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小学健康教育随笔或案例

小学教育 时间:2019-12-17

【www.cqwcsy.com--小学教育】

  导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矫正,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学健康教育随笔或案例》,欢迎阅读。

  小学健康教育随笔或案例【第一篇】:小学心理健康教学随笔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实施这几年来,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得以了充分体现,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关注。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的心理。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赏识。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这是激发孩子上进心最重要的方面。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应该是没有"差生",只有差别。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赞赏的方面。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即使他们的成绩不合格,也可以说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也是进步了。学习的进步、优良的言行、好人好事等等,教师如果都能及时地给孩子肯定、夸奖,在孩子的心灵中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孩子们由于得到老师的赏识,而受到巨大鼓舞。我常常奖给孩子们"小红花"、"小红旗"、"小五星",孩子们都视为"珍宝"。儿童在得到老师赏识后,心灵碰出的火花:教师对我这么赏识,觉得特别幸福。他们越来越喜欢上学,越来越自信,越学越有劲。

  二、激发快乐的心理,使之乐学。

  孔子一生强调"乐学",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有趣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们"乐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快乐的心理,学生始终感到有趣、轻松愉快,没有压力。这样孩子们越学越爱学,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们有一个稳定的健康心理。

  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一切都处于起步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习惯养成得好坏,关系到他们长时期的学习和成长,甚至能影响一生。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没养成上课听讲,爱讲闲话,做小动作,不积极思考问题,举手发言的孩子不多。我便采取多种形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孩子们讲了许多科学家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从小爱学习,学到本领,将来才能为祖国作奉献,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同时我还组织孩子们进行各种有趣的比赛。

  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

  现在,在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呵护下,听好话多,受夸奖多,滋生了不少娇骄之气,这是不良心理反映。因此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呢?首先,要教育孩子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的要鼓励、坚持、发扬;错的要反对、纠正。其次,要明确三点认识。一是认识到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二是每个人要进步,就要勇于不断地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所以批评、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不是不光彩的事,是件好事。三是有缺点错误,改了就好。

  由此可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改善,调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教学效果。今后,我要继续加强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人生观,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小学健康教育随笔或案例【第二篇】:读《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指导解读》有感

  近期,读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写给教师和家长的一本书,这本书能帮助我们指导孩子健康成长,是教师和家长的贴心朋友。

  本书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案例以及分析,从预防到矫正,写得较为详细,并有很强的操作性,可以直接作用与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比如:书中说有些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症有密切联系。这些儿童有13种显著特征:经常完不成家长和老师交给的任务,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自觉性非常差等等。看到这,我马上想起班上的段杰松,王磊,他们俩就具有上述特征,我迫不及待的寻找良方,在下端,找到了四种方法:药物治疗法,个别指导训练法,调整家庭环境,训练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等。看完良方,我好象找到了救命草,我想如果我多关注他们,对他们降低要求,减少作业量,逐渐恢复他们的自信,他们肯定会大有进步。

  有篇案例对我触动很大,题目是《老师,温柔一些,好吗?》,讲的是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可由于身体比较单薄,不爱动,最近总是得些小病,隔三差五不去上学。成绩就开始下降。老师经常当着大家的面对他发脾气,说他不努力,拖班级后腿,如果再不努力就别上学了。孩子听后,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思想包袱很重,于是就产生厌学情绪,晚上睡觉经常做恶梦。看到这,我想起自己平时在教学中也经常当众批评学生,有时说话很重,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头脑不冷静时,采取这种方式,是由于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过急,不能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给学生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当众训斥学生更是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看来以后不应该当众批评学生,特别是性格懦弱,孤僻的学生,如果学生有问题,需课下单独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沟通,找出他们的心结,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境,多跟他们讲一些生活中的先进人物事迹,告诉他们这些人物在困境中是怎样战胜不利因素,以积极的心境去克服困难的,并在指导过程中明确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榜样。

  此外,作为教师,自己也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呢?

  转变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以前,我经常抱怨教师这个行业又苦又累又不挣钱,羡慕轻松自在又挣钱的行业,所以,每天烦上课,烦写教案,烦改作业,烦学生,心情不好,自然工作效率低,教学成绩不理想。后来我想,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一天呢?于是,我调整心态,重新面对工作,此时,我发现教师其实是一种收获快乐的工作:当孩子们在你的帮助下解开一道道难题时,孩子会对你露出开心的微笑;当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你的耐心教导下,变的听话懂事时,家长会对你露出赞许的微笑;当你取得成绩上级领导对你嘉奖时,校长会对你露出满意的微笑……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做辛勤的园丁,何乐而不为?

  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遇事泰然处之。要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跟朋友聊聊天、爬爬山、喝喝茶等,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我们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同事,比如霍红老师,她工作优秀,但却工作的轻松自在,令我羡慕。我观察后发现,她劳逸结合,工作生活两不误。周一她把本周的工作合理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双休日时,她和儿子逛街、做美容、锻炼身体、走亲访友,绝不加班加点,给自己制造压力。而自己平时没计划没安排,每天忙忙碌碌,而毫无收获,有时,星期天还要加班忙工作,长期下来,累得晕头转向,真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明白要想工作好,首先要学会放松自己,“忙里偷闲”。

  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指导解读》是我学习,工作,生活的良师益友,有了它,我能更详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避免走弯路,更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建议大家有空的话,可以阅读此书,你也会像我一样受益匪浅。

  小学健康教育随笔或案例【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基本情况:奇奇,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

  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戴红领巾、小黄帽,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布鞋,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 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孩子是母亲的全部精神寄托,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母亲感到束手无策。现在孩子更加自由散漫,每天放学后丢下书包就到附近的商场玩,直到商场关门。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男人的爱护,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

  (1)与老师交朋友。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

  教育启示: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我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帮助,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

  小学健康教育随笔或案例【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21世纪,我们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陶宏开教授说:素质分为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整体素质。现行的应试教育被教育者以听为主,而素质教育以被教育者的主动性为主。言简意赅!新课程改革中提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师工作不可忽视的一环。按照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是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是勤奋向上还是自卑、自暴自弃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阶段应特别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矫正,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如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我认为,必须剖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创设有利的外界环境,促使他们的心理活动向有益的方向转化。

  学生基本情况: 这个学期,我新接的班中有一位令人头疼的学生崔文超,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会无可奈何的摇摇头:“这个学生软硬不吃,拿他没法子。”这个男孩开学初即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个头是班里最高的,有一双机灵的眼睛,给人感觉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一上课我发现了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上课时常与同学小声讲话,作业是不做,老师讲课时他无所事事,每次老师到教师,很多同学都告他的状,不是打架就是骂人,以至到后来老师都说如果上课时没有人告他,天下就太平了。而说服教育、惩罚处分对他收效甚微。

  了解背景,分析成因:

  经过和他妈妈及以前教过她的老师交流,了解到一些情况:

  1、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不太好,经常被老师留下补课,学习兴趣不高。

  2、二、三年级时,由于特殊原因班级连续换了好几个老师,他的学习成绩更差了,后来干脆伸腿不干了,据说老师不管了。我考察过他语文和数学基础知识,九九乘法表不会背,韵母声母不会读。

  3、父母在家经常因为生活琐事吵架,影响孩子的情绪。而且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功课回家辅导得也少,如果遇到孩子有不会做的地方,家长辅导不了,因为学习不好,父母对他的态度很粗暴,埋怨孩子笨,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

  心理问题与根源:自尊自卑,矛盾交织。

  他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可是他又非常害怕别人对自己冷嘲热讽,就想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甚至用打架或者骂人的方法。

  矫治心理问题的对策: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师在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利于个人发展的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此,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努力,帮助打开孩子的心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改善父母与孩子的紧张关系,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在家里,父母就能协助老师做好课后辅助的工作。孩子哪怕有点滴进步,家长一定要抓紧时机适当的表扬,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动力。他在学校的点滴进步我都打电话告诉他妈妈。让父母知道他的努力和进步,慢慢欣赏他。

  2、和他做朋友,用信任理解,使其恢复自信。

  最初我们沟通时,他并不诚实,经常编造一些幼稚的谎言,想欺骗我,蒙混过关。当谎话一次次被拆穿,老师仍然不言放弃时,孩子开始有写不好意思了。随着时光的推移,我赢得了他的信任,从我经常找他谈话过渡到他会主动跟我交流,有时分享快乐,也有时倾诉苦恼。例如,她问我自己心里特别想改掉以前的坏毛病,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该怎么办?我告诉她,要想改掉坏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坚强的毅力,更需要坚持,老师对你很有信心。还教给她一种心理战术,以后再控制不住自己时,就把它当成一次考验,看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顺利过关,每战胜自己一次,就在心里表扬自己一次。他笑着点头,表示接受。以后我隔三差五就悄悄的问他,怎么样?笑容告诉我他成功了。

  3、寻找机会,让他在同学面前树立新形象。

  首先他诚心诚意的向同学们道歉,并保证以后努力改掉好打架骂人的坏习惯,请同学们帮助和监督。我真诚的呼吁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让同学们明白了“错误难以改变,但可贵的是知错能改”的道理,希望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现。有几个热心的同学提出愿意和他交朋友,帮助他养成好习惯。

  4、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他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由于成绩差,所以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以为所有的人都不喜欢自己,心里产生孤立,缺乏自信。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太低或太高都是很危险的。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呢?首先对孩子表示信任和喜欢,告诉孩子老师不会因为你的学习成绩差就不喜欢你,老师非常愿意帮助你。其次,把孩子的优点罗列一下,让孩子看到原来自己不是一无是处。如:课堂上老师让用新学习的词语造句子,你反应最快而且说的很好,说明你很聪明,其他学科只要努力学习,持之以恒,一定会赶上其他同学的。

  5、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习兴趣,摆脱厌学情绪。学习上严格要求,如:上课时,多提醒她认真听讲,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用眼神肯定他的做法,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这都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课余时间帮他补课,慢慢的让他在学习上尝到了甜头。

  初步结果:

  从我接班至今三个月的时间,我发现孩子与同学、家长的关系明显改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新学的知识掌握的也不错。

  我的思考:其一,心理问题别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的行为和学习上的偏差,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这样做,将使老师的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其二,重视心理问题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也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小学生也会有心理问题,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其三,面对问题,除了倾注爱心,高度负责以外,还要持有一种研究的心态。我时常这样想:怎样做教师?要做怎样的老师?一言以蔽之: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三分钟的热度不行,只看表面现象不行,只有爱心也不行,要有真正的专业水准,科学的思维方式,教师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一专多能。

  小学健康教育随笔或案例【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笔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健康”的术语和内容也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逐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到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去,以其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我们得从学校谈起。或许有人会问,在现实生活中谁最累,最辛苦?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回答是否定的,那究竟是谁呢?对,是我们中小学生!众所周知,他们的书包越背越重,他们的学习时间越来越长,有的甚至在晚上12点以前还不能做完作业。他们很少有玩的时间,小小年纪不光要学书本知识,还要在家长的"监视"下学特长,搞提高补习。他们一上学就被牢牢地拴在以开学为目的的"应试"战车上,内心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在孩子犯了错误后,有的老师方法不当,当着其他人的面或讽刺,或挖苦,或严厉指责,甚至破口辱骂……于是造成了他们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校,在压力、恐惧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暴怒、嫉妒、猜疑……产生逆反心理,自尊心特别"强",不肯接受大人提出的任何意见,并学会了应付教师,应付家长的"欺骗术"会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愤怒,生活失去了色彩,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厌学的情绪弥漫在青少年之间。

  诺贝尔奖获得者 李元哲 博士曾经告戒,学校不要让学生太忙,否则学生就没有时间去思考。最好的教育是教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的启发和引导;最坏的教育是教师占了学生所有的时间,而学生又学不到什么,得不到发展。马克思说过,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尺度,还是人的发展空间。当所有人都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就会在艺术,科学等方面得到发展。可见,学业课业负担的轻重,精神压力的大小,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生活是否丰富多彩,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才能能否得到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育。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到时了许多适得其反的效应,而现在所谓的"素质教育"仅仅是每个学校的口头术语。对学生“减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一切仍以"升学"作准备为教育目标,片面强调学生需要的知识教育,而从根本上没有解决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即"学习就是为考试"。

  那么,来自家庭的影响也应受重视。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 生子女,从小受尽了家长们的溺爱、迁就。当上学读书后,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又受不了一点委屈,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有一部分家长在处理孩子错误时不注意方式,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拳打脚踢,用所谓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不然就“关怀备至,和蔼可亲”。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要求,让孩子做许多他自己不愿做的事。这样,势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育。

  还有一些家长一味地认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应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习英语、电脑,孩子也对此感兴趣。当然,这有助于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学习素材,丰富他们的兴趣,开拓视野。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信息化尽管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也可能会导致由于热忠于电子游戏而引起教师与孩子之间人际关系淡薄,减少学生们体验生活接触自然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

  现在的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不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对学生身心造成危害。如:有的学生贪小便宜,或嫉妒别人有好的东西自己没法有,养成了小偷小摸;学习录象片里的坏习,欺负弱小,或以"借"钱为名的拿钱不还,或强行弱小同学拿钱,搜身,若是不肯,就用打来解决……这对于他们自己和被他们欺辱的学生来讲,身心都极为不利,造成了有的学生怕出门,怕到校又不敢跟大人讲,怕再挨打的心理,或者效仿,崇拜他们。

  这样长期以往,学生就逐渐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造成破罐子破摔,脾气古怪,性格暴躁,并以自我为中心等对其一生都不利的行为。当这些现象都出现的时候,社会舆论的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德育工作怎么会失灵了?”继而要求大大加强思想工作,加强道德教育,加强学校纪律。家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配合学校做工作,但结果都不如人意,有时甚至会变得更加严重,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的道德知识不能转化为道德实践。在观念上,他们知道是对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又不去那么做,犯了错认错,认了错再犯错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不良品行,就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合作"下的产物,于是大家才真正意识到:粗暴、压抑、禁固只能适得其反。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 师和 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据有关资料表明,近两年来青少年犯罪比例越来越大,追溯原因,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一定意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它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和完善的人格呢?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学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学生易形成的不良心理。

  在学校里,有的学生学习优秀或者家庭条件优越,因而很受老师赏识。于是,他们在赞扬声中成长,在荣誉堆里泡大。不知不觉中形成虚荣、骄傲、嫉妒的心理。他们听到别人的夸奖就沾沾自喜,要是有谁敢指出他们的缺点,他们就会变得敏感、焦虑,甚至暴跳如雷。他们经常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好在别人面前卖弄自己,甚至会对教师傲慢无礼。他们认为自己是班级中最好的,一切荣誉非他莫属,一旦有谁在某方面超过自己,他们就不能正确对待,就会迁怒于超过自己的人,对其加以诽谤中伤。

  有的学生成绩一般或不好,生活邋里邋遢,还有爱调皮的学生,他们受尽了老师的冷眼和训斥,成了教师的“出气筒”。在生理方面,有的有明显的缺陷,引起自惭形秽的心理。在智能方面,他们的智能水平低于常人,在学习与集体活动中经常处于落后地位,在家庭方面,他们的家庭有的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困窘或残缺,容易引起低人一等的心理。在教育方面,教师对优等生产生明显的偏爱心理,对于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来说,普遍滋长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二、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1、淡化差生观念,尊重学生人格。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首先不要伤害他的人格,因此教师应淡化差生这一概念,从人格上尊重所有学生。

  2、强化情感教育,亲近全体学生。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最高原则是爱,要对学生实行“爱的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

  教师办事要公正,要平等对待学生。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

  3、创设情境,取长补短。这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特长,优等生爱展现自己,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的优点易于显露。而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优点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这就要求教师细致的观察了解,并使他们的长处得以充分发挥。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yusuibi/3750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