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情与理随笔

情感美文 时间:2020-07-10

【www.cqwcsy.com--情感美文】

  情与理随笔【第一篇】:情与理

  郁达夫曾这样说过:“没有情感的理智,是无光彩的金块,而无理智的情感,是无鞍镫的野马。”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他对于理智和情感的理解。而在巴金的《家》中写道:“你的理智可以征服感情,我的理智则常被感情征服。”在人的世界里,情感和理智是不可分离的。

  理智,就是心中那个始终会引导你的指南针;情感,却往往会成为抉择之时的绊脚之物。毕竟每个人心中难以割舍的东西太多,总是会被左右想法。“生命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我们都是那过河的人。”过河的人也各自有过河的办法,既然无法避免,就应该平衡。

  如果让理性服从感性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那么理性控制住感性才是正确的。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希特勒。世界经济受到重创之后,他便是利用了群众的民族情绪,让群众们的感性完全服从了理性,才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在他的掌控之下,二战所带来的伤害实在是心寒,如今想起也令人后怕。由此可见,当人被情绪完全控制,甚至会完全不顾虑所做的事情是反人类的。

  理性是较为正确的一种处事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克制负面的情绪,因此绝大部分我们的感性需要服从理性,不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可是毕竟只是“绝大部分”。倘若一个人只拥有理性,往往会是很冷漠的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与人在初次见面时,即会产生一种“首因效应”,也可以理解为初次印象。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就愿意和他接近,有继续交往

  的行为。反之,若是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对方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社交恐惧症也可能会因此产生。

  那么怎么做才能平衡理智与情感呢?简单的来说,有一个良好的心境状态很重要。遇到事情一定提醒自己要冷静和理智,等心情稍平静下来后,在深入的思考怎样处理更好些,或者惊醒换位思考,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做到理智的处理,理智的抉择,把伤害降到最低点,起码的不伤害自己的同时,也最少的伤害对方,没有跨不过去的桥,坦然些、宽容些。这样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

  情与理随笔【第二篇】:情与理的抉择

  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简评]本文属议论文写法的一等卷。开篇分析了中国是一“人情大国”的历史,然后提出人情不应成为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举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例子,分析紧扣话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呼吁。

  情与理随笔【第三篇】:情与理的讨论

  卡列宁10岁父母双亡。由沙皇身边的重臣叔叔抚养,从小仰人鼻息,卡列宁不负叔叔及家人期望,从中学直至大学,都很优秀。学识的渊博是他社交的媒介而非爱好,政治的如鱼得水是他建立信心的工具而非真心信仰,与安娜的交流不会出自内心的温存,只会用外交辞令及讽刺的口吻,遇到痛苦的事情只会在内心深处锁上一把锁然后打上封条;

  妻子婚外情所生女儿,虽然法律意义上在他名下,他自己的儿子因为安娜的婚外情都不爱,何况别人的女儿,即便如此,依然在妻子死后将其带走。安娜评价说,他不是人,只是一架机器,机器!卡列宁从小的生活环境注定了他是不会表达情感,关注他人尊重胜过自我尊重的人,这是个人格不完整的人,或者只为他人认可而活,爱名誉胜过内心感受的人。虽然官至高位,依然痛苦无处可诉,是个所谓纯粹理性的、虚伪的、没有自我的人。

  渥伦斯基生于俄国贵族,幼年丧父,母亲是俄国贵族社交界的交际花。父爱的缺失,让渥伦斯基缺少了责任感,向基堤的献殷勤只为博得少女的钟情而非婚姻的目的。作为士官的他迷上了贵族夫人安娜,一是当时贵族的社交风气使然,二是出身贵族的安娜本人的可爱气质吸引,三是骨子里向身居高位的卡列宁挑战的成就感驱使,四是放荡不羁的个性本能。自由奔放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在追求安娜的狂热阶段,依然去参加挚爱的赛马运动。这样的以自我感受为主导的个性也决定了在他和安娜情感冲突时,他会选择逃避,转移注意力,获取心理的片刻安宁。

  渥伦斯基有勇气说出安娜内心期待的话,并做出了安娜内心渴望实现的行为,但安娜理智上却极度排斥这些念头和行为。安娜的欲拒还迎,在内心里造成了极大地冲突。卡列宁于安娜,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人,沃伦斯基于安娜,却是以自我体验为上的感性的人。另一方面是儿子谢廖莎和情人渥伦斯基,这两人在她心目中同等重要。

  但由于卡列宁的自私,在自己名誉遭受了损失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安娜饱尝失去儿子的痛苦,尽管卡列宁看到儿子也会痛苦甚至不喜欢,但他依然拒绝签署离婚书,拒绝让安娜探望儿子,这些都让安娜无法承受其重。安娜顶着社会压力、丧失一切的风险,与渥伦斯基生活在一起,却依然无法让渥伦斯基时刻以自己为轴心旋转。两个同样对生活有情趣追求、生机勃勃、爱好自由的男女,并没有在两个人亲密相处时,智慧地为对方妥协并让步,导致了两人情感的冲突。

  安娜直到临死前一直神情恍惚,坐火车去寻找离开自己的渥伦斯基想努力修复两人的关系,却在路上看透人生,万念俱灰,从而卧轨自杀。虽然临死前有挣扎的企图,终究自己弱小的生命还是被无情地湮没在滚滚的车轮之下了。

  樱花,开得绚烂,落英如雨。日本文化里,对死是很崇尚的,故而全民喜欢樱花,樱花的花开奔放与花落热烈,都预示了完整的生与死的人生旅程。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中, 樱花对久木与檩子的情感发展与高潮期陨落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两人相拥而死是作者在诠释:原来死也是很唯美的一件事。中国文化里,似乎对死的哲学一直没有搞清楚,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更多的是在生的问题上纠结,而普通国人则只要“求得好死”,也就是说恐惧“不得好死”,“死得其所”、“求得好死”对一个人的一生就算完美谢幕了。

  在当时的俄国,面对迷人的安娜面目全非的死亡,褒贬从每个人的口中长短不一的说出来。而对于安娜,她的人生旅程已经结束,生的自由,爱的坦率,死的主动,一切过程的风雨承受,一切悲喜的亲身经历,一切死的苦难解脱,对安娜来说,什么入情,什么合理,她感受到的才是真实的,这才是她人生的全部。

  如果生命重来,依然如此。

  情与理随笔【第四篇】:莫忘情理兼修

  仔细回味一下人生六十多年的经历,我深深体会到在百姓生活中,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情和理。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物质生活所需,而情和理则是精神生活所需。

  通达人情,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情商;明晓事理,则反映了一个人的智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曾经提出大学教育的宗旨是,研究高深之学问,养成健全之人格。一个人智商再高,如果缺乏对基本人伦道德的认识和遵守,每每违背人情,不懂真情,那就无法与人相处,更难以融入社会。同样,一个人若不明事理,不讲原则,没有才智,没有底线,也无法在社会立足。

  情与理一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为人处事的两大方面。“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通情达理”“合情合理”“入情入理”,这都是“情理兼修”的表现。

  人与人的相处首先需要付出感情,若板着面孔,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人;出言不逊,常以教训人的口气和别人说话;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等等,那都是一种无情的表现。

  情有多种,各有尺度,有情而不可滥情,这是人人心知肚明的。

  人与人的交往必须要讲道理,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交往,不做任何没有道理的事情,这样才会不走弯路,少犯错误。

  人们常常以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道理只有一个,只是所占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而已,通过辨析可以认清道理。

  勤奋好学,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情理兼修的根本途径。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这样才会有更加幸福的生活。

  情与理随笔【第五篇】:情理如何两全

  昨天跟朋友喝了点小酒,喝到半夜十二点,那喝的啊飘飘忽忽的,那吐得啊稀里哗啦的,第二天来上班,先是上班迟到了,然后就是晚上没照照片做汇报,领导就问了:怎么没照照片?是不是没干活?说的我这个心里难受的啊,我吐了半个上午,下午分秒必争的把活干完,最后却落下这么一说。心寒的啊。自己想想这就是一个想抓业绩的领导,有的时候他看到了好的业绩会高高兴兴的夸夸你,鼓励鼓励你,但是呢,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人情味。大家伙忙东忙西不图别的,就冲着你这个人。领导就是领导,看的更多的是业绩,做的宣传够不够。

  想想人间冷暖,雪中送炭的人是最好的人,当你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你怎么看?

  其实这位领导是一个特别好的人,会给员工争取最大的利益,会对事情有很好的认识,挺积极向上的。用一件事去否定一人是特别不对的。他输在沟通占情占理上,同样一个问题,不这么说会达到很好的效果。虽然这么说是对的,因为你做的不好。我只是想说规定下面还有人情。于情于理,情理如何分,如果没情,单纯说理那么这个事就到了打破头的份了。

  我想起来一个视频,一个老母亲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告上法庭,开始儿子都不愿意赡养老人,老母亲哭了,她说我不要你们赡养我,我就想要点房租,我八月怀胎生下你们,你们在我这里住过,说着手指指肚子,又指了指三个儿子,你们承认过吗?三个儿子默默低下头说出了承认,我不要你们赡养我,就要这八个月的房租,你们给吧?官司不用打了。每个人都会想到这个结果。

  人生中,会有太多的如意、不如意,事情总会有的,规矩终归是人定的,不都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吗?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中都更依向于触动心灵的那仅存的一点点情分。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qingganrizhi/2107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