挥主动性,必须爱岗敬业,才能对得起这份事业,才能对得起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也许此时,您会在底下小声议论,台上这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是不是太轻狂无知了点。他都还没有搞清楚人生的意义何在就在上面夸夸其谈到了“今生无悔”这等词语。可是您听过一句话吗?“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这是出自一部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影视作品《士兵突击》,这部轰动一时的连续剧中,主人翁许三多说过的一句话。我非常的赞同,可以这样说,教师所从事的就是最有意义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我们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他们遍布了祖国的各个地方,也分布在各个领域,教育他们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使命,也是我们人生的追求。

  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年多的辛勤耕耘,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已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而我仿佛在享受人世间最美的旋律;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儿夕阳,我目送他们安然的离去,我的一天就这样结束了。夜晚灯光下,看着孩子那稚嫩的笔迹,在我严格要求之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地追求与安慰。

  假如有人问: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能再有一次机会,让你重新选择,你会选择什么职业?我一定会骄傲地回答:教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这是我今生今世无悔无怨的选择!我自豪,我是教师!我光荣,我是人民的教师!

  面对孩子,少说多做

  少说,是少指责青少年的错误和不足,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盯着他的存在的问题上。

  少说,不是不跟孩子交流了,不说话了。话还是要说的,要说很多其它的话。我每天晚上在饭桌上总是说一些我在单位、在公交车上观察到的的事情,并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在说的事当中。儿子已经觉察到了我这样的教育,他在一篇作文《悄悄的提醒》中写道:“母亲总是跟我说她遇到的奇事,我待人处事的态度都是受母亲的影响。”

  少说,还是有的说的。那就是善意地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在语气上,在严格中,透着浓浓的爱与肯定。

  多做,不是多帮孩子做家务。要求孩子做家务,是必须的,而且他随着年龄的增加,家务的内容也在增加。多做,是指开创自己的生活目标,去行动去体验。我给自己开创的新的生活目标之一是观察大自然、做自然笔记。半年来,我进步了很多,也经常跟家人和孩子分享我的体会。尤其是我谈到蒲公英在晚上要把自己的花瓣合上,并且我独自去小区里观察拍照,回来后与家人分享。这些事情,对儿子也是有影响的。大自然有独特的魅力,现在儿子也能在周末跟着我去小区观察植物,并找到了夜景摄影的新的生活方式。

  其实,“少说多做”是又一次最大限度地应用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原则。虽然见效慢,但效果极好。这也再一次验证了当下流行的一句名言:“教育是慢的”。

  如花一样的日子

  毕业近二十年,和同学小聚,在一起聊及师范生活,才发现自己过得那么苍白和糊涂,除了狂啃了一堆武侠小说之类的通俗文学,其他几乎是毫无收获。由于一门心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教室和寝室里的一些事情,对于大多同学的很多事情也都没有了印象,这也是这个系列写停住的最主要原因。关于池师的那些可爱的,多姿多彩的姐姐妹妹吗,我还是非常想念他们的,因为我们拥有着相同的青春年华。

  我们班除了进修民师,有十四个女生,分住在两个宿舍,由于有两年多的时间两个宿舍是不在一栋房子的,所以印象中两个寝室的走动并不频繁,无意间似乎就成了两个派别,不过只是关系有些疏离,倒也不存在矛盾。毕业十多年以后的一次见面还有个姐姐跟我“叫屈”:“毕业十几年了,我们住池州的几个女同学出来一起玩,说话还喜欢分你寝室、我寝室,可怜我都憋屈死了,我寝室就我一个人呢。”

  教师日记随笔【第三篇】:我的教师日记

  身为一名“极具特色”的年轻教师,我总是为自己的人生感到尴尬,捧着书的时候激动,放下书的时候遗忘。任何有关教学教育的思考,也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过后就……

  也许,我无法长成一棵在风中摇曳的芦苇,那就让我成为一株低矮的小草吧,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中,扎根于学生的心田上,吸收生活的营养,享受孩子的童真童趣,成为最绿的那一株。

  2017年3月17日 阴雨

  凡事看两面:

  阴雨绵绵的下午,一到学校就快步走进教室,想看看孩子们在没有老师监督的情况下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但是,仍有一些眼尖的小子发现了窗边的我。当时真的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只是我没有表现出来。

  我以为这种天气只有我会这么晚来,没想到在我之后居然还有一位同学牵着妹妹姗姗来迟。全程有说有笑,对学校的铃声没有丝毫反应。

  当时的我已不再沉浸于尴尬的状态下,为了维持班级纪律,我严格的处置了她——写一段有关下雨天的话。并当即告知班上同学,凡事都要提早做好准备,下雨天就要早点出发,不能迟到!之后转身离开的时候,目光从那位同学脸上停留了一会儿,看得出她脸红了,有些难为情。

  下课之后,我将她叫了过来,轻声问道:“今天怎么迟到了?”顺手抽出纸巾帮她擦了擦头发上的水珠,“刚才我妹妹的雨鞋进水了,我帮她把水倒出来,但是怎么弄都不会干,我就把写完的作业本撕下来塞在里面,所以……”小姑娘低着头小声地说着,“我下次会早点来学校的,不会迟到了。”

  听完她的话,我一时语塞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一个劲的擦着她的头发,在她临走时说了一句“下次注意一点啊!”

  今天的我才真正地感觉到“凡事看两面”的重要性了。

  2017年4月6日 多云

  老师,我真的可以!

  每天上课前我都要解决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情,那就是如何面对班上那位天天都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对此我试过很多种方法,最终也是真的没有办法了,我才这么处理的——

  上周某个早上的第一节课,班干部在严肃地汇报本组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我心中已准备好接受那个例外了。不出所料,那位同学仍旧没有完成。

  当时的我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脑子里开始产生这样的疑惑: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想帮助你改掉坏习惯,可是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配合呢?

  紧接着,我说了一句自己听了都会吓一跳的话:“老师每次看到你的眼睛,听到你真诚的保证都觉得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你的表现真的让老师很失望,我觉得我不会再相信你了。”

  “老师,我真的可以!我以后的作业都给你亲自检查。”那位同学抬起头大声的说着,窗外阳光瞬间洒在他那稚嫩的脸上,我猛然间感受到了他小小的身体里投射出的大能量。

  “好,你能讲出这话真的很棒,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希望你以后可以说到做到。”

  这些天,那位同学一直都坚持将完成的作业交给我检查,虽然字迹有些潦草,但我仍坚持每次都给他一个笑脸,并且不忘跟他调侃两句,尽可能地让他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在学习中树立自己的信心,争取更大的进步!

  由此可见,我们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还得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与孩子们的课后交流中多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不断加深与孩子的感情沟通,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日记随笔【第四篇】:教育就是陪伴

  对于教育是什么的追问,当以叶圣陶的“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追慕先贤,我不揣浅陋,也尝试着描摹我心中教育的模样。

  去年,我们对学生毕业典礼进行了创新,将整个活动交给班级自主安排。政教处只是给了一个主题:致青春,梦未来。潜能迸发、激情释放的孩子们,让我们遭遇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生成。孩子们用VCR回顾了三年的奋斗历程,请老师们畅饮用混合饮料制成的“人生百味茶”,授予了两位在初三任教的副校长“霸气王子”的称号,并郑重颁奖。无限信任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班干部的引领下,全体同学烹饪出他们的精神大餐,表现出的创意、策划、组织、协调,甚至保密工作,都让人惊喜。

  由此,让我对“教育就是制造惊喜,就是制造让孩子难忘的经历”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体悟,从两个向度向我生动诠释了教育是什么。对于孩子们而言,“教育即生长,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潜能,他们的内心蕴藏着丰厚的宝藏,他们的热情和能力,是我们难以预料的。当他们被教育所唤醒、所点燃,总是因自信而成功,因梦想而成功,因坚持而成功。当然,孩子的成长路径各有不同,他们的成功需要在不断践行的过程中得到确认和强化。一如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那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另一方面,无论家长、教师还是学校,既是学生成长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是学生成长的环境,从这个角度说,教育即陪伴。在我们的脉脉守护中,我们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眼神、坚强的决心告诉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不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发光体,都有其天赋特性。

  教育因陪伴而美好。如何陪伴孩子成长?家长、教师和学校,是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因素,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家长守候孩子,要讲些艺术;教师守护孩子,要多些温度;行政守望校园,要长些精神。

  我曾经看过一篇短文,作者介绍他父亲给自留地里的橘树施肥,是在果树之间挖下一个个土坑,挖的坑要离树保持半个锄把长的距离,然后再把肥料埋进去。作者不解其故,父亲说:“太近了,小树一下子吃不消这么多养料。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小树一点一滴均衡地吸收养料,同时也有利于根须生长。”由此作者得出一个结论:要给予他人以爱和关怀,但也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爱得太近,最终会变成一种伤害。

  我们过早地把自己未竟的梦想放在孩子的肩上,过于用力地为孩子设计未来的人生,都是忽略了孩子的内在成长性,很有可能是孩子今后不幸福的根源。所以,十年前我们就提出家庭教育的艺术尽在“远远地看着他”六字箴言里面,因为看着,就既要言传更要身教;因为保持着距离,才会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近十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凝聚家长力量,推广了“家长进课堂”、“家长大讲堂”、“家长微课程开发”等系列活动。本学期,我们设想把职业特点接近的家长组织起来,开发课程,如以公检法为主的自我防护课程,以金融保险为主的理财课程,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内容,使教育环境更加生态,使生命成长更加张扬。

  “教育学是迷恋人成长的学问”。我们欣喜于孩子们寻找和塑造卓越自我的努力,自然会在职业行走中感受到无穷的趣味。孩子可能会淡忘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教师用心灵与行动播下的做人道理,必定会在孩子的血液中奔流不息。当孩子把学校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时,他就有了归属感、幸福感;而为人师者,则因为教育的效能而有了职业成就感,找寻到了工作的意义,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强调教育人要发现温暖、传递温暖、创造温暖的全部理由,只有温暖,才能催生生命的萌芽和生长。

  而校长要坚守“事事精细,样样一流”的工作定位,要怀抱“事必关我”的管理气度胸襟,要锻造“我在现场”的职业精神,才能真正做到率先垂范,聚合人心。一位特级教师曾经告诉我:校长叫得出学生的姓名,学生就会有安全感。我细细琢磨,幸福感何尝不在其中呢?

  教育就是陪伴,在当今的浮躁喧嚣中,安静陪伴更彰显一种职业精神和素养。我们陪伴每一颗种子的生长,见证每一颗种子的神奇。

  教师日记随笔【第五篇】:让学生跟着读书人学习

  近年常有同行和我讨论,究竟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什么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难题,等等,这些都是老问题,让我感到比较麻烦。但我简而言之,总是说,只要教师和校长肯读书,就好办。——这像是在说笑话,在一个号称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当着受教育者的面,来讨论“教师读书问题”,是有些难堪的。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困境,中小学教师的阅读量过低,影响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也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关于教师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必要再弹老调。不愿读书的,不想读书的,不肯读书的,都能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这是教师个人志趣选择,无法干预。我甚至认为无须干预,任何劝说都无济于事,因为我们的社会目前仍然缺乏一个公平有效的淘汰机制。

  学生最终要走上社会,创造未来,让学生成为善于学习的人,教师首先必须是个读书人。教师能想到职业责任,就会自觉地读书学习。教师不但要读专业书,还应当跨越学科,读得杂一些,一个善于思考,有辨析能力的教师,他能从任何读物中获得有益于教育教学的启示。教师的知识背景宏大辽阔,学生就能在他的课堂看到星空。

  人的文明差异与受教育程度有关,一般而言,这个判断是不错的;但不必夸大教育的作用,很多人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却能有很强的观察和判断能力,这和他通过阅读形成的经验有关。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和他的阅读史可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历高,不代表阅读水准高。在当下社会,学历教育不过是“标准化”的教育,只要“达标”,就能获得某种学历,这与一个人对阅读的依重或热爱不是一回事。我们常能看到,一些大学教授对事理缺乏基本判断,缺乏独立见解,原因比较复杂,或者是他的专业视野比较狭窄,或是他的阅读趣味不够高,甚至也有些根本不读书,没有“课题费”就不研究问题,凭一本发黄的教案混日子(或曰“熬资历”)。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富有智慧和经验的人,往往都有长期的阅读史,他们视野开阔,有趣味有追求,有独立意志和见解,这些人,即使遭遇社会不幸,被边缘化,挤压到“知识文化圈”之外,也能不放弃精神追求。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人,也需要对这类现象作出理智的判断,而不至于在乱象中丧失职业追求。

  “让学生跟着读书人学习”,仅仅是个一般要求,我想“地平线”的附中人能做到。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dushuxinde/1927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