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三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和随笔

一年级教学 时间:2019-12-17

【www.cqwcsy.com--一年级教学】

  导语:《倍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和随笔》,欢迎阅读。

  三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和随笔【第一篇】:《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1、确定重难点,巧设计易突破。

  《倍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 决问题。“倍”这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前,我有个疑问,“倍”的概念应怎样提出呢?学生 怎样才能很好的理解“倍”呢?于是我大量的翻看网上的优秀教案和优秀视频,从中学习他们的优点,逐渐把自己的困惑一一解答,然后静下心来,重新整理了自 己授课的思路,才确定了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出发,由形找数,数形结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两个量之间的相差关系,其目的是联系以前的旧知,给学生建立一个整 体的认识,然后引发新知,其实在相差关系基础上,两个量之间还存在一个新的关系就是倍数关系。存在倍数关系有个前提,那就是两个量之间需要存在一个包含关 系,即大数里有几个小数。在学生心理建立好“一份”和“几份”的认识,明确图上表面含义“几份”的产生是由“一份”决定的。通过形象动画展示,让学生充分 体会到找准“一份”很重要,它可以清楚地让我们找到“几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种包含的关系,从而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此时我们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根据新知,学会怎样应用和解决。

  前期工作做好了,此时就是怎样整合教材中的情景。倍的认识充分了,我可不可以把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当做学生的一次综合实践,给出一个关于倍的问题,让学生想 办法解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怎样?此环节主要是建立学生解决倍问题的思路。由简单到难,然后学生自己观察信息提出有关倍的问题?放手给学生,让他 们在观察中建立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此时还有一个提升,就是让学生尝试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同时强调 指出表示数量间的关系没有单位。

  3、充实课堂,让学生收获满满。

  知识点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接下来就是练习题的选择,怎样才可以让每一个环节更加的充实呢?练习既是检验又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一个过程,因此我在倍的 认识中选择了几个典型的习题。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通过操作,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在知识点 学习之后,设计了我会填,我会拍,我会摆环节,既有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巩固练习,又提及到了下节课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此环节目的是为下节 课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三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和随笔【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第一部分我重视学生的感知,通过圈圈画画,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差关系的基础上进入对倍数关系的学习。第二部分的处理上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因此,我在设计时重视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充分建立直观形象。通过比较黄花朵数与蓝花朵数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但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还是难以理解的。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用“一份有2朵”,和“8朵能分成这样的几份”来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然后又发展到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因为这样的表述能更鲜明地表达相比较的两个数与“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后,练习巩固中,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通过练习,巩固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的问题用除法解决。

  三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和随笔【第三篇】:三年级《倍的认识》课后反思

  我所教的这节课是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倍”是在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分数、百分数、比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是结合多个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和XX小学三年四班的学生一起上完这节课,我反思我的这堂课有以下几点:

  1、创编例题效果好。书上的例一是小兔子拔萝卜,有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我在备课时发现“胡萝卜”和“红萝卜”在表述时容易混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障碍。这里我创编了小猴摘水果的情境,把萝卜变成了“香蕉、桃子和苹果”。课上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很快掌握了“倍”和“几个几”之间的关系。

  2、对“倍”概念的理解扎实。在我校教研组的帮助下,我更注重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和表述。就像专家说的那样,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同样重要。这节课知识点不难,难在表达上,于是我从例题开始,给学生建立“香蕉是1个2,桃子有3个2,所以桃子是香蕉的3倍”这样一个清晰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多次复述中理解“倍”的概念,建立“倍”与“几个几”之间的关系,同时会表达“倍数关系”。再通过苹果和香蕉比,以及后面跟进的三个习题,追问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多次表述中强化了这一点。所以整节课下来,学生的表述非常清晰明了,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3、多层次练习,使学习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这节课我设计了多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次练习是3个小动物带来的问题,有先出标准量,再一组一组出比较量的;有一起出示的;有比较量在上,标准量在下的。第二层次练习是两道动笔练习:一是不成组出比较量的,在学生自己解决过程中,感受圈一圈的方法。二是三种量之间的比较,圆3,三角9,方块18,在不同的比较中引导学生关注“是谁和谁比”。第三个层次是在变化中体会“倍”的本质。一是标准量不变,比较量增加,体会“倍”的变化。二是改变标准量,感受“倍”的变化。第四个层次是动手操作,摆一摆、画一画。根据标准量和倍数关系,摆出(或画出)比较量。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应用倍的知识。同时让学生解读同学的作业,来加深理解和感悟。第五层次是提升挑战。一是加深理解倍和“份数”的关系。二是探索在不同事物背后隐藏的相同点。

  4、课堂的不足:一是“圆3,三角9,方块 18”这道题,当三角和圆比、方块和圆比时,学生没有出错,但是方块和三角比时,不论是试讲还是这节课都有大量学生出错。反思这部分内容是课堂的一个难点,我在处理时应该有所不同。可以把这部分设计改进一下:改成只出前两道题,再集中出示“方块是三角的几倍”,然后提问:“这次是谁和谁比?”先排除圆形这个多余条件,然后让同桌讨论一下,再找学生回答。这样有引导,有缓冲,学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二是在第五层次的提升挑战中,第一题是小狗有2个萝卜,小兔有3个2根,我当时提问“如果小兔子有这样的6份,小兔子的萝卜时小狗的几倍”时,学生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不知道以谁为1份。课下我反思这个问题,发现是自己表达的不准确导致的,我前面一直说的是1个几和几个几,没有说份数,所以学生不理解,我应该把问题变为:“如果小兔有6个2,它的萝卜时小狗的几倍?10个2,100个2呢?”学生就不会出错了。这也让我明白教师语言要严谨、要前后一致。

  三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和随笔【第四篇】:《倍的认识》教学随笔

  “倍的认识”是低年级数学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倍的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整节课的教学,都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学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第一行参照的数量都“2”,并且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时,也是学生借助直观演示,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看、动手摆、积极说,使学生的脑海里产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识的共同特征,从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在这节课中,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所以,部分学生在说“谁是谁的几倍”时,有点混淆,须加强直观化、形象化,从看到摆、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当学生有了“倍”的概念,要求学生会说出题意与解题思路,“谁”与“谁”比,“谁”知道了,求“谁?”,“谁”是标准量,“谁”(标准量)的几倍就是求那个数量的几倍,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年级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和随笔【第五篇】:《倍的认识》评课

  “倍”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乘法的意义,有关倍数的三类应用题、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都与“倍”的概念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难会遇上有关于“倍”的问题。所以“倍”概念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很抽象的。

  因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由例题开始,要学生画图,学生边画边想边说,初步感知“倍”的含义。通过把2只猫当作1份,狗的只数有这样的4份,我们就说狗的只数是猫的4倍,从而引出4个2就是2的4倍。然后再增加2只狗,让学生完整地说谁是谁的几倍,再增加2只依然让学生说。最后增加1只猫,问现在的倍数关系,学生自然地就去圈一圈,画一画,然后找出倍数关系,但是由于教师课件没弄好,原来2只1份的影响了学生,很多学生画出来的还是2只一份。然后通过摆图,看图说一说,画一画,填空等练习来加深对“倍”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接着让学生充分画图,讲数理,做第一层次的练习,再做游戏,第二层次摆图(1、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2、△△△、□的个数是△的几倍)加深对“倍”的含义理解,除了巩固知识外,还加强数理的表述,最后,看图找倍数关系,起到巩固知识,反馈检查,灵活运用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始终抓住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1倍数”的概念。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容易被教师所忽视。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比交待知识更重要,因为这是数学的精髓和灵魂。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用。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分类思想等。在这节课里,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图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用数字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和第7页第1题第3小题线段图的练习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小学阶段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渗透,如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转化思想的渗透等,我们很多数学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其实数学思想方法都呈隐蔽式的,教师有意无意都在渗透,提高意识后,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渗透,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由新课开始,学生和电脑一齐画图,带着把2只猫看作1份,狗有这样的几份,应怎样分的问题去操作,接着再画这样的1份,画完后说狗的个数是猫的几倍,再通过几个层次的摆和说,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倍”的含义。整个操作过程层次分明,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画一画等,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从参与学习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自己摆的图来说数理,降低了数理表述的难度,落实减负的要求。通过操作,让学生既学得高兴又充分理解知识,形象直观地建立1“倍数”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教师从学生喜爱小动物入手,创设带小朋友游动物王国的故事情节,通过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物造型吸引学生,调动了学习兴趣,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

  教师设计了拍手,扮动物叫,找出图上小动物的倍数关系,布置作业。用倍的知识说话等环节,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际中感受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感到生活离不开数数学就在我身边,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从拍手怎样才能听得清楚是教师拍的2倍,看图找倍数关系等,都不难看出老师着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反映数学实用性的机会很多,只要教师把握机会,就能让学生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xuesuibi/3892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