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小确幸最早来源于村上春树的随笔

春节随笔 时间:2020-08-18

【www.cqwcsy.com--春节随笔】

  “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这个词来源于村上春树的随笔。而在中国,过年是我们的“小确幸”。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春节国人的小确幸”随笔,欢迎赏阅。

  小确幸最早来源于村上春树的随笔【第一篇】:说过年

  中国人喜欢过节,大大小小的节日支撑起中华文明的庞大架构:清明,怀念先人,七夕,以古代神话讴歌爱情,中秋,凝聚起千万家庭的和睦,重阳,塑造着敬老的世道人心。

  节日中最重要的是“年”,最深广的文化,是“年文化”。“年”,预示四季旧一轮农耕生产的结束,然后在“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重新点燃未来的希望。

  过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言语举止,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人间的亲情,友情甚至爱情皆在此时大尺度蒸腾,一代代中国人营造出的年的环境与氛围,使年充满喜庆、情趣与魅力,构成厚重的年文化。

  人们把世间最吉利的词汇堆砌成最美好的祝福,喜庆吉祥、平安团圆、恭喜发财、进禄长寿,全在年里进入百姓生活,让平凡的日子情谊润泽,爱意充盈。

  过年,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把人间美好生活推向极致。在乡下,杀猪宰羊,熏鱼腊肉,蒸包子煮馄饨,从腊月到正月十五近三周的年节中,每家每户炊烟缭绕,食物飘香,人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让一年的劳顿在滋味加情调的美食中得以休整。

  接受记者采访、年龄跨度从50后到80后的人,都惊人一致封存着儿时春节的记忆,那时过年的情结,更多体现在物质贫乏引发的对美食的无限向往。中国人民大学蒋华芳教授说:“我记忆中最幸福的过年,是和爸妈年三十晚上包饺子和大年初一吃红烧肉和白米饭。”

  在猪肉凭票供应的年代,人们对“年”最真切的记忆,就是有肉吃有新衣服穿,还有长辈包好的红包。

  物质的极大丰富,过年礼物也随之变化,现在大人给孩子的压岁钱超过了四位数,有的还送翡翠或黄金,越来越贵重的礼物,却无法替代困窘的童年,和父母兄弟姐妹走家串户、前呼后拥的种种热闹。

  过年的餐桌相比八十年代也发生了改变,今年,北京众多饭店推出春节素食套餐,以满足追求健康饮食方式、崇尚养生群体的饮食需求,曾经凭票购肉解馋的时代已成历史趣闻。

  匆匆回家过年的各路人马拉开了国内春运大幕,也带来了属于“年”的无数感动:为保证农民摩托大军过年返乡的安全,南方一些城市启动警车为他们开道护航,此种浩荡场景让千万国人动容,也高度体现着政府对农民工的人性化关怀。

  与此同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赶回祖国过年的春运大潮也在悄然涌动,海外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也跟着爷奶和爸妈飞往中国老家,根在哪儿年就在哪儿,尽管国航、法航、日航等航空公司的春节票价飙升,却无法阻拦海外华人回家的脚步,北京首都机场抵达大厅,更是上演着无数久别重逢流泪相拥的人间喜剧。

  春节也走向了世界,东南亚及北美许多城市已将春节纳入法定假日。北京外交学院法国外教让。皮埃尔告诉记者:“在法国没人不知道春节,春节都成了专有名词,直接说拼音大家都明白”。

  每年大年初一,巴黎华人在市政厅广场舞龙耍狮的游行表演,会吸引成千上万法国人围观喝彩,有的甚至从巴黎以外的省城开车特意赶来凑热闹。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跨越了疆界,又加添了国际文化的重量。

  北京地铁站,一则春节广告很赞:一高一矮的背影,奶奶牵着孙女,身背盛满鲜花的竹篓,走向山外的村庄……

  小确幸最早来源于村上春树的随笔【第二篇】:淡淡的年,浓浓的福

  时光荏苒,往事被凉风吹散,钟表周而复始的转动,又送走了360多个或喜或忧的记忆过往,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蹉跎岁月再次斑驳成荫,注视着墙上即将“脱光”的挂历,心中总是饱含几多感慨、几多幽思、几多期许,“身未老、心先衰”,总觉得有太多的事情还没有做完,日子如狼撵一般跳跃前进,青春无暇顾及,梦想几度搁浅,沿途的风景还未来得及回味,就要重新面对下一个轮回,这本培养了将近一年感情的挂历,恍惚之间又要关闭这 20××年的最后一道门坎,新年总是守候在它固定的节点与人们邂逅。

  今年是个罕见的暖冬,当春风披着北国的雾霜、顶着南粤的花蕾悄悄降临的时候,春节也悄无声息地跟着到来了。人生如梦,笑靥如花,年龄越大,越发感觉时光流失的急促,激情岁月,日子稍纵即逝,让我不禁感慨“时间都去哪了?”,就像小沈阳说的“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又过去了”,留给自己的是满脸的沧桑和不堪回首的记忆。由原先躲在大人身后的跟屁虫,变成了亲自操办年货的户主,不知不觉已渡过了四十多个年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心里能明显感觉到现在过年氛围的清淡,春节越来越不像“春节”,过年的心情更是五味杂陈。

  春节本是四季留下的一道缝隙,让一缕富含传统韵味的阳光透射在现代人的脸上,暂停脚步,休整心态,对上一年精彩历程的回眸和慨叹,它是社会的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积累融合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节日,一度成为中华民族每年亘古不变的重头戏,天之涯的乡思、地之 角的苦盼、异之乡的翘首,让新年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美意延年益寿的福祉,远行的脚步朝着家的方向款款归还,漂泊的行踪向着故土的崖口峰回路转,热泪滚烫了拥接的双手,喜泣抚慰了疲惫的心神,团聚的亲情点亮了彤红的家烛,终于,相逢的喜悦打开了馨香的家酿,在一杯米酒中绵绵共泯,在一条板凳上唠叨家常,在一个火炉前共叙别离、共享天下儿女情,全家绽放多少灿烂的笑容。即使儿女离家期间,母亲的头上多了几丝银发,父亲的腰身有点许驼弯,但家依然还是记忆中的样子,房屋虽然有了沧桑的态势,但亲人团聚的那份浓浓暖意却一如既往。

  年味是什么?是人们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畅想的那一缕簇新的希望,是迎来送往的欢愉中那一声温馨的祝福,或许是老人们眉宇间舒展的微笑,是小孩子笑靥中绽放的知足,是拿在手里舍不得吃的白面馒头,是香在碗里慢慢品味的鲜肉饺子……我感觉小时候的春节更像一坛香醇的美酒,被中华儿女用心地装在了岁月的容器中,当撕下腊月的第一张日历,坛盖儿才被轻轻地掀开,微风将浓郁的酒香送到了天上人间,传统的年味儿也飘遍了大江南北的千家万户,喜悦和幸福写满了每一张微笑的面容……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话拜年、短信贺岁、网上互动和旅游过节等一些新颖载体的出现,为现代年味儿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情趣。

  当丰富的饮食生活成为每个普通家庭的常态,新年就不再占居人们更多的情感,慢慢淡化成一种继承祖辈传统、追忆民俗风情的民族符号。乡村孩提时代储存的对过年的诸多激情随之趋淡,一些城市小孩不再对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充满渴望,春节也不再成为多数人的期待,我们在感慨自己年龄又长了一岁、心事又多了一成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那种身心衰老与责任增大的思想纠结,所谓四十不惑,包含了更多对现实的通透,名利不再是我们追求的第一目标,心里更在意的是家庭和谐、父母健康、儿女成材。

  如今工作的繁忙,家务琐事的繁多让过年的意趣淡化了不少,找不到儿时板着指头等过年的那种渴盼的眼神,那种纯真朴实的年味只能在童年的记忆中追寻,泛起回味的涟漪,挥之不去,魂牵梦绕……许多儿时过年的场景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在每个新年到来之际,都会在记忆的荧屏上再次放映,让我在回味中甄别着每年年味儿的不同。

  春寒料峭,大街上到处挂满了大红灯笼和各种鸡的饰品,商户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渲染着美好的节日氛围,年是不请自来的熟客,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如期而至。哦!又要过年了,我却怎么也找不到儿时那种对过年的向往和企盼,“小孩盼年,过一年长一岁;成人怕过年,过一年少一春”,随着物资经济的繁荣和多元文化的出现,随着生活条件与交通状况的改善和通讯工具的普及,那种对家人的牵挂之心与思乡之情逐渐在脑海中淡化,诸如“小孩盼过年,大人盼插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类带有历史标记的谚语歌谣,大人小孩都不再热情哼唱了,只有在跌近年关的电视公益广告中才能听到,盼年的心情不再那么雀跃、亢奋了,拜年的气氛不再那么浓烈、热闹了。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了,如今好吃的、好玩的、新衣服都没有人再稀罕了,平常日子里吃的比以前 过年还要丰盛和富足,对过年自然就少了一份渴盼和期待,现在的洋节日越来越多的挤进了寻常百姓家,节过的太多了,那种古老传统的年味儿因此就冲淡了,春节的魅力也就渐渐消褪,那一种喧腾与热闹、希翼与激情,也就只能固守在记忆深处,成为一道泛黄的风景。 现在的生活条件提高了,过年的准备工作也简化了许多,政府不允许民间个人进行杀猪屠宰活动,豆腐、粉条等各种菜类都不需要提篮挑筐再去熬夜加工制作了,就连各种肉蛋饺子和年糕都能在超市里买到,更不用说各种衣服和鞋帽了,只需要用人民币就能换来各种各样的年货,杂七杂八的家务活少了,反而觉得节日里空荡了许多,过年好象是在例行公事、完成家庭任务似的,初一吃饺子看春晚重播,初二开始走亲访友,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群发短信拜年,平均给每个人的情感又有多少?周而复始,感觉没有一点新意,缺少了那种喜庆感人、自然质朴的乡土气息,让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惆怅与失落,特别是许多城市还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各种社火表演与踏街活动一概取消,各单位也借反腐倡廉、勤俭节约之名把普通职工的节日福利待遇也省略了,以形式主义来伤害基层群众的利益,更是让众多一线劳动者黯然神伤。

  虽然已为人父,但儿时过年的纯真记忆犹然难忘,越是临近年关,那种追忆童年的心情越发强烈,特别是那种乡村古老质朴的年味,更能引起我们的深切怀念。站在岁月的风口浪尖,回味着儿时那些酸甜苦辣的往事足以让我感到温暖无比,望着淡淡逝去的年味,心里有些感慨有些惆怅,那些生活困苦但精神爽朗的回忆不断在心中回荡、经久不息!

  过年的意义来自中国远古的神话,它是华夏民族敬神祭祖、尊老爱幼的思想寄托,是通过一系列传统礼仪支撑、对未来寄托希望的神圣节日,而现在很少有人再去继承那些曾经高尚无比的民族精神,一些稀奇古怪的西洋节日冲蚀了我们的生活,由于无法团聚的人越来越多,尊老爱幼也成了节日时的“隔空对话”,春节已成为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春节淡化现象的确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有关,但那些对过年仪式的弱化倾向更不可忽视,在节日面临物化侵蚀的今天,有人甚至连新春对联都不更换。春节作为仪式的集合体而言,形式也是内容,仪式给人的感觉是庄重的、繁琐的,但它象征着一种承诺、宣誓、庆祝、结束和启程,这些民族传统的礼拜仪式也是春节的灵魂,它是责任的唤醒,也是一种秩序的加固。

  小确幸最早来源于村上春树的随笔【第三篇】:幸福的春节

  有人问:“春节是什么?”有人说:“是买几件新衣服;拿几个红包;看几场烟火;再放几个鞭炮,就是过年。”难道仅仅只有这些?不,这,还不是全部。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习俗。一大家子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团圆才叫“过年”。快看!小孩子们似鱼儿一般穿梭在人群中,嘴里喊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人们一遍遍的询问着儿女们的状况,孙子们的成绩;母亲们欢欢喜喜的拿出一条条、一件件美丽的新衣服,细心的装扮着儿女们,心中涌起一股无名的喜悦。每个人脸上都泛起了红晕。

  这对他们来说:“团圆”才是最好的一份“新年礼物"。

  当一家老小,远亲近戚拿着圆圆的饭碗围坐在圆圆的餐桌周围,享受着久违的美味佳肴时,才是真正的“幸福”。

  饭后,小孩子们放着鞭炮,追逐嬉戏着;大人们则安静地在一旁赏着烟花;老人们手拉着手四目相对,在平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寒暄中,不经意流露出对彼此的牵挂……那该是多么安详的画面呀!

  夜深了,万籁俱静,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嬉闹着,眺望着,静静地等待着……当表示“辞旧迎新”的钟声响起时;当“春晚”结束时;当星星布满天河时:春来了,新的一年来了。在这个幸福的时光中,也带来了不久后的离别,幸福的重逢总是为了悲伤的离别。不要沮丧,也许,这次的离也是为了下一年春来时,悄然来临的逢。

  期待吧!只要我们坚信似箭的光阴,就很快能盼来下一次欢乐而又美好的团圆!

  小确幸最早来源于村上春树的随笔【第四篇】:春节带给我的小确幸

  举家回乡下陪婆母过春节,已有五个年头。每年腊月二十五左右,侄儿便早早的打电话催促我们回去,等我们到家,年也就开始了。二哥包揽了厨房里的大小活儿,打下手的有小辈儿们,我和老公挨家挨户的串门子,去每家坐坐唠唠家常。日子过的舒不舒坦,家里将要办些什么事,人情来往心里就有了大概。年三十晚上我们大人是没空看晚会的,天刚擦黑,那些小子便鼓着腰包来我家了,方城之战接近零点除夕,各家便点燃一箱箱的烟花,伴随着阵阵欢呼雀跃,已经睡下的婆母也会起床,和我们一起,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2012壬辰龙年,龙子龙孙商讨决定,今年邀请我的父母和小妹,在自家的小窝里迎春纳福。原因是二哥家里添了长孙,老二又带回一个新媳妇,都是大人物,我们担心他忙不过来。给婆母备妥年货,送去自己炸制的酥肉、卷卷、麻叶儿,还有对老人一心的愧疚。

  按照老公家沿袭多年的传统,厨房那块地儿传男不传女,至少我是绝对遵循,在这一点上我绝不女权。老公今年的表现特别值得表扬,吃罢饭抢着洗碗筷,然后和爸妈开了一下午的拖拉机,比赛持续到老爸抽烟把桌布烧个窟窿,Trouble没藏住被我发现了。

  “爸你记不记得抽烟还烧过床单儿?

  我记不得了,都过了好多年,还记得那些事儿?”

  越烧越发是不是?身体健康心态健康的老爸,能够每年每天哄着老妈开心,就是我的大确幸!

  年初一回娘家拜年,下午三点小姑姐打来电话,说二哥家刚满月的孙孙,在儿童医院住院,意思让我们去看看。

  五点多,患上肺炎的孩子,是被闻讯赶来的科主任给抢救过来的。目睹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从未经历过如此场面的我,望着躺在暖箱里,脸色渐生红晕的小宝宝,一大确幸!

  年初三招待客人,拥挤的客厅经过年前一番重新布置,摆了两桌酒席尚显宽裕,按照辈分,婆家和娘家的客人,各坐一席。老公在厨房里忙得手不停脚不住,眼睛罩住锅里的鱼,咧着嘴巴乐呵,家里好多年没这么热闹了啊。我说,那还不是看你一句话嘛。人到中年不仅仅考虑自己的家庭,两家的老小都装在心里,李玟说得对呀,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我们这里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大游行舞龙灯开始,十七的晚上倒灯结束。其仪式之隆重,声势之浩大,只怪我口笨笔衰不能细细描述。这都是托了庐陵王李显的福,把治理国家的本事,全用在了吃喝玩乐上面,让太平盛世锦上添花,如果李显能够穿越,文体局一把手的交椅非他莫属。

  在娘家过完节晚上要回家,闹灯的人们分散在街道两旁,胆大的相互扔花子、炸雷王,胆小的抱头鼠串,比如我,恨不得生双翅膀。当我臂弯里夹着一只风干的狐狸,胆战心惊的钻行在人群中,拎着坤包走在前面的老公扯扯衣襟说,这衣服沾不得火星是吧。火你个头,我穿着皮草手臂生疼都没怨言,你到先怕起来了,是媳妇重要还是你的衣服重要?阿弥陀佛,一路惊心,平安回巢!

  顺便晒晒三十的饺子,初一的包子,十五的汤圆。

  羊肉香菜馅儿,满溢鲜香的诱惑味道。

  全家在一起的味道就是小确幸。

  小确幸最早来源于村上春树的随笔【第五篇】:体会小确幸

  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室内的鲜花热闹的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天,香气就差召来蜂蝶了。

  看到这些,满心喜欢。

  走进一月,其实春天在我看来已经提前来到我的生命里。

  走进新的一年,时光老人已经准备好待翻的日历,那每一页上上都精心绘制着动人的画面,温暖如春,火热如夏,凉爽如秋风,纯洁若白雪。

  时光老人站在时间的流里,慈祥又不失严肃地对我说:“慎重的写好每一页吧!”

  岁月留痕,流年在花开花落间转身,陌路旁你随手撒播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样的花。若是仅仅喜欢莲花或雏菊,可绝不要播撒上牡丹之类的高贵品种。否则那于开花之日应该会是望花兴叹了。

  “衣服脏了要洗,常洗的衣服不脏;心灵脏了也要洗,常洗的心灵同样不脏……衣服越洗越旧,心灵越洗越新。衣服可以换新,心灵则只能自新。”

  “你在路上,不代表出发;你出发了,不意味着就是前进;你前进了,或许离目标更远。在路上,不说明你就会走路。”

  这些接地气的话语,是林清平先生的《禅眼看世界》里的句子,宛若父亲兄长般地教导款款入耳入心,又使禅眼禅语平实无华到一如自家院落中的菩提树。

  时光老人正看着我们修行,心灵要时时自新,要学会时时看看自己走的道路。

  新的一年里我们总会对自己许下很多美好的祝愿,譬如快乐,健康,家人幸福,多挣钞票,职位升迁,买房买车等等。

  我的祝愿是踏实地过好每一天,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做人善在先,做事须认真,爱心化春风,温暖身边人。微笑写在脸上,真诚装在心间。祈祷世界上没有战乱,没有饥饿,没有灾难,唯有平安!

  做一个幸福的人,每一天读书,写作,去锻炼,让自己从精神到肉体都是健康。

  做一个有信念的人,背起行囊,开始涉足更远的风景,遇到再大的困难,流再多的汗都不言后退。

  做一个温暖他人的人,温暖日渐冷漠的世界,火柴虽小,但足以照亮一方黑暗,擦亮夜行者的眼。

  岁月可以改变容颜,但却可以丰盈心灵,一年又一年,心灵之树应该会越来越茁壮,参天耸立。

  让有缘同行的你我一起肩并肩,走进流金岁月,听震颤心灵的时光音乐,赏更美丽的人间风景。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erisuibi/2647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