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九篇】

观后感 时间:2023-01-28

【www.cqwcsy.com--观后感】

移动是一个汉语单词,其拼音为gǎndòNg的意思是摇晃和触摸引起同情、支持或钦佩。它指的是被影响、悲伤和震惊所引起的反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的文章9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7月1日新华网)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原本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但是她却义无反顾选择报效家乡,之后又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为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摘帽,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最后不幸遭遇山洪献出了自己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黄文秀同志的事迹很让我震撼和感动,她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法国作家蒙田说过:“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是的,虽然黄文秀年仅30岁,但是,她的精神却不会因为身体的离开而离我们而去,黄文秀值得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学习,学习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我坚信,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会出现无数个承载有黄年秀精神品格的党员干部涌现!

第二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这些天来,细读各网站、公众号上有关叶连平的文字,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省优秀教师、当涂县江心初级中学老师陈宏亮说,为这样一位耄耋老人不顾九旬高龄,仍然坚持无偿家教、无私捐学的责任担当和矢志不移、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怀深深感动。这束微弱但永不熄灭的“乡村烛光”照亮了乡村教育的前路和方向,更树起了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榜样和丰碑。

  陈宏亮认为,和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老师相比,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做到,还有许多地方能够做到。有人说,教育即“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任周遭环境再喧嚣,教师的心必须是宁静而恬淡的。叶连平老师始终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在宁静中寻找力量,将一生心血奉献给乡村教育,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职业使命和毕生追求。只有教书育人者把心灵归于宁静,并坚守这份宁静,方能寻找到教育的美好和本真。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宁静而恬淡的心境。

  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进取的动力。叶连平老师退而不休,心系教育,将育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体现出来的正是尽职尽责的职业操守。而在这一份尽职尽责之中,他也收获属于他、属于孩子们、属于教育的快乐。辛勤、专注、坚守,这就是敬业的本质,也是教育工作者快乐的源泉。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是叶连平,作为一名老党员,扎根基层,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几十载的真实写照。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无私和奉献的情怀。

  陈宏亮表示,正是无数个叶连平这样的优秀人民教师,他们将一生心血奉献给乡村教育,把整个身心都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的祖国才由当年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如今迈向强起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崭新起点,将在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心无旁骛,不改初心,逐梦前行,努力当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好老师。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礼观后感【篇二】

  “叶连平老师九旬高龄仍坚守三尺讲台,20多年来退而不休,他是我们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和道德楷模,叶连平老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如此美丽。”9月12日上午,刚刚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红星中学英语教师张桂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在叶连平老师身上,学到了无私奉献精神。“叶连平老师始终淡泊名利,倾尽心力、财力,努力用知识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用爱照亮他们通往梦想的阶梯。这位老党员,几十年来,不忘初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默默付出。”张桂霞说,在叶连平老师身上,她学到了爱生如子的道德情操。叶连平老师是“四有”好老师的生动典范,他忘我的精神令人钦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叶连平老师曾说过:老师的工作,绝不止在三尺讲台上。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最重要的!”张桂霞告诉记者,她在10多年教学生涯中发现,因为经历不同,孩子们的性格、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她会更加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整理并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观察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走进他们的内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在集体中都有存在感和归属感。

  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十多年来,张桂霞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青年教师、市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张桂霞表示,荣誉代表过去,她会努力用自己勤勉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刻苦的学习态度,促进学校“让学习成为习惯”学风的形成,让学生慢慢明白终身学习的道理。她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争做学校“闪闪红星,放飞梦想”团队里的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用一颗母亲的心做教育,和学生共同成长。

第三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我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第四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_日,我们通过电视、手机,一遍遍和一个人的名字相遇。他,就是我国84岁的工程院院士、的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钟南山现在已经是国民偶像了,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子,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这个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钟南山院士就是那个“定海神针”,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信赖的人了。一个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却神奇地拥有了100%的可信度。因为在大家的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

  2020年这个春节,他不顾年事已高,在广州、北京、武汉三地奔波,连续奋战。他一边提醒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却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武汉的高铁,赶往防疫最前线!

  当前的疫情,是病毒变异的结果。细菌性的病人,一般都有特效药抗菌治疗。但是这次的冠状病毒因为是新型的,第一次发现,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当然了,没有特效药,也不是不能治,这就需要临床医生很硬的医学基本功。当疫情来临的时候,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医术去战胜它。

  钟南山曾说,他永远忘不了他中学老师说的一句话: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这句话,钟南山牢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我们要学好科学知识,不仅对个人有利,更对我们的国家有利。以后,不管将来干什么职业,做什么事情,要想走得远,都必须拥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习。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好好学习是一种责任!我要谨记在心,创造并拥有更好的中国。

第五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现后,上天终于可以传达心意、记载秘密,所以感动得下粟雨;而文字由于有巫术,鬼怪再也不能隐秘,所以惊惧大哭。可见,当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化作最真实情感的文字时,它的震撼力将无以衡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平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第六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每次听到“感动中国,感动你我。世界有爱才永恒”的时候我总会流下感动的眼泪,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感动中国里面有谁?和一些他们的事迹吧!

  在里面最让我感动的有许多人,其中一个人就是:卓嘎和央宗,他们两个是尤麦人。

  另一个就是:刘锐,他的事迹就是有一次他驾驶着轰炸机“战神”飞跃一个大峡谷,飞跃完毕之后他看到了两架外军机但他没有逃跑而是一直往前飞,就这样经过一些高难度飞行成功的回去了。

  还有一个人让我感动那个人就是兰小草,原名王珏,他让自己的妻子的弟弟侯海国帮助自己捐助十二年,每次捐助的时候都是两万,然而他的孩子“王子镇”找他要生活费的时候只给他200元,这让王子镇做出一个决定,他捐出去很多钱。

  最后一个让我感动的人是黄大发,这个人看见了村里特别缺水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挖好一道水渠,他们挖好了一个隧道然后就开始挖水,可是就是挖不到水源,最后当他们马上要放弃的时候,只有黄大发没有放弃,他又想挖一道水渠,但是从这里要翻过三山两岭,黄大发没有放弃到了最后他们终于完成了这道水渠。

  这让我感受到了我们要带有一颗美好的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感完之后又联想到了自己,让自己和这些人比那还差十万八千里远呢!所以我要从今天起从现在起我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七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惊心动魄的事迹,微不足道的帮助,都能使一个流下尊敬的眼泪,因为你令他艵,使之感动。

  菜农村有两户农户,他们两家互相扶持非常信任,关系很好,有一天,张伯的妻子突然生了病,急需医治,但农村贫困,医药费成了难事,李伯知道这件事之后,便把自己家买耕种子的费用借给了张伯,就这样,张伯妻子得以康复,张伯身表歉意,很惭愧,不久之,李伯之子在外地开了公司赚了钱,就把他接到城里去生活,于是,两家人就分开了,再无音讯。

  农村新制度改革,使得农民生活富了起来,张伯家的日子好了起来了,便想着要还借李伯家的钱,便并不多才几十块钱,但良心不安,这钱使他家生活陷入僵局,这下子犯难了,因为两家人自分开以后就再无联系,他根本不知道李伯家到底在城里的哪个地方,于是,寻思自己独自去寻找,将家庭重担留给儿子,年迈的张伯已过六十,但身体很好,家人们也放心,毕竟李伯也是他们家的恩人,也因从偿还。

  来到城市,张伯便四处打听,到处摸索,根本毫无音讯,张伯每天起早贪黑,吃的是馒头,睡的是马路,一天天,只为的是能多到一个地方,多点机会,终于,年迈批租伯身体累垮了,支持不住,倒下了,留下的只有一句话:帮我找到他,把钱还给他。儿子带着父亲的遗愿,通过各种途径还是没办法,最后,他通过电视新闻报道上寻找;当年的李伯,城里上下,皆为所知,李伯也得知,原来张伯儿子发家了,去了很远地方开公司,但李伯也听见了,看见了,听到了张伯的呼声,终于,他们见面了,小张把父亲留下的几十块钱交给李伯,李伯流下了眼泪,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模糊了双眼,他们敬佩张伯。

  这件事后来被媒体报道,全国上下,无数的称赞,无数的敬佩与感动,只为了张伯的信誉。

  感动中国,信誉感动,传承天下,感动你我。

第八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其中,创办南昌“抗癌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当选。

  与其他上台领奖嘉宾不同的是,这对抗癌厨房夫妻却没到现场领奖。因为,他们放不下抗癌厨房、放不下需要他们的患者家属。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夫妇俩没能到颁奖现场领奖

  2月18日,记者联系上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万佐成表示,“感觉我们这些年的坚守很值得,能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这个荣誉,我们也很感谢政府和媒体的关注、报道。”

  万佐成告诉记者,原本,他们是计划到颁奖盛典现场去领奖的,机票也都已订好,颁奖前后大概需要三四天。但由于年前疫情反复,根据防疫的规定,从北京回到南昌需要隔离14天,夫妇俩心里挂念抗癌厨房,最终还是决定不去了。“如果去北京,大概前前后后要20天,厨房里离不了人,这么长的时间都会把我急疯,过年期间厨房里还有好多人要炒菜,主要担心是厨房安全问题,毕竟涉及到炉火、高压锅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就离不了。”

  儿女们希望夫妇俩能出去旅旅游、放松放松,对此,万佐成直言,“我们离不开这个厨房的,如果我们出去旅游,这些人怎么办呢?我们帮助别人,还比出去旅游要更快乐一点。”

  除此次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外,此前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还获得过多项荣誉,也曾多次去往外地领奖,但只要他离开南昌、离开抗癌厨房,他总是这样想:“我人虽然在外面,我的心还是在厨房里面,想着这些人怎么办呢?我还是离不了。

  办“抗癌厨房”,早已融入进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血液中。“做这个‘抗癌厨房’,我们也做了半辈子了,主要就是离不开这些人,他们离不开我们,他们离开我们就好不方便,我们也离不开他们,我们离开他们就好寂寞。”

  问及他们是否还有别的微心愿,万佐成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活下去,希望医院里没有这么多的病人。没有病人,日子就好过了。

第九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其中,创办南昌“抗癌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当选。

  与其他上台领奖嘉宾不同的是,这对抗癌厨房夫妻却没到现场领奖。因为,他们放不下抗癌厨房、放不下需要他们的患者家属。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夫妇俩没能到颁奖现场领奖

  2月18日,记者联系上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万佐成表示,“感觉我们这些年的坚守很值得,能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这个荣誉,我们也很感谢政府和媒体的关注、报道。”

  万佐成告诉记者,原本,他们是计划到颁奖盛典现场去领奖的,机票也都已订好,颁奖前后大概需要三四天。但由于年前疫情反复,根据防疫的规定,从北京回到南昌需要隔离14天,夫妇俩心里挂念抗癌厨房,最终还是决定不去了。“如果去北京,大概前前后后要20天,厨房里离不了人,这么长的时间都会把我急疯,过年期间厨房里还有好多人要炒菜,主要担心是厨房安全问题,毕竟涉及到炉火、高压锅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就离不了。”

  儿女们希望夫妇俩能出去旅旅游、放松放松,对此,万佐成直言,“我们离不开这个厨房的,如果我们出去旅游,这些人怎么办呢?我们帮助别人,还比出去旅游要更快乐一点。”

  除此次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外,此前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还获得过多项荣誉,也曾多次去往外地领奖,但只要他离开南昌、离开抗癌厨房,他总是这样想:“我人虽然在外面,我的心还是在厨房里面,想着这些人怎么办呢?我还是离不了。

  办“抗癌厨房”,早已融入进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血液中。“做这个‘抗癌厨房’,我们也做了半辈子了,主要就是离不开这些人,他们离不开我们,他们离开我们就好不方便,我们也离不开他们,我们离开他们就好寂寞。”

  问及他们是否还有别的微心愿,万佐成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活下去,希望医院里没有这么多的病人。没有病人,日子就好过了。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guanhougan/20431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