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关于端午节的随笔

端午节随笔 时间:2020-08-24

【www.cqwcsy.com--端午节随笔】

  关于端午节的随笔【第一篇】:端午节随笔

  今年端午节分外热闹,全城的人倾巢出动,比过春节还热闹。从昨天晚上起就人流不断,今早凌晨开始人山人海的队伍就没断过溜,估计得一整天。小商贩们早在头天夜里开始,就在山上路边辛苦叫卖招揽生意,各种小吃烧烤,应有尽有,只为赶端午获个小利,这一段民风无意中造就一个机会,商家赶此商机发点小财。社会逼着你,你适应着社会见缝插针的寻找可以赚到蝇头小利的每个机会。

  上山的人自动在右侧走,下山的人在左侧有顺序蠕动,对蠕动,因为人多行走受限,只能是缓缓移动,下山返回的人手里都拎着或艾蒿鲜花,或一串粽子,几块油炸粘糕,几块凉糕。或是买点驱凶辟邪的小工艺品。通常北方人家在端午节这天都会折一枝桃枝一对葫芦挂在门口,取驱凶辟邪的吉祥寓意,如果把目光投在人们的手腕会发现不光是小孩子了,现如今连大人腕上也佩戴五彩丝线,只是这五彩线较我们小时候做工更精致更华丽更具装饰性,偶尔可看见漂亮美少女头戴花环,点缀着人群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青春美丽的东西无论男女都爱看,养眼愉悦。

  日子升华到无论大小物品,都在追求一个从内到外不断精致完美的过程没有停留,就如这路上的人潮,只要你加入其中,你就会随着人潮或急或慢但总是在前行的途中,想返回的车辆只能造成拥堵,而且重复的路没有人会喜欢走,也失去前行的意义,走吧前行,不要做短暂停留,前面的风景更好。普通人生活富裕,想趁节日逛逛,即应了民俗端午节登高去百病的习惯,又可以疏舒散舒散平日劳碌繁忙的生活节奏,从中也可以窥见生活水平提高,有了寻快乐的心情,有了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心意。有条件的自费游,走出去游览名山大川自有一番开阔眼界感叹平素的自己如井底之蛙的畅快。

  寻常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远走,可也要就近爬山越岭登高望远野外踏青。人们不知从何时起如此重视端午节了……我想已经超越了纪念屈原,超越了白娘子的神话,演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度假,一种亲朋好友同学三五伙伴聚会郊游的节日。既使平日在不喜欢早起,即使平日在辛苦也要在这一天早起,融入这络绎不绝的人潮,呼吸这郊外清新的空气,释放紧张生活带给人的压力,融入这带给你快乐和祥和的端午节盛宴!

  关于端午节的随笔【第二篇】:端午随笔

  又是一年粽子飘香时,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节日了。因为我们有粽子吃,有龙舟赛看,比过年还高兴。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我再不像以前的疯玩了,而是多了一份优雅,多了一份期待……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导航地图下载[]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关于端午节的随笔【第三篇】:我心中的端午节

  对于节日的印象在我已是很模糊了,常年在外的奔波,为的是能让日子往好处奔,人也活得能走到街上去,常常把时间就给淡忘了,只是某月某日某一节日的到来亦或是已经过去,我才恍然明白,这已是该过端午节了。

  在我的印象中过节大多是孩子们喜欢的事,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过节。

  记得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院子上屋的来友哥要结婚了,那几天整个小院像是沸腾了,全院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就连街上的四邻也前来帮忙,最热闹的还算是我们这些不干活白吃白喝还闹事的孩子们,在我的印象中那几天真的比过年还要热闹。

  大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有包粽子的,有做绿豆糕的,还有炸油糕的,大人们一见到我们孩子就往我们的身上挂一个香包,有几次我们几个孩子为了那个香包香,那个香包好看而闹得不可开交,大人们不管我们的吵闹,看着我们只是在一旁笑,但他们的手脚是不会停下来的。

  前来道喜的人们挤满了我们的小院,不管是大人和孩子来的都是客,最让我们这些孩子们高兴的事,那天来了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刚开始大家还比较拘束,一旦玩熟了,那些孩子比我们更加的能疯,我们很快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有几个孩子在分手告别时哭的哇哇的,大人们只好留一两个孩子在小院过夜,几家的孩子都在抢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到他家去住,这时的大人们笑得更加的开心了。

  我那是时搞不清人为什么要结婚,端午节刚过不久,我们几个孩子就问大人,来友哥什么时候还结婚呢?大人们说:人一辈子只能结一次婚,你来友哥不再结婚了,那还有谁要结婚呢?大人说:你们问谁结婚干什么,结婚就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和我们玩,大人们笑着逗我们说:等你们长大了就可以结婚了,我们就问大人:我们什么时候长大,我们什么时候能结婚。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人们前来道喜,大多有前来帮忙的意思,礼品的多少都不会受到人们的耻笑或非议,特别是人们一见面时的道喜场面显得更加的融合,亲切,吉祥。就如同大家是一家人似的,我每每想来心里总有一种难于言说的留恋,那情景在我已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事了,就如同已故的亲人们,我只能想念他们,而永远也见不到他们一样。

  我记得那天的晚上,来友哥的爸爸还给我们这些孩子们讲起屈原的故事,也许我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屈原,后来又喜欢上了屈原的(橘颂),特别是经过郭沫若改编的新橘颂,更使我永远记住他。

  关于端午节的随笔【第四篇】:端午节的一天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爸说,端午节是我国流传了二千多年 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挂艾叶菖蒲 ,吃粽子,我们金华人还要吃“五黄”,吃绿 豆糕,去看望长辈,亲人团聚。端午节的意义就 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今年,端 午节成了法定假日,也成了亲朋团聚的好日子 。

  今天一早,我早早起床,用粽子和绿豆 糕当早点,后随爸爸去尖峰山旁的老家,爸爸 去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团聚,我和我的姐妹、弟 弟们会合。我们下地摘黄瓜、西红柿,又冒雨 剪蕃薯藤,再将长长的蕃薯藤剪成一段段,二 张叶子一段,后将一段段蕃薯藤扦插到地里。 在干活时,蚊子挺多,在我胳膊上和小腿上咬 了好多小包包。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终于将一 小块地插满了蕃薯藤。雨停时,我们又摘了很 多桑叶,在回到市区时,我将桑叶送给养蚕的 冯同学。经过劳动,大家觉得有些劳累,不过 ,等到蕃薯的收获季节,我又可以和好朋友、 小伙伴们一起来挖蕃薯了。

  关于端午节的随笔【第五篇】:端午节随想

  端午临近,看到沿街叫卖的香囊、艾叶、粽子,不由得勾起了儿时的记忆。

  记得上小学时,那时的日子还苦,每当端午时节,平日里指望母鸡下蛋卖钱过日子的母亲,总是照例狠狠心,攒上十个八个鸡蛋,让我们姐弟几个饱口福。我们呢,拿着舍不得吃的鸡蛋,拣个大皮厚的,到学校里和其他孩子们玩碰鸡蛋游戏,不管谁的鸡蛋先烂,也不计较输赢,因为都有鸡蛋吃呀!那一年一度的简单游戏,总是让我乐此不彼,至今回想起来仍然是那样的留恋。

  现在看来,端午节在儿时的印象中只不过是可以吃鸡蛋解谗的日子,而不是记念屈原大夫的节日。但似乎也有点模糊的知道,屈原是一个爱国的大臣,因为报国无门而投了汩罗江,却一直对人们纪念他的方式有点不理解,你想,好端端的鸡蛋投进河里,那有多可惜呀!而庆幸的是,我们那里每家每户都是将鸡蛋投进了“五脏庙”里,而没有白白地扔掉。现在回想起来,要是有什么思想教育收获的话,那就是觉得屈大夫是个好人,起码是因为他,我们才有机会吃上鸡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儿时那温饱不济的日子也渐渐地淡出了记忆,儿时的我现已为人父,而我试图让孩子也像我一样过端午节的想法,却得不到女儿的赞同,望着女儿眼瞅鸡蛋嘟着小嘴的表情,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今天的端午节到底该怎么过?难道仅仅是为了吃或是敷衍一下过节的形式?物质只不过是节日的载体,在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填饱肚子,而在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如何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作为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表现了人们对他不为个人谋私利而心系国家人民的崇高精神的敬仰之情,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熏陶的载体。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忆苦思甜或者创新过节的形式,而是要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要对孩子们进行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在物质贫乏时代走出的一代人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的缺憾,应当从孩子们这一代重新找回来。

  在当下洋节泛滥的时代,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渐渐对中国传统节日失去了兴趣,而对西方的节日,什么情人节、愚人节却极力推崇,过得津津有味。就连不少从传统里走过来的人也都在叹息:年味淡了,节味变了。难道中国的传统节日真的过时了吗?那流传了几千年、承载了中华历史文明与优良传统的节日难道还不如没有传统文化基础的洋节吗

  一位学者说过:“许许多多的习惯,凝结成一个传统,许许多多的传统沉淀为一段历史。”中国节日作为一种民族习俗,一种历史传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流转变迁和先民们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我们民族的血脉与精神。如春节追求普天同庆、社会和谐,七月七歌颂人间美好爱情,“仲秋”祈祷团圆丰收……千百年来,无论是“大米流脂栗米白”的开元盛世,还是“万户萧凋鬼唱歌”的艰苦时代,不管是白馍换成了窝头,还是窝头换成了菜团,中国人仍然用无限的虔诚演绎着曾经被祖先演绎过的节日,把祖先的印记一路带到今天。

  由此看来,过传统节日,重要的不在于过节的形式,而在于节日的内涵,年糕、月饼、粽子、鸡蛋等只不过是节日的道具,倘若忽视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那么节日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暴殄天物的借口,或是刺激消费的机会,那么过传统节日的意义必将大打折扣。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erisuibi/2727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