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www.cqwcsy.com--范文大全】
故事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徐一戎北大荒事迹故事范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徐一戎北大荒事迹故事1
82岁高龄的徐一戎热爱水稻胜过生命。
他每年近一半时间在田间,50多年不辍。实在去不了田间的时候,他就在屋里用水盆栽水稻,观察变化。
徐一戎研究成果之一是寒地水稻叶龄诊断“三化”栽培技术————用水温和肥料控制水稻生长。10年来,北大荒增产粮食52.3亿公斤,其中水稻占增产总量的87%。
徐一戎创造了北大荒水稻直播亩产千斤的高产纪录;首次提出我国寒地水稻冷害防御技术的计划栽培理论;首次提出我国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及旱育壮苗模式;首次完成我国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系统研究;首次提出我国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他被誉为“北大荒寒地水稻之父”。
作为水稻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并重的科学家,徐一戎的足迹遍及北大荒87个水田农场和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水稻产区,行程8万多公里。
徐一戎北大荒事迹故事2
徐一戎在各农场、各市县指导农民种植技术时结交了大批农民朋友。
他在农民朋友眼里,是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把势”,向他请教水稻问题可以在任何时间把电话打到他的办公室或者家里。
有时候,徐一戎外出了,老伴康静云就做起了义务记录员,哪里来的电话,问些什么问题,都记在专用的记录本上,等徐一戎回来时逐一给予回复。这么大量的电话不分时段地打来难道不会影响徐一戎休息吗?徐一戎的老伴说,“农民的问题时常都是在下地劳作的时候产生的,而农民起早贪黑地劳作,问题也是随时都有,徐一戎也是一早一晚在家,这时更有时间跟农民交流。如果哪天没有农户打来电话交流地里的情况,他倒休息不好了。”
有时,还有人登门来访,他都热情接待,对所提问题都认真地给予解答,直到对方满意而归。
徐一戎北大荒事迹故事3
大学毕业后,徐一戎一心想从事农业科研。但当时的东北还是“沦陷区”,徐一戎不愿意为侵略者卖命,断然拒绝了学校的分配。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徐一戎来到北大荒莲江口农业实验场,当上了技术室副主任。他很快走遍了即将开发的10多个农场荒原。看到这里2/3是低洼地块,徐一戎心底埋藏多年的水稻梦被点燃了。
北大荒位于北纬40°10′-50°20′的高寒地带,一年之中1/3的时间在冰霜笼盖之下,冬季最低气温-40℃,冻土层最深达2.5米。历史上,这里一直以麦豆种植为主,几乎与水稻无缘。
徐一戎想改变这一切。在合江实验农场的小土屋里,一切都从零开始。水稻啥时候种最好?种植密度、施肥量多大才合适?徐一戎决定从基础试验干起。白天,他和农场职工一起光着脚,拉犁翻地,弯腰插秧,顶风冒雨观察记录;晚上,把当天的观察记录梳理好,整理主要数据,记录气象日记和温度变化。短短几年,就摘录了32本笔记、4000多张摘录卡。
种子问题是第一道关口。为寻找适宜北方寒地的水稻,徐一戎开始了寻找种子的“万里长征”。他四处写信求援,只要得到一点线索,不管百里千里,都要赶去寻求。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宁夏、新疆,一去就是一个多月,一走就是十几个地方。由于走得急,坐车经常没有座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站着站着就睡着了。困得难受,就钻到座位底下的狭小空间躺一阵,为此还经常被乘务员轰来轰去。
这样颠簸6年多,行程近万里后,徐一戎收集到了近千份品种材料,为北大荒寒地水稻开发第一代品种提供了难得的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