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五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随笔

一年级教学 时间:2019-12-17

【www.cqwcsy.com--一年级教学】

  导语: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五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随笔【第一篇】:《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负荆请罪》是一篇历史小话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我想,编者为什么没有人教版的《将相和》,而改成剧本,无非是让学生接触一下这种新体裁。所以,教学中,我把了解剧本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篇又是话剧,全文主要是人物对话,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这又联系到习作教学了。

  课上,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学习字词,提醒“廉”、“庸”的写法。词语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课中的许多词语都要学生查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指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文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的,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思考说说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看出什么,学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诉学生,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课余,我还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不能什么都讲,这样不但时间不够,而且教师也讲得很累,应选择一个重点,组织学生训练,使学有所获。教学中,我觉得只有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是很糟糕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教师也不知学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学就会显得盲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

  五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随笔【第二篇】:语文五年级小学课文《负荆请罪》教学评析

  《负荆请罪》以课本剧的形式再现了两千年前“将相和”那段感人的情景。剧本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生动细腻的刻划,细节体现人格,引导孩子们在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中感受人格的伟大,丰满对人物的认识,是教学重难点所在。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引导孩子品读有关段落,觉得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评析:

  1、通过想象在个体心灵之中激活遥远的历史画面。

  “汉字是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单位”(宗白华语)阅读教学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对关键文字的品读,走进文本情境,沉浸在汉语言的无穷意味之中。还汉字的“筋、骨、血、肉”,给汉字以生命的气息。如一个“挡”字,无论从字形、字音、字意上所传达的是一种霸气、怒气,更能引起我们许多的想象,如谁挡谁?当时情景怎样等。教学中,紧扣“挡、让”两个字,以剧本形式引导孩子想象廉颇负荆请罪前后两次与蔺相如相遇时的情景。在想象中丰富人物形象,加深对人物人格的认识。

  其次,文本以剧本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形式新颖独特,为学生们喜爱。“如果从文化建构的角度出发,即便是言语形式的学习,也内涵了文化的意味与意趣。” 教学中,引导孩子编剧本,是文本情境的丰富与拓展。同时,学生们在编写仿创过程中,也感受到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独特的文化意味与意趣。

  2、生活与文本碰撞中实现视野融合

  在学生的生活中,只有给长辈才下跪,以示对长辈的尊敬。这是学生阅读文本前的视野。而廉颇是给蔺相如下跪,同辈人间的下跪,不只是尊敬,更是一种真心的忏悔。这样,在生活与文本的碰撞中,学生对“跪”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苏霍姆林斯基语)的认识,由于有了学生对“跪”的亲身体验的参与,学生对“跪”的理解、对廉颇忏悔的真心感受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之外的感性符号,而是获得了浸润着学生感性生命的个人内涵。

  3、细节体现人格。

  剧本对人物高尚人格体现,就是通过言语、神情、动作等细节之中展现的。除了“挡”、“跪”之外,还有“狠狠”、“完全”等。学生在通过对这些言语细节的品读,也必将深深感悟到剧本的表达方法——细节体现人格。

  五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随笔【第三篇】:《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通过紧扣戏剧冲突,揣摩“潜台词”,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继而挖掘文本资源,认识中国的“和”文化。课前重视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读通、读准、读懂,为上课打好基础。课中启发诱导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思、乐想、乐说。

  第一幕的教学主要抓戏剧冲突,这是阅读剧本的关键。我抛出一个问题:“蔺相如与韩勃在讨论什么问题?”学生很容易就了解到一个信息,即“韩勃认为蔺相如怕廉颇,而蔺相如自己却坚持说不怕”,这就是戏剧冲突。我带领学生紧扣这个冲突,深入文本,揣摩台词,引出“和为贵”这一个中心。

  第二幕的教学通过研究廉颇是怎样请罪的,抓蔺相如宽恕廉颇的细节描写,体会到廉颇请罪是诚心诚意的,蔺相如也是真心原谅廉颇的,彼此的真,彼此的诚,才有了负荆请罪这样好的结局。

  整堂课上下来,虽然是流畅的,学生也是投入的,但朗读不够,如果能指导朗读,借朗读来体会品质、升华情感,学生的心与课堂就更融洽了!我本来计划学完后分组表演,觉得在排练时学生就会再读,读中、演中品味人物内涵 ,可学生确是笑声不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注课堂,反思课堂,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课堂。

  五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随笔【第四篇】:《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负荆请罪》是五年级语文上册的内容,本单元文章均赞颂人物的优秀品质,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动作行为描写来完成人物写作。本课体裁较以往有所不同,是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剧本类型,第一次学的是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本课为话剧,共两幕。在备课中应该着重对体裁进行了解,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备课要全面。

  话剧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直观,不难理解,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演,在朗读的过程中,去体会人物的性格,情绪,从而了解话剧人物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身临其境的学会文章。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备课方面下功夫,设计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并且要培养学生多朗读的习惯和意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规范自身的教学语言,严谨教学。

  五年级上册负荆请罪教学随笔【第五篇】: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

  一、教材解读必须尊重文本特质,如体裁、题材等;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尊重学生的特点,做到真正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戏剧本是排演、演出的依据”,对它的解读必须尊重其剧本特性,紧扣其通过“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和“通过个性化、动作化的人物语言展开剧情塑造形象”的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戏剧冲突带有故事性,较容易掌握,可以较多地借鉴以前的学习经验,而个性化、动作化的人物语言的理解感到新鲜,但解读经验确实较少,是教师尤其要关注的。

  《负荆请罪》一文,是用剧本的形式写的,应遵循其文本提供给我们不可多得的资源——整个小学阶段也没有几个剧本,学生平时接触也极少,它既是学生的难点又是知识能力的生长点。我想采用解读文本和组织表演的整合策略,开放教学过程,大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把难点转化为解读剧本和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抓手。

  二、教学过程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是开放的、灵活的、动态生成的。

  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进行“预设”。但是,传统教学过于强调“预设,上课就是一心演绎教案。如:“负荆请罪”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蔺相如、廉颇各是什么样的人?等等。在这样的演绎活动中,教案是无形之手,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是配角,有些学生甚至成了“看客”。这样的教学是僵化的,封闭的,学生主体性丧失,有时简直是心灵上的折磨。

  其实,课堂教学绝不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出“差错”的课是不存在的,否则就是不真实的。新的课程理论昭示我们,课堂应该是开放而灵活的,是动态生成的,一定要树立以“人”(学生)为本的观念。

  三、新的学习方式是扫荡这些传统流弊的利器。

  在展示的课例中,一开头,教师引导学生由总结策略性的学法,而导入自主学习,既创设了情景,又提示了学习的方向,毫无思维上的限制,是开放灵活的。

  课例中的合作学习要求很具体,但也都是策略性的。如,规定了时间(10分钟)和空间(合理利用教室),合理选择道具,发挥想象等,导向性和操作性强,强制性预设较弱,思维创造空间极其广阔。合作是更是开放学习的需要,小学生之间缺乏权威,人人都有发言权,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解读都能生存下来,不一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在全班交流表演中,教师根据反馈,及时点拨、指导,把探究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和内心作了细心入微的感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表演更是“体验式的表达”。这才是真正地自主地动态式生成,尊重了主体,张扬了个性。

  当然,新理念下的教学情景是多变的,随时都有认知冲突,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挑战。如果没有相当的教学机智,把握不好,课堂教学“形”和“神”俱散,形成“放牧式”课堂,教学将无效率可言!教师必须锤炼教学技艺,适应多变的教学情景,熟练地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及时优化教学流程,调整教学策略,做学生心灵的呵护者,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建构,共生成,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xuesuibi/3916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