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读书札记与随笔

范文大全 时间:2020-07-10

【www.cqwcsy.com--范文大全】

  读书札记与随笔【第一篇】:读书札记

  我每天晚饭后在看新闻联播之前都喜欢看看书,有的书是从新华书店买的,有的书是从地摊上买的,有的书是从图书馆借的。在看的书中有历史类、文学类、法律类、生活类、战争类和励志类的。通过读书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法律知识、生活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昨天晚饭后,在整理旧书的时候又看到了那一本熟悉的《雷锋日记》。封面上鲜红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顿时,一股暖流涌向心头,我缓缓地翻开日记一字一句地读了起来……。

  雷锋在牺牲前是解放军某部的一名普通战士,于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二十二岁。他在生前留下了很多日记。1960年10月底,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把雷锋暂时借调到沈阳,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各单位做“忆苦”报告。雷锋就带了四五本日记来到军区第一招待所。《前进报》总编辑嵇炳前协同新华社军事记者佟希文和李健羽前往军区机关了解雷锋的事迹,他们在雷锋作报告临时住的办公室里,偶然从雷锋的床上发现了雷锋写的日记,《雷锋日记》于1960年12月1日在沈阳军区机关报《前进报》上首次以一个版的篇幅摘录发表。当时的标题是“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雷锋同志日记摘抄”。 雷锋牺牲五个月后,雷锋的日记再次被要求整理出来。共有九本日记。最后一共选辑了其中的121篇,约4.5万字编辑成书。1963年4月,《雷锋日记》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也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雷锋日记》,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他留下了百余篇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充满着理性思考和平实朴素而简练生动的语言的日记,很值得学习。曾记得,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们最喜爱雷锋日记中的一篇日记是“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1959年10月25日),我把这篇日记工整地抄在我的日记本上,经常翻开读一读,暗自下决心向雷锋叔叔学习,就像在黑板上方写的那几个大字一样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立志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在雷锋精神的教育下,曾经做过一些小的好事,在班上受到老师的表扬,感到非常自豪。我们经常唱的一首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唱着雷锋的歌走过来的人。

  距今,《雷锋日记》发表已有50年了。雷锋,这个朴素的名字,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在牺牲51年后,依然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民。是雷锋精神激励着我奋发向上,我在工作中的进步和成长无一不是得益于雷锋精神的教悔,雷锋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偶像”。在当今这个物质欲横流的时代,雷锋精神似乎被淡化了。但是,使人感到可喜的是,不断有许多志愿者奔走在各个公共服务场所;有许多青年志愿到艰苦的地方去支教、支边;有许多如“最美医生”“ 最美教师” “最美环卫”的好人;还有许多做好事不留名的好人,雷锋精神正在被发扬光大,“雷锋”就在我们身边。在当今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时代,雷锋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失的精神。今天,重温《雷锋日记》,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雷锋那默默无闻、忘我工作、忠于职守、集体主义、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南网人认真学习和发扬。南方电网“万家灯火,南网情深”这一核心价值,正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作为南网人,我们要认真理解、深刻认识和切身践行“万家灯火,南网情深”这一核心价值。南方电网实施的农城网改造、无电人口通电、“”工程、安风体系建设等事业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南方电网的社会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南方电网正在向国际一流先进企业迈进,南网人的梦想并不遥远。作为南网人,我们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做到尽职、尽责、敬业,立足岗位,奉献社会。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全身心投入到把南方电网建成“国际一流先进企业”的伟大事业之中去,在南网这个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读书札记与随笔【第二篇】:教育文章读书札记

  1、学生跟我们教师学什么?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1)具有积极人生观的人 (2)具有健康状态面貌的人 (3)会学习、有智慧的人 (4)会合作、待人以宽的人 (5)会生存、能独立的人 2、做一个诚实的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1)教师的言传身教 (2)教师的正确引导 (3)落实到细节 (4)要相信孩子

  3、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自信

  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1)教师信任所有学生

  (2)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建立合理期望,让学生体验成功 (4)树立自信的榜样

  (5)寻找契机,巧用时机——刺激个体自信

  A、委重任,满足其表现欲 B、促成功,满足其自我实现欲 (6)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 4、健康是人生最可宝贵的

  生命因健康而美丽,而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是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教育应以每一个人的后天的健康为最终目标,因此,老师在教育学生强身的同时,更要强调“强心”。 (!)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心理教育 (2)心理教育渗透教学内容之中 (3)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4)学生问题的解决重在预防

  5、生存,人最基本的能力

  要想让孩子适应越来越残酷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中,应该着力给孩子搭建人生的三大支撑能力。 (1)物质支撑能力 (2)自我精神支撑能力 (3)社会支撑能力

  A、接受社会规则,与社会相适应。 B、能够获得外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千万不要认认真真、努力在努力的培养奴才。 6、真正的礼貌源自于内心

  (1)强化师德教育和学生文明礼貌的教育 (2)把礼貌用语落实在平时

  (3)文明礼仪教育与各项互动的开展相结合 (4)强调教师的为人师表 7、责任心:人的高贵品质

  英国教育家维克多.费兰克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责任心是一个人生命的纤绳。有了责任心,一个人才把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联系起来,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给与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树立健康舆论,明确集体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3)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责任感 (4)落实班级职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责任感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6)体验自己过失的后果,学会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8、积极的心态对每个孩子很重要 (1)对学生应注意内部动机的激励机制

  (2)注重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3)有效激励——培养积极心态的催化剂 A、期望激励 B、竞争激励 C、暗示激励 9、坚强是成功的核心品质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怎样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1)人认识情感法 (2)克服困难法 (3)小事锻炼法 (4)遵章守纪法 (5)榜样激励法 (6)自我锻炼法 (7)劳动文体活动法 10、人生的本质应该是乐观的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教育家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用快乐、乐观、豁达的胸襟去面对人生吧,我们的人生就永远是快乐的。”

  (1)在课文教学时培养乐观心态

  (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3)在老师言行中熏陶乐观心态 (4)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培养乐观心态 (5)在精神激励中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11、用耐心培养出孩子的耐心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十分关切地对待孩子内在的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要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参加他们的争论。”

  (1)用具体事例让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 (2)游戏是培养孩子耐心的有效方法 (3)在失败中培养学生的耐心 (4)在等待中让孩子学会耐心 (5)三分钟耐心训练

  读书札记与随笔【第三篇】:读书笔记

  古代有志之士必游学他乡,“游学”可直接理解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增长知识,行路增长见识,二者互补相促,不可或缺。闭门死读,读白纸黑字之有字小书,井底之蛙,学而无用;出门活读,读自然社会之无字大书,见多识广,学以致用。李白十岁遍读诸子百家,可谓“读万卷书”;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且一去不回头。曾巩《/span李白诗集后序》记载了李白大致“行路”之踪迹:李白蜀郡人,旧史称山东人,初隐居岷山,出蜀后居襄、汉之间,游历江、淮;至楚、齐、鲁,居徂徕山竹溪。后入吴,至长安,召为翰林供奉,顷之离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歧 、邠,历商於,至洛阳,游于梁。复之齐、鲁,南浮淮、泗,徙金陵,上秋浦……据研究李白诗文者统计,总其一生,李白到过二百多个州县,登过八十多座山峰,览过六十多条江河,游过二十多个潭湖,可谓“行万里路”。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言其诗做得多、做得快,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结果,其诗雄奇奔放,俊逸清新,极富浪漫色彩,冠绝古今,影响深远。

  苏氏避讳

  闲读《唐宋八大家文品读辞典》,在苏辙《历代论引》中注释说,“引”是文体名,唐以后始有这种文体,大致如“序”而稍为简短。此注差也。这里的“引”就是“序”,古代文体“序”分赠序和书序。在苏辙笔下将“序”写作“引”或“叙”,如《卜居赋并引》《登楼赋并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等。其兄苏轼也将“序”写作“叙”,如《江行唱和集叙》《范文正公集叙》《六一居士集叙》等。其父苏洵也将“序”写作“引”或“叙”,如《送石昌言使北引》《权书引》《洪范论叙》等。苏洵《苏氏族谱》载:“先子讳序,字仲先,生于开宝六年,而殁于庆历七年。娶史氏夫人,生子三人,长曰澹,次曰涣,季则洵也。”苏洵的父亲叫苏序,“三苏”诗文里凡“序”多写作“引”或“叙”,乃讳其先父、先祖之“序”名。我因此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里“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的句子。

  言过其实

  洪迈《容斋随笔》载,杜温夫三次致书柳宗元,希望得到柳宗元的延誉。柳宗元回信说:“把我比作周公、孔子,我怎么敢当呢?”意思是说,你这样讲,就言过其实了,是极不恰当的哟。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说,苏轼被贬黄州,住在东坡,学问日长,像河水般汹涌奔腾,所写之诗超过了杜甫、李白,而与陶渊明并驾齐驱。苏辙所谓苏轼“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同样言过其实,为论者诟病。现代社会,有的行业,毫无例外的全部“著名”,如影视歌舞圈儿,哪怕只演了一部作品,甚至只演了一个配角,都“著名”得极其陌生。起初互吹互捧,半斤八两,飘飘然自我感觉甚好;后来自吹自擂,轻车熟路,张口就是“我给大家唱一首非常著名的好听的歌曲”。原来“著名”“好听”是唱者的自我评价,而观众的评价却是,你说的比唱的还“著名”,你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看来大错而特错。有的行业与“著名”根本不沾边儿,如工人、农民、门卫等。谁听说过“著名的工人”呢?谁又听说过“著名的农民”呢?谁又听说过“著名的门卫”呢?

  清醒糊涂

  苏辙在《为兄轼下狱上书》里,说其兄情性愚直,“狂狷寡虑”。苏洵在《名二子说》里,担心儿子苏轼性情刚直,锋芒毕露,不会“外饰”。果然被父不幸言中,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构陷入狱;大难不死,贬谪黄州。在黄州,苏轼得子,作《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此“聪明”实乃“清醒”之意。清醒让人奋笔疾书,直言不讳;清醒让人孤独寂寞,忧愁痛苦。因楚王惑于郑秀,清醒的屈原自沉汨罗江,怕是视死如归了。因梁王坠马死,清醒的贾谊自伤哭泣至死,怕是万念俱灰了。苏轼懂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之理,清醒的痛苦,便清醒的以释道来调剂、缓解、平和心情,以至儒释道三家杂糅一体,释、道乃儒家生命的两条退路,自然能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一贬再贬,由朝廷而地方,辗转多地,直至海南岛,依然故我,豪放旷达。清郑板桥题匾额“难得糊涂”,对清醒亦有深刻认识。清醒者痛苦,糊涂者亦痛苦,非真糊涂也,真糊涂者何来清醒?因为真假善恶显然,能混淆么?黑白是非昭然,能颠倒么?一个人有时候能骗过他人,却骗不过自己,骗不过自己的心。

  清贫余裕

  洪迈《容斋随笔》说白居易“家无余积”,怕是洪迈的揣测。据白乐天诗记,其生活宽绰有余。白居易为校书郎:“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为左拾遗:“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为京兆户曹:“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凛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俸禄不少,从“有余”“愧俸”“盈仓”看,诗人心情愉悦。因武元衡被暗杀,白居易上奏请求缉凶而遭贬,贬后仕途茫茫,但俸禄也不少。贬江州司马:“散员足庇身,薄俸可资家。”罢杭州刺史:“三年请禄俸,颇有余衣食。”“移家入新宅,罢郡有余资。”为苏州刺史:“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为宾客分司:“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为河南尹:“厚俸如何用,闲居不可忘。”为太子少傅:“月傣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白居易退休后,仍享俸禄:“全家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俸随日计钱盈贯,禄逐年支粟满囷。”从入仕到致仕,乐天从来不差钱。白居易晚年诗酒会友,朝歌夜弦,吟风弄月,据说有两位姬妾,姬人樊素善于唱歌,妓人小蛮善于跳舞。白居易诗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樱桃般的小口儿,小蛮杨柳般的腰儿,人见人爱也。难怪苏东坡都说:“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面对白居易,同是大诗人,颠沛流离的东坡似乎有点羡慕嫉妒恨。

  上身下身

  周作人在《上下身》里说,乡之贤人大约以肚脐眼儿为界,把人分割为上下身,上身乃体面绅士,下身则下流社会。贤人如此分法,是要维护上下尊卑、正邪、贵贱之别,用心不言而喻。其实,上为“进”,下为“出”,进者是为活着,为今天活着;出者也为活着,为明天活着,或为繁衍子孙。一进一出,是为平衡,乃所有生命之共性。生命有不平等,如地位权势,但亦有平等,如生老病死,如吃喝拉撒。上流者,上者不吃喝么?不吃喝怕是呜呼了;下者不拉撒么?不拉撒怕是哀哉了。吃喝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拉撒的内容,可以想象,大约是相同的,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尊卑贵贱。上身显露于外,总是正襟危坐,颐指气使,一脸严肃,高贵得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下身隐于内,似乎总是遮遮掩掩,低下卑贱,邪恶肮脏,污秽得似乎羞于言耻于道。虽进出有异,上下有别,但无须乎装逼装屌。曾上街小饮,席间有公务员同学问计生委同学在哪发财,计生委同学大声说:“上不管天,下不管地,只管中间生殖器。”在上流社会的高贵面前,计生委同学一点没下流社会的卑下模样,全座一听,都为他鼓掌干杯!

  中国圣人

  鲁迅因肺病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去世,享年五十有五。1937年10月19日,延安举行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毛泽东发表《论鲁迅》演讲:“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1971年11月20日,毛泽东与武汉军区和湖北党政负责人谈话时,又说:“鲁迅是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中国第一个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算贤人,是圣人的学生。”孔子被尊为“圣人”,乃汉武帝,因为董仲舒力主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利于治民、治政、治国,利于封建专制的统治。至此“百家”之一的孔子“被圣人”了,被独尊了,儒家思想也就成为影响中国的主流思想。鲁迅被尊为“圣人”,并由“第一等”升为“第一个”,乃毛泽东。究其原因,毛泽东和鲁迅都是革命战士,一个拿枪杆子,一个拿笔杆子,他俩虽从未见面,但其心相通。正因如此,毛泽东给予鲁迅高度评价:“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著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有论者说鲁迅也“被圣人”了,笔者以为,鲁迅是否“被圣人”,关键在于怎样理解“圣人”,按照毛泽东的理解也有理有据。

  得罪于文

  在《与元九书》中,白居易感慨说:“吾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白居易被贬江州,表面原因是,武元衡喋血长安,白居易上书力主缉凶以肃法纪,而掌权者说白居易是东宫官,抢在谏官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落井下石者亦趁此蜂拥而出,白居易便名正言顺地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原因是,白居易自恃才华,此前写了大量的讽喻诗,以讽谏时事。这些诗早就让权贵们切齿痛恨。古时得名,乱时擅武,治时擅文,或少时因孝,壮时因官,老时因隐,得名原因多也。而得罪者,或谋反,或有叛,或牵连,或嫉贤,或异己,原因亦多。其真正“得罪于文章”者却少,就像现时抽奖,抽而中之,概率小焉。纵观史籍,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明代的东林党祸,清代层出不穷的文字狱,实际上都是统治者杀鸡儆猴的一种立竿见影的手法,都是统治者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的一种残忍血腥的手段。所谓“得罪于文”之“罪”,全是断章取义,全是摆上桌面的“言之凿凿”的借词。古之文人骚客,忧君、忧国、忧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文中有幽愤、激昂、急切语,完完全全可以理解,难道为君者、掌权者傻得认不得读不懂乎?难道为诗者、为文者傻得白纸黑字留下“谋反”“大逆”等证据而自掘坟墓乎?

  唐肥宋瘦

  唐诗以韵胜,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深析透辟。唐诗在情辞,故丰腴;宋诗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好比芍药海棠,秾华繁彩;宋诗如同寒梅秋菊,幽韵冷香。为什么会形成“唐肥宋瘦”的特点呢?文学艺术之体式,初时新颖,后便老套,终至腐朽。任何事物都有其兴盛、衰落的发展过程,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赵冀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也。老套乃技术,技术乃窠臼。有思想有脾气的文艺家誓要突围,力求跳出窠臼,另辟蹊径。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说:“我作为一个诗人,也就是说,作为体现文学作品的本质的人,怎能迷恋于形式?我只会着迷本质,形式是水到渠成。”屈服于形式者,仅会玩弄技术者,只能成为“匠”,不可能成为“家”。明代陈子龙说:“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其为诗也,言理而不言情,故终宋之世无诗焉。”陈氏看到了唐宋诗之别,但其审美观明显单一。诗文除了形式,其思想趣味应该丰富而多样,如情趣、理趣、灵趣、谐趣、奇趣、真趣等等。形式可以衰落消亡,而思想趣味不会衰落消亡。宋诗之理趣,正是在唐诗之情趣上的发展与创新,创新乃所有文艺的生命。

  吸烟戒烟

  吸烟大概始于明朝,属舶来品。吸烟有种种理由,朱自清《谈抽烟》说,嘴太闷了或太闲了,抽上烟觉得嘴还是自己的;抽烟为的是有个伴儿,烟头上的火一闪一闪,像亲密的低语,只有自己听得出。朱湘《烟卷》说,他十岁起便看惯了烟卷的广告、画片,烟的气味从小就闻惯了,嗅它的时候,感觉有一种香味儿。吴组缃《烟》说,吸水烟是一种“闲逸生活的消遣与享受”:胡子老伯的吸烟“表现了一种神韵,淳厚,圆润,老拙,有点像刘石庵的书法”;年轻美貌的婶子吸烟“风姿韵味自有一种秾纤柔媚之致,使你仿佛读到一章南唐词”;风流儒雅的先生吸烟“飘逸淡远的境界,岂不是有些近乎倪云林的山水”?梁实秋的《吸烟》,写了一家三代的吸烟:祖父抽旱烟,祖母抽水烟,父亲抽雪茄,梁实秋抽烟卷。吸烟容易,戒烟却难,戒烟只有一种理由——吸烟有害健康。老舍在《四位先生》里,写何容先生的戒烟,“不知戒了多少次烟了,而指头上始终是黄的”。闲适隐遁者顺其自然,不主张戒烟。林语堂《论语社同人戒条》第九条“不戒癖好,并不劝人戒烟”。林语堂《我的戒烟》又说,吸烟是灵魂的“清福”,戒烟身心的“摧残”,如此戒法,肯定死灰复燃,旧梦重温。鲁迅享年55岁,他生前烟瘾很大,一支接着一支,不用洋火,余下半寸时续上。鲁迅终因肺病去世,恐怕跟吸烟有关。汪曾祺享年77岁,他在《烟赋》里说,十八岁就开始抽烟,从来没有戒过,是个老烟民。汪曾祺如果不抽烟,也许能活到87或97,但人生不可重来,自己与他人有法比较,自己与自己却无法比较。

  文思有序

  东林大道边,县医院对门处,有一家食店,其正门挂着一副醒目对联:“爽爽爽家常饭菜,嫩嫩嫩石磨豆花。”我以为此联文思有误。凡文有序,对联亦然。文思之序多先具体后概括,先形象后抽象。如陶行知1927年在南京乡下办了一个茶园,联曰:“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我曾见过一酒店联:“酌来竹叶凝杯绿,饮罢桃花上脸红。”此二例,上下句有先有后,万不可倒置。“爽爽爽家常饭菜,嫩嫩嫩石磨豆花”一联,上下联就倒置了,改为“嫩嫩嫩石磨豆花,爽爽爽家常饭菜”,文思才说得过去。“嫩”乃豆花特点,“爽”乃食客口感,先“嫩”后“爽”,文脉通汰。先“石磨豆花”,具体的物象;后“家常饭菜”,抽象的概括。另外,同事大川把“饭菜”改为“口味”,以对“豆花”,较妥。大川认为,此联还有平仄等诸多不妥,于是把该联改为:“出门还想家常口味,见世能尝石磨豆花。”我以为,这文脉倒置仍未改到。如果倒过来,“见世能尝石磨豆花,出门还想家常口味”,先“尝”后“想”,先“石磨豆花”后“家常口味”,由个别而一般,这样读来味道恐怕就好些了。

  朝闻广告

  广告,乃广而告之,隐其劣而显其优也。好的广告词,当抓住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个性化特色,力求语言简洁,视听难忘。央视《朝闻天下》里的广告,如甘肃的“精品丝路,炫丽甘肃”,山东的“好品山东,诚信天下”,宁夏的“塞上江南,神奇宁夏”,宜昌的“激情漂流,诗画宜昌”,言简意明,用四字句,朗朗上口,或扣其史,或扣其品,或扣其景,或扣其事,特点显然。滁州的“醉美滁州,亭好滁州”,源于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醉”谐音“最”,“亭”谐音“挺”;成都的“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用了顶真与回环手法;盱眙的“有滋有味的山水,有滋有味的龙虾,有滋有味的盱眙”,用排比与反复手法,意趣盎然。而广东的“活力广东,心悦之旅”,重庆的“山水之都,美丽重庆”,泛泛而言,平淡无味如同嚼蜡,“山水”何处无?“活力”何地无?我记得重庆以前的“非去不可”,更是夸张过分,听而生厌,哪会叫人心向往之?江宁的“温泉圣地,休旅之都”,青海的“大美青海,自驾圣地”,其“圣地”完全错用。“圣地”,指具有历史纪念意义之地,如革命圣地、佛教圣地。此两处“圣地”也许应当改为“胜地”。

  长文短写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说:“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语言通俗,意思明确:又长又臭者,肯定空洞无物,面目可憎,让读者捂鼻闭眼。林太乙《林语堂散文全集》序里说:“轮到父亲说话的时候,他劈头说,‘讲演应该像女子的裙子,越短越好’,引起哄堂大笑。”林语堂说这话时已70岁,精神矍铄,思维锐敏。林语堂对冗长罗嗦的讲演,烦不胜烦,脱口一喻,幽上一默,极为生动形象。讲演或文章,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已为不易之论。长文如江河,滚滚而去,一泻千里。其构想宏伟,洋洋洒洒,泼墨如云,写作极需体力和耐力。短文如浪花,一朵两朵,微波轻漾。其构思小巧,玲珑剔透,惜墨如金,写作迅速只需脑力和精力。二者无高下、优劣之别,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各臻其妙。现代社会,学习、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多数读者没时间读长文,更没时间读“裹脚”之类的长文。所以作者一味求长,水分太多,以示自己强健体力,浪费读者宝贵时间,不仅自讨苦吃,而且会砸了自己的饭碗。鲁迅写作特别讲究语言的精练,他最长的小说《阿Q正传》二万多字,其余大多三五千,杂文大多一两千。鲁迅《答北斗杂志社问》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速写),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此语对现时的作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介绍:王章伦,重庆作协会员,重庆璧山中学教师。作品散见《杂文月刊》《杂文选刊》《散文选刊》《散文诗》《散文诗世界》《重庆文学》等杂志。著有散文随笔集《今宵酒醒》.

  读书札记与随笔【第四篇】:《梁实秋读书札记》读书笔记

  《亲切的风格》

  亲切的文风要求写作如谈话,同时要字斟句酌,恰到好处。方言的使用多用于对话,更有韵味,行文还是通俗些的好。

  他的这篇文主要是对英国批评家Hazlitt的文章《论亲切的风格(On Familiar Style)》的观点提出一点想法。首先,他肯定了作者的观点,之后他又拿出一句话说“也还可以在加斟酌”。其实原文的意思跟他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他单拿出来有点断章取义的感觉。我觉得他的话只是对原文的一种细化和补充。当然,这也还是值得一看的。

  他有一种精神是值得一学的,那就是对他人甚至是权威的质疑精神。这一点正是我所欠缺的,说白了就是在读他人的作品时缺少思考。(11.23)

  《纯文学》

  文章首先通过东方的王国维和西方的一些一些作家提出纯文学的概念——没有太多附加的深意,仅以写景或抒情的文学表现方式。

  接着又举例说明现在纯文学、纯文艺很少或几乎不存在。同时讲到不能一味追求纯文学、纯文艺以致变得狭隘。

  最后得出结论“文学不够纯,不是大病,文学不得自由发展,才是致命伤。”

  很多事情不能以绝对化的眼光来看,否则会变得狭隘。要与时俱进,也要保有初心。《奥杜邦》

  从奥杜邦画鸟栩栩如生,作者猜测他是一个爱鸟之人,然而事实上他是一个极爱猎鸟的人,作者大跌眼镜。

  接着讲述自己和外孙对小动物的爱护,然后写外国教育中爱护小动物和猎杀动物娱乐之间的矛盾。作者对西方社会猎杀取乐的行为十分不耻。

  我对小动物没有特殊的感觉,从不与它们亲近。它们不碍我最好,讨我嫌的时候也只是会把它们赶开。遇到受伤或死去的也只是稍稍心紧一下,很快就忘却了。想来我是个冷漠的人吧。

  《沙发》

  诗的题材,俯拾皆是,不分雅俗。雅俗全在诗人。

  这篇文我我不懂,也不求甚解,因为无感。

  不过没想到又看到了《疯汉骑马歌》,梁遇春在文章里提过,似乎作者(库泊)是个极有个性洒脱的人。

  《猫》

  对动物无感的我直接略读了。但似乎写得蛮好的,果然有无感情对一些文章还是很重要的。

  《大街》

  “文学作品的目的,就是要提出问题,而不是一定要提供答案”

  这本书好像还不错,夫妻之间该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模式?两个价值观迥异的人可以在一起吗?丈夫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女性要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还是回归家庭……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桑福德与墨顿》

  十八世纪英国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教育故事,看看挺好的。用作者的话说“一部作品之禁得起时间考验,必有其永恒之价值。”

  “这部小说是受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尔》的影响,但在自由主义的教育精神之外,又加上了道德教训,这就是英国民族性和法国民族性不同的地方。”(12.03)

  《不管怎样》

  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是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的,想要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了解那个时代。但是有种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精神,还有一种永不过时的精神,那就是人性的力量!

  一个真正的诗人,不需要太多正规教育,但是不能少了奔放的热情、独立自尊的性格和自然的诗歌的禀赋。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受法国大革命影响的英国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与独立平等的要求,也是维护人类尊严的有力呼声。

  《扫烟囱的孩子》

  扫烟囱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在了解了背景后再读布雷克的两首诗,充满人道主义精神与讽刺的手法,令人倍感辛酸。

  《虹》

  “古时虹蜺二字连用,似乎是指近于龙的一种动物,雄为虹,雌为蜺,色鲜盛者为雄,暗者为雌。”

  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会随着阅历的改变而变化,很多时候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与作者产生共鸣,而这时才算真正读懂文学作品吧。

  自然是个神奇的存在,细细发掘会有想不到的神奇,但是,总得保持着一刻尊重的心吧!

  《尘劳》

  对诗歌的形式什么的没有太多关注,我只知中国古代诗歌格式较严谨 。西方的诗歌、现代诗在我看来似乎都是随性而作。我更关注其内容。这首诗反对过度的物质享受追求,主张归真返朴,是我认同的,这样子人似乎可以更有幸福感

  《鹰的对话》

  出自约翰孙的一段寓言,充满讽刺。作者和约翰孙一样,对战争和制造战争的人充满了鄙夷。(12.05)

  《读杜记疑》

  首先,要学习作者敢于质疑的精神。但是,作者的质疑精神的前提是他读过的书很多,他可以从不同的书中对同一事物的描述发现矛盾从而提出质疑。所以说大的阅读量和走心的阅读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也可能是即时查询的工具书或相关书籍。

  其次,我发现自己的古文功底还是比较差。这篇文里的几个小点几乎都是用文言文描述的,颇有些看不懂。国学功底有待加强。

  最后,涨姿势了。在《天子呼来不上船》中说不上船是衣服没有穿整齐的意思,有趣,有趣。

  读书札记与随笔【第五篇】:《光荣梦想》读后感

  《光荣梦想》一书于2013年3-7月写定,2013年10月修订完成。全书由开篇、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以毛泽东的一生为主线,通过讲述毛泽东儿时至暮年相关的人和事,向我们展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让我们了解毛泽东思想和精神的高度,使我们能够有眺望更遥远未来的目光。

  全书以“毛泽东是谁”的问话开篇,让我联想很多。毛泽东是谁?从革命年代到建国以后,他是一面旗帜,是一种信仰,是他领导人民翻了身、站起来。但在当下的中国,有关毛泽东的历史及评论,纷繁多元、颇多争议,也只是在评价,又有几个人真正的了解毛泽东“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和精神?

  《光荣梦想》从一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毛泽东的历史,没有太多的大事,只是身边的点滴,通过一些细节告诉我们:毛泽东是一个世界伟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曾说过:“我是人,是人就有错误。但我有信念,我还要革命,别人骂什么我也还是要革命。”是的毛泽东也是有过错缺点的,“但他的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谋取个人利益,一辈子为了革命,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不爱财,不惜死,没有私心杂念,没有以公谋私”。

  毛泽东已成为历史,但他的一切是一面真实的镜子,在他的一生中执着的体现了“不回避,不推诿,不折腾,不装傻,不虚妄;真实,

  真诚,真心,真信,真干。”这是我们现今更应该学习的,了解毛泽东,活用毛泽东思想,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务实于行。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fanwenwang/2105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