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简报【三篇】

范文大全 时间:2022-06-15

【www.cqwcsy.com--范文大全】

DàODé席胡是人类道德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个体在意识和行为上的道德自我锻炼,以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以及道德境界。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道德修养有着不同的目标、方式、内容和方法。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简报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简报篇1

  在当今技术变化迅速、信息数量剧增的全球信息环境中,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只有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才能教会人们如何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与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与素养,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本文通过对学校11个班级的696名学生的信息素养调查统计,了解到小学生信息工具的拥有及使用情况,小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小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情况,小学生整理编辑资料的能力及学生信息道德调查情况和家庭对孩子信息素养形成的影响等等,对进一步发挥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如: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规范信息技术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深化课题研究,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和转型的时代,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的素质与之相适应,要求人必须具备获取、存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成为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其具体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和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意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它是人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与读、写、算一样重要,是未来信息社会必备且终生有用的新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当今技术变化迅速、信息数量剧增的全球信息环境中,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只有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才能教会人们如何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与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与素养,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

  为了了解我校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更好地推进我校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我们对本校11个班级的696名学生进行了信息素养调查,其中,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课题实验班在两年内进行了实验前期和中期两次信息素养调查.

  一、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小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同时对小学生闲暇时间的支配与家庭信息教育的设备也进行了一些了解.

  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谈话法和访问法.调查问卷由23道选择题组成,每道选择题提供28个不同的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单选或多选,调查对象为我校一至五年级11个班的学生,除一年级抽三个班外,其他每个年级各抽两个班参加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96份,回收问卷696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学生信息工具的拥有及使用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我校学生家庭电脑的拥有量还是比较乐观的,占了调查家庭的一半以上,但使用电脑的情况却并不是很理想,有半数以上的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电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上网,自然谈不上利用网络资源.虽然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双向播控室、新型配置的计算机房、视听阅览室、软件开发室等功能教室和图书馆电子管理系统,并且开通了百兆的宽带网,加快了信息技术建设的步伐,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但是每周一至两节的信息技术课程更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对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每周在电脑前的时间不超过全周时间的12.6%,低年级学生有90%以上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做作业和特长学习,而中高年级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除了作业及读课外书外,还在进行奥数及英语的提高学习.可以看出,如此繁重的课业负担和特长学习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参与课改实验的二年级学生很会使用电脑查资料的人数超过了三年级,这主要是因为新教材特别强调课外资料的收集,加上该年级有两个班的学生提前开设了微机课,而且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上网搜寻相关资料,这使得二年级学生使用电脑的能力大大加强.

  (二)小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听说过互联网,但对互联网并不是十分了解,很多学生是因为看到父母常在网上看新闻而认为互联网就是新闻网,还有的学生接触互联网的唯一用处就是玩游戏,因此误认为互联网就是游戏网,而认为互联网无所不包的学生还不到半数,知道互联网能对学习进行指导的孩子更少,可见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还处于比较稚嫩的阶段.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与学生年龄的增长并不是正比关系.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家长或教师信息素养较高,其孩子或该班学生对网络的了解也较多.

  (三)小学生处理信息的情况

  信息处理的能力是指“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是一个人信息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调查情况看,我校学生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较为科学地、一分为二地看待所收集的信息,比较重视信息资料的来源.但对纸质媒体的信息收集意识还有待加强,只有少数学生读了好书后能坚持做笔记.一篇文章应有相信故事或评价资料质量时不同的观点电视中的事认为来源重要.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虽然没有养成及时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但普遍对来源于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他们大都能根据情况处理信息.不过,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较重视信息的内容和自己的看法,对借鉴别人的信息则关注较少.

  (四)小学生运用信息的情况

  通过调查与访谈,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有着较强的信息运用意识,他们喜欢运用从各种途径获取的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解决的过程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对于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却表现得不尽人意,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最常做的是请教父母或老师,表示要自己查资料解决的学生没有超过半数,选择“问

  可见,尽管我校小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信息行为方式和接受利用信息的个性特点,但由于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特点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明显表现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较差的问题.如何运用新型的信息工具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信息活动的实践中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我们与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五)小学生整理编辑资料的能力

  从问卷调查及学生电脑小报的制作情况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整理编辑信息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时都能有选择的下载,但对下载的资料进行编辑的能力则较差,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熟练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

  (六)学生信息道德调查情况

  信息技术在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要正确引导学生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不断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的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中,要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能.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可以看到,我校学生大多具有较高的信息道德.

  (七)家庭对孩子信息素养形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家长大都非常支持孩子广泛涉猎各种信息资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在互联网中可能遇见的不利问题如影响孩子学习注意力的网络游戏及不健康的网络资源表现出忧心忡忡,有的家长干脆采取了“平时不准使用电脑”的强制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孩子的上机训练时间,使孩子的信息工具使用能力始终提高缓慢.

  三、思考及建议

  本次对全校十一个班的学生信息素养调查,使我们对目前学生的信息素养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可以看出,我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有令人欣慰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容乐观之处,如何进一步发挥我校电教实验校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氛围.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努力.在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合理使用电脑还是表示支持的,大多数学生对电脑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如课业负担重,特长学习占用时间过多,网络的负面影响,学校条件的

  限制等等,使得学生上机时间较短,训练次数过少,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情况并不理想.为此,我们应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环境,着力创造条件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

  (二)规范信息技术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科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规范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学习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应特别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为此笔者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教学.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如果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同样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因为他没有将任务的完成变为一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任务驱动中,既要完成任务,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应驱动的知识学习.研究证明:在学生自由地尝试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和操作障碍时,能自主学习,从而克服学习困难,顺利学习.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互相指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有兴趣,有热情,学习会更主动,更具有创造性.把学生实践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更能促进技能与知识同步提高.

  (三)深化课题研究,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步伐.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其它课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而且对提高信息素养也起了不断补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2001年10月,在中央电教馆的亲切关怀领导和省市电教馆的直接指导下,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年多来,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以“行动研究”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四(4)班与三(7)班的学生在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信息素养提高较快,以三(7)班为例,2002年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人只占全班人数的1%,而在2003年调查时已上升到17%.经常使用电脑查找资料的人数由实验初期的22%提高到97%,学生从实验初期只有两人能在家长指导下先下载资料编辑电脑小报到现在有45人可以自行编辑.与同年级的非实验班比较,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都较高(见表10).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既有利于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也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很会使用认为互经常使用遇到困难对搜集来的电脑查找联网无电脑查找自己查资资料,先下资料所不包资料料解决载然后编辑.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尽管我校已建成了一定规模的校园网,有了一定的技术设施基础,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供给学生自由、单独使用的计算机等设施太少,校园网在很大程度上还只能为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服务.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须加大资金的投入,解决信息化教育所需的、起码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还应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设计创立学科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的信息获取、收集、整理、评价提供机会.专题学习网站不仅应提供互动学习空间,而且还应面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学习素材,完成信息的搜索.网站为在线学习者提供信息的发布,让学生在互动的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将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落到实处.

  (四)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激发创新精神.

  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机会,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继续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qb竞赛、网页制作、动画制作、机器人活动等各种比赛,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信息工具使用能力.同时结合教材,设计综合性学习内容,鼓励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编辑文稿,自办电脑小报,并建立相关学习网站,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用信息技术去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创造环境,让学生在学、用信息技术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并成为一种习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把信息交流、信息搜集与处理整合起来,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我校有相当多的教师善于上网收集教学信息,但带有明确教学目的,善于高效搜索信息、处理和加工信息、创造性运用信息发挥教育教学功能的却不多.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抓好在职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让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信息素养课程教育,获取有关提高信息素质的系统知识,达到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能力的目的.教师自己也必须在教学之余不断地学习,一定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信息源从中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地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总之,高度信息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快速获取信息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信息和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全体教师需要共同努力,寻找一条适合我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道路,大力营造信息技术环境,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简报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在中学生当中已不是一个新鲜词,甚至学生当中有大多数家庭已经配置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也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为中学生打开了了解世界的窗口,即便身处农村,也能轻而易举地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变化。然而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一切是非善恶同时存在,对中学生的思想、生活与学习造成很大的冲击,对中学生正在形成中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中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犯罪中也出现了青少年的身影。因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相应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明辩是非、规范网络行为,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一、什么是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各个环节中,用来规范其间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判断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

  通俗地来说,信息道德是人们在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规范,它没有强制性,通过人们的自觉性表现出来,形成习惯,随着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逐渐提高。

  信息道德是信息素养的要素之一,是人们拥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基础。

  二、中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现状分析

  “90后”是当代中学生的主体,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喜欢玩QQ、用火星文、满嘴的网络语言,写博客、带手机。他们有一定的叛逆心理,追求时尚,追求自我,追求独立却难以摆脱家庭依赖,乐于助人但又常常显得缺乏责任心。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同时又存在或多或少的叛逆心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导演“恶搞键盘”“乱点鼠标”“拿删除他人文件取乐”等恶作剧。甚至公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浏览不健康网站,引起别人的注意。在家庭和校园中,多种因素制约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所以中学生选择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扮演各种角色超脱现有规范的束缚和制约,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三、提高中学生信息道德素养探究

  1.信息技术课堂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信息道德教育是中学生德育的一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道德则是拥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基础,把握着学生个体信息素养的发展方向。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

  案例: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室只有两个,全校18个班轮流上课,这样学生保存在本机的作业就很容易被别人抄袭、修改或删除。即便后来我使用了“学生作业上交系统”,每个同学都有独立的密码,管理自己的作业,可还是有少数几个掌握计算机知识较好的学生破译其他同学的密码,抄袭作业。甚至还有的同学在计算机教室里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

  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一次信息道德教育的活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一个很简单的小作业,学生大部分很快就完成了,然后我公布了所有同学的作业管理密码,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同学们开始使用这些密码浏览别人的作业,甚至修改或删除了别人的作业。十多分钟后,我开始检查作业,并宣布作业得分加入期末成绩,这时学生就开始申诉,并且引起了很多同学的愤怒,就此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等待学生平息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避免本节课现象的发生。

  经讨论汇总,建议如下:

  1.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浏览、甚至修改、删除别人的作业。

  2.每个同学要保管好自己的密码,不随意透漏给别人。

  3.老师作为管理者要为同学们的信息保密。

  4.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作业,不抄袭。

  其后的一个学期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自觉性和规范性有所提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逐步开始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风气。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网络上进行的一些不正当操作,其实其动机极少是恶意的。大多只是好奇,也有的只是为了追求成就感,显示自己的水平。他们往往不考虑这种操作的后果。通过这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德育相结合,使学生懂得信息技术课堂同样要遵守道德的约束,严于律己,尊重他人,不能为所欲为。信息道德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教育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学生心中会留下比很深的印象,同时全班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监督,让学生在大家的相互监督和帮助下,逐渐形成自我约束的习惯,规范自己的信息道德行为。

  2.信息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教育是一个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综合体,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家庭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计算机在家庭中的普及,信息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方面,更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要让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如果没有道德的自我约束,即使有再多的知识学问,也难以成材。

  当今社会的教育风气,使家长更注重学生开发智力,学习知识,而不注意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言行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问题,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特别是信息道德的教育更容易被忽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家校联系,结合学生和家长的特点,制定有特色的教育方式,让信息道德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建立起来,共同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有才学生。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道德的内容、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道德教育,不断研究探索教育方法和思路,集“传道”、“授业”于一体,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活动设计简报篇3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如何进行信息技术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话题。学校是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主阵地;家校配合是学生信息道德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社会支持是培养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基石。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道德学校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1学校是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主阵地

  1.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信息道德观念又称信息道德认识,它是学生养成良好信息道德习惯的起点,只有先提高认识,才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中小学生由于其自身心理发育的特点,易对直观、形象而又新奇的事物发生兴趣,而且是非判断能力较差,很难对事物的实质加以正确的评判。鉴于以上原因,就应利用信息技术课和活动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介绍信息技术和网络,展示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越性和优势;同时,教师要有侧重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反面材料,小到网上的某些图片和内容是不健康的;过分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就会耽误学习,还会导致犯法;大到全球范围内的病毒泛滥,以及利用电脑进行的高科技智能犯罪等。在对比中分析,帮学生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1.2整合其它学科,共同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

  教育作用的发挥仅靠单方面力量是不够的,它往往需要多方面协同进行。为此,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共同教育学生。信息道德归根到底是人的道德,所以政治课成为整合的首选。如在学习“尊重他人”时我们提出不仅包括他人的人格、风俗习惯、信仰,还包括他人的作品、隐私等,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公用电脑上操作,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查看、删改他人作品;再如“要对他人负责”,美国人埃瑟戴森说得好:网络赋予人强大的权力――能够赢得全世界的观众,能够获得关于任何东西的信息,但是随着运用和滥用权力本领日益强大,个人需要为他们自己的行动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担负更大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在利己时不能损人。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不胡乱保存无用的文件;在网上不胡乱发表言论等。其次,与语文相互渗透,谈谈知识产权;与班会、团会结合开展一些活动,举办一些讲座等。通过活动,整合各方面力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尊重他人,对他人负责。

  1.3指导学生绿色上网,学会判断选择,提高他们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

  网络社会信息的丰富性极易导致信息的膨胀与泛滥: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价值信息与垃圾信息,真信息与假信息以及亦真亦假的信息等混杂在一起,从而产生网络的“信息污染”,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成长。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言传身教。如上网时调高安全属性,增加一些反黄、反暴力,防病毒的过滤软件(如绿坝);及时回复学生的电子邮件。其次,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学习网站、资源网站如“K12”、“西祠胡同”,并且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使学生有目的的上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同时我们还经常组织有关网络、时事、科技类的知识竞赛;通过班、团会交流上网心得;通过校园广播介绍小经验等等,在不断实践中让学生明辨是非,学会选择,让学生在浏览过程中不仅丰富知识,拓宽视野,而且以网上美好的人物、事物为榜样,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2家校配合是学生信息道德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当前家长对学生使用网络、玩游戏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家长认为上网、玩游戏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利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上网、玩游戏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不应限制;有些家长因不懂、工作忙等原因对孩子上网、玩游戏不闻不问。我们教师要加强家校配合,主动同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强调学生上网、玩游戏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上网、玩游戏应该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孩子的特点,同家长制定网络使用计划,使家长在学生上网时心中有数,正确引导。

  3社会支持是培养学生信息道德培养的基石

  我们应当尽早健全完善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出台有关法规,使得学生“有规可依”,帮助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监管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学生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学生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要在网上经常举办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成材的活动,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总之,电脑、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作为未来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中小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以充分利用这些工具、资源,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fanwenwang/137510/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