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 时间:2020-08-12

【www.cqwcsy.com--数学教学】

  不知你的孩子自己买过大白菜没有,想着他们在菜摊边努力算着算术难免忍俊不禁。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四年级的数学老师们是如何教学的吧~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 【第一篇】《直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设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以及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以后,教材编排了认识直角。教科书上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是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及用三角板画直角。尤于在认识角的时候,学生就是先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而其中就有直角,所以本课我改变了这一模式,在学生介绍了角后,直接引入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认识直角标注符号。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并将抽象出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使学生正确感知直角。而后通过“折一折”指导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直角,并通过比较折出的多个直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来地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一判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经历画一画、猜一猜、数一数等多种操作、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直角。整节课教师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特别注重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操作体验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力求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发展的无限空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多种操作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四、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不同方向的直角。

  五、教学准备:

  一副三角板;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纸各一张; 不规则纸和白纸若干张。

  六、教学环节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介绍“角”,说说有关角的知识。

  接着引入直角,并简单概括了角与直角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并说明直角是角家族中的一名特殊成员,它有自己独特的直角标记,且标好以后就像个“口”字——这就解决了学生作直角符号不标准这一问题。同时,作为角的一员它又有角的特性。认识直角后,我设计的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判断:1、直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大小有关,叉开越大直角就越大,叉开越小直角就越小。

  2、放大镜下的直角与其它角一样,只是边变长了,大小没变。这又是它们的相通之处。)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对概念理解得更深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出示一个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猜测是不是直角,造成认知上的矛盾,使学生明白要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学的方法是找出一个标准来进行衡量。这时再让学生交流判断直角的方法,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这样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但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表达不让人满意,没有学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别是学生不能说出“重合”这一关键的词语。) 第三层次,画直角。

  先让学生用三角板试着自己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研究、讨论,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规范画法。之后安排练习,给出顶点和一条直角边,能画几个直角?给一条边又能画几个?只给出一个顶点又能画多少个角?此举设计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画不同方向的直角,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部分是实践应用。

  首先,是直角过河。

  其次,猜一猜图后面藏着什么样的角?进一步巩固判断角的大小的方法。

  再次,通过数一数有多少个角及几个隐藏着的直角,发展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四部分,通过介绍直角,梳理本课教学知识板块,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以上的四大步骤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找、折、比、画、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 【第二篇】《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大数的认识;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四大领域。具体分析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包括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个单元。以上三块内容是小学阶段整数教学的总结完善阶段,因此,以上内容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

  2、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包括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以上两块内容是小学阶段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开始。(第一学段学习的相关几何知识基本是属于直观认识阶段)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对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本册教材的又一教学重点。

  3、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领域的知识包括统计;数学广角两个单元。统计主要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纵式和横式)学会看懂复式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数学广角让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用数学领域的内容主要放在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两个单元之中,结合计算教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简单乘除应用题;积的和差、和差求积、求商应用题;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 【第三篇】《四则运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

  预设:

  生:青藏铁路

  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生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课件随机显示)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的开始,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814+1142=1956

  4、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预设:

  生:把两段合在一起计算。

  5、师: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6、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

  预设:

  生: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板书:加法定义)

  7、师:你知道加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

  

  8、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9、学生列式计算。

  (1)1956-814=1142

  (2)1956-1142=814

  10、师: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

  生: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11、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

  14、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数都一样,运算不同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的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加、减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加、减法,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预设:

  生: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差+减数=被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整理总结: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7、师:请同学们利用刚才的算式814+1142=1956、1956-814=1142、1956-1142=814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

  生1:加法是减法的相反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相反运算。

  生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3做一做

  根据2468+575=3043,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3043-2468=( ),3043-575=( )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共同归纳出了如下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中,引导学生对加、减法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的逻辑性。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数学书P3 练习一 1

  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①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出多少张门票?

  ②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③华光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

  ④兴华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2)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p4 2

  2、综合练习:数学书 P3 3

  猜猜我是几?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设计的问题,努力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课堂总结

  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

  2、学生交流。

  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

  (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

  【设计意图】适当的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可以唤醒学生对数学方法乃至数学思想的感悟意识。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 【第四篇】小数的意义

  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

  用“米”做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想法。

  教师总结: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1米。

  教师:3分米,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样表示呢?小数呢?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分享学生的思考过程。

  教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每组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1个数字,这样的小数,就称为一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习:用小数怎么表示?呢?0.5怎样用分数表示?

  参考答案:0、9、0、6。

  2、认识两位小数。

  教师: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一猜:两位小数可能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1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小数呢?4厘米呢?8厘米呢?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

  教师:观察每组中的分数和小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学生2:小数点的右面都有2个数字。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都非常正确。类似刚刚学习的一位小数,像这样,小数点的右面有2个数字的小数就称为两位小数。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猜想出两位小数和什么样的小数有关,有意识地促进迁移,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小数的意义。

  教师:结合我们刚才对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认识,自选两位以上的小数进行研究,完成表格。

  学生先独立研究,再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教师:通过你的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比如: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就是1毫米,也就是米,写成小数就是0。001米。

  学生2:三位小数就表示千分之几。

  教师:其他同学还有谁也研究了三位小数的意义?谁愿意也来说一说?

  学生预设:我选择的小数是0。023,也是一个三位小数,可用分数表示为千分之二十三。

  教师:说得非常好!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就表示千分之几。那么四位小数表示什么?五位小数呢?

  学生:四位小数表示万分之几,五位小数表示十万分之几。

  结合板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的探讨过程,和同伴交流一下,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认为分母是10、100、1000、10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学生2:我知道了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学生3:也就是说,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小结: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4、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大家都知道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呢?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归纳整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对“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直观认识,独立探究三位小数、四位小数、五位小数……表示的意义,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突破了重难点,同时也渗透了小数中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 【第五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明确数学课和数学作业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3、通过讲故事,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本学期学习任务

  请你看一看数学课本的目录,再来向大家介绍本书的内容,你能行吗?试一试吧。 了解本册课本学习内容。

  二、介绍本学科的相关要求

  问题1:上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爱护书本?

  (一)学习用品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放在左上角。

  2、书本要包皮,不乱涂、乱划、乱写。

  3、作业用铅笔写。

  问题2:课堂上注意哪些纪律?在教师办公室注意哪些纪律?

  (二)学习纪律

  1、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慎言慎行)

  2、积极发言,声音响亮,表达完整。

  3、老师讲话时看老师,老师写字时看黑板。

  4、预备铃响后马上回座位静候老师到来。

  5、上课迟到或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6、做作业独立完成。

  问题3:做作业应注意些什么?

  (三)家庭作业要求

  1、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

  2、订正要重新写,不得在原题上改;在练习册上可以直接订正,但要换一种颜色的笔。

  3、答题用铅笔,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4、班级姓名按照要求写在指定地方。

  5、连线要用直尺,画图要用铅笔和直尺。

  6、当天作业当天订正。全对直接交组长,有错订正经老师批改后交组长。

  7、每天的家庭作业必须要家长检查后签字并写上完成情况。

  (四)课堂作业的要求

  1、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

  2、认真书写,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3、做完一题空一行。

  4、有错当天及时订正,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5、用铅笔写作业。

  6、凡是请假的同学,来校之后立即补作业并及时上交。

  三、听故事悟道理——介绍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桶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桶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桶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 重要的还在钓技。

  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下面王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

  1、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当学习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不要退缩不要抱怨,相信自己会渐渐好起来的。

  2、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一定要积极的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回忆的知识,如果错了或不知道了看看课本。

  3、数学预习不能少。数学听不懂的重要原因就是上新课时前边学过的知识还没有弄懂或者旧知识已被遗忘了。而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准备,从而让学生能主动的听课,能带着问题听课。

  4、听课要专注。人只有在专注时才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5、课后复习要及时。课堂上学会了的知识,课后还会忘记,有时很快就忘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巩固所学知识,复习的方法是先看课本,然后再做习题,而做完作业后,归纳知识点和方法。

  6、周末复习很重要。到周末,有必要对一周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

  四、全课小结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愿我们班所有学生这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随笔 》,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xuesuibi/2557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