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中职哲学与人生感悟800字精选3篇

人生感悟 时间:2024-04-25

【www.cqwcsy.com--人生感悟】

感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ǎnwù,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出自汉刘向《列女传·张汤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职哲学与人生感悟800字精选3篇,欢迎品鉴!

【篇一】中职哲学与人生感悟800字

  鲁迅先生曾说,“不值得读两遍的书便一遍也不值得去读。”然而现在人们读的书多是只够读一遍的书,书虽然多却很能挑出一两本有品味的,值得读两遍的书来,但《哲学与人生》却是例外。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在这里有必要先熟悉一下哲学的定义:哲学的原意是“爱智”。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篇二】中职哲学与人生感悟800字

  印象中,哲学一直都是很枯燥、无趣、烧脑的,不知道隔着屏幕的您是否有同感?我总觉得,哲学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特别遥远。因此当翻开《哲学与人生》这本书,看到目录里那些陌生的专有名词时,我曾无情地把书搁在了一旁。

  但想来有些精彩是逼出来的。《哲学与人生》的作者傅佩荣是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是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据说他的哲学课基本都座无虚席。是什么如此吸引人?静下心,当我真正地去关注到内容时,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好书。

  读着读着,很多的文字让我情不自禁产生了回忆和共振;读着读着,有些话语让我对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忽地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它给了我很多启发,这里的每一个章节,不是古板的,晦涩的;每一个章节不是虚伪的,浮夸的;它似涓涓溪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它如皎洁明月与我对谈人生;它像晶莹露水拂去心中的阴暗的灰尘。原来哲学离我们是这么近这么近,原来人生处处是哲学。

  傅先生在自序中说道:“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乏哲学将是盲目的。”看此书,与其说是学习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印象比较深的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能立定志向,生命就会改变;能持之以恒,生命就会脱胎换骨,最后终能赢得美好的结果。”

  之所以印象深刻不是因为赞同,而是因为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困惑。美好的人生真的是只要立定志向,坚持到底就可以得到了吗?立定了志向,坚持就一定对吗?

  年少时,我们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然而随着时间的前进,有多少人的能坚持不变。太多人的梦想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消失不见......而放弃了坚持,不再执着地与现实作斗争,只是为了不再让自己遍体鳞伤,不再让身边的人担惊受怕,唉声叹气。而这些放弃持之以恒的人,人生就不会美好吗?

  对于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曾经喝过的一碗“鸡汤”:人生的两大悲剧,其一:你从未为你想要的任何人、事努力过,坚持过。其二:你一直坚持着自己想要的,但结局确实愁云惨淡毫无幸福可言。我想人生充满着不定数,谁也没法预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情。但人生的坚持,不是为了最后的美好,而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再迷茫,理解这个大千世界,了解自己的内心。当你明白了自己的心,是持之以恒还是放弃,都是正确的选择。

  人是不断在成长的过程中,因此人生不是简单的活在当下,他是由我们的无数次成长拼接而成的。把过去、现在、将来连接起来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人生允许犯错,人生存在迷茫,人生可以坚持也可以适时的放弃。只要你的人生是经历过思考的,它便是值得过的。随着肉身的老化,让看不见的心丰富起来,让人生精彩起来。

【篇三】中职哲学与人生感悟800字

最近刚看完一本名为《哲学与人生》的书,这是一位台湾作者写的书,这本书被列为高等学校哲学通识教学指导专家推荐用书,这位教授在大学开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17以来座无虚席,本书集作者数十年授课之精华,开宗明义地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通俗易懂,无半点枯燥乏味之感。有人或许会问,学哲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的确,学哲学是不能当饭吃,但学了后却能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以下有一些句子和段落看了后颇有感触,摘抄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找到共鸣。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

这句话太精辟了!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renshengganwu/31711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