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围绕诸葛亮写一个小随笔

爱情文章 时间:2019-12-17

【www.cqwcsy.com--爱情文章】

  孔明是一个完美的辅助者,往往这种人用的好的话就像当年刘备说的“如鱼得水”,下面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关文章,谢谢欣赏!

  围绕诸葛亮写一个小随笔【第一篇】:几件关于诸葛亮的小事

  讲几件小事,也许不那么惊天动地,不那么激动人心,但是我相信看过的人心里会有别样的感受:

  一,都江堰,

  《水经注·江水》记载:“诸葛亮北征,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诸葛亮开了堰官之先河。以下引用量产型闲人先生的原话:

  我去过都江堰,亲眼目睹了诸葛亮签署的,维护都江堰的政令拓本,只有震撼能够形容,从此成为武侯崇拜者,坚信古往今来没有超过武侯的贤相(不否认有水准相当的)。

  这份政令内容之详细令人叹为观止,详细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样仿制的不锈钢标尺替换。而武侯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因为它的行之有效已经被无数次证明。

  被严格执行了近2000年的政令,整个世界是否能找出第二个例子?

  二,佤族抗英;

  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鏝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诸葛亮留下的是什么,人心自明。

  围绕诸葛亮写一个小随笔【第二篇】:话说诸葛亮

  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昊真,

  听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完人。

  这是大清皇帝乾隆写的一首诗,老实说,诗写得不怎么样,但他高度评价了诸葛亮。

  是的,打诸葛亮从隆中出来做了刘备的高级参谋以来,这以后历朝历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读过书的,看过戏的,听过鼓儿词的,有谁不知道诸葛亮呢?神机妙算,鬼神莫测,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木牛流马,夺天地之造化,窥鬼神之玄机,直是千古一人!但是,尽管前后两次出师上表,开创先主巴蜀一隅的天下和后主30年的守成基业,最后他还是没能实现统一中原振兴汉室的宏伟蓝图,在一丈原鞠躬尽瘁了。这样一个几乎屡战屡胜即使败也总能打个胜仗再全身而退的军事、政治天才,凭一生的雄才大略为什么最后带走的会是遗憾?我告诉你吧:诸葛亮只会打眼前的仗,而在全局上往往考虑不周,总出意外。就拿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战船大破曹军来说,诸葛亮摇着鹅翎扇算计得很是周密,可谓一箭三雕:抢先一步偷了荆州,然后伤了曹军的元气,捎带着气死了周瑜。战役上大获全胜,他忽视了东吴失去周瑜的仇恨心理以及孙权对荆州的孜孜惦念,结果在守荆州这件事上关羽送了命。

  诸葛亮在刘备死了以后保后主六次伐魏更能说明问题。

  第一次是魏太和二年春,总的战略方针是攻魏不备,断陇而守,想的挺好,但具体战役中,他算准了司马懿必取街亭,便派马谡去守,可是他忘了先主对他说过的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结果马谡很轻易地就把街亭给丢了。

  第二次是这一的年十二月,想趁魏之虚而击之,断陇而攻。他派姜维诈降大破曹军,正当须要乘胜进击的时候,却发现粮草不继了。这意外的情况使胜利半途而废。

  第三次在建兴七年,总的决策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个引蛇出洞,干一场野战围歼魏军。老对手司马懿倒是大败了,却忽然传来了张苞身亡的消息,诸葛亮哭得吐了血,大军只好退回汉中。又是一个没料到的因素。

  第四次,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八卦阵图重创了司马懿,正可长驱直入,事儿却又坏在粮草官苟安手里,原来苟安被司马懿收买了,回成都散布诸葛亮要篡位的流言使那个阿斗起了疑心,仗也就打不下去了。

  第五次是同一年,诸葛亮五出祁山,司马懿兵大败不得不收兵上邽,诸葛亮决定围点打援,和司马主力决战。正打得好好的,司马懿落花流水之际,却忽然间永安告急,说东吴正和魏谋和,要联合攻蜀,诸葛亮只好撤军了。意想不到的是这是一个假消息,李严办不及粮草便捣了一个鬼。

  第六次,建兴十二年春,本想东西呼应直取关中,司马懿已经屡战屡败,都不敢应战了,任凭诸葛亮用女人衣饰来羞辱也不吱声。这时被派往魏营的使者却向司马懿透漏了诸葛亮已然重病的消息……后来,后来就是星陨一丈原。

  白话到此,有人会问:你历数诸葛六次北伐失败,想说明什么?嘿嘿!前边已经说过了,战略方针的制定,百密而一疏便往往导致前功尽弃全盘皆输,这是兵家的教训。

  说的对或不对不过是读闲书说闲话给你解闲闷。

  围绕诸葛亮写一个小随笔【第三篇】:读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许多年前,一位友人送给我一方竹匾,形状似古琴,上面用篆字雕刻出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这两句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训辞。一般意义上,“代圣贤立言”之类的训诫容易遭人诟病,但诸葛亮面对的是其子,仅局囿于某种家规,其心切切则不足为训,也无须赘言。这样,我就一直将这方竹匾置放在书房正中的书柜顶上,无疑,每天见得最多的就是这方竹匾了。当然,作为一介布衣,我也绝非以此为圭臬,也无须以此为圭臬,虽然“淡泊”是一定的,但“明志”却无从谈起。只不过,当常人应有的喜悦与烦恼如若让人不能自己的时候,或者为着某种事情内心膨胀、虚火上升的时候,看看这两句训辞,脑子就会多少清醒一些、沉静一些,也多少会有如同老子所说的“去甚、去大、去奢”之感。

  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几近于某种智慧的化身。他原本是躬耕沃野、羽扇纶巾的一介布衣闲士,但却为时势所裹挟而挥拆方遒、发扬踔厉,成了为历代民间甚或朝野上下所颂扬的盖世英哲和圣贤。不过,人世间所有的人和事,既有因就必有果,既有果也就必有因。诸葛亮能成就一代伟业,原因固然种种,但最关键或者说最根本之点,则是与其自身学业上的勤勉和道德意识的修养密不可分的。一篇《诫子书》,就是最好的写照和明证。

  原文于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致远。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其意思为:

  凡是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他们必是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已尽善尽美,以俭朴的生活来培养自已高尚的品德。不如此,就不能使自已的志向明确坚定,就无以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只有在身心宁静的学习研讨中,才能积蓄经验,否则就不能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不能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不能形成智慧和理性。这样,年华会很快消逝,意志也会与日俱损,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已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以上,我们即可看出,诸葛亮所做出的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其实都是植根于自身个人的品质。应该说,诸葛亮作为一个“人”的本身,其内心深处一直是以“淡泊”和“宁静”为依附和支撑的。而唯其“淡泊明志”与“宁静致远”,又反过来映衬出他一生的雄图大业正是奠定在“明志”与“致远”这一基础之上的。我们常说的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治大国若烹小鲜,或许即是缘于这一道理。事实上,人世间再繁杂的事物最终都必归于简单,简单得如同千军万马复归于解甲归田;比如数学,再复杂都得从一位数开始;又如音乐中同样简单的七个音符,孤立开来,就是一个无意义的符号,但一经组合,便会谱写出一曲曲威武雄壮的交响曲来。

  所以,简单是复杂的基础,修行则是干好所有事的基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两极相通的辩证法。也是诸葛亮留给后人的深邃缄言。它没有炫奇弄巧,没有高深莫测,没有望文生义,没有气使颐指,它简单得如同一泓清澈的流溪,一眼望去便让人心彻明静。

  然而,正反互倚。成就伟业是一回事,成败得失又是一回事。限于历史的种种渊薮,诸葛亮的一生也充满了悲情,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对其最好的写照。历史的发展既充满了必然性,也充满了偶然性。以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以蜀中文武的出类拔萃,一统江山应不在话下。但一切都事与愿违,最终却演释出了一幕幕“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剧。不过,或许正是这种悲剧性,才使诸葛亮的得失成败更具人性的光芒;他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不是金庸小说中忽的一道白光的大侠,他未能挽狂澜于既倒,而是在六出祁山中结束了自已的生命。他自出山后,一生都未回到过故地隆中;他一生追求淡泊宁静,但一生都裹挟在权谋倾复中;他本是一介隐士或闲达,但一生却辗转在战争的风口浪尖上;他集二律背反于一生;他是人,而不是神;他被过度神化缘于小说,缘于“欲显其智而近妖”的“中国式”的文化格局。历史的彼时,你不这样,又能怎样?于此,对诸葛亮的得与失,或许只有上苍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之前,我在职时曾因外出开会之便,去游历过诸葛亮故居隆中,印象很深。 在不长的时间里,依次游浏了草庐亭、三顾堂、六角井、半月溪、以及座落在隆中东山梁上的武候祠等处所。说实话,这些处所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奇异之处,只是想到它是隆中,是刘备顶风冒雪三顾求贤之地,是诸葛孔明躬耕沃野,韬光养晦的摇蓝,好奇之心、慕古之情就油然而生。这就如同爱屋及乌,一切皆因诸葛亮的神奇而神奇起来。《出师表》中有“臣本布衣”一云,这“布衣”连同这些物象却飓风般卷动着那段历史烟尘,挥洒出不朽的篇章。而事实上,弃却这类宏大的联想,让我心有所悟的,则是处处都有一种若显若匿的音乐声伴随,几乎全是古琴演奏出来的音律,那感觉不似苏轼《念奴娇》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度,而似张先《菩萨蛮》中“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的意蕴。或许在这里,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只有音乐,才能传递出一种任人解读的诸葛孔明的原貌,才能将淡泊明志与宁静致远引向哲学的层面。也就在这种感觉中,我看见了音源之处的琴台,无人抚琴,音律缘于音响。那是一方很小的亭子,四根褐色的石柱撑住四壁往上翘的亭檐,下面就围着三排木长橙;中间长方形木台上,恰恰就摆着一把朱红色的古琴,其形状与友人送我的竹匾无异,也因此随音律而滤出思古之幽情。当然,所见的这一台古琴,断然不是孔明先生演奏的那一台,不过是与不是已无关紧要,只是让我由衷感叹:这样一双抚尽“声声写尽湘波绿”的纤细之手,竟然会去指挥千军万马,去描绘那气呑山河的悲壮故事。之后,藉凭这种感觉,我便填了一首《念奴娇——隆中怀古》的词,发在“东方论坛”上,现移在这里,算是对一代先贤的凭吊,也算是对此文的结束语。

  围绕诸葛亮写一个小随笔【第四篇】:有感于《诸葛亮86字家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2010年的9月25日,襄樊百万学子用稚嫩的童声齐诵诸葛亮的《诫子书》,通过让学生诵读《诫子书》,可以使他们树立远大志向,提高自身修养。后来据新闻媒体说该项活动创造了新的吉尼斯纪录。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86字,话虽少,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流传千古。今天人们为简短的《诫子书》创下了吉尼斯纪录。

       我很早就听说过,中国古人对言语的要求很高。孔子有“一言可以兴邦”说。古人云“言为心声”。言语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内在素质的表现。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能讲善写,讲起话来絮絮叨叨,啰哩啰嗦,写出来的文章扬扬万言,让人生厌。墨子对他的学生说,宁学雄鸡,莫学塘蛙。池塘里的青蛙没日没夜地叫,口干舌燥,却没有人注意它的存在;鸡笼里的雄鸡只在天亮时啼叫,但却一唱天下白,一鸣惊人。墨子是在告诉人说话要说到点子上。是否有突然感到不知所为,不知为何的感觉? 今天分享这份感悟,我们是否有突然感到不知所为,不知为何的感觉?是否该给自己静一静的机会,以省内心; 俭以养德,也许不再为现代生活观所接受,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变得更多元化,反使得我们更要在复杂中保持简单的思维,俭也不再是穷的代表词,它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升级,俭是有钱人的品德,不是穷人的美德,生活中的俭和公益事业的奢在现代观念中已是同一个层面,得到同样的尊重!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更让我们汗颜,多少人整天晕头转向,不明就里,我们常常迷失在现实中,不知自己究竟做什么?要什么?更谈不上大的志向,精忠报国!能对待好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人不为已天株地灭已成为信条!也许这是一个过程,一个痛苦的历练过程!

      怠慢不能励精,险躁不能冶性,这是说到我们的痛处了!!有钱就迷失在灯红酒绿温柔乡中,遇事就恶言相向,你争我夺。这个社会的节凑越来越快,人的心也越来越不能平静,面对同事的升迁,朋友的发迹,上司的呵斥,家人的白眼,社会的冷漠,人们变得越来越急躁,越来越势利,越来越懂得争取和获取。一部份超脱出来的人也越来越向往乡村闲情,农家小院;越来越喜欢一种简洁的言行……

      城市倒成了污染,滞息,复杂,压抑,阴谋,冷漠的代言词。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呀!少时不努力,长大徒伤悲。从小的生活警言,我们在匆匆长大的旅途中多少人去静静想想过呢!为了眼前的吃穿住,我们耗尽一生……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年青时听人说:“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不能在忙乱中静下心来,反思人生方向。一个修养好的人,必有静气。俗语“溪深水静,人躁话多”。想必诸葛先生内在思想境界和胸襟学识透过时空感染着后人。

      看来言语的多少并不重要,要像诸葛先生一样,言简意赅,言之有物,更要能吸引人,感染人。对我们今天来讲一方面要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在简朴的生活中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围绕诸葛亮写一个小随笔【第五篇】:向诸葛亮借智慧1——求职的学问

  画外音:(每个人都会遇到求职找单位的问题。怎样才能从人才堆里脱颖而出,被用人单位接受?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懂得自我包装展示的求职技巧也很重要。这里面大有学问。在这方面,孔明先生就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在见到皇叔刘备之前,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介布衣。为了谋求一个好的前程,孔明先生铆足了劲儿连施奇招,想了很多吸引刘备眼球的方法,最终达成了心愿,被刘皇叔聘为军师,在自己的求职履历表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那么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当中,诸葛亮究竟运用了哪些高超的求职技巧?他的成功又能给我们找工作带来哪些启发呢?)

  东汉建安12年,也就是公元207年的12月,正是隆冬时节,天下着鹅毛大雪,在荆州新野县的官道上,顶风冒雪跑来几匹战马。只见打头这个人有40多岁的年纪,身高七尺五寸,长手大耳容貌威严,虽然雪花落满了头发身上,但是他依然快马加鞭,并且不断催促后面的人也加快速度,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国英雄,刘备刘玄德。您说这大冷的天刘备不在温暖舒适的附衙里待着,他是去干什么呢?他是去拜访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史书上记载刘备前后跑了三趟,才见到诸葛亮,而历史就是因为这三次拜访被改写了。

  那用我们现代眼光来看呢?刘备寻访诸葛亮,相当于领导上门主动招聘。大家想想我们找工作,咱西装领带,描眉化眼,主动到人家那去,人家都未必相中你。但是你看人诸葛亮,往家里边一坐,领导顶风冒雪来找,居然可以不搭理。而且越不见领导越上瘾,一次不行,来了两回、三回。那我们不禁要问了,你说这孔明先生用了什么方法,就给自己造就了这么大的吸引力?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的去研究研究。你看我们身边有很多的这种求职的问题,我认识一个咨询顾问,小伙子有才华有能力,口才又不错,猎头公司找到他,给他推荐到一家大公司去就职。他本来挺有信心的,就去面试了,结果面试完了灰溜溜就回来了,往那一坐又是摇头,又是叹气。我就问他:“你为什么呀?”他说你不知道,本来我觉得自己挺棒,我挺有信心的,等到了公司去了才发现,你棒、比你棒的人有的是,你是人才、比你更人才的人有的是。别说展示才华,连个基本印象都留不下。所以大家记住,我们这个年代有本事容易,但是你让别人相信你有本事,并且能脱颖而出,这个就比较难了。

  诸葛亮当年在荆州,他遇到的也是这个问题。东汉末年中原大乱的时候,因为荆州这个地方,他比较太平,所以很多高人、能人都避乱到了荆州,再加上本地的人才,那荆州真是人文汇粹,人才济济。在这么高的一个人才平台上边,诸葛亮如何脱颖而出?但是诸葛亮用了一些很有效的方法,他居然作到了。所以我们给大家讲,一个人才要脱颖而出他的基本公式是成功=能力+态度+机遇+包装展示。

  这四条缺一不可,我们这个年代你看看,你是能人很容易,你让别人相信你是能人,这个就不容易,诸葛亮用的办法就让别人相信了。用的什么办法呢?就是包装展示的技巧。所以大家看到,找工作简历需要包装;做企业产品需要包装;谈恋爱帅哥美女需要包装;竞选拉票连美国总统都得包装。这就是那句俗话,人配衣帽马靠鞍,包装到位就领先。

  画外音:(要想找到一个好单位,谋求一个好职位,有才能是基础,想让用人单位知道你、认可你,还要包装展示自己,这种情况诸葛亮当年就遇到过,为了给自己谋求一个好的职位,他琢磨出一套非常有效的办法,最终脱颖而出,在大汉皇叔刘备手下当上了军师,那么为了吸引刘备眼球,孔明先生究竟用了那些求职技巧呢?)

  你翻开历史会看到,诸葛亮起点不高。一个山东青年,父母双亡,背井离乡来到了湖北荆州地区。他跟着叔叔诸葛玄来的,结果这叔叔不久就去世了。诸葛亮无依无靠,带着弟弟诸葛钧,和两个姐姐,艰难度日。真的就像他在出师表中写的那样,他是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这两句话写的很辛酸那。

  大家想想,一个知识分子,官宦人家年轻人20岁左右年纪,从头学种地,真得躬耕种地呀!知识分子种地,估计一开始连土豆长在树上,还是地上还没整明白,黄瓜花茄子花有什么区别都不知道,那也得干那。而且无依无靠连个住处都没有,什么商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什么房也没有,只能住在一个草庐里。各位想想什么是草庐,用现代话说,就是远郊区,城乡结合部,搭一个违章建筑,临时安身,他就这样不容易呀。所以诸葛亮可没有电视上演的那么潇洒,其实他当时的生活状况,特别像我们北京远郊的大学生,在找工作安排生活上遇到了双重的困难。但是诸葛亮有办法,如何摆脱困境,如何走向事业的辉煌,诸葛亮是使用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也非常值得借鉴的经典技巧。就靠着这些技巧,诸葛亮27岁的时候就登堂入室,找了一份特别棒的工作,而且走向了事业的颠峰,那你说诸葛亮他用的是怎样的技巧呢?我们给他总结有这么四条比较典型的技巧。

  1借助口碑,迅速冒尖;2制造差异,吸引眼球;3欲擒故纵,激发需求;4高调出场,低调说话。

  1、借助口碑,迅速冒尖。

  你不是人才多吗,我给你来个脱颖而出,我冒尖。那诸葛亮冒尖的时候,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口碑。在这个传播口碑的过程当中,有三个人起了关键作用,第一个人的名字叫徐庶、徐元直。翻开三国制,以及有关史料记载,徐庶这人了不得。少年的时候喜欢剑术,而且武功很高,并且豪侠仗义。说徐庶这个人那,为了给别人报仇,手剑杀人被官府给抓住了,受尽了酷刑,咬牙打死也不说,后来被同伙救出来了。救出来以后,从此徐庶弃武从文,专心做学问。后来呢?徐庶就到了湖北荆州,诸葛亮也到了荆州,诸葛亮就很主动的和徐庶发展了这种感情关系,变成朋友了。徐庶这个人属于文武全才,经历过苦难的磨练,敢想敢干,突破型人才。后来呢,徐庶主动到新野县去见刘备,刘备很欣赏他,就给徐庶一个很高的官职,让徐庶作军师。两个人就聊天,徐庶就很认真地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说诸葛亮这人才华如何?徐庶说诸葛亮这人才华,不可限量啊!他比我高十倍、百倍、千倍。本来徐庶水平就挺高了,刘备一听这诸葛亮比徐庶高这么多,于是刘备对诸葛亮的倾慕指数就噌噌噌就涨上去了。刘备就决心我得把诸葛亮这人请来,你看在没有见到刘备之前,诸葛亮的朋友已经替诸葛亮树立了口碑了,这个方法叫,观人观交。

  什么叫观人观交呢?就是当我们看一个人的时候,你根本不用看这个人什么样,你就看他周围的朋友,关系密切的人什么样,通过看这些人,你就能知道这个人什么样。咱们老百姓有句话叫,跟着百灵鸟的一定会唱,跟着千里马的一定会跑。你就看他周围人就行了,所以说当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你就的看他周围的人,当我们展示自己的时候怎么办?你说我自己夸。你自己夸那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你说的优点没人信,你说的缺点大家都信,这就是自夸的坏处。那你说怎么办呢?把我身边的一两个朋友介绍给大家,展示这两个朋友,立刻你这个层次就上去了,所以这句话总结起来,叫做:展现身边人可以提升自己, 观察身边人可以了解别人。

  在徐庶给刘备介绍完诸葛亮以后呢,还有两个人对诸葛亮脱颖而出、冒尖起了关键作用。这两个人,一个是司马微,资治通鉴上记载,说刘备为了寻访人才,就去拜访荆州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司马微,说先生啊你说说荆州这个地方,他有什么人才呀?这司马微就说了,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资治通鉴》

  那些儒生啊都是俗人,他们不了解天下大事,真正了解天下大事的,我们这有两个牛人,一个叫卧龙一个叫凤雏。刘备马上就问,说这卧龙凤雏是谁呢?司马微就说,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庞士元。这是诸葛亮第一次进入刘备的视野。

  画外音:(我们到用人单位应聘,谋求一个职位,常常要靠别人的推荐介绍,这些推荐人的选择也大有讲究,当年诸葛亮刚到荆州的时候,只是个外来户,要靠山么有靠山,要背景没有背景,可是却得到了很多一流专家的推荐,那么在推荐人的选择上,孔明先生有什么

  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呢?)

  这个问题呢,我们要看三国演义,二顾茅庐的一个小细节,这个细节露出了答案的端倪。这个细节是这样的,我们开头提了,刘备顶风冒雪来寻访诸葛亮,诸葛亮避而不见,刘备扑空了。这么大雪天得走啊!一看雪停了,刘备带着关张二人拉马出来,要离开。结果出了诸葛亮村庄,对面小桥上来了一个人,一个重要人士。三国演义把这一段写得特别美,说刘备抬头只见,小桥之上来了一人,此人头戴暖帽,身披狐裘,骑一驴带一青衣小童,拿一个酒葫芦踏雪而来。而且一边走一边还在吟着一首诗,这诗的境界很高啊!刘备隐隐约约听到,“一夜北风紧,万里彤云厚,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刘备一见,见高人不可失之交臂,我得跟他认识认识。一认识,刘备发现,这人是荆州名士叫黄呈彦,这个人的实际身份是,诸葛亮的岳父老泰山。咱们讲一个女婿半个儿呀,为了诸葛亮的工作问题,岳父老泰山亲自奔走。现在也是这样子,你闺女找一个外地的,要留北京,你不得帮他张罗张罗呀!道理是一样的,说到这咱们就得谈谈诸葛亮的婚姻问题,这个婚姻很了不起。

  襄阳记上记载说,黄呈彦老爷子,那是荆州名士,背景很深,实力很强,有很大影响力。但是黄老爷子他有个烦恼,什么烦恼呢?各位都知道,这烦恼叫生个闺女丑,找不着男朋友。后来这黄老爷子找到诸葛亮,就说呀听说你现在正找女朋友,说我有一女,相貌一般但才华和你很般配,后来在黄老爷子促成之下,诸葛亮就和黄小姐结婚了。这一下诸葛亮就登堂入室,首先获得了荆州黄氏家族的支持。诸葛亮选择了黄小姐,第一个惊喜,就是给他带来了一个贤惠的妻子。中国人讲一代好媳妇,十代好儿孙。诸葛亮这次结婚,还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诸葛亮的丈母娘姓蔡,蔡氏家族那可了不起,为什么了不起呢?我们从根上叨咕,刘表当年到荆州的时候,单枪匹马,人单势孤,没人来支持。谁支持刘表坐稳了这个荆州刺使的位置呢?是蔡氏家族的儿子:蔡瑁。他联合地方豪强支持刘表,所以,刘表后来把荆州的军事指挥权交给蔡瑁了。蔡氏家族是荆州官场里边势力特别强大的一个家族,所以蔡老夫人是蔡氏家族的人,这样顺理成章,诸葛亮不但整合了蔡家的人,整合了黄家的人,而且获得了军界、政界的支持。

  有了这么一个平台,诸葛亮接触的人多了,展示的机会多了,他的才华逐渐的就被周围的人认可了,于是他就冒尖了。但是我们回头看一看,口碑有了够不够提升?不够,到底真行不行,这个你得展示出来啊!于是诸葛亮为了自己事业成功,又想了第二办法,这个办法叫做制造差异,吸引眼球。

  我让你们注意我,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看三国里边一个章节,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叫做:“司马徽再见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这里边说司马徽来找刘备,跟刘备再次谈到了诸葛亮,司马徽是怎么介绍诸葛亮的呢?他介绍得很独特,说诸葛亮这人,跟别的同学不一样。同学们都坐那读书,认认真真专研学问,惟独诸葛亮叫独观大略,看看目录,看看主要观点,开头结尾一看书合上,扔那不看了。别人都在那钻研的时候,诸葛亮坐在旁边抱膝长笑,然后拿手指点同学们,你们这些人都可以作到刺使、郡守。大家问诸葛亮那你能作到什么位置啊?诸葛亮笑而不答。由于学习差异化,职业目标又特别高,诸葛亮在整个同学团队中显得确实很不一般。同时诸葛亮还给自己整了一个概念包装,他怎么做的概念包装呢?他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卧龙先生,另外把自己住那地方叫卧龙岗。大家想想,龙---中国最尊贵的动物,高高在上,顶礼膜拜,那是NO。1。诸葛亮说我就是龙,他在强调我是荆州第一名士,他在强调这个概念,同时为了让大家更加认识自己。诸葛亮紧跟着,自比管仲、乐毅,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旷天下,称霸中原;乐毅辅佐微弱的燕国,组成联军打败强大的齐国,连下齐国七十二座联城,这两个人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二十多岁的诸葛亮把大手一挥说,这两个人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和他们一样。

  画外音:(到一家单位求职,如果过于低调,用人单位会认为你心虚没能力,聪明的诸葛亮就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他一直表现得非常高调,当然,在求职的时候,高调也要有前提,

  你得有这个能力,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可以高调出场,他打的这套高调牌,还会出什么新遭呢?)

  这就是诸葛亮的智慧,诸葛亮为什么要走这策略?这策略叫高举高打,我有实力有支持有平台,我为什么不高举高打。所以我们讲一个人为人处世,大家记住:懂得保持低调,这叫品格;会运用高调,这叫智慧。

  你别总低调,你总低调你会失去机会的,高调的策略,代表着诸葛亮有一个决心,什么决心?我一定要做荆州首席人才。说到这里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非得要做首席?当第一?就那么好么?是虚荣么?这不是诸葛亮虚荣,是诸葛亮聪明。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第一才会被别人关注。第一名,大概能吸引95%的人关注;第二名,大概能吸引3%——4%的人关注;第三名,大概能吸引1%——2%的人关注;第四名以后没有人关注。

  举例说明:比如我们问大家:“世界第一高山峰是哪座山峰?”所有人想都不用想:“是珠穆朗玛峰吗?”不过你别得意,我问你“世界第二高山峰是哪座山峰?”有人说;“乔戈里峰啊!”好,那你也不用得意,我问你:“世界第三高峰是哪座山峰?”这个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了。不管这山有多高,他都会被忘记的,因为他是第三,有了这样的条件,有了这样的思想,有了这样的包装,诸葛亮真的也吸引眼球了。那你想,有了口碑了,也吸引眼球了,接下来怎么做呢?诸葛亮给自己事业进步导演了一出大戏,这个大戏就叫做欲擒故纵,激发需求。

  那什么是欲擒故纵,激发需求呢?说到这我们想谈另一个问题。先谈一小问题,这个小问题就是对三国故事的理解,我们认为三国当中有两个诸葛亮。有人说老师不对呀,一个呀,怎么会是两个?两个,一个叫诸葛亮的真身,就是三国制,资治通鉴史书中记载的真实的诸葛亮,他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面貌。一个叫诸葛亮的化身,就是三国演义等等小说创造出来的,虚构出来的那个诸葛亮。你别看他是创造出来的,但是他这个诸葛亮的化身,他包含着我们这个民族千百年来,经典的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解读诸葛亮,我们即要解读人物看历史,更要传承这份智慧,并且传播这份智慧。

  所以讲三国,一定既要讲真身,也要讲化身,我们的观点叫做不讲真身就没有根,不讲化身就没有魂。咱们要把他联合起来,对照着讲,看真身看历史真实,看化身咱们学点做人做事的智慧。实际上关于三顾茅庐,诸葛亮给自己包装,这件事情呢,他是既有真身智慧也有化身智慧。三顾茅庐啊,他有个重要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一把手刘备的心情。诸葛亮是准确的吃准了刘备这个心情,才导演了三顾茅庐这出戏。那你说刘备当时什么心情呢?两个字,一个字叫疑,一个字叫急。三顾茅庐之前正是刘备事业的低谷阶段,大家看看三国的故事你能知道,刘备自出世以来,先依附公孙赞,后来呢,投过曹操,投过袁绍,投过吕布。刘备可以说是三国里边公司,跳槽最频繁的职业经纪人,跳槽次数太多了,而且跳了那么多公司,他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

  人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你要看清自己的脸,你就需要一面镜子,你要看清自己的心,你就需要另一个人。

  刘备身边就缺这么一个帮他反思过去,规划未来的人,所以他才走弯路。最后在北方混不下去了,只能到荆州来投刘表,在荆州刘表手下,这刘备饱偿了寄人篱下的滋味。但是关羽、张飞憋屈在新野小县里边,但是这时候,环顾天下局势已经变了。群雄割据的局面都已经过去了,天下的局势渐渐明朗起来,你看孙权据有江东六郡81州,豪杰依附,雄兵几十万,那称霸一方。

  你再看曹操横扫中原,打败了强大的敌人袁绍,势力一直发展到辽东半岛,所以我们说这两位英雄:一个叫横跨南粤,饮马长江;一个叫东临竭石,以观沧海。事业红红火火呀!但是你再看看刘备,40多岁人啦,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只能借这么个地方憋屈着,你说,他能不着急么,他肯定很着急。对这样又疑,又急的人用什么方法最好?四个字:欲擒故纵。

  诸葛亮就使用了这个策略,导演了一出三顾茅庐非常有趣的案例。那在三顾茅庐当中,

  我们注意到有几个小细节,特别体现诸葛亮的智慧,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话说一顾茅庐的时候,是个晴朗的日子,这个刘备带着关张二人,就到了隆中。远远地望见山下有几个农民在那种地,这农夫一边干活一边还在唱歌,刘备隐隐约约听到,农夫们唱的是:“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南阳有隐者,高眠卧不足。”诶呀刘备一听,这歌境界很高啊!于是刘备就策马过去问:你这个歌谁写的啊?农夫说这是孔明先生诸葛亮写的。说到这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了,农夫来唱这歌,他肯定不是电视音乐,网络下载,他跟谁学的,他肯定有老师,老师是谁?这老师就是诸葛亮。大家想想,其实这事挺搞笑的,说是隐居在隆中,居然利用业余时间,到寸里边小学教老百姓唱歌,当音乐老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只有一条,就是宣传自己。虽然叫隐居,但是传播工作一直就没有结束。一个真正有成功意识的人,随时随地要做传播,而且一定要从身边的人开始,从眼前人开始,你不传播哪有成功啊!所以我们的观点叫:你卖冰啤酒,你卖的是诱人的泡沫;你卖煎牛排,你卖的是那火爆的滋滋声。一个成功的人,他是要有传播技巧的。

  诸葛亮他就是借这样的传播工作,帮自己提高人气。第二个细节,这个细节展示了诸葛亮的另一个智慧。前边那叫传播智慧,第二个细节说的是什么呢,刘备找到了诸葛亮的住址啊,那赶紧去吧!就到了诸葛亮的庄前,当当当扣门,小童子出来了,刘备很谦虚,对谁都很谦虚,上去一拱手、一作揖,说有劳仙童转报,就说大汉左将军、夷城亭侯,领易州牧皇叔刘备。小童说你们几个人那?你怎么这么多头衔我记不住啊!刘备说就一个,你就说刘备来访。小童说我家先生不在家,出去了,而且自始至终就挡在门口,不让刘备进。大家想想,这诸葛亮是真不在家,还是假不在家?估计是后者呀!为什么呢?首先,刘备那么多头衔,那么高的职务,那么大的身份,大老远的来了,让到家里喝口水,歇歇腿这总是应该的吧!这是常理呀!我跟大家讲,这就是诸葛亮的一个高明之处。诸葛亮想两件事情:第一、你来请我,你是真心、是假意,就算是真心,您这真心能维持多久,这我可不知道,我得考验考验你。第二、你找我、我就见,你让我去、我就去,得到的这么容易,你知道珍惜吗?你不知道珍惜呀!心理学的规律就是这样:一个东西越费周折,你越珍惜,一顿饭等的越久他越好吃。我得让你费点周折呀,我不能这么轻而易举地让你得到啊,人就是这样,我让你得到的太容易了,你就不知道珍惜了,这个策略叫:主观上很愿意,客观上不容易。

  你看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这例子。男生跟那女生说,哎你嫁给我怎么样?其实女生心里很愿意,女生说这么大的事,我得回家跟我妈商量商量。过两天男生又问,你妈同意了吗?女生说我妈出差了,上欧洲了等她回来再说吧!哎反复几次,过两天那出差的终于回来了。女生告诉他,告诉你个天大的好消息,我妈愿意了。于是你看,一段幸福的感情就开始了。那你再这么想,男生跟那女生说,你嫁给我怎么样,女生说嘿你怎不早说呀,我早想了,来咱们办证去得了,吓的那男生说嘿我逗你玩呢,你会把他吓跑的。因为实际上好东西你就得有周折,取真经你就得有九九八十一难。第一是看他的真心,第二是训练他的投入,让他珍惜,这个很重要。所以诸葛亮策略就是你找我,上你那打工这件事,我是很愿意的,但你找我是不容易的,你找到了我咱们再说。

  一顾没见到人,二顾没见到人,刘备那个胃口被高高地调了起来。等到三顾茅庐的时候,他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诸葛亮,我跟你说刘备看见诸葛亮,那心里什么感觉,就一个词,兴奋啊!面对诸葛亮刘备就感觉,眼前全是光圈,一圈一圈就套在诸葛亮身上,刘备感觉就一条,诸葛亮太亮啦!他特别地喜欢呀,但是大家想,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应该怎么做?有人就说了,那当然你看人家等你这么久,现在来了,我们既然要跟他干,立刻展示,立刻通电,大放光芒,把我平生所学,都给他展示一下,你说这样行不行呢?我们讲这样也行,但境界不高,高人自有高的方法,诸葛亮用的就是另一个高明的策略,这个策略叫:高调出场,低调说话。

  什么叫高调出场,低调说话呢?话说刘、关、张这三个人又来庄上扣门,这是第三回了,

  当当当敲门,小童又出来了,刘备说有劳仙童转报,就说刘备前来拜访,小童一乐说哎呀你赶上了,我家先生在家,不过在堂上睡觉还没醒呢。刘备高兴啊,总算碰到了,卧龙卧龙就应该睡觉嘛,这看来是真卧龙,于是刘备就把关张二人安排到门口,自己轻手轻脚。大家注意这一个轻手轻脚,就描写出了刘备的心情,轻手轻脚进院,看见诸葛亮躺在堂上,刘备规规矩矩站在台阶下面,站了半晌。这两个人,一个人展示站功,一个人战士卧功,纹丝不动,就在那呆着,站着半晌,大概有一个小时了,这门外的张飞忍不住了,张飞管他三七二十一的,大吼一声冲进堂来,说这个烂人再不出来,我去放一把火在屋后,我把他给烧出来,你什么诸葛亮,我见不到活猪,我见一个烧猪,这关羽赶紧把张飞给劝出来,刘备说快走快走快走,把两个人给推出去了,回过头来依然规矩规矩在那站着,诸葛亮依然安稳不动在那躺着。大家注意,我们都知道张飞是个大嗓门呀!那有书为证,叫当阳桥头一声吼,吓断桥梁水倒流。就这么大分贝的噪音,诸葛亮楞没醒,你想想这是真睡还是假睡,他根本他就是假睡。他为什么要假睡?道理很简单,还是为了考验刘备。刘备当然看得出来,刘备心里有底,他越是不见我,越是给我做周折,做困难,这个人越是有水平,刘备就认准了这条,他肯定有水平。

  而且,诸葛亮这样做,客观上讲还在成全刘备。为什么成全刘备?你刘备不是求贤若渴吗?现在你为了找一个小小的隐士,就这么努力、这么投入、这么真诚相待,这件事要传播出去,这叫做软广告啊!天下人都知道你礼贤下士,那时候你能吸引的人才就不止一个两个呀!诸葛亮其实也在成全刘备,所以更准确地说三顾茅庐是刘备、诸葛亮联合导演的一个人才招聘秀。两个人都各自扮演了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就这点事就张飞这种人看不出来,诸葛亮在床上一边躺着一边佩服这刘备站功真好。刘备在下边站着,一边站着一边佩服孔明睡功好高。

  画外音:(诸葛亮的一套高调牌打完之后,终于和用人单位领导刘备检验了,在求职的结果基本上已经定了的情况下,诸葛亮的态度却突然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变得低调起来,为什么求职应聘有了结果,诸葛亮反而低调起来,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们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发呢?)

  你说面对面以后,诸葛亮怎么说的呢?诸葛亮说刘将军,我读了你的书信,你忧国忧民之心让我非常感动,但是我年幼才疏,没什么水平,我怕耽误你的大事呀!刘备一听就急了,刘备说不可能、不可能。说到这时,我们又要想一个问题了,诸葛亮这么大才华,把势做的这么足,为什么见刘备面以后,他不直接说,反而要谦虚低调,甚至有点自我贬低的味道,这里边就包含着一个中国传统的经典智慧,这个智慧叫以退为进。

  就是说,先说自己不行,再展示自己很行。用低调的语言来衬托自己的才华,这种方法有两个好处,第一、他可以提高满意度。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咱参加一比赛,人家问了赵老师你水平怎么样,你说我怎么说,我说当然是天下第一。结果一比赛,我得个第三名,周围群众说呸、这么狂妄一个人,他说他得第一,你看得第三了,你看我满意度下降了。你再想,大家问赵老师你水平怎么样?我说,哎呀也就是前二十名吧!一般一般,结果一比赛,我得个第三,群众说哎呀一般一般就全国第三,这厉害啊这个,你看我满意度就提高了。谦虚低调可以提高满意度,所以我们讲谦虚不光是一种美德,他是一种生存智慧。紧跟着谦虚还有第二个好处,我等你着急了我再说话。这叫你不着急我不出主意,因为我出了主意,你不当回事呀!这样你印象才深刻,所以诸葛亮这策略叫以退为进,我们在为人处世当中你也可以借鉴这个策略。

  一只拳头要想打得有力,只有收回来以后,再打出去;一个人要想展示得充分,你只有先低调再高调。

  他这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在把势做足了以后,看火候差不多了,诸葛亮这才屏退左右之人,然后给刘备展示了一套天下形势、策略一套整体方案。给刘备展示出来说了,这一说不

  要紧,只说得刘备心里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后来就引出了,火烧赤壁,占荆州、收四川,占汉中,天下三分。所以有后人赞道说,诸葛亮这个人,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这一年诸葛亮只有27岁,那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qingganrizhi/3545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