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初中生家庭教育随笔

小学教育 时间:2019-12-17

【www.cqwcsy.com--小学教育】

  导语:孩子从出生一直到独立生活,都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庭,父母的言行举止一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初中生家庭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初中生家庭教育随笔【第一篇】:家庭教育的思考

  教学要分析学情,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教学效果。

  高中的学生,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学习自觉性很强的学生,师生会在探究生成的氛围中共同成长,教这样的学生,不管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有多高,教师都会乐在其中,充满成就感。第二类是愿意学习但需要帮助的学生,这类学生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逐步培养,帮助其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类学生就很有个性了,上课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这些学生进高中时分数很低,都是掏了高费的。分数低、掏高费都不是问题,问题是他们不懂得、也不想务学生的正业,只想依赖家长,从不想自己的未来,缺乏责任感。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努力的结果往往微乎其微。基础差、学不会倒在其次,关键是就不想学,只想混时间。人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养成,逐渐形成了性格。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直忽略孩子责任感的培养,只是一味溺爱或压制,那么孩子的性格往往有缺陷,心智不成熟,对家长有各种要求,对自己无任何要求。到了高中阶段,几乎有了某种思维定势。到此家长已无可奈何,或者本就无可奈何,三年高中在混混噩噩中结束了。然后是浑浑噩噩的的四年大学,因为没自我努力的习惯,能力几乎没有增长,对普通人家的孩子,工作难找,只有啃老。

  观此过程,得关注其因果关系。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读不好书不可怕,没有责任心和自我努力的习惯是最可怕的,而且很难改变,各位家长切切不可小觑!

  初中生家庭教育随笔【第二篇】:家庭教育随笔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该不该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争论一直是无法休止的。

  为什么有的孩子打骂着就跳了楼?有孩子打骂着就成为了郎朗、冼劲松……?打骂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吗?

  我觉得由于每个人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心态不同,想法不同……如果不由分说的采用一种法子来教育孩子,结果肯定是无效的。

  举两个极端个例子:

  如果一个孩子,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半点爱意和关心,总觉得父母忙起来,对他不闻不问,即使该父母从来不打骂孩子,也从来不责备孩子,你觉得这种孩子将来会怎么样?这样的例子是不是太多?这样的悲剧是不是也经常发生?

  另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孩子感到父母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他身上,对他严格要求,事情但凡做错不改,总是严厉呵斥、不吝打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本领的增强,刻苦拼搏,绝不放弃的精神逐渐养成,孩子的成就感也越来越足,你觉得孩子会恨他的父母吗?

  所以,该不该打孩子,关键不在这“打”字上,在于你有没有让孩子清楚的明白到你为什么要打他?更在于你有没有在认清孩子能力上限的基础上,通过这种严格的管理,让孩子养成坚韧的品格、挫折的教育、最后带着一定的压力获得成功的巨大喜悦?

  打骂的度是可以控制的,次数多了其实半点用处没有,即使偶尔有点过火,但是最终都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做父母的是真的无私的爱孩子的话,绝对不会无端打骂孩子,无端打骂才叫虐待,那才是真正应该禁止的!

  初中生家庭教育随笔【第三篇】:有感与现在的家庭教育

  上星期五,我校组织学生去了中华恐龙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是以班为单位。

  我们三(3)也和其他班级一样乘上学校为我们准备的车在八点半的时刻来到了活动目的地——中华恐龙园。

  这天,天气炎热,而且来的学校也比较多。因此,我克服我身体有病,和班主任睢亚娟一起全程陪同学生进行游园活动。在将近12点的时候,我们在恐龙园的展示厅的西门走廊,安排学生在阴凉的地方以组为单位,开始吃中饭。学生都以组为单位,摊开了随身携带的一次性塑料餐桌布开始了愉快的午餐。我发现学生都带来了色香味俱全的各种蔬菜和卤菜和面包,饼干等食品,大家是你谦我让,相互交换着自己带来的食品,在我的眼中就像是一个欢乐的大家庭在一起品尝着美味佳肴,在此同时,还有好多孩子还把自己带来的食品用筷子夹在小“碗”中硬要“塞”点给我和睢老师品尝品尝。那中场面真是其乐融融,我内心真是由衷的高兴。由于身体原因,好多孩子的菜我只能饱饱眼福。在饱眼福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独自一人坐在旁边,左手拿着一个大号的像冰激凌盒子那样的器具,右手拿着勺子在挖着里面的菜往自己嘴里送。我就走了过去,“孩子,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吃啊,不和你的组员一起吃啊!大家可以一起分享啊!”“我妈妈叫我不要给别的同学吃的,叫我一个人吃的。”而且,这句话连续重复了三遍。听了孩子的话,我愕然了,就这么一盒青椒土豆丝要几个钱,孩子的妈妈为什么要这么抠,而且,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孤立呢?这样的自己的孩子有利吗?孩子将来如何走上社会那?当时我就冒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为孩子担心,我为学校的教育担心,更为人母的孩子家长悲哀。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三者教育的功能有许多方面的重合,但仍然各自起着不可替代的特定教育功能。人们常说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但学校教育是否能持久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特定教育的配合和支持。在校外,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然而现在的社会背景远比以往多元化,在此背景下的家长使家庭教育多元化和复杂化,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作为教师在学校里总是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与人团结合作,与人交流,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每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可家庭教育呢?从孩子的言行上可以看到的是:孩子的自私。呼吁:家长朋友们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初中生家庭教育随笔【第四篇】:家庭教育随笔

  人生之中有许多事情对我们来说的确都很重要,比如名誉、地位、金钱和事业,但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都比不上自己的孩子重要。因为那些不过是过眼烟云,迟早都会灰飞烟灭的,而孩子则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底里一盏希望的灯。假如你在各个方面都很成功,而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却是一塌糊涂,最终导致心底希望的灯熄灭的话,那你就算不上是一个完全成功的人士,你的后半生很有可能会在遗憾之中度过。

  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呢?我看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1、家庭永远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

  孩子从出生一直到独立生活,都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庭,父母的言行举止一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开朗的父母必然会使孩子形成开朗的个性,而一个不和睦的家庭也必然会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如果严重的话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幸福。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的确很重要,我认真研究过所教过的初中学生,走访过一些相应学生的家庭,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1)凡是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孩子之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在校属于是调皮捣蛋的,诸如上网成瘾、抽烟、赌博、打架斗殴、早恋等。这些孩子在课堂上压根儿不思学习,很多甚至连书本都不拿出来,课堂上递纸条的、说小话儿的、看小说的、梳头照镜子的、抄情歌情诗的、涂口红指甲油的、玩手机的、呼呼大睡等等,应有尽有,无奇不有。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直接监管,加之爷爷奶奶的溺爱,就变得胆大妄为,既没有学习的目标更没有学习的动力,就算老师如何苦口婆心地劝导,也都无济于事,表现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在课堂上不说话,但是学习上依然如故。这样的孩子最终是父母的一块心病,我曾就此发表过一句评论:“他们的父母现在不操心,将来就操大心。”(2)凡是家庭中有沉迷于打牌赌博、买码的,他们的孩子就对赌博特感兴趣,通常纠集一些同类学生利用提前到校的时间和晚上睡觉时间参与赌博。他们以各种收费为理由向父母骗钱,用于赌博或上网,而一些孩子的父母也通常由于是赌博忙或生意忙,抽不开时间与老师联系,就使得他们在这个空挡里任其所为、发展,当有一天突然知道孩子无法管束的时候才大吃一惊,就开始埋怨学校的管理有问题,是学校的教育不力,可是为时已晚,找什么理由已都毫无意义了。

  我认为上述情况的出现纯属于父母没有尽到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是把教育责任一下子推给了学校,好像跟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这是完全违背教育规律的。因为家庭永远都是孩子教育的主阵地,孩子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早已在小学时期逐渐成型,而在这个时期恰好被父母忽略,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很小,无须花多大精力,没有搞好家庭教育,没对孩子的坏习惯及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甚至觉得好玩,就在这样的有意无意之中放纵了孩子,使其逐渐偏离了正常发展的轨道。这时仅仅靠老师在初中三年来进行彻底纠正,显然是办不到的。所以我建议做父母的应该高度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要有一定的方法和计划性,不要盲目、随意。小学时期是孩子心灵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时期,也是心理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形象是高大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地影响着孩子。在小学阶段里,父母不仅要在家里做好言传身教,而且还要常和老师沟通,以了解其在校情况,便于及时教育纠正不良行为,逐渐培养其良好品质,包括语言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学习品质等,逐步达到积极、阳光、向上的教育目标。

  2、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孩子多交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却很少有父母能够做到,如果做不到就很难实施你的教育计划,因为你与孩子没有共同语言,无法走进孩子的心里,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也就不会接受你的教育理念。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不能放下架子,不能蹲下身子,没有把孩子当作知心朋友看待,不能和他倾心而谈。老是以一副家长的样子、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在训斥和指责,对孩子的一点点错误不能宽容,紧紧地盯在学习成绩上,一味地要求提高分数,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产生了畏惧心理,即使有心里话、有委屈也不敢和父母说,最终导致孩子的心理闭锁,学习兴趣的丧失。

  在孩子的小学时期,父母对孩子要放开手、放下心,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学习。这一时期教育孩子的重点应该放在个性、心理和品格培养上,不是在提高学习成绩上,只要形成了良好的品质,成绩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而且良好的品质也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所以每当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的时候,我们都要及时地表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长学习的信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要在适当的时候以朋友的身份、以探讨的语气来讨论和指导,这样才能使孩子从内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自觉地纠正。父母在这一时期主要是把握孩子成长的大方向,不要面面俱到、斤斤计较或纠缠不清。孩子放学回家后要抽时间多和孩子说话,让他说说发生在学校和班级里的新鲜事,从而打开孩子的话匣,从交谈中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及看法,并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在孩子说话时,你要用心去听,中途不要打断或评论,你的看法要选择适当的时机插入。

  当孩子成绩下降或考试成绩差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发火或斥责,他不愿说的时候你也不要去追问。你可以私下与老师沟通,以了解情况,到下一次有了一些进步的时候,给他一些肯定的鼓励,面带微笑甚至可以以玩笑的语气指出所存在的问题,这样他会很容易接受的。和孩子交流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时机,不能谈时就不要硬谈,那样会适得其反。在交流时一定要有耐心,就算在你心里早已憋了一股无名烟火,也要强行抑制住,说出的话依然要是平和而婉转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谈而有效,才能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对孩子的教育是艰难的,也是漫长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不怎么会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这一经典名句呢?

  初中生家庭教育随笔【第五篇】:家庭教育随笔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却深深感知, 影响孩子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从事多年的政教工作的我,总是发现很多问题学生的根源来源于他们的家庭,甚至于一些家长的问题比学生还来得严重。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误区有许多。

  首先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被所谓的专家误导了,这是致命伤!最近这些年,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总是鼓吹他们的教育理念,例如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学过哲学的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只有科学辩证的思想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你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应该学会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自己的孩子笨,从家长的角度就是老实;自己的孩子调皮捣蛋,就是聪明,慢慢的家长自己会形成一种自我欺骗,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孩子的优缺点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你想他聪明他就聪明了,美好的意愿谁都有,肥皂泡再漂亮也终将破裂。所以我建议每一个家长朋友,你可以找张纸,尽量客观地把你的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列出来。然后,优点呢你可以先不去管他,因为优点已经形成。但是,缺点必将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荆棘,因此我们必须用心,有目的、有计划的去扫平这些障碍,我们应该寻找孩子形成缺点的根源,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然后持之以恒的去帮助孩子。记得儿子小的时候,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子特别小,我从来不用担心他会玩水、玩火、玩电,每当电视里有播放一些相对紧张的音效时,他都会跑去房间里。可能在一些家长看来,这样的小孩很乖。其实作为家长,我很清楚这个缺点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孩子的勇气,有空就和小孩来一场枕头大战,鼓励他从高处跳下,有机会就组织各种活动,经常出门去旅游,让孩子自己上市场买东西……,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孩子终于变得阳光起来,以前对陌生人说话很小声,现在每天在学校能在课前带读。

  家庭教育重要的一环就是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这个“小 ”字包涵有几个意思。

  一是年龄,俗语说得好,"三岁看后,七岁看老。"孩子的教育更应该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抓起,越早效果越好。二是小事,家庭生活中其实没有什么大事,但以小见大,教育孩子要从小事着力。周围很多人都感叹,我的孩子仿佛不用怎么教就很出色,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颗小树苗,要想小树苗朝着你期待的方向成长,那么怎么做呢?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就是在小树苗很小的时候,它的成长出现了偏差就立刻给予纠正,如果等到它长大一些你再来扭的话,有时也能纠正过来,我们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肯定会比较多,难度较大的,甚至可能把树扭断了。记得孩子还不会走路的时候,有一次吃饭,东西不是他喜欢的,孩子一下子把碗推到了地上,我立刻很生气的批评了他,母亲在旁边说,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你这样子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孩子再小,都有他自己的判断,如果像这样的行为你不批评他,他就不知道这样子是不好的,以后就会继续,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现在许多小孩子想得到什么玩具,如果父母不同意,他就会哭闹,结果他通过这样的手段能够达到目的,以后他想得到什么东西而没能达到目的,就会继续跟你闹。

  在我们家里,儿子要什么玩具、课外书等不是说他要我们就给他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给孩子定了个积分计划,从吃饭、上幼儿园、做家务、心情愉快等等都能够拿到积分,然后他想买什么玩具和书或其他要求可以通过他的积分来兑换,因此,儿子从来不会因为要什么达不到目的而哭闹。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一点点的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努力向上的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yusuibi/3776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