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健康教育 时间:2022-02-13

【www.cqwcsy.com--健康教育】

掌握社区居民的抑郁,焦虑情绪问题和生活质量等基线评估结果,了解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度,了解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的利用情况和意愿, 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以前我们在谋求发展的时候,主要是注重在物质方面的发展,可是在这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由于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现象。我国如今在提倡和谐社会,在已经达到小康社会的年代,我们可以将更多的关注心理方面。在注重生理发展的同时不忽视心理的发展,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一、调查方法及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由小组成员分工,共发放问卷200份,所收回的有效问卷197份。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被调查者的职业、收入以及生理状况,尽量使调查的结果具有代表性。本调查只适用于浙江地区。

  (二)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尽量避免被调查的人群中的被调差条件的集中化,尽量使数据变得可靠,具有代表性。

  1.性别状况。在受调查的学生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

  2.年龄状况。其中18周岁以下的为16%,18~25周岁的37.5%,26~45周岁为38%,46~60周岁的为5%,60周岁以上3.5%,了解了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状况。

  3.教育水平状况。初中及以下的为21%,高中、中专或技校的为40%,大专的为19%,本科为20%,总体看来,学历涵盖面广。

  二、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调查数据分析

  (一)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相关的分析

  1.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很多新的挑战新的压力,我们只有处理好怎么去面对压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能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对于目前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生活环境,大部分都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15.5%会经常感觉到头疼或者头部有压迫感,也有35.5%的有时候会有这种压迫感,还有49%的人没有这种情况。这么大的压力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心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68%不会感到心悸,25.9%的偶尔会感到心悸,可是也有6.1%的人会经常感到心悸而且担心自己会得心脏病。

  2.现在大部分的工作者从事的都是脑力劳动,但是我们可以发现的是这不仅仅没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缓解,反而促使我们的身体更加疲劳。37%的人不会感到手脚麻,43.6%会时常的感到手脚酸麻,严重的是19.4%会经常感到手脚酸麻,这不是体力劳动过多,而是压力太大在身体上人们还会感到很多的不适应,比如胸口经常感到压抑,压迫感。严重的还会经常失眠,这样都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产生连锁的消极反应。

  3.压力可以带给我们生理上的不适,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严重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31.5%的人负担较轻,37%的觉得负担偶尔会有,这是正常的,而不正常的是31.5%人认为很多事情都会成为他们的负担,这就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对于和家人的相处39%的人没有感到不好,41.6%会在相处中偶尔出现一些小问题,而因为压力过大19.4%会经常与家人闹矛盾。

  4.很多人在不断的磨炼中会对自己的信心有所怀疑45.7%不会有动摇,41.6%会不经意的对自己产生怀疑,12.7%对自己彻底失去了信心。60.4%对自己的精神状况还是很自信的,31%会偶尔出现情绪不稳定,8.6%会经常神经兮兮的。更为严重的是,10.7%的人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55.3%还是充满信心的,34%会有时候迷茫一下。

  (二)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的必要性

  1.据调查得出心理健康服务是不需的。调查中40%的觉得心理健康服务很有必要,20.3%觉得没有这种需要,39.7%的人认为心理服务只针对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即可。

  2.目前开展的心理服务有。经过我们小组的调查有29%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还有26.7%心理卫生疾病的介绍和预防,少部分13.2%的人际交往与沟通,17.8%压力调试与情绪管理,仅仅只有4.3%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还有9%职业心理辅导。

  3.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我们小组想了很多的方式去询问现在的居民都喜欢什么样的心里健康服务方式。调查的结果显示14.3%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还有20.5%组织多人参与的团体心理活动,5%网络心理咨询,26.3%热线电话,27.4%社区心理专栏宣传,6.5%定期举办心理学讲座。

  对于这些活动的开展22.4%非常满意,51.3%满意,18.4%一般,7.9%不是很满意通过这样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大部分居民都还是非常接受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方式的。

  4.令人困扰的心理问题和我们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据调查有26%来自工作压力大,也有7.5%自我形象不满,在工作压力面前11.3%与同事或朋友关系紧张。还有9.6%个人或家庭的经济困难,3.8%家庭关系不和,16%环境污染,22%身体健康欠佳,仅仅只有2.4%的人觉得治安不好,1.4%情绪不稳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每天都面临着多种多样的压力,所以我们需要有应对的方法,我们可以先了解到压力的来源。

  5.居民们希望得到的心理健康服务。我们经过调查得知,有20.2%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也有21.7%的人希望得到心理卫生疾病的介绍和预防,另外14%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这些我们只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提高和锻炼,7.7%的自我成长,16.3%的压力调试与情绪管理,15%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0.4%的性心理教育,4.7%的职业心理辅导。

  (三)居民们心目中的心理健康服务

  1.人们日常生活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渠道。我们通过对小区居民的不完全统计得到有19.4%的人通过报纸杂志了解心里健康服务问题。还有18.5%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通过书籍类,也有29.6%通过电视节目,15.9%通过网络,只有4%通过手机信息,因为手机信息不一定安全可靠,还有12.6%的通过社区宣传栏或宣传单。2.人们心理合适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当然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同的心里健康服务对象。通过调查发现,有32.3%的人觉得心理学专业人士比较靠谱,也有16.5%的人选择精神科医生,16.3%希望是心理志愿者,12.5%希望为社区干部,7.6%希望是社会工作者,14.8%希望为阅历丰富的年长者。

  3.大部分居民希望得到的心理健康服务方式。居调查得到,有19.8%的被调查者希望一对一的个别心理咨询,17.4%的希望多人参与的团体心理活动,12.6%的选择了网络心理咨询,另外还有16.7%热线电话,21.3%社区心理专栏宣传,12.2%定期举办的心理学讲座。

  4.在面临压力的时候人们愿意相信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我们还调查了大多数居民会选择的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地点,44.7%的愿意在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接受心理健康服务,还有12.6%的愿意在单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和12.5%综合性医院心理科,另外还有5%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1.5%私人心理咨询公司,2.5%精神卫生专科医院,21.2%其他在生活的节奏不断的变快,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心理健康正在受到危害,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了,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治疗我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要更多的去信任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用可能多的渠道去了解它,然后解决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健康!

  三、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城市社区心理健康的新理念

  为了使城市社区有固定的方向,使其不盲目开展或更好的开展服务,必须要树立新的、方向明确的理念。首先,要树立社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全面做好每个社区的工作,并提升其品位,且努力建设一个“生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道德共同体”、“情意共同体”、“信念共同体”的社区,增强全体社区居民对社会、政府的认同与感受,并使其对社区、社会以及政府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其次,要树立公共健康权利的理念。要让居民们正确认识公共健康是公民的权利,并使其认真行使该权利。

  (二)完善城市社区心理健康体系

  为了使城市社区更好的、更顺利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必须要完善其体系。首先,要建立相应的各级社区心理健康工作机构,提供该有的资源与保护措施,包括政策与配套措施的提出、信息的收集与发布、环境的支持、跨部门的整合等。其次,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获取或促进自身的健康。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和普及心理卫生教育。要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主体作用,建立社区心理咨询站、社区心理咨询热线、社区心理健康学校,调动群众自发调节团体的作用,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定期组织相应的集体活动。最后,要充分利用各种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学校、私人心理诊所、生命救助热线等公益组织,降低不健康现象的发生率,创建“无病人(心理疾病)的健康社区”。

  (三)丰富城市社区心理健康的形式和内容

  正所谓专项而高效,所以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应当对自己社区内的居民进行细分,从而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去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更快的解决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例如:按照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有儿童心理服务、青少年心理服务、妇女心理服务、老年人心理服务等;按照服务对象问题类型分有家庭心理服务、职业心理服务、社区邻里关系心理服务等;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形式,具体可包括心理咨询门诊、心理健康活动中心、社区心理健康宣传、电影治疗、音乐治疗、团体训练、角色扮演、演讲等等。但是不管如何,社区心理服务的形式都应该贴近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家庭生活内容,贴近社区本土的特色与风土人情,充分考虑到社区居民的接受性,并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形式,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解决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

  (四)加强城市社区心理健康的队伍建设

  除了以上的理念、体系、内容、形式等需要完善,人员方面的加强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需要建立队伍网络,其中应该包括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卫生服务人员、政府的相关人员、特殊治疗者以及社会志愿者等。不同的人员都需要有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了解护理、环境、社会、人文的相关知识,且各类人员都要以人为本,以社区服务为主,以心理保健和预防为先,注重和搞好社区的心理健康工作。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国的城市社区个个都会成为“无病人(心理疾病)的健康社区”!

  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xx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提升居民满意度的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的需求,更好地开展居民服务,首先需要对居民的需求进行调研分析。

        一、N市H街道的基本情况

       (一)H街道的情况简介H街道位于N市区西南部。辖区范围占地约10平方公里。下辖11个社区居委会,有居民楼1007幢,居民3.5万户,约12余人,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1700余家。H街道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公务员职业道德模范先进集体”、2011―2012年度N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研究方法在问卷发放之前,笔者对H街道11个社区进行了走访,并根据整理出的走访记录,结合年龄分布、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选出H社区、Q社区、J社区、Y社区、X社区等五个社区居民作为本次居民需求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采用自填问卷的形式。本次问卷为不记名式问卷,由研究对象自行作答,尽量避免调查员的诱导式干扰。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每个调查点发放20份,回收问卷97份。问卷发放的有效率为97%,符合统计学中所要求的问卷有效标准。

       二、居民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分析参与本次居民需求调查问卷的对象均为H街道辖区所住的居民,其中男性居民50人,女性居民47人,性别比例基本持平。老年人数目偏多,约占调查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占居民群体多数的中青年,共计43人,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参与本次调查的人数只有2人。

       (二)居民需求分析问卷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社区居民进行需求调查。该部分的需求调查主要分为五个方面进行:

        1.居民对社区的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统计的数据,笔者可以发现,目前居民对社区最主要的需求是环境整治(占35%)和安全(占27%),其次是家政服务(占14%)和贫困救助(占8%)。在回答“目前社区能够为居民提供哪些服务”的问题时,回答最多的是“保洁、保安”(占39%),其次是“提供运动设施”(占15%)、“代收快递、邮件”(占13%)、“老人看护”(占12%)三个选项。另外,对于“保健师”(占2%)、“各类物品代购”(占2%)选项的比例较少,但是在我们走访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高龄老人对“保健师”、“各类物品代购”两项服务有较高的需求。

        2.社区儿童的需求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家中有儿童的居民中,他们最需要社区提供的前三种服务是“定期基本体检”(35%)、“儿童放学接送托管”(26%)、“疫苗接种”(16%)。而对于选项“口腔门诊”、“专家预约/陪诊”,在一些老年人独自带孩子的家庭比较需要。

        3.青少年的需求对于问题“社区中的青少年群体,您认为需要开展哪些服务活动?”,排名前三的选项是“心理辅导”(占33%)、“专项训练”(占29%)、“情感辅导”(占16%)。因此,针对社区青少年群体,有效地开展以上三项活动,是社区今后工作的方向。

       4.老年人的需求根据联合国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标准,当一个国家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即可判断为老龄化社会。在走访中,笔者发现,H街道十一个社区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基本上超过了10%,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根据统计的数据显示,社区老年人最需要的前三种需求是“综合修理”(36%)、“陪护”(34%)、“娱乐休闲”(31%)。很多老年人表示对于家中电器、房屋水道的修理修缮工作往往一筹莫展,尤其需要社区安排志愿者提供上门服务。另外,许多高龄老人就医时,希望能够得到陪护。

       5.未来期望该部分主要了解居民对社区的一些期待,以下从提供服务、开展活动以及信息发布三方面进行分析。(1)居民希望社区提供的服务从统计的数据,笔者可以发现,居民最希望社区完善“便民利民服务”(67%);其次,47%居民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更多活动,以进一步丰富辖区内居民的精神生活;最后是“帮困助残”类服务(34%),有三分之一的居民选择了此项,排在后两位的分别是“社区调解类”、“获取信息”。(2)居民希望获取信息的渠道本次调查中,针对社区居民获取社区信息渠道,我们针对目前居民获取社区信息渠道与未来居民希望获取信息的渠道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居民希望通过“社交媒体,如微信、QQ等”、“社区短信、电话通知”、“社区、街道网站”等方式获得信息的人数明显比目前的人数有所增加,这充分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居民更愿意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获得社区的相关信息。因此,建议社区在充分发挥传统宣传方式的同时,也应该多关注新媒体,将社区信息公布平台进一步拓宽,受众扩大。

        三、总结

        通过对H街道的问卷调查、焦点访谈,笔者发现,H街道的社区发展尚处在“亚社区”向现代化社区过渡的阶段,很多社区都带有很明显的过渡期特点。主要表现在社区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社区服务涉及不合理、服务对象不明确、社区服务质量较差等。因此,在充分了解居民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促进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推动我国现代化社区的不断发展。

  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也与日俱增,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也迅速攀升,这使人们对心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社区心理服务在社会心理服务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的心理服务还局限于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高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以及一线城市的心理咨询工作室等,覆盖面较小,远远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社会需求。本文试通过对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的探究,分析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状况和社区心理服务开展情况,以探讨解决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的对策。

     一、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对象是G市的社区居民,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法,发放270份问卷,有效问卷253份。

  (一)居民的基本情况

  1.个人特征:性别上,男性88人,女性165人,分别占调查的34.78%和65.22%;年龄上,18岁以下8人,占调查的3.16%,18-25岁40人,占調查的15.81%,26-30岁34人,占调查的13.44%,31-40岁83人,占调查的32.81%,41-50岁60人,占调查的23.72%;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47人,占调查的18.58%,高中或中专46人,占调查的18.18%,大专45人,占调查的17.79%,本科81人,占调查的32.02%;职业上,国家公职人员33人,占调查的13.04%,教师61人,占调查的24.11%,医务工作人员6人,占调查的2.37%,私营企业主17人,占调查的6.72%,一般职员45人,占调查的17.79%,学生39人,占调查的15.42%,退休人士8人,占调查的3.16%,其他人员44人,占调查的17.39%。

  2.家庭经济情况:认为处于小康水平的28人,占调查的11.07%,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210人,占调查的83%,认为家庭贫困的15人,占调查的5.93%。

  (二)居民对心理健康的看法

  1.对心理健康的理解:45.85%的被调查者认为身体健康、无心理疾病、工作适应、无过激行为、家庭幸福、家庭邻里关系和睦即心理健康。

  2.对引起心理问题主要原因的理解:52.9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身的原因是主要的,认为社会环境为主要原因的占23.32%,家庭原因的占14.23%。

  3.对心理问题的理解:认为工作压力问题和精神分裂症系心理问题的占被调查者的62.85%,而认为孩子学习、夫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问题系心理问题的占被调查者的25.69%。

  (三)居民对心理服务的需求状况

  1.家人好友接受心理服务或寻求心理帮助的情况:8.3%的被调查者表示家人好友接受过或寻求过心理服务,71.15%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这种情况,20.5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清楚,没有听说。

  2.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向心理咨询师需求帮助的占35.18%,烧香拜佛者占3.95%,向亲朋好友倾诉、想方设法转移注意力的占60.87%。文化层次不同,遇事处事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3.对心理服务的态度:18.9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些排斥,觉得没有严重到这样程度;54.1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排斥,觉得对舒缓心理压力有帮助;1.19%的被调查者觉得很丢脸。

  4.对心理服务的需求程度:4.74%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需要,33.6%的被调查者认为偶尔需要,20.9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40.71%的被调查者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其中性别对心理服务的需求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5.对于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66.8%的被调查者表示很有必要,15.02%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13.44%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所谓,仅有4.74%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

  (四)社区心理服务开展状况

  7.19%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社区开展过心理服务的活动,52.96%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社区没有开展过心理服务的活动,39.13%的被调查者表示对此并不关注,不清楚情况。

      二、调查分析

  (一)居民与心理健康

  居民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基本到位,对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也有较为客观的认识。但部分居民对心理问题与其他问题的鉴别有出入,部分居民因对心理健康的不关注而忽视了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对家人的心理状况缺乏了解和深入的心灵交流。近半数居民有心理服务需求,认为有必要在社区开展心理服务,且有少部分居民接受过或寻求过心理服务,遇到问题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的不占少数。与此同时,目前我国仅有极少数社区开展了心理服务,与居民的需求不成正比。

  (二)原因分析

  1.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不高。虽然心理健康在学校、社会得到提倡,教科书中也有专门的篇幅或者科目,但得到的真正关注并不多。心理健康的定义、意义、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等知识并未得到广泛认知,大多数居民心理健康意识较为薄弱。

  2.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全面小康社会还在建设进程中。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居民为生计奔波是常态,家庭的中心也是经济状况。因此,很多家庭还未对心理状态、心理服务产生关注,甚至无暇估计也是不少见的。

  3.政策的支持力度。国家对心理服务的政策较少,对心理健康、心理服务的关注力度、扶持力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国家的关注力度、政策倾斜力度的提升必然造成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服务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普及。

      三、解决社区居民心理服务需求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这将心理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居民作为社区的核心元素,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对社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多层面出发,为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构建良好的环境,提供形式多样的心理服务,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居民健康。

  (一)从政府方面为心理服务的发展构建良好的环境

  1.加大对心理服务的扶持力度,促进心理服务的发展。重视心理健康,推动心理服务的发展与政府的助力是不可或缺的。政府要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心理服务的宣传力度,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心理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心理专业人员的工作和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在社区开展心理服务,把社区建设与心理服务的开展结合起来。例如牵头开展“心防”工程建设,筑牢心理防线,专项拨款、专人管理,为居民搭建良好的心理服务平台。

  2.加强心理问题基础性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构建专业的心理服务团队。

  发展心理服务,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加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为实践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同时,还需培养一大批专业的人才,构建专业的心理服务团队。这支队伍不仅有在大专院校从事心理学教学、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的教员及在科研单位从事心理学研究具有高级职称或从事过相应工作的离退休人员,还有具有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人员,甚至是具有心理学知识的社会志愿者。

  (二)从社区层面为居民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心理服务

  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使其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心中的“绿地”。居委会不仅要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居民之中,更要深入居民之中,要了解她们所思所想,了解她们内心的真正需求。为此,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使社区成为居民的港湾、心中的“绿地”。

  1.加大心理健康和心理服务的宣传力度,让居民了解心理健康、心理服务,增加相关的知识。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在社区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居民更好地了解、观察自身和家人的心理状态,学会舒压的技巧,缓解心理压力、调节情绪。

  2.與高校、医院对接,在社区设立心理服务点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

  居委会与高校、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向高校、医院购买服务,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高校、医院的专家学者定期在社区坐诊,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

  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居民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步提升。精神生活的丰富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社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就调查结果而言,社区举办的活动较少,心理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形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还能够加强居民之间的联系,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三)从居民自身分析应对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

  心理问题的本质主要是社会问题或人的社会价值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作为核心元素,个体的内部冲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自身的调节。因而,居民自身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首先,转变对心理服务的观念,增进对心理服务的了解。根据调查结果,绝大数的居民对寻求心理帮助不排斥,但也有一部分居民觉得排斥,认为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甚至觉得很丢脸。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寻求心理帮助不意味着异常、不健康,而是帮助我们调节情绪、缓解压力,使身心更加愉悦和放松。

  其次,关心自身、家人、朋友的心理健康,适时寻求心理帮助。根据调查发现仍有不少居民对家人的心理状况不了解,很少深层次的交流。而心理情况是复杂和微妙的,需要细心的观察和耐心的调节,需要时刻关注内心的状况,及时调节自身的情绪。因此要细心关注自身和家人的情况,在感到无法自己摆脱困扰时,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最后,学会自我调节,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舒缓方式。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很多,但适合自己的还需自身去寻找。如,自我鼓励法,用某些道理安慰自己,鼓励自己与痛苦、逆境作斗争;注意力转移法,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能量发泄法,对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等。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yusuibi/11430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