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随笔

老师随笔 时间:2020-08-10

【www.cqwcsy.com--老师随笔】

  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随笔【第一篇】: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有感

  读完《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王晓春老师对学生那种负责的态度,深切的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衷。如若不然,我想王晓春老师,不会这么细节的来区分问题学生,并且在问题学生的诊疗方面有这么深刻的见地。举个例子,比如他对问题学生的定义,在王晓春老师眼中,问题学生是指“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眼中的问题的学生”,而不是“单纯因为智力问题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我读的比较粗略,大致浏览了下全文,发现对待问题学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是相当复杂且严肃的事情。因为你对问题学生的方式和态度,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你可能会使他更有学习兴趣,也可能让他厌学。这个时候,老师怎么对待问题学生,就显得非常关键。

  老师对待问题学生的态度:在王晓春的老师对问题学生和一般老师的错误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一般老师在处理问题学生缺乏一种耐心。在《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这一节中,王老师归纳了十种常见的错误思路。在其中,第一条(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第二条(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和第四条(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都透出老师在对待问题学生方面缺乏耐心。而在问题学生的处理上,需要老师相当多的耐心。当学生有问题出现的时候,老师应该先稳住事态,不要着急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老师需要来观察研究(行为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问题学生,来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所在,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行为。然后根据观察研究来提出假设,去验证学生的问题真正原因,进而采取合理的方式来纠正学生的问题。最后,根据治疗的效果及时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诊疗并随时对其修正。

  在对问题学生的诊疗上,王晓春老师的心态和采用的方法都很积极。积极的方式,无疑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并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在“动觉学习者”(p61-63)这类问题学生的诊疗上,王晓春老师的心态就很积极。王晓春老师并没有要求这类学生要像正常学生一样规规矩矩的上课,而是对其进行适当的约束,尽量少影响别人。这样的处理,就不会对影响学生的学习,但这样的处理需要老师有相当积极的心态。

  在问题学生教育上成功的老师,他们会对问题学生有耐心,理解问题学生,宽容对待问题学生……而,他们会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爱他们的学生。比如说,不是基于对学生的爱,而是一些功利目的,如涨工资之类的话,老师对学生的耐心是不可能持久的。如果,说耐心是问题学生教育的态度基础,那么爱就是问题学生教育上的不竭动力。

  老师对待问题学生的细节:在全书中,可以发现,王晓春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进行了很详细的分类。而这种分类,是需要对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细致研究,并对问题行为的细节进行把握的。比如说,王老师归纳总结了12种“顶撞老师”类型(p39-51),这12种类型,是王老师根据“顶撞老师”这一行为的细节,归纳总结出来的。再比如说,王老师提出,老师应该通过观察学生表情这一细节来区别“临时顶撞”和“蓄谋顶撞”。临时的顶撞是突然的愤怒造成的,学生可能涨红着脸,一副不满、委屈的样子,还夹杂一些恐惧(小学生尤其如此),说话甚至会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这是一种类似失控的状态。蓄谋的顶撞则不然,因为学生早有准备,可以看出他的表情相当镇定。而在老师和学生的实际接触中,学生的问题细节通过老师自己的观察往往是不够的。老师往往要通过和其他学生甚至其他老师的交流来了解该学生的细节。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个打架学生的例子,那个义工如果单单通过观察的话,对于那个打架学生的了解肯定是片面的。但他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掌握了更多细节。进而判断出,这个学生缺乏了认同感,他渴望被其他孩子接受和关注。这样的判断,让他更准确的做出了处理,并成功解决了问题。

  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随笔【第二篇】:如何教育问题学生

  作为班主任,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调皮的、贪玩的、任性的。。。。。。我们班(三年级)就有这样的一位问题学生,令我头疼。他叫贾正阳,是这学期新转来的一个聪明的小男孩。生活懒散,纪律也差,经常不写作业,自我管理的能力太差。上课不认真,听课总搞小动作,书写极不工整,作业总是不做,在班级也非常霸道,经常欺负其他学生,很多人都被他打过。他犯了错误,老师如果在全班批评他,他就会满脸怒色。如果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他先开始为自己申辩理由,等老师戳到了他的致命处,才会哑口无言,垂头丧气。这样得需要多大的耐心!我有时也忍无可忍,就在班级里声色俱厉嚷他一顿,他也就灰溜溜的了。但是,这样既伤害我的身体,也不利于他的成长!我该怎么办呢?我曾和他的家长沟通,家长还算配合,也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妈妈说孩子不怎么听她的话,可他家里爸爸常年不在家,在外打工,妈妈也起早贪黑干零活,这家庭教育也不理想,我只好另想他法来教育他了。我想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在他们的身上,总会映现时代的特征,总会留下社会环境的烙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福与痛苦,而这些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孩子身上也留下了痕迹。产生这些问题学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生活及家庭教育的影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等。因此,对于他们我们应该先寻找问题的原因,再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只要措施得当,问题学生一定能改好。

  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随笔【第三篇】: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和同行们交流时,话题最多而且近于无奈的就是“问题学生”的教育。似乎这个群体成为学校教育中“顽症”,大有回天乏术之遗憾。“问题学生”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人数不多,但在班级管理乃至整个学校教育中所造成的后果和产生的影响却是很突出的。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教师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往往感到事半功倍,有时还会事与愿违。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就产生了“只要不闹乱子就行”的想法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与引导,尽管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同时也放弃了教师自己的责任。“问题学生”的产生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因为其特殊,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及关心教育工作的人士的关注和探究,也因为其特殊,我们往往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潜在心理,在潜意识中对“问题学生”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成见,因而对他们一丝一毫的不好的变化过于敏感,相反地对他们一丝一毫的进步却显得有点迟钝,甚至还有点瞧不上眼,这是造成“问题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之一。应当说,作为一名教师,在对待“问题学生”的教育上更要有一颗平常心。

  记得在一次“发现他的闪光点”主题班会上,我让学生谈谈生活在自己周围的平常人身上的闪光点,其中有一位学生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们那儿有一名初中生,有偷偷摸摸的毛病,只要看到同学中谁有“好东西”,他总要想办法偷到手,老师们讨厌他,同学们都防着他,父母姐妹也觉得很丢人。有一次,一位小学生不慎掉进了河里,被路过的他发现了,水流很急,他不会游泳,情急之中他折断一颗小树,边顺着河沿跑边想办法往外拉小学生,终于把他从河中拉了出来,事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直到小学生的家长找到学校,老师们都还不相信他能这样做。发言的学生认为,尽管他身上有不好的毛病,但他懂得在危急时刻想办法救人,这就是他的闪光点,说明他还是一个不错的初中生。这件事在全班同学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更引起了我的深思。“小偷身上也有闪光点”,这是人们很少关注到的问题。在对待“问题学生”的教育上,我们是不是过分地强调了他们的学习或品行方面的问题,而忽视了他们身上表现出闪光点呢?我们是不是过分地自信于“窥一斑而见全豹”反而变成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呢?我试着换一个角度来重新观察班上的几个调皮的学生,慢慢地我发现他们还真有一些出众的地方,他们中有的组织能力比较强,有的口才比较好,还有一个对班集体的事特别热心。有了这些发现,我便用其所长,让他们中的两个当班干部,另外的两个,一个成为班里的文艺骨干,另一个就成了我的小助手,经常向我提一些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建议。尽管这样做引起了一些任课老师的不理解,班干部中也有反对意见,我仍然坚持实行。一学期后,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任课老师的认可。当然这中间也有过反复,关键在于班主任要做好协调、引导和帮助。 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我认为,对待好学生也好,对待“问题学生”也好,教师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的进步而骄傲,为他们的成长而自豪,对他们的过失,公平地去对待、化解和消除,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们逐步纠正。“无限风光在险峰”,也得人们一步一步地去攀登,对待“问题学生”的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严格要求与悉心呵护并不矛盾,纪律要求是必要的,但可以降低一定的标准,让他们通过适当的努力就能够达到,这样会逐渐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引导他们逐步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是有益的。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象真正的朋友一样去细心地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微如萤火,也要细心地呵护,并能引导他们逐步将之发扬。绝不能把“问题学生”当成时时刻刻都想“犯错误”的人严加看管,或者揪住他们身上的一些毛病不撒手,“好心”地经常“提醒”,使他们动辄得咎,无所适从,这样做只会让他们远离集体、远离友情、远离学校,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埋下弃学的隐患。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界都在呼唤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标准应当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平等地能接受良好的而不带歧视性的教育,那么对待“问题学生”就更要公平教育,因为他们也是国家的未来。

  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随笔【第四篇】:教育方法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关于“主体”和“主导”的地位问题,许多教育者已从理论上达成了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弊端,学生个性无法得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日渐丧失,更谈不上各种能力的提高。我认为要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状况,首要任务是解放学生的“口”,还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实施的方法和途径

  一、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影响很大。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过于严肃和单调、呆板的课堂气氛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可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前提。为此,教师要俯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心声。那怕学生提出的是琐碎而又没有经过仔细思考的问题,或者是突发奇想的“怪论”,教师也不应当加以指责。只有畅开言路,才会使学生敢“问”敢“答”,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渐地萌动、突现。

  二、加强指导,提高学生问答水平。

  学生的“问”“答”往往五花八门,如何“问”,怎样“答”,对学生来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一环。为此,这就要教师加强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答案”练习——多角度质疑。

  教师先提供给学生一个答案,可以是时间、地点、人物或一个概念,然后请他们围绕这个答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师出示“战国”,学生可问: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哪个历史时期?处于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时期称什么?……又如:教师出示1840年。学生可问“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哪一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始于何年?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哪一年开始中国的门户被打开?……

  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确对于同一事(或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信息,考虑问题可以是多方面的。

  第二、“问题”练习——深层次解疑。

  教师围绕一个题目,由浅及深列出一些典型的问题,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思维特点。问题的次序可从事实性(回忆、理解、描述)——说明性(分析、综合)——判断性(评价、提出措施),逐步深入。如:学习《隋朝大运河》,教师列出:①事实性问题。如:隋朝大运河是哪一年开凿?南北起止点在哪?是今天哪两座城市?由北向南,隋朝大运河可分为哪几段?②说明性问题。如“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大运河开凿后发挥了哪些作用?③判断性问题。如:有人说隋朝灭亡就是因为开凿了大运河,你同意此观点吗?若不同意,你认为隋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就能把握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问题,为思维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供锻炼的机会。

  学生“问题意识”的提高,除讲究方法之外,教师还必须给学生多种锻炼的机会,主要途径有:

  1.师生之间相互问、答。

  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疑,尽量让学生“跳一下就能摘到桃子”。如:讲述《北宋与辽、西夏、金的关系》时,教材中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北宋统一全国呢?(若学生回答有困难,可改问:难道当时除北宋政权之外,还有其它政权吗?)通过分析,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因为与北宋并存的还有三个少数民族的政权——辽、西夏、金,所以北宋不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另一方面,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不能只给学生一个答案,而更多的是讲清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指路人”。如:有学生曾向我提出“汉武帝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儒家思想呢?”我是从这几个角度让学生去思考:①一个政权要稳固,需要有统一的思想指导;②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③汉武帝为什么不继续采用前朝的法家思想呢?经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汉武帝王国问题的解决,他极需要有一种思想理论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汉初统治者都在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法家思想有其比较残酷的一面,相比较而言,儒家思想更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

  2.学生与学生间互相问、答。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可以同桌、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学生们自已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暴露出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真正疑难问题,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可巧妙地进行启迪、点拨、归纳,把机会仍留给学生,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已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努力,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得以自悟,启迪创新意识。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应当说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阵地。但毕竟教学中的质疑问难,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如果教师控制失当,轻则使教学信息流通不畅甚至受阻中断,重则扼杀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对在课堂有效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学生“疑问”,教师可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讨论,或利用学校开放的网络资源,进行资料的查阅。

  4.口头与书面相结合。

  在某些情况下,学生的质疑问难也可以通过书面交流的形式进行。这样做,可以更好地在课堂上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把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并不密切的问题,以书面交流的形式进行解决。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实践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效果比较显著。具体表现在:

  一、师生关系比较融洽。

  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大大地改变教师在学生心目的形象和地位,教师成了他们学习中的得力助手,而不是教学中指手划脚、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师生关系也就比较融洽。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容易消除在课堂问答过程中的紧张感,能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回答问题和分析问题,课堂气氛相对比较活跃,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相对较浓。

  三、课堂效率较高。

  由于课堂教学,解决的是学生之“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意识越强,参与行为越积极,参与能力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在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教学环境中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提问前,学生就要对教材内容有一定了解,然后对其中不甚了解的内容,提出疑问,或对教材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自已的看法。在这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地养成预、复习,到图书馆翻阅资料或上网络查找资料的习惯。

  五、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在教师的鼓励、启发、点拨下,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越来越高,极富有创新意识。如:在讲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目内容时,学生提出: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资本、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都是对中国的掠夺,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吸引外资,对外开放呢?

  建 议

  一、教师处理学生问题要注意方式、方法。

  不同的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分析不同的问题原因,给予其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是因为对已学的知识还不甚理解的学生,教师就要帮助他们温故知新把问题弄明白;对于有依赖思想的学生,教师就要启发他们多动脑筋,学会思考问题;对于常有新颖的设想,创新思维的学生,教师要大胆地进行鼓励,引导。

  二、教师处理学生问题要注重技巧。

  1.因势利导。学生的提问并不一一都要作详细解释,有的要因势利导,引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拓宽学生思路。如:有学生就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曹操不就是三国时期的人吗?小说《三国演义》对他还大写特写呢。”我不急着回答学生的疑惑,而是让他考虑: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从何开始?《三国演义》是部历史章回小说,它涉及的范围,仅只是三国时期吗?通过查阅,学生恍然大悟:三国时期从221年开始,曹操只能算是东汉未年人。

  2.启发解疑。学生有时提出的问题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这些提问,教师要把握时机,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把提问和解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有学生提出:“秦国与秦朝是不是一回事?”教师可启发学生讨论:两者有没有联系?又有没有区别?你的理由是什么?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战国、秦朝、商鞅变法、嬴政等一系的知识点。随着这知识点的解决,学生的疑惑也就“烟消云散”了。

  3.弹性处理。在质疑问难的环节中,教师对有些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也可以作“弹性处理”。如:教师不妨告诉学生:“我们都去课外找找有关资料,看谁能最先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处理所留下的“期待环节”能造成强烈的悬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三、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已的头脑,增长见识。

  实施“问题意识”的培养后,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提问的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教师要合理地解决学生的疑问,就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广泛地搜集资料,认真地研究问题,才能准确地解释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逐步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多加指导,畅开言路,并不断加强自身的知识结累,真正成为学生求学路上的良师益友。

  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随笔【第五篇】:抄作业问题

  习惯了每天一到校就到教室去转转,看看我班的学生在干什么。

  今天还是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时还不到7点10分,班干部带着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有个别同学忙碌地进出打扫卫生。

  突然有一位同学喊了一声:“老师,过来一下。”我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是一位男生的声音,平时这位男生比较内向,不太和老师怎么交流,自身表现还不错。今天肯定有事,否则不会叫我的。

  “什么事啊?需要老师的帮忙吗?”我习惯性地问道。

  “老师,你看,奇怪不奇怪,我的作业是回家做的,今天到校后一直是放在书包里还没拿出来过。这是某同学的作业,和我一模一样的,而且我不小心写错的这个地方也一样的。”这位同学指着作业本上写错的地方。

  “是的嘛,肯定有人抄的。”旁边同学也纷纷勇过来说着。

  抄作业一直是老师最头疼的事情,老师很难知道学生真正的掌握程度。今天正好有这样的机会,我想我一定要把握好机会,来个大彻底地盘问,否则学生认为老师不管的,后果不堪设想。

  我请了这两位作业一样的同学出来,让他们各自讲讲自己什么时候,在哪做的作业?虽说两人说得都头头是道,但我知道肯定有一人在说谎。我问被告发的那位同学:“昨天的33和66最大公约数你写了多少?”这位同学支支吾吾地说:“好像。。。。。。是。。。。。33,不。。。。。。是。。。。。。”没等他说完,告发的那位同学说道:“老师,好像没有这个题目的吗?”

  到这里,非常清楚了,那位同学真的抄了别人的作业,这个题目根本就是没有的,只是我想考考他们的。所以我留下了他,和他进行了交流,后来得知,昨天晚上他和爸爸去外面吃饭到很晚,所以来不及做作业,而早上又很早来学校,看到有同学到了,所以就翻了同学的书包,抄了作业,因为太早,同学们来得还不多,都没有人发现。

  在晨间活动课时,这位同学主动地要求在全班同学面前向被抄的那位同学道歉,通过他真心地表述,同学们听了都非常地感动,当全班同学的掌声响起的时候,这位同学也流下了后悔的泪水。

  是啊,没有不犯错的人,只有不愿改的人。我告诉我的学生:只要知错就改,那么你们还是我的好学生。不会因为一件事而影响我对大家的看法,老师还会很喜欢你们的。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shisuibi/2527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