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教学随笔

感悟随笔 时间:2020-08-11

【www.cqwcsy.com--感悟随笔】

  课堂不仅仅是45分钟,更重要的是课前预习。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感悟吧。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教学随笔【第一篇】:如何发挥预习最大效果

  对于预习一直是我本人比较头疼的事情,之前自己每天都会在微信群里给学生发具体的预习任务,但是每次预习效果都收效甚微,自己也专门咨询了班上几个学习成绩比较好,比较踏实孩子的家长,家长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孩子几乎从来不预习,即使我发了预习任务,也是草草的看一下书,针对这种情况我本人也是无从下手。 自从我们高语组开展课内预习这个小课题之后,我也一直进行反思实践,针对我们班的预习效果比较差的情况,我开始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带领学生们一起预习,首先第一遍预习,我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一些基本的生字词,在这期间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刚开始孩子们读书就像念经一样,时间一长我发现我认真有感情的朗读的方式,在慢慢的影响孩子们,班上有一大部分孩子会像我一样融入文本,读的有感情,其实在这种无形中,孩子对文章的基本基调有了初步了解,接着我会与孩子一起在书本中找一些生字词和四字词语一起去认读和书写,在这个一起书写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生字生词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二三遍预习我会在黑板上列出一道预习题目:这道题目一般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预习的时候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有目的的读书会使预习发挥最大效果,在三遍有感情的朗读后,孩子们对课文的基本基调和主要内容以及生字词有了一个大概的把握,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在早读的时候我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在三遍有感情的朗读以后同学们已经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身世经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课堂上也有所体现,在理解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时?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能比较快的找到具体的句子进行汇报。这也是在多次预习课文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到。 通过多次实践,我也从根本上意识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本组的教研讨论中,我也吸取了其他老师的精华,会在课前预习这方面做出更适合本班学生的预习要求和方法,我相信好的预习方法对于学生理解文本,会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学生在多次预习之后,在生字词语方面和课文的基本基调方面有一个大概的掌握,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们课堂效率,让孩子们真正读懂文本,而不是死记硬背。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教学随笔【第二篇】:预习教学随笔

  对预习方法的探索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了,期间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尝试,最终基本固定了“2+X”的预习模式,现将预习指导总结如下:

  一、 预习必须完成的两项任务,即“2+X”模式中的2。

  1、 通读课文,弄懂字词。

  2、 了解文章大意,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或略读课文完成课前导读第一问。

  这两项任务作为预习的一个常态去抓,只要布置预习作业,学生必须完成。上课,由学生站起来领读生字词,而后直接听写,这样就检查了生字词的认读和识记。接着听写完,给学生留5分钟,再次读课文。这样,即使在家没有进行预习的同学也能够把课文通读一遍,预习过的同学再次加深理解,思考布置的预习任务:即课后第一题或略读课文的课前导读第一题。由此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根据课文题材、单元主题确定一项灵活的预习任务即“2+X”中的“X”。这个灵活一方面指设置问题灵活,有时布置,有时不布置;另一方面指,学生可以分层完成,对于考试不及格的后进生或者有惰性的那些同学,允许他们不写此作业,节省的时间用来高质量地完成前面的固定作业。

  这项预习任务一般根据单元主题确定。如六下第五单元是“科学精神”,学习本单元第一课即布置学生每人搜集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在上课时进行交流和拓展。再如六下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深深的怀念”,就布置学生搜集一个革命先烈的事迹。

  这项预习任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过程中了解课文背景,更迅速地进入课文学习,扫除因背景不清楚而产生的理解障碍。同时,在交流中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为了减轻学生的预习负担,有一项预习作业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导入后、课堂的前五分钟解决。这项作业就是对作者的介绍,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学习之前让学生了解鲁迅生平、观看鲁迅先生逝世时人民追悼的照片,进而理解文章内容。又如学习《为人民服务》时,介绍毛泽东同志发表演说的1944年的时代背景,了解文章为何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这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通过这些探索,学生的预习负担减轻了,对预习的抵触心理减少了。由于预习任务精简,学生也不再漫无目的地进行预习了,而是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教学随笔【第三篇】:预习教学随笔

  预习情况的现状: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效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一直以来会向学生提出课前预习课文的要求,这已经成为一项每日必做的功课了。可是,当教师们乐此不疲地坚信预习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时,是否也知道学生对待预习作业的态度怎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几种非常有代表的学生观点吧:

  小顾:预习是我最怕的作业,抄抄写写占用了很多的时间,真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怎么会有用?

  小祺:我有办法来应付预习,不就是要解释词语、概括主要内容、谢谢段意吗?买本《课课通》就得了,可就是辛苦了我的手,把资料全部“照搬”到预习本上。

  小周:我相信预习是有好处的,可是老师只管布置预习,但是却从不过问我预习的情况,比方说让我质疑问难,但是好像课堂上也没给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

  三个学生的观点,已经明显代表了一些学生的真实想法,它向我们直接传递出学生对预习的态度:“预习,想说爱你不容易!”这句话值得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对现如今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进行反思:似乎学生心中的预习与我设想的预习在方式、效果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难道是预习不适应今天的语文学习,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还是现在的预习作业“变异”而造成了效果偏差?非常明显,答案是后者。细细观察现今的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作业现状,几种“异化”的现象值得我深思。

  1。预习作业“形式单一化”

  当预习作业穿上了统一不变的制服,学生对于它的态度将由新鲜逐步转为无奈直至厌烦。可是,翻看学生的预习作业本,我可以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作业形式。通常的预习作业无外乎以下几种: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写出生字词的部首与音序,解释词语,分段写段意,概括主要内容,质疑问难,查找资料等。一课如此,课课如此,学生怎能不厌烦?缺乏新鲜感,直接导致地就是学生的一种应付心理:不就是这老几样吗,一本《课课通》就可以独当一面了。很难想象,不同文体、不同题材、不同难度的课文,都以不变的形式去做预习,学生怎能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期待?

  2。预习作业“内容膨胀化”

  在讲到的“形式单一化”的同时,其实,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将上面所提及的预习作业写到本子上,学生的作业负担之重可想而知。从抄抄写写,到翻查字典,到读读课文,看似简单,但是全部做下来,学生需要在预习作业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是令人震惊的。而且,预习作业的项目、内容仍然在不断扩充。曾几何时,一度流行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尝试提出心中的疑惑,做到带着问题进课堂,于是乎,预习作业就新增了不变的一项:质疑问难。再后来,扩大语文课堂的信息量成了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大家都期待将语文教得更深、更广,搜集相关资料又成了预习作业的新宠。难关学生哀叹:预习是心中永远的痛了!

  3。预习作业“与教学孤立化”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预热环节,应当与课堂教学密结合。可是,在平时教学中,为预习而预习、脱离教学的预习作业却是最常见的。学生辛辛苦苦查找的资料课堂上没有呈现的机会,学生绞尽脑汁提出的疑惑没有在课堂上得到解决,甚至学生在预习时抄错的词语都因为没能及时反馈而没被纠正……这样的情况屡屡发生之后,学生又会怎样看待预习呢?

  看来,预习作业的质与量都需要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进行有效调控,扭转其异化的现象,让预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扮演正确的角色,释放正确的能量。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教学随笔【第四篇】:预习教学随笔

  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预习,有层次性地设计预习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能让学生的预习轻负担,高质量;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预习,真心喜欢预习,踏踏实实预习而不是应付,从而真正达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精彩的教学活动从预习开始。

  一、培养和保护学生预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预习,我们在乎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字词的掌握,格式化的预习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我们是否可以在预习的方式和预习内容上动些脑筋,让学生多点自主选择预习的权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二、预习作业设计的科学与合理性

  1、细化预习内容

  细化内容,使预习有文可依。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少而精”的原则, “面面俱到”只会使他们更加无从下手。

  2、明确预习要求

  明确要求,使预习有章可循。如果预习要求是以题目的形式呈现的,那必须注意题目的针对性,集中性和发现性。有了框架,学生们的预习就更准确了。通过一系列的查找工作,学生们在课前已基本了解课文大概的学习内容,从而大大缩短了课堂时间。

  3、提供预习方法

  提供方法,使预习有模可循。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所以教师在培养预习习惯的起始阶段,要注意提供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指导学生选用合适的预习方法。

  4、因材施教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生的预习要求最好是有所区别,比如说,有四项预习要求,优秀生可要求全做,而困难生则量力而行,做最基础的前两项,多做给予表扬,这样降低难度,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预习中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在预习中我们要多鼓励,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发现大大表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

  三、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

  教师要对预习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光口头布置的作业,而不实施检查,这样的作业等于没布置,学生们十有八九都不会自觉完成。因此,课外完成的预习作业,教师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则必不可少。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认真地考评,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循循善诱,才能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教学随笔【第五篇】:预习教学随笔

  语文教学要想有实效,仅仅注重课堂上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往往感觉到有好些类型的知识不扎实,有好些东西还要去教,也有好些基本功要让学生去练。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其实,我认为,语文要重视课前预习了,很重要。预习中有好多功夫能得到训练,好些能力能得到培养。更何况语文的各种基本功、能力、习惯等是一个漫长的熟悉过程。然而,语文课的预习,并不是只是让学生读读书熟悉熟悉课文、认识几个生字即可,而是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能力上和学习方法上布置任务。着手让学生能有效地预习。这还得从教师身上起步,教师一定设计能使学生主动去读或只有去读才能解答的问题,中高年级也提倡更深入研读。比如:

  (1)通读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即写了谁什么事等)像这样的问题,学生必须亲自去读、认真去读才可答准。

  (2)联系正文和课题。看课题与课文有和关系。

  (3)再读,划生字新词,最好联系语境和上下文理解词语。如果查字、词典也要放在句子里边读边理解。

  (4)提出预习时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学习。

  (5)如果是中高年级,还提倡查些课外书籍等工具来理解课文。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教学随笔》,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sanwensuibi/25417/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