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思政课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幼儿教学 时间:2023-04-07

【www.cqwcsy.com--幼儿教学】

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术语教学设计: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学设计:2008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学设计:2022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政课教学设计集合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1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心理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关系树轮图,并能够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的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的解决自己的交友的困惑与冲突,能够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愿意和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在与同学交往中,尊重他人,宽容诚信,追求友谊,但不失原则。接受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愿意改变自己,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懂得在同学交往中“开放自我,积极交往”态度的重要性及受人欢迎的品质。
  2、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样才能更好地呵护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三、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班级中同学交往的典型案例,调查班级同学对朋友、友谊的不同看法、倾向性的意见。
  四、板书设计
  1、我的人际圈 (1)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2)受欢迎的同学具有的品质。
  2、与友同行 (1)什么是友谊。(2)友谊的作用。(3)怎样建立和发展真诚的友谊。
  五、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播放和欣赏周华健的歌曲《朋友》Flash。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
  活动二: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
  请同学们一起填写“人际关系树轮图”,了解有多少人进入你的人际圈,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自我分析:你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吗?
  活动三:采访同学,传授交友秘方
  每小组评出一个“朋友最多的同学”,并让其他同学采访他(她):“你是怎样去跟同学打交道的?怎样去交朋友的?”
  (小结)交朋友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学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具有更高的人气指数。
  活动四:案例讨论理解朋友的涵义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请你用“朋友是......可以......”的句型编写。(播放歌曲《朋友》的背景音乐)同学相互赠送自己编写的“赠言”,传递朋友间真诚的友情。
  活动五:讲故事,谈友情
  讲述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故事,谈谈自己的友情。在故事会后,让学生归纳建立和呵护同学友谊的原则。
  活动六:齐唱歌曲升华友情
  齐唱歌曲《朋友》。结束上课。

第2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摘要】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护理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是当今护理教育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为例,从提高教师德育意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深入挖掘德育要素、恰当灵活的融入教学、全面有效的评价五方面探索了护理类课程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 课程思政 实践途径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2018年度第二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8jg0219)。

  【中圖分类号】R47-4;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52-011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然而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格局未能有效形成[2],思政教育与专任教师的关系始终弱化。而儿科护理人才培养中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一方面儿科临床护士紧缺现状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在职儿科护士职业认同水平整体偏低,离职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行业稳定性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如何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护理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是当今护理教育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为例,从提高教师德育意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深入挖掘德育要素、恰当灵活的融入教学、全面有效的评价五方面探索了护理类课程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

  1.提高教师德育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因此,实践课程思政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教师的德育意识,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和教育,深刻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构建大思政格局,把德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学校层面应重视对每一位教师的师德师风考核,从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方面加以引导。教师自身也应为人师表,在课堂上注重“言传”,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重“身教”,为学生展示热爱工作、敬业奉献、平等友善的良好形象。

  2.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潘懋元先生在《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一书中指出教学大纲是指导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依据,它以文件形式简洁地规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的范围、重点、程度、教学顺序、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培养方案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因此,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要从教学大纲的改革入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明确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在编写教学内容和进度时兼顾对德育要素的要求,在制定评分标准时增加对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的考核要求,最终确定融合课程思政改革理念的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3.深入挖掘德育要素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重在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而儿科护理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内涵和德育资源,有效、准确的从课程中深入挖掘、提炼出德育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的根本。为此教研室充分结合儿科护理学的课程特点和护理教育的特色,注重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运用教研室集体备课、与思政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联合会议、深入行业的实践学习等手段,对所有的教学内容和各教学环节进行透彻的挖掘与分析,形成了思政教育案例库。以下是部分教学章节的德育目标和课程思政融入点(表1)。

  4.恰当灵活的融入教学

  如何在保证教学专业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增强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提炼出的德育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使学生喜闻乐见,达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关键。教研室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载体等环节的有效设计和实施,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

  4.1课内

  在第一课堂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微课教学、对分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式教学、教师标准化病人等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理论教学时适时介绍我国相关的卫生政策,覆盖所有儿童的保健服务和取得的成就,普遍开展的新生儿免费筛查工作大大减少了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并发症,广泛开展产前检查使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实训教学可以采用教师标准化病人的方法,模拟逼真的临床情境由学生扮演护士角色树立学生以患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职业素养。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用临床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2课外

  整合课内外、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在时间上向课前和课后的延伸和空间上向课外实践平台的延伸。针对一些儿科护理工作相关的新闻事件发起线上线下的讨论;提供学生丰富的拓展资源,如最新的疾病诊治护理指南,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求实、求真、进取,并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和获取文献的能力。发挥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优势,组织专家进课堂、学生进行业等一系列活动。让行业专家和优秀儿科工作者走进学校,现身说法;将学生带进儿童医院、幼儿园、福利院和中小学校等,贴近服务对象,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活学活用,在真实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以及社会责任心。

  5.全面有效的评价

  由于对护理专业的儿科护理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一种新的尝试,有效、全面的评价其效果,特别是育人效果,是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改革方案的前提,可以从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评价。

  5.1学习效果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结合的方式,用Likert五分量表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表现,着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体现出的合作、进取精神,爱幼爱伤观念和敬业、奉献等美德。

  5.2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是否满意,并给出对教师品德、政治素养和德育能力的评价与意见。分析反馈结果,反思研究过程中各个环节,总结成功经验,弥补不足,不断完善、优化实践途径。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不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各方高度关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专业课程中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课程中实践课程思政,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真正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第3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摘要:以“新生儿护理”为例,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和心理护理技能三大护理核心能力为主要任务,对接临床工作情境,对“新生儿护理”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儿童护理;教学设计

  儿童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的学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构建“平台课程+专业岗位方向模块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按“生命周期模式”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以医学基础课程如正常人体结构、常用护理技术等为先导,为后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职业拓展课程打下基础。

  1整体教学设计

  1.1教学分析。1.1.1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以女生为主,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收集并分析学生非智力因素,结果表明学生对未知内容有强烈求知欲,但碎片化思维明显,人文关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缺[1-2],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其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喜欢多媒体、动画、情境模拟等信息化教学。学生已经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以及儿童护理课程中新生儿部分的内容。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记录显示,学生已经具备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健康检查评估方法等基础知识。新生儿及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比较抽象,传统护理技能操作训练难以模拟,新生儿护理理念、技术、设备日新月异,操作标准与要求更新快,同时很多学生没有接触新生儿的经历,对新生儿出生的概念仅来自影视或文学作品。学生对新生儿基础特点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但动手意愿比较强,因新生儿科室环境的特殊性,教师难以带学生进行临床现场观摩。1.1.2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依据高职办学宗旨,对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结合“1+X证书”制度,以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为主线,基于儿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并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将课程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有3个学习单元,14个学习任务。(2)教学目标。基于职业岗位需求、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3],设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描述新生儿分类、生理特点和一般护理措施;能描述新生儿即时处理步骤,能叙述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区别;能叙述阿氏评分标准;能说出窒息复苏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能描述新生儿沐浴和抚触的操作前准备,能叙述新生儿沐浴和抚触的注意事项,能叙述窒息复苏的评估内容。②能力目标:会识别足月儿与早产儿,能运用有关知识制订新生儿常规处理计划并为新生儿及其家庭提供整体护理,能根据阿氏评分标准为新生儿正确评分;能准确判断窒息程度并规范操作窒息复苏;能正确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抚触操作前准备;能独自完整、流利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抚触操作;能团队合作演练窒息复苏。③情感目标:培养安全意识、信息素养,树立爱婴观念,培养临床思维能力。(3)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早产与足月儿的区别,窒息复苏流程,沐浴抚触操作过程。②教学难点:新生儿即时处理步骤,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具备初步辨识新生儿窒息程度的能力,同时关注社会热点,即新生儿早期保健、人文关怀等。1.2教学策略。1.2.1教学方法。本次课的教学理念运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学情特点,以案例为载体,新生儿护理为主线,科学设计课前导学、课中学练、课后拓展教学环节,采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教室与实训室互相融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做中教、做中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依托课程网站、虚拟仿真软件等,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示范教学、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方法,将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后。1.2.2教学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以“家庭为中心”及“儿童发展理论”为主轴,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和心理护理技能三大护理核心能力为主要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合理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同时借助儿童护理网络教学平台、微课、动画等信息化资源及手段,提高学生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1.2.3教学资源。授课地点为儿科护理实训中心,中心创建仿真教学环境,配置触控一体机、录播系统、无线网络等。以循序渐进、稳步提高为原则,采取选用、引进和自编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教材建设。选用教材是“十三五”规划教材《儿科护理学》第三版,将内容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行业标准,“1+X”证书制度和技能大赛相关要求,重新整合原有章节,结合具体临床病例,遵循护士实际工作流程开展项目教学。我校妇儿教研组成员制订配套的实训大纲,编写《实训指导手册》。此手册每一个实训项目附有考核程序标准,同时在每项护理操作中设置了操作场景[4],要求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具体情境中进行操作训练。

  2教学实施过程

  2.1课前导学。学生登录超星平台,自主学习本课相关导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习任务、熟悉操作步骤。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新生儿的特点,并完成在线测试,教师根据学生测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2课中学练。教学中借助超星平台,直播医院助产新生儿工作场景,使学生真正“进入临床”“融入临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制订处理流程图,上传超星平台。随机选择一组学生展示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及提出修改意见。接着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体验即时处理场景,然后学生实操演练,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最后随机抽取小组进行现场模拟演练,教师担任标准化病人,师生共同点评、连线专家点评,归纳要点,同时开展远程职业体验[5],让学生看到弱小的新生儿独自面对NICU的医疗环境,培养同理心。2.3课后拓展。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对课程内容进行延伸思考。学生领取仿真婴儿(会哭闹、饥饿、夜哺等)回宿舍进行为期一天一夜的连续照护,连续照护过程中学生及时记录感受并在结束后进行座谈,谈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教师聆听并依次指导学生移情和慎独的照护理念,要做到以婴儿为中心,并根据其特点关怀照护对象[5]。儿童节、儿童疾病防控日组织学生举办相应主题的小讲座、制作宣传海报、自制科普宣传资料、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把学习延伸到课堂外,并计入考核,真正了解新生儿护理特点,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爱婴观念,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每个护理细节中。2.4教学评价。基于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评价、“期末+过程性”评价、“知识+能力”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使用新生儿高级模拟人进行学习成果展示,案例情景模拟和高仿真外观及生命体征数据显示,让学生体验NICU工作的急迫性和重要性,教师也可通过结局指标获得直观感受、客观评价。此外,综合实训采用OSCE模式[8],由监考人员从病例库中抽取病例并最大化模拟新生儿病理、生理变化等,并为学生提供操作所需物品,让其自主分析病情并进行护理操作,考核其案例分析、专业操作技术和护理措施实施能力。

  3教学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本次教学对象中,80%的学生对“学会知识”“获得技能”“激发兴趣”3个方面的正面评价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主要表现为:(1)学生课堂主动提问和自行开展讨论的学生明显增多。(2)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和技能考核的熟练度均有所提高。(3)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增强,能及时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可积极探索解决办法。(4)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实践能力得到加强,能在实践中不断自主创新,有很多创意和想法。另外,学生人际沟通技能和心理护理技能均有所提升。

  4特色与创新

  4.1教材重构。教材章节设计中,新生儿内容与常用护理技术进行重新整合,同时为培养学生临床护理思维,将教学设计与临床实际场景任务相结合,如将“新生儿护理内容”设计连续性案例:新生儿出生后的即时处理—常规护理—连续护理,创设教学情景,将教学主线设计为“新生儿降生记”—“准妈妈的担心”—“争分夺秒要他哭”—“从揪心到平安”。4.2融合多种信息手段。以儿童护理网络教学平台、智能互动版小儿急救模拟人及多室合一系统为载体,整合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目标。差异化的教学和多元化的评价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真正实现学习工具智能化、学习要求差异化、学习资源数字化、学习评价多元化。4.3渗透“以职业为导向”的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窒息患儿急救视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患儿病情的危急、家属的恐惧和医护人员抢救患儿的紧迫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责任感。在课后通过儿童节、儿童疾病防控日组织学生举办相应主题的小讲座、制作宣传海报、手绘科普宣传资料、参加社区实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培养学生爱婴观念。4.4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学评价上,构建了课前、课中、课后评价相结合的、注重学习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体系。教师、学生、临床专家评价共同参与学生专业信念价值、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关怀素养能力的实时、多元评价。

  5反思与改进

  5.1不足之处。(1)案例情境及标准化病人模拟欠真实。(2)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缺乏沟通交流,学生应变能力及对新生儿的人文关怀有所欠缺。(3)考核流程不够规范化。(4)同一小组中个别学生存有依赖心理,小组任务参与程度较低。5.2改进思路。(1)鼓励教师积极完善知识结构,主动关注课程新的知识点,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提高,为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做好必要的准备。(2)组织教师进行统一标准化病人培训。(3)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监测学生表现,并在教学评价上予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周瑞芳,王卉,姚阳.等,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12):21-23.

  [2]徐志芳.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与人文关怀能力的关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5):128-131.

  [3]陆娴.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儿科护理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75-77.

  [4]曹楠.“互联网+”背景下CDIO教学模式在高职学生外科护理技能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4):103-105.

  [5]柏道梁.以核心能力为理论框架的儿童护理教学设计: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儿童护理学生培养与教学方法经验分享的感悟与启发[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3):94-96.

第4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战胜疫情彰显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同学们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的相关原因。

  2、能力目标:让同学们深刻认识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间具有紧密关系。3、价值观目标:让同学们了解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坚持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而让同学们对坚持我们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教学重点】

  1、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2、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

  【教学时长】40分钟

  【课后作业】收集战疫中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学习资料】《中共XX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教学内容】

  同学们好!我们国家从1月20日进入疫情防控总动员以来,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我们的应急响应制度就从一级下降到了三级。在党XX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抗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这次抗疫中,我们国家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一些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今天呢,我们主要结合这次抗疫,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xxxx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多达13条,譬如说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等等。我们说在这些优势中最大的优势是党的领导。为什么呢?

  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的原因来进行探讨。

  第一: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大的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为什么说世所罕见呢?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啊是两个相互对立的目标,当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呢就会比较尖锐,不容易保持社会稳定,更不用说长期保持稳定了。但是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这两个目标同时实现了,这很了不起,这很好地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大的制度优势。

  在这次抗疫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传播途径多、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也相当惊人。我们国家为什么能够反应迅速,及时打退来势汹汹的疫情呢?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他还说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抗疫中,我们的制度优势也吸引了很多外国媒体的眼球。

  例如俄罗斯的《劳动报》,这是俄罗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他们发表文章认为,关键时刻,更见中国制度优势。这篇文章谈到:从XX到地方,中国展现出很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在紧急情况下把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正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这是《劳动报》的报道。

  德国《世界报》的网站也认为,面对紧急形势,中国制度发挥了巨大效力。

  刚才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势。

  其次,具有极大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并且在党的领导下,它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近百年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取得的,其道路之艰辛,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以后,它就一直在不停的发展和完善。因为改革一直都在,改革的目的,正如xxxx所指出:“就是要不断推进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必将在改革的路上,得到不停的发展和完善。

  第二,因为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制度要想能够有效运行,制度优势要想得到最大发挥,高效的中枢系统是重要的保障,正所谓“事在四方,要在XX”。我们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它

  就是这样一个高效的中枢系统,它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发挥。

  我们党历来重视强有力的统一领导问题。早在战争年代,xx同志就反复强调党的统一领导问题,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xx同志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XX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

  我们党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维护党XX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制和法规。譬如说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我们党有严格的纪律要求,强调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我们党有坚定的信仰,党员都能听从党的号召等等。

  另外,我们党人数众多,有9000多万名党员,而且基层组织基本上覆盖了所有行业、所有领域。这样党一发出指示、决策、部署,立即就可以在全国尽快落实了生效。我们这里呢,只是例举了一些原因来说明,为什么党的领导能做到坚强有力。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原因来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更是用事实说明了,我们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是一个高效的中枢系统。

  党的领导好比是坐镇中军帐的“帅”,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了,也就是说这个坐镇军中账的帅,把好方向了、总揽好全局了、协调好各方了,其它的“车”“马”“炮”,自然也就能发挥出应有作用了。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下面我们以这次疫战为例,简单地来看一下,以xxxx为核心的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怎样坚强有力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实现的。

  首先,我们党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指示,为全国抗疫指明了方向,把好了方向盘。

  在疫情暴发后,党XX提出要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抓。xxxx时刻关注着疫情形势,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他频繁地召开XX高层会议,密集地部署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每天都作出口头指示和批示。

  党XX根据疫情变化,及时、果断做出相应决策、布署。在疫战之初,党XX就提出了总要求,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提问)对,就是“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随着疫情的变化,党XX又提出,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复工复产工作;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输出”;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党XX又提出要注意境外疫情流入。这一系列的指示,未雨筹谋,为全国抗疫把好了方向盘。

  其次,党XX在疫战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XX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加强对全国疫情防控的统一指挥,统一布署。党XX成产指导组,深入武汉一线指导督导,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的主战场。与此同时,对其他省份也加强了分类指导。党XX对防疫、维稳、物质保障、教育舆论的引导、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以及其它诸如此类的工作都做了统筹安排。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这样发挥出来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有部队,调派了3百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各种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在全国统一调度下,源源不断向湖北武汉汇集。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制度优势呢也体现出来了。各种国有企事业单位成为了这次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它们响应党的号召,在医疗救治、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当然,在这次疫战中,还有很多其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得到了彰显,我们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从这次疫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强有力的,它是充分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正因如此,所以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第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因为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有很多表现形式,我们这里主要讲两个方面。

  首先,党的自身优势化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这样党的自身优势就转化成同舟共济、万众一心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我们的党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作为指导的理论优势;我们的党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组织生活,还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这样一些组织优势;我们的党还有崇高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这样一些政治优势,这些优势让广大党员在关键时刻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战斗在党最需要的地方。

  在这次疫战中,广大党员和广大基层党组织听从xxxx的号召,“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他们闻令而动,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的带着作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急时刻,我们总能听到一句话:我是党员我先上。张定宇,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党委副书记、院长,但是我们也知道他是一位渐冻症患者。虽然身患渐冻症,但是他总是身先士卒,拖着开始逐渐萎缩的双腿,日夜扑在第一线。即使他爱人因为感染而隔离治疗,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

  正是在广大象张定宇一样的党员们的示范和激励作用下,全国人民通力合作、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打赢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制度优势就彰显出来了。

  其次,我们党的自身优势化为全国人民的拥戴,这样党的自身优势就转化成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党还有一个很大的自身优势,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提问)是的,那就是我们党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党从不计较一时得失,而是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长远发展,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在这次疫战中,从一开始,党XX就提出,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为了治好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国家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不考虑任何条件全力以赴。在我们国家,治好一例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一般大概在20-40万左右,高的达到70万左右,但这还不是最高的。最高的可以达到多少呢?大家不妨猜一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杨青峰医生在他的微博里面谈到,?有一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药费用高达一百多万。尽管如此,在中国,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免费,不会有人因为付不起医疗费用而耽误治疗。

  这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党心中的地位,这样的党自然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戴。这是我们党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强大动员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战疫中,党一声令下,全国人民就立即闻令而动,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样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就彰显出来了。

  这次疫情,让我们很好地看到了我们党的自身优势是如何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的,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说我们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内容回顾】

  我们今天主要讲了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原因是: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第二,党的领导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第三,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收集一些疫战中党员的先进事迹。

  2、请同学们阅读、学习资料《中共XX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5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摘 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语言教学是当前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大学英语教学承载着知识文化传授与思想道德培养的双重责任。该文以《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II》教材为具体案例,结合“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要求和大学英语课程特色,摸索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更合适的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把思政教育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拟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144-02

  在近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这是自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来,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次强调[2]。

  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文化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授课学时比其他通识课甚至专业课程都要长,学生覆盖面广。较大的课时比例和较长的开课时间都十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能够保证思想教育的广度和持续性,具备对学生进行长期思想教育的条件。语言教学内容涉及的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内容丰富,可以作为推进“课程思政”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载体。因此,在大学英语中融入思政教育既是为思政教育拓宽渠道,又是英语教学本身所需。

  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应充分挖掘思政教育内涵,收集与教学内容契合的德育素材,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德育目标,将其列入教案,并切实地贯彻落实。在教学中,发挥课程思政渠道作用,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加学生对自身、国家和民族价值观的认同;同时在中西文化对比中,让学生学会坚守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以教材为基础,思想道德、知识文化、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明德为导向,进行励志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负责、感恩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3]。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范例

  下面以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II》(2015年2月第二次版)为例,就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设计作初步探讨。

  范例一,Unit 4 Money之阅读文章A:The First Credit Card(《第一张信用卡》)。

  课前通过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源,在教学平台上发布资料,包括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课件等,同时提供校园贷微电影《贷价》,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引导学生进入单元主题,即对信用卡的产生和发展的思考。

  根据教材导入内容,引导学生辨识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和货币名称缩写,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勇于创新,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展,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发行更高面值的人民币用于流通?从探讨答案的过程中引出更便捷普遍的支付方式,如信用卡支付、移动设备支付等,学习包括不同种信用卡的名称和不同的APP支付方式及其相应的英文表达。适当的内容补充不仅能够提升语言知识,拓展经济知识,也能引发学生对“互联网+”生活在我国普及的自豪感。

  课堂中有效互动加强思政渗透,就某一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例如,抛出问题:信用卡的优劣势有哪些?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立场分析讨论,激发学生思考、认识到由于不同的事件和立场,会有不同解读,并适时引导、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理财观。

  教学实践表明,社会实践活动、反思表格、思辨性写作、拍摄微电影、创意课本剧等都是学生课后巩固、内化、迁移、拓展思政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4]。基于课文内容,教师布置思辨性写作这项课后任务。思辨性写作要求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转换角度思考,写作过程中不仅需要罗列现象,而且要运用思辨思想和文化积累分析问题。笔者提出的思辨性写作命题为Money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大学生理财》),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帮助部分学生改正大学生不需要理财的错误观念,还能传达合理理财,取之有道的概念。

  范例二,Unit 5 Brand之听力章节:Discussing Brands (讨论品牌)。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紧扣课程思政与教材的结合点,该章节的5个听力任务思政元素提炼如下。

  思政教学融入到细分的子目标中,从而降低课程思政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焦虑,使得思政内容的渗透更加自然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答引入各个任务的主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如在任务1的听力前设置问题:在苹果、三星、小米中你会选择哪个品牌?从而引入听力内容。在任务1听力之后设置问题:选择现在所使用的手机原因是什么?年轻人中流行哪些品牌?在内容方面和思政元素方面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后布置问题,展开小组讨论:(1)我们如何来衡量品牌价值?(2)一个有名的品牌可以为消费者带来哪些好处?(3)什么样的品牌名称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通过对问题的深入讨论,以及讨论后的小组报告,巩固该节课的语言知识,同时内化该节课的思政内容。

  范例三,Unit 6 Quality之写作章节:Questionnaire (问卷调查)。

  紧扣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创设性选用教学内容。授课教师挖掘该章节的思政元素,在掌握问卷调查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知识中,融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民族品牌自豪感等元素。课前布置任务观看微课《如何写问卷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调查的要点;结合上一单元Brand(品牌)中所学知识,展开“手机品牌忠诚度调查”。

  采用实际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课前掌握微课中调查问卷的写作要点情况及完成问卷调查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查漏补缺,完善问卷。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并启发学生对严谨认真工作态度的思考。

  课后布置作业,编写问卷“双十一购物行为的调查”,并在校园内展开调查,巩固问卷调查的写作技巧,同时从思政教学的角度弘扬理性消费、崇尚节俭的好风气。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做科研的好习惯。

  3 结语

  英语教学为思政教育提供创新方法和途径,思政教育确保英语教学方向的正确,并为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成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在日积月累中,精心设计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更要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实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2.

  [2] 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新华社,2019-03-18.

  [3] 吴献华.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励志教育[J].湘潮,2012(5):78-79.

  [4] 李波.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J].课程教育研究,2018(19):104-105.

第6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公共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发掘大学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资源,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大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大学生英语课程的正确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有教师认为既然是语言基础课就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思想教育那是马哲、邓论、毛思等课程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无关。对这种看法,本人不敢苟同。我们经常说,做学问首先应该学会做人,做人有时比做学问更加重要。本人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或许做了些辅导员该做的事。一日,我正为部分学生学习懒散而痛心疾首,一个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我说:“老师,你没必要跟他们生气,你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行了,他们学不学是他们自己的事。做思想工作是辅导员的事,你没必要管那么多。”诚然,有很多老师都有如此想法。

  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修订原则中有这么一点,“在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等方面体现了语言基础课的要求,兼顾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连课本在编写时,都考虑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就不能兼顾呢?其实本人认为,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它也是一门很好的人文教育课程,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在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很好地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另外,一个语言教师比一个数学教师或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师更能有效地传递人文信息,因为他能运用自身的语言优势,而且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一个语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学问再高,但若其素质低下,道德品质败坏,其终究是社会的败类,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比那些没多少学问的人还要大。作为语言教学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将人文教育贯穿于语言知识教学中,有效地将二者统一起来。其中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实际上与我们提倡的思政教育是不谋而合的,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少了些理想主义,多了些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学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倾向明显,“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老师的教学似乎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四、六级,在毕业时,找工作能有个敲门砖。而学生的学习似乎也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考试,那样就万事大吉了。这样人文教育或者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必修的语言课程,不仅要体现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更应发挥其特有的人文优势,使学生真正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扣好人生中的一粒扣子。所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守好大学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大学英语这个责任田,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现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3版第三册第1单元section A为例,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的题目是Never, ever give up!教学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一、导入: 

  在这一部分,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1.What's success?2.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secrets of success? 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成功的探讨。 

  二、课前活动: 

  1.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如何使梦想成真的音频,就短文内容提出问题:What are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to make one's dreams come true?   2.讨论:Why do a lot of people fail to achieve success at last?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other steps to make one's dream come true besides the three steps mentioned in the talk?

  三、文化背景介绍:

  根据文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进行课文延伸拓展,给学生介绍英国和美国的公立学校,让学生们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学校,并与国内的学校作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课文讲解: 

  1.课文结构分析。让学生通读全文,对课文进行分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以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文中提到了一些名人Winston Churchill, Estein, Edison, Abraham Lincoln,课前先让学生去查一查资料,了解一下这些人的成功经历,然后让同学在课堂上分享。 

  3.重点语言点的讲解。 

  五、总结讨论:

  文章中提到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主题探讨: 

  1. 你如何理解: It's not how many times you fall down that matter. It's how many times you get back up that make success! 

  2. 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你的看法如何?    

  通过主题探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润物细无声。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学习,为将来的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计划,有恒心,有毅力,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7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摘要:现如今,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接班人,是民族的希望,身上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21世纪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国际形势复杂、价值思想观念的冲击下,大学生存在着信念理想的迷茫、思想素质的欠缺、道德意识的恶劣等问题,学校只开展大学英语思政理论课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不能应对课程教学教育的形势需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思政课教育上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提出相对应学习对策,进行课堂融入教学实践,为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素质教育做出努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设计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温偲睿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9):208-209.

  思政理论课程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工作队伍的组织是发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针对学生素质道德全面的培养仅在思政课程上做出相应的措施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在思政课程教育上,一些英语专业教师追赶课程进度,不了解实质性的问题,对思政课程了解甚少,没有领悟思政教育的内涵,对自己所担任的教书育人责任义务不够重视。学生在校自身的发展和学习习惯都和任课教师有着一定的关系,老师是学生心灵的沟通,他们接触的时间最多,学生的心理活动老师都一清二楚。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英语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技能的培养,提高相关英语专业课程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兼备能力的发展重要课程。所以,在课堂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因材施教,结合教材与现实社会的发展,把思政教育的理论融入课堂加深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成为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现状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途径,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和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他们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和一种强烈爱国主义思想,敢于爱憎分明,接受新鲜事物,积极参与学校的集体活动,富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95后的孩子,年纪相对较小,社会经验不足,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出生在改革开放时期,部分学生娇生惯养,对社会接触不多,对新生事物不够熟知,分不清事实真相,意志不坚定,思想观念薄弱,缺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手机上,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整天聊天、打游戏、看小说等网络社交活动,自己不会合理分配时间,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他们完全忽视了自身品德素质的修养,心中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坚定地目标,缺乏政治观念和自身的认识,追求金钱至上、享受主义的思想目标。

  二 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不注重素质教育

  从学校的角度上看,很多学校的教育者仅限于学科知识的认识,忽视了对学生本身素质能力的培养以及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例如,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估和教师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些学校还是把大学英语考试成绩与就业证书联系在一起。因此,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考试水平去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标准,学生不能为了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为目的,在素质教育中不提倡这种英语学习的方法。

  (二)教师缺失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英语课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是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国家大力支持英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这门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文化、跨文化交际和善于沟通的能力。很多英语教师传授学生知识与课程相同步,课堂以外的知识点不加以运用,忽略的其相关英语知识点的补充,限制学生思维的扩散,课堂上不仅仅传授语言知识的技能,还应加深了解英美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在长期的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往往忽视了学生思政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交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培养,教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看的太重,忽视了教师要以教书育人的任务为重。

  (三)教材的内容和选取不够规范

  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内容是学习英语的一部分,是英语教学基本理念和方法、体现英语教学内容、限制英语教学水平的媒介之一。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英语教材内容,才能了解其中所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课本中知识的同时接触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和道德素质规范,并把它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培养。在英语教材中,有些教材能够很好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元素。相反,有些教材阐述的内容乏味,知识点空洞,没有重点之分,只注重华丽语言的应用,特别体现西方文学知识,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积累,缺乏对民政事实的了解和关注,是学生丧失了对文化发展的自信。

  三 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案设计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实施教学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上,对学生实施思政教育,运用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切实的实践在大学英语思政教育教学上都是可行的。就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来分析,把大学英语的思政教育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一使学生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先进的思想指导;二使学生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意志,把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成自己的良好习惯,意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使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内在的修养,注重人文精神,发现艺术之美,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加强我国在文化社会中的地位以发扬我国的文化传统,更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四 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

  (一)建设校园文化,利用社会环境

  英语学习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好与不好的环境对英语学习的有着不同的影响,创设一个可以锻炼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环境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样的,需要特有文化环境的不断融入。大学生在校园学习中,还应不时的接触社会,增加自己的课外活动,见识外面的世界,拓宽自己的人生经历,校园环境固然重要,也需要了解关注学校周边环境及社会环境,决定个人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内部和外部环境是必不可缺的。

  进入21世纪,网络时代迅速发展,在这个信息发达的国家,大学生主要靠网络来接触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有着很远的影响。网络的利害关系大家都知晓,它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摧毁一个人,正确文明上网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到的。针对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不断优化,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

  (二)理论结合实践,对比中西文化

  在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上都不能只论述理论观点,还要紧密结合实际。大多数的高校英语教学,课前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互相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小小的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新闻资讯,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用心关注身边的新鲜事发生,教师鼓励学生对新闻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习英语专业的过程中,要经常举办一些和英语相关的朗读、交流等活动,一定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把中西方文化融入其中,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借鉴西方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民族建设未来的后备军,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是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上,利用其所在课程上的很多优势,结合教材,通过实践理论基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摆脱其目前的困境。在思政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所以,要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师生的融洽关系,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艺玲.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1):48-49.

  [2]朱淑琴,陈翾.创新性策略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27):179-180.

  [3]李捷.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J].科技资讯,2017,15(02):143-144.

第8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归纳新时代奋斗者的特点。

  2、通过感受古代、当代、现代奋斗者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杰出人物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生活、生命的热爱。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同学们,大家最早听《我的热爱,大声说出来——致新时代奋斗者》的诗歌朗诵,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听的?(公交车上,老师们的朋友圈里)这是“时代新人说”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内容,广泛宣传,让人们了解并参与其中。比如咱们学校的很多老师们就参与了朗诵,并在朋友圈里公开发布,我就是其中一个。

  大家知道“我的热爱,大声说出来”是在什么情景下制作的吗?(这是在2017年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一周年之际,太原市委宣传部倾力制作的诗朗诵微视频,之后在全国各大新闻网站、各级媒体的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同时上线)

  这首得到全国响应、宣传的诗作到底在写什么?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体悟和精神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诗。

  二、朗读诗歌,把握内容

  1、朗诵。

  同学们自由朗诵,注意把握情感,读出气概。

  请个别同学朗诵,同学们点评。齐朗诵。

  2、这首诗是写给谁的?

  (“新时代的奋斗者”)

  奋斗者有哪些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全诗,勾画出表现奋斗者形象特点的词句。

  明确:执着前行,初心不改,热爱,从不妥协,奋发向上,顽强,自我突破,一往无前,从容,辽阔心海,激情澎湃,勤劳,踏实,努力,奋斗。

  再凝练概括,就是:勤奋、坚持、执着、乐观。

  看到这些词,我想到我们刚学过的课文《丹柯》,你们认为丹柯有哪些形象符合这个“奋斗者”的形象?

  请同学们回顾丹柯的事迹来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丹柯,在族人陷入困境之际,被推选为领导;期间和族人发生争执,族人抱怨,丹柯辩解;为了族人能走出密林困境,丹柯掏出自己的心脏为人们照亮前行的路;最终人们走出密林,丹柯死去。丹柯饱含激情、富有信心、坚强执着、乐观开朗、无私奉献。是的,丹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对族人们充满了热爱,才掏出自己的心为族人照亮前方,真的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的行为是对“热爱”的很好诠释。

  三、鉴赏诗歌,品味诗意

  1、热爱这两个字的原始意义是什么?

  热,形声字。繁体字,熱。从埶(yì),从火。“埶”,左边是坴,读作lù,意思是大土块,右边是丸,意为“在高土上晒球丸”。 “火”指“加温”。“火”与“埶”联合起来表示“在高原上给物体全面加温”。所以,热的基本义是温度高,可引申为喧闹,热闹,情意深厚,很受人关注或欢迎的等意思。由此出现了一些词:热爱,热情,热衷,热烈,热心,热火朝天等等。

  爱,会意字。繁体字,愛。是由“爪”(爫)、“秃宝盖”(冖)、“心”、“友”四部分组成。爱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就是用“爪”(爫)掀开蒙在“心”心上的遮挡物(冖),从而敞开心扉、真心实意地用心和被爱的对象作“友”。

  热爱,就是对事物爱的程度很深。我们常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等。

  2、很多人热爱他们的事业,为此而奋斗一生。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熠熠闪光,成为人们的楷模。同学们能想起来哪些人?请联系学过的文言文中的传记中的人物、现代文中的作者,结合事迹分析他们的热爱。

  举例提示:蔺相如、苏武、张衡、鲁迅……

  比如:蔺相如:政治家的热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政治家的胸怀和气魄。《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蔺相如在“完璧归赵”里表现的是一个使者、外交家的气魄,因为有对赵国的热爱,才能智慧地把和氏璧从如虎狼一般的秦国手里拿回来;在“渑池相会”里,表现的是一个政治家大夫的气概,才能怒斥秦王,让赵惠文王不受辱,维护了赵国的威严;在“将相和”里,表现的是一个宰相的气度,才能不和廉颇争位次,最后得到廉颇的认可。所以,蔺相如有对国家的热爱,才能在危难之际,以身犯险,维护国家的尊严。

  苏武:外交家的热爱。坚守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苏武出师匈奴,因为张胜参与的阴谋败落,收到牵连,被卫律胁迫,引诱,但苏武保持了一个汉使者的节操;在北海牧羊,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被李陵劝降,义正言辞地拒绝,让李陵感慨“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苏武对祖国的热爱,让他展现出一个外交家的风采和气节。

  张衡:科学家的热爱。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发明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感知地震时间;撰写了《灵宪》、《算罔论》等书。展示的是科学家的风采。

  鲁迅:文学家的热爱。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被称为民族的脊梁。

  ……

  这些人热爱他们从事的事业,并卓有成效,值得我们学习。

  3、现在我们也有很多的奋斗者,比如《榜样3》中的人物,比如《改革先锋100人》,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们能想到哪些人?请对照这首诗中奋斗者的特点,从《榜样3》和《改革先锋100人》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人,谈谈你对热爱的理解。

  比如:于漪,郎平,姚明,马云,马化腾,罗阳,程开甲等人。教师、演员、作家、科学家、商人等等,不同的行业,同样的情怀,对祖国的热爱,让他们奋力拼搏,执着进取,活出别样风采。

  四、拓展探究

  1、综合前面的奋斗者、历史名人、时代榜样先锋,你认为成功的人有哪些共同点?(请同学们讨论总结)

  热爱生活,目标坚定,勇于实践,创新精神,执着坚守,百折不挠。

  2、对于“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北宋的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同学们怎么理解这两句话?请联系咱们前面讲过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俯仰一世,要有所成就,要不德行高卓,要不功绩赫赫,要不著书立说,即使做不到这些,即使是个平凡的人,也不能庸庸碌碌地活着,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勤奋努力,也无愧于心。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做最好的自己。

  3、朗读全诗,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诵。

  五、课堂检测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仿写。(两个小题选做一个)

  1、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答案示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实现,既然选择了峰顶,便只顾披荆斩棘。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如愿,既然选择了彼岸,便只顾乘风破浪。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有所成就,既然选择了明灯,便只顾夜以继日。

  2、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答案示例:热爱是什么?热爱是帆,兴趣是浆。因为热爱,我们甘于风餐露宿的生活;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去九天揽月,去五洋捉鳖。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我的热爱,大声说出来》有了更深入的体悟,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在学习中,要保持学习的激情,热爱生活,做时代新人,用奋斗人生,活出自我风采。

  七、作业

  请同学们以“热爱”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个人经历,写一篇小短文,不少于500字。

  八、板书

  九、附《我的热爱,大声说出来——致新时代的奋斗者》

  我的热爱大声说出来——致新时代奋斗者

  (1)风里去,雨里来,

  我的身影一直都在。

  (2)有无奈,有感慨,

  我抖落一身尘埃。

  (3)是什么让我执着前行,

  是什么让我初心不改?

  (4)新时代的奋斗者,

  我的热爱,要大声说出来!

  (合)有理想的青春从不妥协,

  宁愿二十岁去追寻,绝不六十岁再追悔,

  这是我,一个青年人奋发向上的风采。

  (1)向着阳光生长,开放,

  你光明,一切就不黑暗,

  这是我,一个顽强生命的真诚告白。

  (2)守得住本分,跟得上时代,

  借时代之力实现自我突破,

  这是我,一往无前的从容姿态。

  (3)平凡中非凡,尽头处超越,

  要做,就做最好的自己!

  这是我,追求卓越的辽阔心海。

  (4)哪怕微不足道,哪怕无人知晓,

  你是自己的大英雄,你很重要!

  (合)这是我,始终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的故事,哪怕再平凡,也是这个时代的故事。

  我的力量,哪怕再微小,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力量。

  这是我,一个平凡生命的激情澎湃。

  (1)我的热爱,

  向着明天大声说出来:

  (2)用生命温暖生命,

  (3)把手边的事儿做好,

  (4)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

  (合)国家许我以信心,我许国家以未来!

  (1)我的热爱,

  向着新时代大声说出来:

  (2)我们踏实无比,

  (3)我们百分努力,

  (4)我们甘之如饴,

  (1)我们寂静欢喜。

  (2)新时代的大门为我徐徐打开,

  涓涓细流正在汇成江海。

  (3)平凡的力量,不变的情怀。

  平凡的力量,超凡的气概。

  (4)为奋斗的自己喝彩,用一生守得幸福花开。

  (合)从今天起,做一个时代新人,把奋斗写在大地上,

  (1、2组合)让梦想,(3、4组合)让梦想,

  (合)让梦想点亮新时代!让梦想点亮新时代!

第9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深入阐述和讲解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打赢疫情防控战中所发挥的政治保证作用,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明白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制度的自信、文化的自信,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向深入。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放在,在党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重大举措、感人事迹、生动故事。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的重要政治保证作用?

  四、教学方法:

  1.演绎法:设问导入,直接给出明确的观点(普遍性结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然后重点阐述这一普遍性的结论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是如何再次得到验证的。

  2.讲授法:在讲述过程中配合相关内容的视频播放及图片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在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创新思想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在系统概括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时,也把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摆在了第一位。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呢?结合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是什么力量使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能够做到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赴时艰,从而形成了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呢?

  今天我们战“疫”思政课堂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内容就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政治保证

  (二)具体讲授:

  回顾历史,(同学们都知道)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的命运真正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里;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得到空前解放,从而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也正是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说)这一根本性结论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并且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再次得到了验证。

  今年1月,正值举国团圆、辞旧迎新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中国人民正面迎来了一场抗击重大疫情的阻击战。“疫”战当前,生死时速。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进入了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保卫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非常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当前已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今天我们就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工作,从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和理解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打赢疫情防控战中所发挥的重要政治保证作用。

  可以说,疫情的防控阻击,需要各方配合协助,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各级防控网的枢纽与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构筑起防疫控疫的铜墙铁壁!

  (所以,第一个方面我们首先来看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疫情防控中所发挥的枢纽与核心作用

  1.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文字提示,不口头表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从1月25日,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加强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到3月18日,

  54天时间召开7次会议,全力应对这次前所未有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还先后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等会议,从不同角度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中共中央还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工作,中央指导组积极开展工作,赴疫情中心督战指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这些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领导力。

  党员干部带头,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文字提示,不口头表述)

  加强领导与总揽全局,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要求。而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员干部带头,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也为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取得实效提供了重要保证。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明确的要求、坚定的决心、有力的部署,彰显了我们党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时的“主心骨”“定盘星”作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党旗高高飘扬,涌现出众多感人故事,给亿万人民带来力量。

  作为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彭志勇17年来第三次冲锋在防疫救治的最前线。17年前的SARS疫情暴发时,彭志勇参与会诊、抢救多位重症患者;2016年禽流感暴发时,他又主动请缨,负责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带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团队,再次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科室主任,我不冲谁冲,我不带头谁带头?”彭志勇说,重症科党支部有30多位党员,每一名党员都带头冲锋,连续作战一个月多月,没有一人退缩。

  “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张文宏的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赢得网友一致点赞。在张文宏主持的这次特殊的组织生活会上,感染科做了一次大换班:让战斗了十几天的非党员医生换岗休息,由党员们顶上。“困难的工作、最辛苦的岗位,党员必须先上,这个没有商量。”

  “没什么好说的,入党的时候每个人都宣誓了,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疫情面前挺身而出是医生的职责,更是共产党员的承诺。

  在我们江西,疫情发生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在第一时间就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1月23日,医院收治了从外院转来的第一例确诊患者,这意味着我省的防疫工作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

  据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南大一附院院长张伟介绍,自抗击疫情以来,让人泪目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一附院党委在1月29日发布《致一附院全体共产党员的倡议书》之后,全院55个党支部的1192名党员主动请战,一封封朴实的“请战书”,诠释的是高尚的职业精神,更展现了共产党人赤胆忠心的政治本色。

  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社区是人民群众的家园,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在疫情大考中,几百万个基层党组织、千千万万基层党员坚守社区防线,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用自己的奉献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交出一份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2月1日,江西南昌市西湖区皇冠社区门口,一面党旗高高飘扬。1月29日,该社区发现确诊病例,立即实行封闭管理。西湖区委当天便成立了皇冠社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有30余人紧张而有序地为小区服务。一袋一袋的新鲜蔬菜摆放在大门口,居民可以扫码购买。他们的付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配合防疫工作。

  疫情爆发时,正值寒假期间,高校师生们多返乡在家。疫情席卷之下,形势急迫,时不我待,江西师大众多师生党员就近在家乡投身一线防疫防控工作,有的在行政村村口防疫检查站点值勤,有的在社区劝导站站岗,有的在高速公路路口担任志愿者检测体温.....谁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站岗,而是危险的“哨岗”一线,但他们依然义无反顾。自1月27日《

  致江西师范大学各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倡议书》发出以来,师大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或亲赴一线、或笔墨为援、或捐款捐物、或在家乡勇当志愿者“站岗值勤”,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师大红”在防控疫情斗争中高高飘扬!

  (慢)他们只是万千奋战在一线党员的缩影,更有一群共产党员,生命定格在战“疫“一线,他们主动请缨,奋战于抗击疫情一线,用行动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他们默默无闻,有的连一张像样的照片都没有。据民政部统计,截至3月8日,仅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就有53位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因公殉职,其中党员占92.5%。

  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一场用生命与忠诚兑现誓言的战斗。中国共产党人用决心和行动再次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历经磨难而奋起,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所在,认识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再来看一下)

  2.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坚强政治保证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战胜了诸多风险挑战。而这次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同学们都清楚),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人口世界第一、整体城镇化率突破60%的大国,人口的密集性、病毒的传播性,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考验是十分严峻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汇聚起令世界称赞的磅礴伟力。

  “生死时速”大驰援。(文字提示,不口头表述)

  “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此,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大驰援。最感人的莫过于除夕之夜“逆向而行”的白衣天使。上海、广东、解放军3支医疗队挺进武汉,随后,来自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的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源源不断向湖北聚集。

  “最美逆行者”,是抗“疫”战斗打响以来,人民群众对不计生死、义无反顾奔赴前线的人们,给予的高尚道德评价。在除夕之夜温馨时刻,许许多多党和人民的“战士”们,不是走上回家团聚的路,而是踏上直通前线的战斗征程。他们脸上布满深深印痕,身上被汗水浸透,他们以防护服为盾,用生命呵护生命,他们手中紧握病人的期待,肩上承载社会的希望,与病毒一路厮杀,他们是扣紧生命和医者的纽带,为人间带去大爱温暖的奇迹。

  “全力以赴”齐保障。(文字提示,不口头表述)

  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供给保障方面,我们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医用防护服、口罩等急需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迅速复工达产、扩大产能和增加产量。对重要物资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建立交通运输“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保障重点地区医用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并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各地。我们抓好农副产品生产、流通、供应组织工作,做好煤电油气等供应,保障了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总体稳定。我们全力推进医药研发和临床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了千方百计增加床位供给,火神山、雷神山专门医院以“惊天神速”建成并投入使用……火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1月25日决定建设雷神山医院,3次增加医院总体建筑面积,总体规模超过2个火神山医院,于2月8日交付使用,“火雷速度”向世界

  传达出中国惊人的奇迹,不得不让我们惊叹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巨大优势。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在疫情阻击战中做出的卓越贡献:(他说)“中方采取的措施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是在保护世界人民,我们对此表示诚挚感谢。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中国政府展现出的组织动员能力在全球卫生史上没有先例,其他国家很难做到。中国及时遏制疫情蔓延,主要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2月24日的发布会上,对中国领导人“了不起”的决定、中国抗击疫情时展现的协同优势以及全政府、全社会的集体意愿表示称赞,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团结”。

  很多外国网友也评论说:“中国各地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生活物资供应不停,社会秩序不乱,这在国外是不敢想象的。”正是因为中国社会高度团结、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历史上重大灾难和病疫往往导致社会混乱失序的情况,并没有在我国发生。

  我们上面讲的这些,都印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其力量来源于全国同胞守望相助的团结意志,来源于党和人民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全国人民在此次战“疫”中凝聚起了强大的合力、发挥出了空前的效应,成为我们战胜此次疫情的力量之源。

  经过艰苦努力,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2020年,是脱贫攻坚工作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但我们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赢得疫情防控战的最终胜利,也一定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一切终将过去,定会春暖花开!

  六、思考题:

  为什么说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第10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摘      要]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各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针对临床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在儿科护理课程教学中以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为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对儿科护理课程思政进行重新构建,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儿科护理;人文关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12-0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这是各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课程思政”是指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新格局。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体系,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1]。这是对专业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务,要求专业课教师挖掘、学习并讲授好与本门课程有关的思想政治元素[2],这正是做好课程思政的挑战之处。

  儿科护理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保健、疾病防治和疾病护理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护生运用现代护理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小儿实施整体护理,从而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工作中,儿科又称为“哑科”,患儿年龄小、易哭闹、语言表达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因此,小儿护理较成人护理更为复杂,这就需要儿科护士要具有更多的人文关怀素养。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心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态度[3]。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秉承人性、德性,融知识、情感、意志等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创造性服务与患者的实际工作本领和才能[4]。培养护生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缓和护患间的紧张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5]。这在以后儿科护理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本研究将儿科护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以加强护生人文关怀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儿科护理课程思政进行重新构建,从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德育目标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德育目标为:培养护生对儿童具有慈母般的爱心、快乐的童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备慎独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娴熟的专业技术素质;具有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二、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德育教学设计

  三、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一)课堂育人途径

  1.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实践人文精神

  根据儿科护理课程每章节教学内容,编写典型教学案例,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通过案例考核、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理念,实践人文精神。如,每班学生分为8~9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以小组得分作为考核结果。考核之前每个小组随机从备好的案例中随机抽取1个,每一个案例均要由教师来扮演患儿及父母,小组学生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临床护理操作在婴儿模型上完成。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沟通,考核学生在护理工作当中的人文关怀能力,根据设计好的考核评价表给予评价,人文关怀项目一般占总分的15%~20%左右,包括护生接待患儿及家属的态度,回答咨询的态度,对操作目的R解释和指导,沟通能力,出院指导等条目的考核,以促进和养成人文关怀素养形成。

  2.以典型实训操作为载体,实践人文理念

  兒科护理中梳理每章节典型护理操作。以“新生儿沐浴”为例,实训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理念养成,教师在示范新生儿沐浴时,要明确告诉学生必须使用婴儿专用沐浴露、润肤油等,以免对新生儿皮肤造成伤害;在抱新生儿的时候应该要对头颈部进行保护;在进入浴盆的时候除强调安全性外,应事先准备婴幼儿喜爱的戏水玩具,给予宝宝呵护、安慰,减少入水的恐惧;婴儿抱出浴盆后立即包裹干净大浴巾,防止着凉。另外,教师在模拟临床操作的时候,正确指导学生,强调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和婴儿交流,爱护模型,动作要细致、轻柔,对一些人文关怀精神缺失的行为,如随意放置婴儿模型、不爱惜模型、操作时动作粗暴等行为,要及时纠正和正确引导。

  3.开设多种公共选修课,丰富护生人文素养知识,强化人文关怀

  临床儿科工作不仅仅需要过硬的儿科护理专业知识,更需要懂得儿童心理学、儿童社会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一旦在这些知识上有所欠缺,必然会导致人文关怀的不足。游戏是儿童天然而重要的活动,是他们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重要途径。我校通过开设《0~6岁儿童启蒙教育》《给宝贝最好的健康照护》《婴幼儿发展与教养策略》等一些公共选修课,培养护生学习婴幼儿心理学、幼儿游戏设计等多方面人文素养知识。另外,在儿科护理实训室中,专门布置一间宽敞明亮、饶有趣味充满游戏气氛的游戏室,里面放置儿童玩具、图书、录音机等,供公共课等相关课程实训使用,将游戏融入儿科整体护理中。 (二)课外育人途径

  1.医院临床见习、实习,进一步实践人文关怀理念

  从课程教学实践方法上,“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实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6]。护生在见习、实习的时候,通过具有临床丰富经验的带教老师的示范教育,在亲身体验当中进一步提高其自身人文素养。如,对腹泻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因为小儿年龄较小,血管较细,常伴有脱水,给穿刺增添一定的难度,护士在穿刺之前就要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以免引起患儿父母过度焦虑。

  护生对患儿应多抚觸、搂抱,对稍大一些的儿童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调节护患关系。在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包括安慰和鼓励患儿、适度表扬、适当解释等。良好的沟通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护患矛盾。

  2.定期安排幼儿园等机构,服务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为了拓宽护生的知识面,使其进一步了解小儿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教师可组织护生赴社区幼儿园与婴幼儿亲密接触,让护生亲身体验照顾婴幼儿,在陪伴时想办法让孩子配合,探索与婴幼儿及家长有效的沟通方式,理解家长对婴幼儿健康的关注,宣教育儿知识。让护生从家长和孩子的现场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护理技巧,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三)线下分享、交流

  在上述课外实践过程中,请学生写下见习日记,拍照片、微视频等,并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群,互相分享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人文理念培养。

  四、儿科护理课程思政实践成效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高职护理专业2017级2个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20岁。按班级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52人,研究组50人。对照组、研究组护生的相关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研究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再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品德教育,采用美国护理学教授NgoziO.Nkongho编制的关怀能力量表(Caringabilityinventory,CAI),评估两组的关怀能力,此量表总共包括37个条目,分为勇气、耐心和认知3个维度,采用Likert7级评分法,“非常同意”为7分,“完全反对”为1分,CAI总分为37~256分,各维度分值:认知14~98分,勇气为13~91分,耐心为10~7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士的各维度关怀能力越好。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两组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培训前对照组、研究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研究组的人文关怀能力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四)讨论分析

  研究组学生在进行儿科护理课程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除传授知识技能外,更注重人文关怀思想品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结合不同教学内容,采取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训课、临床职场见习、实习,面对面和患儿及家属接触,进一步提高人文关怀能力,通过线上线下典型的人文关怀知识、案例的分享,进一步促进人文关怀素养的养成。通过上述基于人文关怀的儿科护理课程思政的学习,研究组50名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到了提高,于对照组相比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五、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任务。培养护生的医学职业教育,既要传授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关怀素养、医德高尚的医护工作者。我们在实施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从思政教育目标、教学设计、实践路径、成效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术双馨的儿科护士工作者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殷樟凤,朱姬莹.课程思政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5):129-133

  [2]咸菁,宋宝剑,何东伟.基于课程思政的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设计,2018,26(4):142-143.

  [3]McCanceTV,McKeanaHP,BooreJR.Caring:theoreticalperspectivesofrelevancetonursing.JAdvNurs,1999,30(6):1388-1395.

  [4]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6).

  [5]孙钟,陈虹.护理关怀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79-81.

  [6]柏晓玲,楼婷,江智霞,等.基于儒家思想的护理人文关怀理论模型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0):1563-1566.

第11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内容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

  (四)学习伦理

  “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五)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四、“课程思政”的原则

  “课程思政”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应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创新思维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注重实效原则

  五、“课程思政”的要求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根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原则,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灌输应注重启发,是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鸭式的宣传教育。渗透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向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不是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未来的历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

  4.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二者不是一种具体、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其中,前者指的是教师组织实施的,直接对学生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后者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此,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5.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融洽。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共性、统一性,个体的独特体验则是事物的个性、差异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正面说服教育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念和道德评价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课程思政”教育和教学,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教育,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品德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第12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教育目标:1、使新生了解思政辅导员有关信息,在需要时候与辅导员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周边交通及校园日常生活指南;
  3、让学生学习掌握学生手册;
  4、使学生了解军训各项时间及要求安排。
  主要内容和教学设计:
  一、与新生首次见面,做自我介绍,公开联系方式,让新生在需要时候与辅导员取得联系并且寻求帮助
  1、思政辅导员信息、社区辅导员信息
  2、学校各部门紧急联系电话
  二、介绍在校学习生活的服务指南,包括住宿水电费缴交、图书馆使用、就餐、用水、医疗、外出乘车、个人财物安全等注意事项以及遇到事情最基本的求助方式。
  三、指导学习《厦门工学院 学生手册》,介绍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新生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1、宿舍管理规定
  2、厦门工学院学籍管理规定
  3、厦门工学院违纪处分管理规定
  四、下达各项安排,做好军训的动员工作
  1、下发军训作息表
  2、军训期间每日安排
  3、军训后勤申请条件及时间
  4、军训动员

第13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在实施课程思政之前,需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这个环节是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桥梁。本篇微信推送,我们尝试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讨论,期待帮助大家顺利达到目的彼岸。

  一、课程思政是否存在教学模式

  对于课程思政设计的新手教师,模仿或者现成的教学模式都是经常被用到的。在教学设计领域,初学者往往会选择一些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依托这些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设计。于是我们就会自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单独的可供参考的教学模式呢?我的个人观点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宜存在。主要原因是课程思政在本质上属于学科德育部分,非思政课程虽然是开展德育的主渠道,但却不是这些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作为学科教学的一个伴随状态,具有附属、附庸、相伴而生的特点,或者说其优先级是要低于学科教学的。如果单独针对学科德育设计教学模式,势必会打乱学科教学的规划,形成反客为主的情形。因此,我们只能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巧妙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流程

  课程思政属于学科德育部分,学习的内容是德育内容。和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一样,要依据“以学定教”的基本原理开展教学设计。主要任务依然是定目标、想办法、做评估。这里的目标依然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即由一系列紧密相关的阶段性目标构成了最后的终极目标。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确定,都直接决定了这个阶段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估方式的选择。

  从前面关于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的原理中我们提到过,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或者转变都需要经历几个标志性的阶段。从整体上看,都是需要经过认知层面的认同、感情层面的内化以及行为方面的转变。其中行为方面的转变可以作为检验态度形成或者转变的主要渠道。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把态度形成与转变划分为三个阶段性的目标。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程思政内容,可能会规划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未必所有的课程思政内容都需要实现行为转变这个终极目标,所以在开展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实际目标,规划相应的教学活动即可。

  如果目标是要实现认知层面的认同,就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通过创设认知冲突、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服教育引导学生晓之以理。如果目标是要实现情感层面内化,则需要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亲身体验机会等方法实现情感层面的内化。如果需要实现行为层面的转变,则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难度系数,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展示某些行为。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情感教学方面,行为转变层面的教学目标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因此进行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需要适当考虑实际情况,比如可以在一些大的学习板块结束之后再考察学生在行为方面的转变,而不是每次教学结束后都去考察学生的行为转变。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也要因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认知认同可以通过客观测试题目进行考察,情感内化可以通过撰写反思的形式考察,行为转变可以通过标志性成果或者档案袋等形式进行考察等等。对于更加宏观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估方法,我们在上一篇已经进行了文献综述,大家可以直接参考。

  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在前一篇关于“课程思政的策略与方法汇编”部分,我们从宏观层面综述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方法,分别是区分挖、合作挖、系统挖、互补挖。可以说已经给老师们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但是对于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经验,而又急于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而言可能还不够明确和具体。这里我们再继续细化一下。

  如前所述,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学科德育。这就说明课程思政不是纯粹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兼具学科的特色。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科和思政教育这两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元素继续深入挖掘,让课程思政元素更加“显性化”。

  学科层面的思政元素挖掘。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从学科层面的挖掘办法已经给出指导意见。这里我们再进行深入,具体地说在学科层面可以从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关键事件上寻找榜样和素材,从学科发展历史上形成的人文精神中挖掘动力,从本专业的发展中寻找专业认同等。

  在思政教育方面可以分别从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面进行挖掘。大德层面可以结合学科领域挖掘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法律规范等元素。从公德层面可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社会责任、行业规范等元素。从私德方面可以挖掘职业操守方面的元素。

  在前一篇微信推送中我们明确提出,要开展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这些设计不仅仅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可以体现在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鉴于学校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部分,在通识教育中也可以在学校的层面挖掘校史、校情、校友、校风、学风等元素,挖掘当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元素等,比如延安大学正在和智慧树联合打造一门《圣地淬魂——延安大学与时代精神》的通识课程。此外,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规划方面,也可以开展宏观的设计,让学生浸润在隐性育人的文化环境之中。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模板

  如前所述,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是在原有的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模块,而是增加一条主线。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模板是在原有教学设计上增加一条“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估”的并行主线即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模板是与原来的教学设计模板有关的。实际上,我们在原来的教学设计中也有课程思政方面的要求,也设立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只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往往没有体现,也很少针对这些内容开展教学评估。

  在三个阶段中,特别说明的是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务必要和知识传授、能力塑造两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融合的效果,否则就变成了“两张皮”。“能力”表现为对知识(狭义)的“应用”。先有知识目标,再有能力目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学有所得,习以致用”。在知识“学”的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认知认同的内容,在“习”的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情感内化的内容,在“用”的阶段(能力塑造阶段)可以融入对课程思政行为转变的内容。具体的元素挖掘和教学策略在前面已有相关说明。

第14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抗疫人士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让学生懂得正处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是否需要爱国,应该怎样爱国。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美德教育,并能将这种感情带到学习及日常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正处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是否需要爱国,应该怎样爱国?教学难点:认识爱国的重要性;

  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体现爱国。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最美逆行者的先进事迹1、投影三张照片:钟南山、李文亮、董苏红2、(1)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国?什么是社会主义美德?爱就是给予,就是奉献,而不是索取,也不是交换。爱国,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作出各种各样的牺牲,在祖国需要时,义无反顾的接受党和国家的召唤,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3、介绍图中最美逆行者的事迹(1)钟南山:2003年非典第一功臣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如今已经83岁的他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让中国重回平静再一次走向疫情的战场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早在几年前钟南山院士的一场纯英语教学课堂纯正的英语口音流利的语言表达让许多人都大开眼界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35岁才开始学英语后来,他受邀16个国家和地区演讲84岁钟南山眼含泪光:他的童年故事,值得讲给孩子听!钟南山院士已成为国民偶像,除了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敬仰,孩子们更应该学习他的那种敬业和忘我的精神!我们一起来看看钟南山小时候的经历!如今,钟南山仿佛成了全国人民的定心丸,他带来的每一条有关新冠疫情的消息,人们都认真聆听,深信不疑。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确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如此,很多报道中,我们还能了解,钟南山一直保持着规律的健身,一身肌肉让许多3、40岁的中年人自叹不如。

  (2)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吹哨人”。

  (3)董苏红是任县一名普通的护士,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选择了自我隔离,确保自己和家庭安全,但随着祖国一声召唤,董苏红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广大疫区群众,那里更需要医护人员。她说:“当疫情发生时,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都在驰援武汉,我只是众多医护人员中的一员,大家都用生命来阻击疫情,我也要承担一名护士的责任。”

  上午10点,任县人民医院为董苏红举行了简短的送行仪式。院长郭朝军嘱咐她要履职尽责,在完成救助任务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要有后顾之忧,医院是她坚强的后盾。随后,董苏红前往邢台市卫健委集结,与其他县市援鄂医疗队员一同驰援武汉。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英雄。面对疫情,这些前往武汉的“逆行者”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是顶天立地的“巾帼大英雄”!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合理的都给予肯定)

  5、爱国格言知多少?比一比,看谁说的多。(学生分组比赛)

  教师举例,出示投影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与发展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尼迪§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三、和平年代的小学生还需要爱国吗?爱国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容。本世纪初的青年爱国,是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浪潮中;

  三、四十年代的青年爱国,是进行抗日救国的斗争;

  五十年代的青年爱国,是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正处在和平年代,祖国又正在日益强盛起来,我们还需要爱国吗?(学生讨论、发言)

  四、他们有爱国之心吗?(播放影片,以下是影片大概内容)

  在校园教室的地板上有纸团、饮料盒,不知是谁扔的,也没有人捡起来;

  教室里没人时灯还亮着;

  校园里看到同学们洗手时水龙头打开哗哗地冲,冲完了没关严就走了,水还在滴滴地流也没有人管。

  班主任:

  看到这些现象与行为,我真的怀疑某些同学的爱国心。也许有同学会说,老师是不是太绝对了,地上的废纸与爱国有关系吗?读书是为国家服务,眼前的事你都不做,还能为未来服务吗?眼前的责你都不负,能为未来负责吗?水、电都是国家的宝贵资源,现在对浪费国家水电的行为不闻不问,将来能为国家节省资源与财富吗?五、我们应该怎样爱国?1.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请同学们对我们班近段时间的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评价,看哪些方面做得不够。

  学生答:(略)

  这些都是谁的责任?老师的?班干部的?值日生的?对?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因此,班级搞不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而深深自责。

  国家不强盛,是谁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夫有责”的正确理解应该是“我有责任”,是“我的责任”,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2.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同学们可能还有一丝不服气,国家不强盛,怎么是我的责任?我还是个小学生有什么责任呢?是的,就算你们对过去、对现在没有责任,那么你们对国家的未来有没有责任?国家如果在二十年以后仍然不强盛,你有没有责任?因为要承担起对未来的重任,现在就要学好本领,因此,读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而求学问,你现在读好书,就是对未来负责。

  而有的同学学习凭兴趣,喜欢这门课,就多花点时间看看,不喜欢那门课,就放弃;

  喜欢这个老师讲课,就有兴趣学好这门课,不喜欢那个老师讲课,就不听他讲课。读书是责任,不是兴趣,要在责任中找到兴趣,而不能以兴趣代替责任。

  一个人做事,要先做自己应该要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六、谈谈你在今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如何爱国?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发言七、小结我们是21世纪的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强大,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所以,我们现在的爱国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未来负责。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现我们的爱国热情吧。

第15篇: 思政课教学设计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教学上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贯彻这一要求,需要研制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细化为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能有效克服专业课程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各自为战”和重复(内耗)的问题。而研制体系化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专家、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于课程思政首席教师负责制,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第一,立足专业课程的课程布局和课程特征,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尤其是部分基础课程),也有尚待发掘的富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璞玉”,因而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协作下,由专业负责人、专业课程负责人依据《纲要》关于课程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建议,深入梳理和挖掘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科学研讨,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框架。第二,解决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目标的有机协同问题,对专业课程群的具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专业课程群的目标体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设定上,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各司其职并形成“合力”。因而,双方的课程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应将专业课程具体的教学安排(进度)与思政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协调统筹,落实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第三,构建具有逻辑性的、体系化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必须基于集体协作,解决好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专业课程群分布(结合课程安排的顺序)中的内在逻辑问题,知识点分布及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问题,不同课程之间都涉及某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学目标该怎么设定的问题,对于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等等。

  2.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纲要》要求:“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毋庸置疑,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

  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第一,是否可以“有机融入”?必须注意,课程思政教学应依托课程,因此应注意在目标设定上关注课程知识点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载空间和张力。在此前提下,要注意对“有机融入”的关注——这种“融入”并不是迷糊的,而是一种可描述、可控、可调、可评价的“融入”。也就是说,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基于“学情”,具体呈现在教案中,唯有如此,才能科学对学生发展也就是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第二,是否可实现?鉴于对不同章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深度的不同、课程自身所需采取的课型以及教学方法的差异,单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应该僵化。具体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立足可实现的维度、程度等方面,以保证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第三,是否可评价?要以“评价”为导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进行描述,要对目标达成的层次进行分级和描述。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开发

  与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建设,需遵循“上行—下行”的复合路线。“上行”路线为:结合《纲要》通过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粗放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堆积—通过深入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下行”路线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谱系—具体化为专业课程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布局—形成具体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安排—通过有机融入设定具体章节的课程思政教案。

  1.由深入挖掘而上行至深入梳理,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

  自下而上的总结提炼,遵循了归纳的逻辑,而这种科学的归纳,也为后续更为顺畅的演绎奠定了基础,能够有效克服在专业课程中生硬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第一,深入挖掘,充分呈现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毛坯”。显然,专业课教师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的帮助下,结合《纲要》,通过合作深入分析和发现各知识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矿藏”,实现模块化初步梳理。第二,梳理形成各门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家合作,结合《纲要》精神和要求,依据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逻辑,通过初步梳理,形成较为粗放的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梳理过程中,不应作“取舍”——后续对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梳理时,需要对课程群进行系统协调。第三,进一步深入梳理形成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和图谱。深入梳理包含两层意思:对各门课程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进行分析,形成课程思政知识的框架;对各门具体课程进行分析,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重点。而梳理形成体系化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要解决以下问题:确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框架、基于统筹协调确立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学科专业特有的结构化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梳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对各门课程所呈现的带有生硬嵌入色彩的或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应该删除;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的主题,应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层次、维度、侧重点,以促进课程之间的协调、协同。

  2.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二次开发形成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与图谱

  由“专业的课程思政知识图谱”下行至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思政研制小组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经深入挖掘而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毛坯”,进行二次开发。结合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做好两项工作:深化和细致化。就深化而言,要确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具体位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行再次挖掘。就细致化而言,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结合教学目标确定进行具体的教学层次、维度、侧重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形成育人主线。第二,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体系。通过二次开发、二次梳理,“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 [4]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第三,形成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布局。依据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根据课程进度、教学计划,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形成课程特色的知识图谱,为后续设计教案提供支持。

  3.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发与呈现:有机融入与二次开发

  具体到单次课的教学,必须解决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发问题。按照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形成逻辑,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发应基于二次深入挖掘、深入梳理和有机融入三法则进行。第一,依据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既有“毛坯”进行二次挖掘和梳理。二次挖掘需要结合对学情、教学背景的综合把握,基于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图谱,对初次挖掘的“毛坯”进行精雕细琢,既有取舍又有延伸。取舍是为了“聚焦”,而延伸主要从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进行立体开发。第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的“回填”,实现有机融入。值得注意的是,“毛坯”的挖掘是基于专业课程知识点的,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长在课程知识点上的,一旦全面剥离出来,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原样“回填”,又可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而,这种“回填”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前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精雕细琢”的科学融入,通过对最佳“触点”、“融点”、“切入点”的设计,让专业知识自己说话,展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如专业知识点背后的“故事”、“人物”、“现象”、“问题”等。由此,才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基于科学的梳理、布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呈现于教案中,为后续教学、评价等提供支持。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选择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习体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道理越理越清、价值越阐发越澄明、思想进入越来越深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精神世界的效能。根据《纲要》,结合前述研究,可将课程思政的主题分为四类,以下分别就不同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进行探讨。

  1.问题澄清与道理阐明类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课程思政教学中,必然涉及一些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讲解,这些知识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也有涉及,但脱离具体情境无法讲清楚。而这类主题均为专业课程的重要或基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学生应掌握其知识并能结合专业课程进行理解和运用。在这种主题的教学中,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即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观引导;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学理性分析帮助学生明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内涵,同时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这类主题(知识)的选取,旨在弥补思政课程在相关主题上的“地气”不足,教师应该厘清这类主题与学生既有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现实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行为规约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以一种“规约”形式呈现,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自我约束:立足专业的“真”问题,明确为何、如何自我约束。以《纲要》中提出的“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为例,选取“科学伦理”主题,首先要找到适当的“植入点”,可以具体到“科研诚信”的主题,在概论或研究规范部分切入,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应如何结合专业学习与研究掌握科研要求与规范?如何遵守科研规范?前一问题,可采取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其中,案例应经典、多样,呈现不同类型的违背科研伦理的案例。后一问题,则需将科研规范要求穿插在研究各环节、主题讲授中。同时,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遵守科研规范与诚信。

  3.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思想政治教育类主题与教学方法选择

  “情怀”、“精神”类主题,在《纲要》中多次出现。这类主题适用于各类专业课程,因而必须紧密结合专业教学,以免“泛化”和同质化。情怀培养与精神涵养类主题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科学认知与思想层面触动、上升到精神层面、化为行动。以“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为例,学生多“耳熟”而未“能详”。教学中则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让学生“能详”并在情感上产生触动;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代入情境,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就第二、三方面而言,可以结合专业中的具体问题,“延伸”到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如理学、工学、农学等,必然会涉及大量与中国科学家有关联的成果,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可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者小组讨论等方法,解析经典案例背后的情感密码、精神密码,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深刻领会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维向更深处探寻,明确立足专业领域“我应该如何”,以避免出现“听着感动、想着激动、落到实践不能动”的问题;也可立足专业维度,设立大学生暑期实践主题,从探寻历史、深入伟人的精神家园等角度,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发现”接受精神洗礼,进而实现向行动的转换。

  4.问题应对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及教学方法选择

  如何认识、分析专业领域的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并形成自己的立场、观点、态度、处理方法,是课程思政教学需要为大学生解决的。这类主题渗透在《纲要》所强调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中,对应的教学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立场与态度、应对策略、行动,实质上就是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比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对美国等对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污蔑、诋毁,面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来解决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以医学、生物专业为例)?解决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必须立足专业,结合对各种信息的掌握,采取专题讲座或某一节课的形式,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明确新冠病毒的来源尚未确定,美国等的污蔑是毫无根据和别有用心的。解决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展示、课堂辩论、探究学习等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发挥信息技术特长,收集各种材料,站位科学角度和事实角度,有理有据地回应各种关于新冠病毒的谣言和美国等国家的污蔑。解决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可采取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和相关研究进展,反观自己的专业理想与学习,树立破解专业难题、奉献社会的人生理想。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管理

  《纲要》指出,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水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管理”。因此,必须立足课程思政“高效课堂”建设,塑造“有温度”、“有思考张力”、“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让课程思政教学过程流畅,发挥最佳育人效果。

  1.形成科学的融入通道:课程思政教学安排

  要实现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处理好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体量安排、切入时机与方式选择、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关系,以使得融入高效、学习效果明显。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应采取“显”、“隐”结合的形式。必须注意的是,“显”不是强制嵌入,而是在合适的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富矿”)、合适的时机“进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量。就体量而言,应该立足“精”(唯有“精”,才可能“深”、“透”)。部分高校5分钟 [5]的做法,就是一个较好的尝试。当然,具体多少合适,需要教师结合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切入点与时机的综合考量,进行探索与尝试。

  2.构建科学的融入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切入

  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课程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自然生成”,即由某个课程知识点自然切入,做到水到渠成。切入方式巧妙自然,其中“巧妙”是指平滑过渡,不至于过于直白而变成说教,设计“精巧”,不至于开口大而易放难收。具体而言,可采用以下方法:问题创设,即由某节课涉及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促成小组讨论;事件或案例导入,即与本节课专业知识点相关的事件,从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维度切入,阐述其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促进讨论;故事导入,结合有故事的专业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情境导入,即基于情境预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推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比较导入,如专业知识层面的中外对比,进而导入“责任感和使命感”或“民族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在切入时机选择上,应凸显有预设的“生成”色彩,即有预设但不机械。时机选择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状态、专业课程运行情况(以不影响专业知识内在逻辑表达为前提)。

  3.提升融入效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组织

  除了正常讲授与互动外,课堂教学中需要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以提升融入程度与学习效果。必须注意的是,在每节课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中,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问题,为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形式而言,第一种是常态化的课堂讨论,具有随机发言和对话性质,即话题由专业课教师发起,并初步形成基本讨论路线,学生基于课前准备随机发言、发问,教师作出回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第二种是“微专题研讨”,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前准备进行讨论,在较短时间内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第三种是对话,即聚焦领域内某一事件或专题,从事件本身说起,逐渐进入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侧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第四种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适合小班的主题式课程思政教学。教师提出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基于前期准备,采取合作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阐述、补充并得出完整结论,这种组织形式,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应穿插在专业课程的序列研讨中,更适用于复习教学等。

  4.提升融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程思政的教学调控

  《纲要》指出,要“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基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效果的目标,科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全过程管理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第一,课前沟通:基于互动的预设。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预设。教师在课前发放给学生的预习材料中,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话题预先呈现给学生,并收集相关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预设符合学生需求,进而科学、有效施教。第二,基于学生学习体验立场,及时优化教学。专业课程学习本来就有较大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压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加入,必然在体量上“增压”。教师应采取方法,让体量“增压”基于“结构变化”引发“质变”达到“减压”的效果。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流程,降低学习的复杂程度和进入难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增加的“体量”要素变成课程知识自身调节要素,使学习过程更为紧凑和流畅。同时,教师应基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及情绪的把握,实时介入,提升学习效能。此外,教师要善用语言,使学习过程变得愉悦、轻松。生动、幽默、有趣的语言,无疑能够化解课程自身的枯燥,也能够将专业课程中负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变得生动、有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自然而有效。实时对学生发展给予有效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是课堂调控的重要元素。第三,基于学生发展立场,关注、倾听、调控。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情绪变化,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积极“倾听”,并与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对话,及时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事件”的处理,也需要教师有所准备,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应及时介入,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五、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

  《纲要》指出:“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评价应该立足于课程或专业,凸显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考察,并将考察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等方面。

  1.基于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层级设计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凸显评价的人文性和综合性。第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发展评价。课程思政知识考查,应关注两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自身、基于专业立场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解,前者关注的是明理程度、后者关注的是结合程度。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能力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所形成的知识运用能力,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相结合,系统地认识、分析问题和形成具体应对(态度、行为、言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更为独特(专业特色),也更具有长久性和连续发展性。因而,评价应聚焦学生基于专业立场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专业行为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纲要》指出,课程思政“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疑是课程思政的根本追诉,因而评价也应该以此为核心。

  2.基于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过程性实施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应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反映课程思政教学中知识传授与思想启迪、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以科学评价提升教学效果。第一,多主体参与的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应包括专业课教师、同班同学、辅导员,其中专业课教师应立足过程性材料(含学生表现)、结果性材料进行综合评价,适当显示内在区分度(更注重描述性评价),评价必须指明“短板”。而其他主体的评价则主要来自学生的表现,要有具体描述。第二,评价方法:过程为主、结果为辅。课程思政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方法,即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情况,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与思政课程“抢功”的问题。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中的表现,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描述,以准确反映学生变化。此外,小组讨论记录、小作业、发言记录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此外,适度采用终结性评价,以反映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成果。结合课程所撰写的论文、调查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可以与学生自己的预期、教师课程设计的预期相结合,不仅能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为后续课程思政提供支持),同时也能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

  3.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运用:基于评价—反思—改进的路径

  基于学生发展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是专业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基于评价对教学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是否深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的结合是否有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中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内涵式地融入了专业课程教学,教学的切入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语言是否合适,教学调控和评价是否合适,等等。可采取个体反思、同一专业课程教师的集体反思、备课组集体反思、邀请专家参与评价与反思等方法。在反思的时机选择上,应采取过程评价反思与终结性评价反思两种模式。其次,要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基于两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两种“反思—改进”模式。一种是“四边”模式,即“边教学—边评价—边反思—边改进”。鉴于过程性评价使用,教师应该采取实践中不断完善的方法。其好处在于,教师能结合课程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等。“四边”模式中,专业课教师可引入“教学观察”来帮助改进:邀请专家参加教学观察前讨论并提出困惑—专家进入教学观察并形成评价报告—教学观察后基于会议的集体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而结果性评价反思,更侧重于集体反思:横向比较—提出问题—反思不足—提出改进策略。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把控、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xuesuibi/23224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