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关思修论文2000字

大学随笔 时间:2022-01-12

【www.cqwcsy.com--大学随笔】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关思修论文2000字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关思修论文2000字

  《关于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基本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核心内容,文中从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目的的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前途。当前,我国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大学生受到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影响,某些腐朽思想的生活方式在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加大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渗透,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淡化。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影响到社会和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应积极探索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

  当前,相当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高职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文化修养教育,只要学生掌握了专业教育所必须的职业技能,能顺利就业就行了。致使理想信念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处境。

  (二)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实际脱节

  当代高职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实践活动、思想价值观和心理素质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当代高职大学生呈现出诸多矛盾性特征。他们渴望祖国富强,憧憬自由、幸福,向往和平、发展,积极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却又害怕社会竞争,逃避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学习知识、掌握生存发展技能有抵触厌倦情绪。反应在价值观上则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现实,价值标准注重实效,人生幸福追求实在,择业观念偏重实惠。其次,在心理素质上,当代高职大学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并存,情感世界多元化,富于多面性。当前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这些新情况反应把握不足,教育方法陈旧,针对性不强,因而实效性不够。

  (三)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单一

  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仍然是教师一言堂,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陈旧,与现实结合不紧密。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不愿意听。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

  (一)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这一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切实改革教学内容。要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要将教学重点放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上,教会学生运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典理论来分析、解释种种现实问题,既不丢“老祖宗”,又能不断推陈出新。②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的要求和学生思想实际,逐步形成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体,适应学科体系及课程结构科学性要求的课程体系。其中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③不断拓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维方法的掌握和思维能力。

  (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服务奉献意识。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检验。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深入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极大地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实践能力,在社会认同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真正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一是进行社会参观考察。二是考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学习新时期共产党人辛勤工作的精神。大学生只有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才能深入到社会中,了解国情,不断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以先进形象为典型,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用先进形象影响大学生行为,要着力引导大学生将理想信念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理想信念教育固然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但归根到底是一个实践问题。一种正确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并继续丰富和发展。科学的理想如果只是空谈一阵便束之高阁,并不付诸实践,那么,无论多么崇高和美好都是没有任何意义。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改善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内在的教育导向、潜移默化的功能,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大学校园里,政治思想工作者和全体教师都要全面地育人,承担起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责任。

  三、结束语

  人总是需要理想和信念的,特别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理想主义并非是徒具浪漫和完美色彩的空想,它是一种激励,激励着大学生面对未来,坚定信念,把自己的现实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生活具有明确的方向,事业具有坚实的基础,使人生绚烂多姿。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热情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国情,始终与党和人民同甘共苦,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8-26.

  [2]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5-1-15.

  [3]徐伯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关思修论文2000字

  【摘要】当今社会,选择将实用主义作为个人人生信仰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选择将理想主义作为个人人生信仰的大学生越来越少。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理想主义者是在不受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原则而实用主义者顺应社会当下的导向和需求,快速、高效地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相比于实用主义,当今大学生坚持理想主义更有助于实现其人生价值,更符合大学求真的本质宗旨,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我们应该提倡、鼓励大学生以理想主义作为其人生信仰。

  【关键词】理想主义、实用主义、自我实现、大学宗旨、社会进步

  20多年前,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一代大学毕业生的理想选择;而现在,到国外去,到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去,到挣钱多的地方去,成为了一些大学生的主流选择。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当今大学生回答“你的信仰是什么”的问题时,66.1%的人选择了“实用主义”。毫无疑问,对于大学生而言,有信仰是好事。但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实用主义当作了个人的指引时,我却坚定的认为,相比于实用主义,让理想主义成为大学生的人生信仰更重要。

  首先明确何为理想主义,何为实用主义。实用主义,立足于实际和现实需求,实用主义者将效用放在第一位,通过判断一件事有没有实际效用来决定自己是否去做一件事。而理想主义,立足于个人高远的理想与追求,理想主义者根据自身的意愿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其根本区别在于,理想主义者是在不受利益驱使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原则,追求信仰。而实用主义者是顺应社会当下的导向和需求,快速、高效地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对大学生而言,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作为世界观,都具有对其短期和长期的方法论的重要指导意义。我认为大学生坚持理想主义更重要,主要是基于实现自我价值、坚守大学宗旨、承担社会责任三方面的考量。

  其一,在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当今大学生坚持理想主义比坚持实用主义更重要。

  1、理想主义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大学生既然选择大学而非技校,必然是希望能够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最终完成自我实现。相比于实用主义盲目顺从社会,把自己培养成最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大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觉察。只有让自己在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拥有自主判断能力,才能真正养成大学生的独立人格,成为健全的人。

  2、理想主义更有助于让大学生面对理想追求道路上的困难。追求理想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唯有拥有足够动力、毅力与勇气的人,才能实现个人的理想,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于个人理想没有足够信念的人能够,能够成就自我。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在面对苦难、挫折时,因为是自己做出的选择,更能够凭借信仰的支撑,在自我实现的路上走的更远。而那些实用主义者,在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面前往往会半途放弃。这是因为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社会需要的人也在不断变化,实用主义者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变化的影响,把精力投入于那些能在短期收到成效的东西,而最终对于个人理想的追求一无所获。

  3、理想主义更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理想实现的成就感。

  在马斯洛人的需求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人自我实现的需求。所谓自我实现,其最基本的要求便应当是实现“自我”。并不否认,推动社会进步也能带给人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但对于这些人而言,“推动社会进步”已然成为了他们的理想与信仰。如果一个人并不热衷于目前所做的事情,就不会为做成目前所做的事情取得的成就而欣喜,惟有人体会过在内心声音的引领下,历经整个道路的酸甜苦辣,才更能体会理想实现的满足。

  其二,在坚守大学宗旨方面,当今大学生坚持理想主义比坚持实用主义更重要。

  1、坚持理想主义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知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实用主义的原则下背离了大学传承知识的本质目的。为了刷绩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选择通选课时不考虑个人需要哪些知识素养的提升,只考虑哪些课程给分相对宽松;为了考试成绩更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考前刷夜复习,但这显然并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仅仅为了第二天的考试,而考试后立刻将内容抛之脑后;大学生们为了让个人简历看起来更丰满一点儿,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工活动,却少了一份平日里对知识的反思。只有自己选择的理想能告诉我们最需要哪些知识,也只有自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学习,是理想主义者对自我的要求,真正实现了大学传承知识的目的。

  2、坚持理想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科研创新。除了希望学生传承先辈优良的知识,大学的宗旨还在于科研创新,推陈出新。众所周知,在科学的道路上,理论通常落后于实际五十年,研究实际比研究理论容易得多。当今许多秉持实用主义观念的大学生,只注重与日后工作紧密相关的学业,只热衷于能即刻投入社会生产的科研,在他们眼中最重要的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论文而非专注于那些大胆、超前的科学研究。他们不再愿意在实验室追求。仅仅将大学作为效用速成的工具显然与大学的宗旨背道而驰;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抛开个人利益与社会效用的纷扰,勇敢的克服学习、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学术才能真正的腾飞,才能真正成大学之大。

  其三,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当今大学生坚持理想主义比坚持实用主义更重要。

  1、理想主义可以让大学生更好的担当社会责任

  青年人是社会各年龄段中最有活力,最具好奇心和富有批判精神的人群。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精英,享受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掌握着最丰富的知识,理所应当的肩负着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使命。当大学生们心心念念于如何更好的顺应当下的社会需求时,哪个群体能替代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批判和反思?当大学生不能再坚持自己的原则与信仰,去追求那个看起来难以实现但社会应当达到的彼岸时,还有哪个群体能站出来引领社会往前走?作为同龄人中8%的大学生人群,推动社会进步责无旁贷,坚持理想主义也应当义不容辞。

  2、坚持理想主义可以让社会多元化发展

  个人的理想有着极其广阔的范围,正如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不同个性不同喜好的人会倾向于确立多元化的理想,这会指导他们在社会中贡献多元化的价值。诚然,社会需求也多种多样,但是因为个人从不同侧面所接收的社会需求的信息有限并且趋同,于是当大家都朝着社会有限的方向发展,而忽视自己的特点,个人的独特性就将被淹没。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其多样性也就很难得到保障了。

  3、坚持理想主义有助于倡导积极正向的社会风气

  当今社会,物质化风气愈来愈盛,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物质生活,这种观念与风气已经渗透到了大学当中。爱面子、讲排场、好攀比等极端实用主义带来的不正之风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人们。我们的社会迫切的需要每个公民,特别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大学生们,拥有远大的理想,给信仰虚空的年代注入一针强心剂。每个个体的信仰选择或许没那么重要,但当整个社会的青年大学生群体都树立了高远的理想时,都有着民族的梦想时,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将会多么强大,我们的社会将多么美好。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今大学生坚持理想主义比实用主义更重要。这并非是我认为实用主义不好,有时候扪心自问,上了大学确确实实有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感受,我们无权去苛责那些将实用主义作为自我人生信条的大学生。只是我发自内心的期待着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这个我们的棱角还没有被生活的刻刀消磨的岁月里,在这个我们最有激情和勇气,最有资本犯错的岁月里,都有一份自己愿意为之不懈努力、付出汗水的理想。唯有如此,当我们老的时候,回首往事,才会不留遗憾;若非如此,我们的社会又将何去何从?

  大学生理想信念相关思修论文2000字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担当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国家高度重视其理想信念教育,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以此坚定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目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急需加以改进和提高。文章结合实际,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具备怎样的政治觉悟、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及价值观念,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碰撞激荡,人们价值观念多元混乱,西方敌对势力图谋不轨,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无疑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把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明了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及方向。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

  就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多数大学生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了解国情民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期待、热情和信心,能充分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确保了党的事业世代相传、创新发展。但受国际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文化娱乐、信息技术等的影响,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念迷茫、理想模糊、观点扭曲、责任缺乏、意志脆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理想信念淡化,政治追求缺失。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及西方国家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金钱至上、急功近利在一定程度上充斥着社会,浸染着大学生纯洁的心灵,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不少大学生不再把国家振兴、民族富强、社会进步作为追求目标,相反却走向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的极端,把“一切向钱看”“当官发财”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不少大学生不问政治时事,不追求政治进步,主动远离政治,认为政治假、大、空,是政客的谋生手段,与己无关。

  2.“三观”发生蜕变,社会责任弱化。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正处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之时,改革开放前所未有,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社会思潮急剧变革,价值取向多元迥异,新旧事物更替变迁,致使心智还不健全和完善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识别力和免疫力,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扭曲和错位,不少大学生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变为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在价值认识上,虽然多数人都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至上,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更注重个人专业学习、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关注个人的健康、幸福、名誉、地位、前途等,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关心不够。对传统观念上的大公无私、淡泊名利、艰苦朴素等不以为然,甚至反感和厌倦。

  3.道德修养削弱,举止行为失范。很多大学生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本化观念的提升,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将是立足社会、赢得竞争的法宝,是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基础,却忽视了道德修养的培育与提高。不少大学生认为,关于道德修养问题,做到遵纪守法就可以了。他们过分看重知识能力对个人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忽视了道德修养、道德品质、道德行为在人生与成才道路上的积极作用,致使一些大学生举止行为失范,不时受到社会的抨击和批判,更引发不少人对教育体制的质疑。网上频繁爆出的大学生虐待动物等新闻和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就反映了这一点。

  二、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一些不良现象只出现在少数人身上,并不是主流,但其对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却不容忽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受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唤起人们的独立、自主、自强、竞争和民主意识同时,也诱发了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二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西方资本主义一些低级庸俗的书刊杂志、音像资料等乘隙而入,侵蚀着大学生纯洁的思想和心灵。同时,西方各种敌对势力不停地对我国实行思想文化渗透、分化及演化,扰乱了一些大学生的视听。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大发展进程中带来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如社会分层现象逐渐产生、社会分配差距日益拉大、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等,这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导致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

  2.学校因素。高等学校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事关教育的好坏。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及说服力。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而我们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忌谈怕谈“利益”,好像一沾上“利益”二字,理想就要打折扣,理想就不崇高了。在这种思想意识的作祟下,导致我们的教育内容以会议文件、领导讲话居多,严重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学生不仅反感,甚至出现逃避情绪和排斥心理。二是教育教学手段落后,缺乏针对性及实效性。时代变迁了,网络资讯发达了,青年学生面临多种学习和娱乐方式,他们的选择性增多了。然而在高校,学生不欢迎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大量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效果,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学手段,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势在必行。

  3.学生因素。大学生是受教主体,其成长环境、学习态度等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呵护,成长环境优越,缺少挫折和磨炼。长期的养尊处优环境,导致他们自我意识强、依赖思想重,辨别能力弱,调适能力差,很容易受不良观念的误导和诱惑。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高等学校不再经历硝烟弥漫的七月,对多数学生来讲,大学学习生活来得太容易,致使一些大学生不懂得珍惜,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除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知识。

  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成效,直接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因此,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建设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提高对高校“两课”教育重视程度,完善两课教学内容与方式。现实生活中,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两课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但是两课教学仍然处于一种学生不重视、部分领导和老师也不重视的尴尬局面。这也许是两课教学与学生的眼前利益不密切有关,如学生升学、出国、评奖、就业等主要参考因素与两课关系不大。但实际上,一名合格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也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水平和足够社会责任感,只看重专业技能而忽视人格修养,只能培养出产业工人而不是事业所需要的人才,如果长期忽视两课教育,势必对我们国家的人才建设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两课教学的重视程度,成立两课教学部(教研组),加强对两课教学工作的领导,专事两课教学调查研究,完善两课教学内容,创新两课教学手段,增强两课教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确保高校两课教学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完善两课教学内容,要求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形式、多渠道地实施两课教学工作,摒弃“你讲我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逐步改变两课教学就是“假大空”的印象。要创新两课教学手段,就必须紧密联系当前事业,对于当前的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两课教师不应回避,而要同学生们一起进行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前因后果,现实情况,科学理性地对待客观事实,以此消除大学生们对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困惑和疑虑,从而做到对所学的理论真懂、真信、真用,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加强社会实践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实践成才。周恩来在谈到知识分子思想进步的基本途径时曾经指出,知识分子的思想进步“通常经过三条道路:一条是经过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实践;一条是经过他们自己的业务的实践;一条是经过一般的理论的学习。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一个人思想的转变常常在三方面都受了影响。但是,一般说来,社会生活的教育作用最为广泛和直接”。社会实践是联结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从书本上学到的马列主义理论,从而转化为内心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社会实践活动为他们开辟了新的更为广阔的教育天地,他们在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了解国情和民情,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来完善和充实自己的人生理念。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做一些实事,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从中拓展自身的全面素质,以使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起来。当前,各大高校都组织有包括暑期“三下乡”在内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强调理想信念的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宣扬正面典型,树立学习榜样,激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理想信念教育阵地。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表达感情、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各类红色网站、各类即时通信工具、博客、微博等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和聚集优势,采用多媒体在内的各种形式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广泛宣传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主旋律,使理想信念教育既脚踏实地又“有声有色”,吸引和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皮坤乾.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及对策[J].福建论坛,2008(6).

  [2]王宣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周恩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1984.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xueshengsuibi/10788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