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儿童养成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 时间:2020-08-08

【www.cqwcsy.com--幼儿教育】

  儿童养成教育随笔【第一篇】:儿童少年养成教育

  一、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根据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形态、生理和心理特点将生长发育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婴儿期:从出生7天到一周岁后幼儿期:2-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学龄儿童:7-12岁少年期:13-17岁青年期:18-25岁

  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速度规律。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儿童也是一样,从小孩子生长发育到成年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呈现出时快时慢就像波浪一样,整个阶段就体现出一种规律性。孩子的生长发育主要由两个突增期构成:第一个时期是一到两岁之间,第二个时期就是在我们青春发的育期,是由两个年龄时期构成,一个是10-11岁,第二个是14-15岁。过了突增期之后其生长发育就变得很缓慢了,一直到20岁左右其生长发育基本就处于停止的状态。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规律。我们成人的缩影并不能代表儿童。人的发育是一个从小到大的一个过程,主要表现就是身长比例,研究表明初生儿的头部是身体的1/4,2岁时是身体的1/5,6岁时是身体的1/6,12岁时是身体的1/7,到成年时仅占1/8,就整个生长的发育来说往往是头部先发育,紧接着的是躯干,下肢,身体的发育顺序。然而第二次的突增发育与第一次突增发育恰好相反,先发育下肢,其次则是躯干,最后是头部的发育,头部往往在第二次发育中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三)各系统的发育规律。初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处于整个生长发育的领先地位。发育的最快时期是5到6岁,很快的就达到了成人的水准。这时候的大脑重量就会占到他长大后的整个脑重的90%。6岁到20岁头部发育是整个发育过程中的10%,在头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项机能也就随着各自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提高。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各项系统的发育概况与形态呈波浪式上升,两者是相一致的。但是淋巴系统的发育就有些不同,在10岁时就已经达到高峰,12岁则会为成人的2倍,但以后会逐步呈现降基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征谈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周恩善(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721013)摘要:文章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生理发展及养成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提出了新颖的见解,对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大有裨益。关键词:儿童;少年;身心发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5)02-0147-02低的姿态。而整个系统发育中,发育最晚的是生殖系统,在10岁以前基本不发育,要到第二突增期才开始进行迅猛地发育。

  (四)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孩和女孩因发育时间不同而出现的身体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现象生长发育称为两次交叉规律。青春期前的发育大部分是形态指标,这个时期男孩子的形态指标要大于女孩子。但是在10岁以后,女孩子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身体各部位以及各部分机能开始迅猛的发育,其形态指标就要超过男孩子,这样的上升趋势一直保持到13岁。当到13岁左右,男孩子的身体就开始迅速发育,这个时候的女孩子各部位的发育速度又开始减缓下来,这样以来男孩子各项形态指标就超过了女孩子。所以形成了男女孩子的部分形态指标在青春期行程中有交叉的规律。

  三、儿童少年的心理发展与养成教育言语、情绪、动作、人格、认知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构成了心理的发展。

  (一)学龄前(4-6岁)。就儿童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言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此时的大脑重量就会占到成人整个脑重的90%。但在兴奋过程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占优势,很容易扩散,所以在这个时期的儿童总体所体现出来的表现是好动,对外界的事物很敏感,具有强的模仿力。这样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可以发现儿童在一些方面的兴趣爱好,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儿童发展进行适当的引导。在这个期间,养成教育很重要,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独立自主,遵守作息时间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都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时候重要的事情就是启发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求知欲,礼貌待人,多参加户外活动等。

  (二)学龄前(6、7岁至12、13岁)。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就要进入学校学习,学习的生活取代了游戏生活。学习阶段开始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刚开始学习时,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观察力就会慢慢的提高,好奇心开始变得更加强烈,注意力开始延长,观察力开始提升。1.对进入学龄的儿童来说,上课用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尤为重要。低年级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教授课程以及周围的成年人的言行对其各方面的成长发育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教授课程的教师,他们的举止言谈更加具有模仿能力,所以处于在这个阶段的教育的孩子来说,家长和教师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身教重于言教。2.对已经进行学习了一段时间的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应该培养的是一些高级情感,如正义感、社会道德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开始付诸于实践行为中,达到一定的深化阶段。比如他们不再是简单的体现“爱好人、恨坏人”,而且将这种爱憎从小众群到亲人、班级、团体等等上升到爱国家,爱人民等宏观的方面。因此,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及读书的好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及周末带他们多参观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三)青春期(10-19、20岁)。生理和心理巨变是青春期最大的特性,是儿童期转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

  1.自我意识因素。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①生理因素:身体的生长发育正处在高峰,进而导致身高体重剧增,与此同时性成熟、性意识正在觉醒,而这些急剧的变化使得儿童少年意识到正步入到成熟阶段,开始出现“成熟感”。②心理因素:当身体处于快速发育期间,儿童少年在此同时的思维能力将得到一定的改变,获得一种新的思维能力,这便是反省思维,这种思维能力可以对自己的各项心理过程、内心活动加以分析、评定的思维能力。通过反省思维这种方式对自己的身体发育进行相应的思考,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道德品行和情绪状态。③社会因素:父母和教师开始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有很多的需要自己抉择。而所做的这一切意味着青少年将会直面面对自己,反省自己甚至是了解自己。从进入到青春期中他们必须不断的调整个人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以期在团体中占一定地位,受到同伴们的认可和尊重,并渴求找到知己朋友。这一时期,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他们,发现问题时要了解清楚,循循善诱地引导学士知晓错误所在,从而帮助其改正,以增强彼此间沟通和信任。

  2.性意识的发展。性的逐渐成熟,让青少年的性意识也慢慢增强,开始从意识上认识到两性的差别,将对异性的好奇逐渐转化到朦胧的异性眷恋、向往甚至是一种渴望接近的倾向。这个时期虽然外表上有了男女的分别,但内心中已经产生了对异性的神秘感,渴望并想象去接近对方;虽然在表面上他(她)们刻意回避疏远双方,但实际上却私下注意着对方的举止言行和身体上的变化;以表面上的拘谨、羞涩来掩饰日常生活中的爱美、爱出风头甚至是恶作剧的方式来招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教育并引导学生懂得青春期发育,男、女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是很自然的事,鼓励他们正常交往、平等相处、彼此尊重。

  3.认知发展。对于年龄阶段在11、12岁左右的儿童来说,他们开始进入到形式认知的运算阶段,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已经超出了具体的、感知的事物,这时就需要让形式认知的运算思维从具体内容中释放出来,凭借逻辑推理以及更多的规律的总结和影响因素的拆分来解决抽象的问题。由于智力的发展重要时期是在上初中的年龄阶段,感知活动已达到精确和概括相当高的程度,理解性记忆已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的发展更为迅猛,掌握知识更加迅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加迅速,能正确掌握概念,并进行有理有据的推理并作以恰当的判断,总体而言思维的成熟度还不全面,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却非常独特,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让成年人都为之称赞。高中生的智力已接近成熟,几乎大部分人都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没有直接兴趣的,比较抽象的学习任务中,这时的观察能力比一般成年人都会细致缜密,更加全面深刻。在学习中会按照系统、意义、分类进行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中心环节,这时学习兴趣开始有了明显的分化。

  4.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对于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发展来说,既是统一的,但有有着对立的矛盾面。心理发展速度和身体发育程度不成正比,使得二者在青春期中一直处在非平衡状态,心理上的矛盾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矛盾点有以下几方面: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成熟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易出现心理及行为的偏差。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身心两方面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从而产生了很多心理矛盾、压力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是根除的话,渐渐的以后发育过程中就会在情绪上,性格上发生极大的偏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发展时期,但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主观意识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会没有原则和标准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引导青少年向正确的方向上发展。

  (1)树立“日常无小事”的教育观。要重视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要及时发现问题教育和改进,要提高青少年各项能力,要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养成一个自信、诚信、勇敢的人,为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根基。

  (2)相信“榜样的力量”。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成年人要以身作则,并为学生做出榜样,让青少年逐渐的意识到,并去学习。特别是教师要发挥学生中“标杆”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一个可参照、学习的标尺。

  儿童养成教育随笔【第二篇】:幼儿养成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实力的不继增长,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社会、国家、家庭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不仅有大城市的各种高价培训班,而且广大的农村乡镇对幼儿教育的热度也是日益升温,对幼儿各种智力和能力的培养如春笋般发展。各级幼儿教育机构为了幼儿园的发展,甚至违背幼儿教育发展纲要、目标和任务,拔苗助长,以幼儿能认多少字、能算多少数为荣耀,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充斥现行乡镇幼儿园,殊不知这种教育教学模式,背离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正在一步一步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给幼教事业、社会和家庭带来重大隐患。当今社会经济实力的提高催生新的观念意识,更加深了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幼儿教育这种前几年不太受重视的领域。大多数家长们秉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这个观念,花大价钱让孩子在好幼儿园上好幼儿班。“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支撑着众多家长,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我的孩子都是要最好的,尽量在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管孩子的需要是行不行,应不应该。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不懂得尊重父母,与人交往不懂得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唯我独尊,等等,这些不文明的习惯在孩子身上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的孩子看上来的确是聪明,但许多的行为习惯、人格、特点是缺失的,是不健康的,这些现象表明,全社会重视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重视幼儿的行为习惯、品格和特点的养成已经刻不容缓。正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幼年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尽管社会的要求、家长的希望有些偏离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但多年来广大的幼教工作者还是兢兢业业耕耘在幼儿教育这块辛勤的园地,他们顶住来自多方的压力,坚决地执行幼儿纲要的要求,虔诚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特别是在为了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发展,呕心沥血,甘当人梯。

  首先是在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幼儿是国家民族复兴之未来,是祖国之花朵。因此,幼儿教育者更要认识到幼儿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全体教师要形成共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认真落实。每学年开学之初,在制订具体教学规章制度时,一定要将本学年幼儿养成教育可行性报告提交并和教学规章制度一并在全体教师会上提出,让教师充分发言讨论,并形成可操作性条文。然后将这个需要幼儿养成的习惯量化成教学细则,让全体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自觉遵守实施,在具体实施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学校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落实情况,定期举办公共课、观摩课、比武课,重点讨论在教学中是否落实幼儿养成教育的情况,询问幼儿并和幼儿交流,感觉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变化,以评估效果,进行传、帮、带,让有经验的教师上公开课,重点贯穿培养幼儿习惯,课下交流心得体会,在全园养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氛围。同家长交流,询问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变化情况,及时了解幼儿情况,以利修漏补缺,让制度更具体,细则更量化,更好地服务于幼儿。

  其次要在教学上具体落实。为了更好落实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共识,全体教师以各自的教学科目为载体,将自己所教科目和幼儿相应行为习惯有机结合,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力争不形式、不空洞,而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养成。为了培养幼儿讲礼貌、谦让的文明之风,在美术课上,有位老师利用小朋友之间借通讯工具之机,培养幼儿讲礼貌,合作之习惯,要说“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不小心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习惯。为了培养幼儿文明言行,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有位科学教师就利用《我们喜欢清新空气》中“清新空气”来源进行教学,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利用音乐课《做客》,学习客人来访、拜访客人、敲门等礼仪知识,让幼儿懂得到别人家做客应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东西等。歌曲《好朋友》中,让幼儿在优美的歌声中养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习惯,培养幼儿的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更应该注重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来影响幼儿,教师要以身作则,给予幼儿正面教育。在幼儿的心里,教师的话就是圣旨,家长们常说孩子就听你们的,你们说怎么样,孩子再难也要做到,我们怎么说都不听,教师是镜子,幼儿是影子,幼儿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这就是说教师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身心发展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基于此,幼儿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文明习惯。穿着打扮要大方得体,不穿奇装异服,行为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站立要笔直,坐着不能翘二郎腿,说话不能带脏字,待人要有礼貌。在与幼儿说话时,应用礼貌、商量、温和、友善语气,如“你能帮我做一件事吗”,“我们一起做游戏好不好”,对孩子要有耐心,尊重幼儿人格,以身作责,率先垂范,做幼儿榜样,在这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影响下,幼儿的很多行为习惯就形成了。除了上述方法外,我们还利用诸如做游戏、情景式教育、挫折式教育等方法,将其融入幼儿教育之中,极大地促进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我们相信“:播种一个理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种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儿童养成教育随笔【第三篇】:幼儿的养成教育

  我很欣赏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那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可见,抓好养成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小而言之,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教二十年来,我始终坚持让幼儿“做人第一,成才第二”。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0——7岁是形成行为习惯、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如果在此阶段,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让孩子好好学做人的道理,那他们以后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他们的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半废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对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情,也是有使国人难堪甚至伤心的事情:有些外国旅游景点竟然赫然用中文标示:请不要随地吐痰!别人对我们如此“厚待”,作为泱泱大国的国民,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是何其重要啊!

  那么,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值得注意呢?这里,就我个人的经验谈谈点滴看法。

  一、仔细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先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情况,针对孩子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一定要留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

  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有良好表现的孩子及时给予鼓励;让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种种表现及时反馈到幼儿园,使我能够做到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积极的表扬那些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例如,在中班的时候,我们教孩子游戏识字时顺便让孩子们听大量的成语故事并让孩子们了解其含义。有一个叫于清清的孩子和母亲到邻居家做客。她首先很有礼貌的问候邻居家的每一个人,非常有礼貌的询问家里的哪些玩具可以玩,那些东西不可以乱动;午餐时分,邻居把饭菜端上来。就餐当中,她非常高兴的说道:“谢谢阿姨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山珍海味,阿姨做的饭菜色香味俱全,味道喷香喷香的,我吃的津津有味!谢谢阿姨的盛情款待!欢迎你们全家来我家做客,我让妈妈也给你们做好吃的.......”

  事后她的妈妈很激动地告诉我:“邻居看到于清清的表现听了她的话,感动的差点掉下眼泪!不停的夸奖于清清:“多么好的孩子,多么聪明、多么有礼貌.......”我得知这件事情后,及时地告诉班里所有的孩子,让孩子们都向于清清学习。诸如这类故事在我从事幼儿教育20年当中,发生了很多——数不胜数。

  二、家园联系,必不可少。每一届孩子入园,我首先从小班开始,非常注重抓《家长会》的工作。与家长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告诉家长自己的教育观点:育才先育人!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与家长同步教育。

  有些孩子具有“两面性”,有的“在家是个好孩子,在幼儿园是个顽皮捣蛋鬼”,有的则相反。所以,我不会单凭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作出判断。有的孩子的“两面性”还不是表现在家园,而是表现在“表里不一”。孩子们虽然大都比较单纯,不善于掩藏,但个别孩子还是可能因为成长过程、生活环境的某种特殊性而使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日常的行为表现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类孩子非常需要老师的关爱和沟通,更需要老师与家长及时交流,去作全面的了解和教育引导。

  我利用放假时间,和配班老师有目标,有计划,有准备,有针对性的(性格胆小、内向和部分特殊的孩子)进行了《幼儿家访》工作。我们提前与家长联系预约,告诉家长《家访》的心愿。在孩子和家长都方便的时候,登门拜访。孩子们知道我们要去都很激动!当孩子们看到我们买了很多“好吃的”(对于孩子们来讲),都非常高兴!用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来招待我们!通过家访,我们及时的了解了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了解了更多孩子的——老师在幼儿园里无法知道的很多情况。这对开展“养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教育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特殊家庭(如离异、两地分居:父亲或母亲经常不在身边)的孩子们,我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孩子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心灵上,都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心态。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时刻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以身作则,重中之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孩子“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孩子爱理不理;或边讲粗话边怪孩子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幼儿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孩子写字大都是端正的。

  我教孩子们学习“弟子规”时,把尊敬长辈始终放在首位。让孩子们如何尊重长辈——从点滴做起。在学习礼貌问好时,我首先以身作则:每天早晨和每一个孩子进行师生问好,我做到弯腰90度。孩子们很快就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四、教育形式,不能单调。我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对其实施“养成教育”,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措施。

  我利用假期,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外出旅游——亲近大自然。我选择了冬天去海南。目的在于让孩子们更深切地——切身体会: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风景优美;南北温度相差极大;国家是如何保护环境留住自然生态美;感受大海的宽阔。教育孩子们从小像大海一样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同时检验了孩子们在旅途中的环保意识,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在自然环境、集体生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当之处我和家长及时给与纠正和引导。

  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安排不同的养成教育内容。比如小班时期,着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中班到大班在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学前班,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做作业、整理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思考、多动手、体恤父母的辛苦,为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教二十余年,我在幼儿的“养成教育”上花费了不少的心血,他们的综合素质也自然相对提高了很多,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社会当中,都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

  儿童养成教育随笔【第四篇】:浅谈幼儿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

  当前,很多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应注重智力开发,道德品质的培养完全可以搁置一边,待日后再进行教育。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导致很多幼儿往往过于任性和自我,缺乏独立意识,不利于幼儿日后的发展。作为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幼儿教育一直在探求各种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日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提供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种个体心理的现象,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行为准则来规范自身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个体个性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不仅是人类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所在。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自然会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若培养不好,久而久之,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里所说的“人格陶冶”即品德素质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往往比较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致使很多幼儿缺乏爱心,独立性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一)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年龄尚小的幼儿,其情绪、个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等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广大幼儿教师就必须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适宜的教育环境。首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保持亲切、大方的个人气质,为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其次,我们还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幼儿,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心,这一点对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动转变自身的角色,与幼儿做朋友,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多利用伙伴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时,也应该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让那些表现好的幼儿真正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同样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体而言,广大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榜样“的事迹介绍给其他幼儿,并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鼓励幼儿向这些榜样学习,共同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被幼儿接受,也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赶超意识,提高了幼儿的道德水平。

  (三)积极进行正确评价

  每一个教育过程都少不了对教育对象的评价,幼儿教学也不例外。正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找到日后的努力方向,因此必要的评价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并尽可能具体化,以便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进而更好地坚持下去,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比如,在一次教学过程中,一名幼儿不小心摔倒了,这时另一名幼儿主动将其扶了起来。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夸一句“你今天真乖”,幼儿往往会不明就里,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相反,如果教师说:“你今天把小伙伴扶了起来,做得真好。希望你日后也能像今天一样,主动去帮助别人。”这样正确又具体的评价,既很好地肯定了幼儿,又培养了他们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比如,我们可以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从知识、智能及品德三方面去考虑,深入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并适时地对幼儿进行渗透,这样做不仅教给了幼儿一定的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教学活动有时难免枯燥,长期如此,幼儿就会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大幼儿教师可以转换思维,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幼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情感,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这样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鼓励家园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幼儿教师还应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两者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家园合作,如开家长会、进行家访以及公布每周教育教学内容等,向家长们讲明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幼儿家长介绍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识,真正实现家长与教师的有效合作,通过相互配合、互相探讨,摒弃自身的不足,发扬各自的优势,使幼儿道德教育真正获得实效。

  总之,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与看法。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有必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从点滴做起,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幼儿的未来增砖添瓦。

  儿童养成教育随笔【第五篇】:幼儿教育体会点滴

  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见世面也多了,聪明了,但问题也多了,有时候老师必须绞尽脑汁想办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特别是在这个独生子女的年代,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凡事百依百顺,逐渐使孩子养成了倔强、自私的个性,因此现在的幼儿园里,不乏性格倔强的幼儿。倔强幼儿的思维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这种自我中心不仅表现在他们都在言语中,表示中,逻辑中,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外部行为中的表现也比比皆是。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任性、哭哭闹闹,甚至打斗的行为状况,孩子虽小,但也有个性,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对待个性倔强的幼儿时,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激励方式引导幼儿去正确对待自己的行为。

  前几天我们班出现了这样一件事情。班上的户外活动马上开始了,我这次是按照让表现好的小朋友先挑自己喜欢的活动,这是格格听到我的指令后,仍无所顾忌地和边上的小朋友说笑。到最后别的小朋友都被点到名出去玩了,格格看看外面的小朋友,又看看自己,慢慢的地走到我身边,怯怯地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不好?”我本想大发脾气,但我想了想,改了策略。我故意假装没有听到她跟我说话,没有理他。这时我看到格格有点手足无措,好像很后悔自己的说笑。我趁机说:“你今天表现也不错,以后要努力”。格格有点害羞地笑了。他慢慢走出教室和小朋友玩去了。在随后的几天里,格格都表现得很好。

  所以我总结了这么一点,对幼儿一味地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要跟他们“斗智斗勇”。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yusuibi/2511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