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初中随笔 时间:2022-02-16

【www.cqwcsy.com--初中随笔】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供大家参考选择。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个部分,从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到地理教学内容要求、技能、情感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构建了中学地理教育的总体框架。《标准》本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一出发点,强调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教学模式。与过去的《地理教学大纲》相比,《标准》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着力于能力的发展

  中学地理教学长期以来主要是强调以知识传播为主,识记材料多,试图以此使学生获得终身够用的地理知识,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是做不到的。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地理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据统计,从1750年到1900年,人类的知识是150年增加一倍,此后是50年增加一倍,而到60年代以后,几乎是每10年再增加一倍。到21世纪,人们则处于“知识爆炸”时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高新技术产业、交通和通信发展等层出不穷,反映在地理教育中所要增加的内容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教学时数和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必须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独立汲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标准》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学生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结论,在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机制中获得发展。

  《标准》在世界区域地理中采用了“一五五”的知识结构,即“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在介绍每一个大洲、地区和国家时,《标准》不要求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城市、交通、物产等一一列出,以至写成一个“地理八股”,而是突出区域特征。例如,亚洲突出“世界第一大洲”,西亚突出“石油经济”,西部欧洲突出“发达国家集中”,日本突出“资源小国、经济大国”,俄罗斯突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标准》要求在“一五五”的整体知识结构中,其内容必须涵盖所列各项“标准”。这种将地理要素散布于各个区域的办法,起到了授人以“渔”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此外,《标准》还提出充分挖掘校外课程资源,建议师生自己动手收集地理信息,制作软件和模型,以丰富教学内容。

  二、突出外显行为目标

  教学目的具有方向性,教学目标则具有操作性,如“知道板块学说”是目的,“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是行为目标。《标准》大量使用“说出”、“例举说明”、“描述”、“在地图上指出”等措词,使地理教师能够把握好教学尺度。《标准》围绕四个方面提出了外显行为目标,即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

  1.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是地理探究学习的开始,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问题,使地理学习注重于过程而不是结论,这是《标准》的一大变化。例如,“通过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这种探究方式有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的维度理解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并且在交流碰撞中获得新的认识。

  2.获得地理信息。考虑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标准》将获取地理信息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在“活动建议”这一栏目中,有从报刊中剪辑资料,从互联网上下载资料,调查当地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等活动。

  3.分析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标准》指出:“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如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再如,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交通运输特点。《标准》将读图、用图作为分析地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

  4.回答地理问题。回答地理问题并不意味着地理学习的结束,因为在一个地理结论中又蕴含着新的问题和矛盾,所以《标准》没有将回答地理问题简单地概括为“说出”、“指出”,而是包括“评价”、“举例”论证,而且在“活动建议”中设计了小组讨论、专题会、编辑小报、拼图游戏、科普报告、绘制图表等一系列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

  三、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是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如将“气压”知识上移至高中地理,各类自然资源只保留水、土地资源作为案例。另一个方面,将一些贴近生活反映当今世界热点问题的内容引进教材,如聚落与环境、国际合作、区域文化。其次是鼓励探究,“实施建议”中列举了“‘角色扮演’及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式学习”两个案例,这两个案例一改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标准》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和手段,把定性评价和定量相结合,弱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以激励学生创新。评价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将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评价的重点,包括对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评价,对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过程与能力的评价。

  2.观察学生对地理科学方法的领悟、运用状况,评价学生的探索性活动水平。

  3.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理图像资料所反映的地理事物,用简略的图表表现区域特征,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

  4.观察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标准》提出了“基于丰富资源的学习”、“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及“互动合作的学习”六种学习模式,注意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的协调与平衡,从而为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打下了基础。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2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各科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版国家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并将掀起一次重新学习课标、理解课标的热潮。本文将针对“《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主要变化,探讨新版地理课标在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广大初中地理教师进一步把握本学科课标的精髓,以搞好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地理学科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新版地理课程标准的三大变化

  1.课程理念更鲜明、简洁,凸显地理课程价值功能

  原“实验稿地理课标”涉及的学科课程理念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共六条”,而2011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将过去的六条理念重新梳理整合为三条,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可以说,这三条学科课程理念紧扣时代脉搏,凸显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在培养公民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文字简洁,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便于教师时刻牢记本学科的三大理念并在地理教学中加以体现。

  2.尊重差异性、不均衡性,重新调整“标高”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且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而国家制定的本学科标准就只有一个。因此,如何考虑标准的通适性问题,是课标组修改地理课程标准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新版地理课标在尊重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方面,重新调整了“标高”,在部分较难内容上,降低了要求,如删除了“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取而代之的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使国家课程标准更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奠定了基础。

  3.标准更具操作性、指导性,令人耳目一新

  过去的实验稿地理课标的一些条目,在行为动词的搭配,要求的具体化、活动的实施等方面,还存在指向性不明确、教学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活动建议”实施困难较大等问题。而新版地理课标针对这些原实验稿地理课标所存在的问题均做了修改,如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修订为“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将“……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的“说明”二字修订为“认识”等。其许多变化之处,令人耳目一新。

  二、落实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高度重视课标,摈弃轻课标重教材的错误认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教学评价的依据,也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因为学科课程标准在内容上通常具有以下一些要素:以学科内最重要的内容且长久不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有利于公民素养的培养,满足学生今后工作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体现时代性和科学性;具有发展性等。可以说,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根本大法。然而,在实验稿课标使用中,许多一线教师片面认为,课标与自己的教学没有多大关系,只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材进行备课并实施教学即可。由于这种错误认识,致使部分地理教师教学盲目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甚至增加课改前老教材中相关的教学内容,仅注重知识传授等,从而加大了教学难度和学生负担,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因此,重新学习和领会地理学科课程标准,是广大一线教师把握地理学科教学目标,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广大地理教师当前专业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重心。

  2.对照课标要求,反思教师自身教学行为

  地理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技能方面有许多具体要求。这既是新课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技术和途径。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地理学也不例外。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一是获取地理信息和资料;二是分析处理地理信息;三是形成结论、成果展示。这其中就涉及地理学科的探究发现法、野外考察法、观察观测法、社会调查法、脑中地图法、文献资料法等。而作为地理学科的地理技能,则是思考地理问题的必要工具和技术,它是地理学了解地球上自然、人文现象和过程的特有方法。具体来讲包括: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等。

  反思目前的地理教学,许多教师仍停留在就地理知识而讲知识的层面上,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仍显得非常薄弱。其原因之一即是没有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缺乏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因为单凭教材难以逐一落实课标所提出的若干学科方法和技能的条目内容。

  因此,只有掌握和领会学科课程标准,才能养成依据课标备课,逐一完成课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在教学中体现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可以说,课标是一面镜子,通过学习和了解课标,发现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这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等。

  3.改革教学评价,发挥课程标准重要作用

  尽管新课程已经推进了十一个年头,但是许多地方涉及的考试内容仍未完全按照学科课程标准来确定考试目标、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这致使许多一线地理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教材,死记硬背教材中那些所谓的重要知识,就能让学生获得好成绩,课标也因此变成可有可无的指南。具体表现为:过分依赖纸笔考试,仅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对平时地理学习的评价权重还非常小等。还有一些地方将义务阶段地理考试纳入了中考,虽然客观上有利于提升本学科的地位及提高本地区将来文科生的高考成绩,但另一方面又拔高了教学要求,将水平考试变成了选拔考试,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地理教师的工作压力。

  要改变评价制约新课程改革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这一现状,需要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研部门,重新认识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的重要作用,正确引导学科教学健康持续的发展。这其中包括:认真解读课标在评价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课程标准科学制定本地本校的评价方案、评价内容及评价手段,使广大一线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学科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培养活跃、负有责任的、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当前,重新学习新版的地理课程标准,将对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从1999年12月至2000年初,教育部组织修改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试用稿)》。并于2000年8月正式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按照教育部的指示,这次修订的大纲生命期为5-10年。也就是2005年之前,要使用本次修订的大纲;2005年至2010年,是使用本次修订大纲与使用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的过渡期。2010年之后,全面使用新的国家课程标准。

      本次修订大纲,积极贯彻全教会的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当补充地理科学的新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新成就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主要修改方面

      1.教学目的的修改

      本次修改在阐述初中地理课程的意义时,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强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是初中地理课程的组成部分,既是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又是贯穿地理课程的基本观点。初中地理课程的功能和作用不仅在于学生学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还要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科学的基本观点,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确定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时,对于地理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德育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含义。

      一一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强调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知识,不增加过多过难的专业知识,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根据社会需要,增加了了解环境变化、人口、资源、发展等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等。

      一一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的确定主要是围绕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除了会读、会用、会绘制外,明确提出观测、调查统计和获取地理信息的技能。但是强调初步掌握,同时不再强调填充地图。

      一一地理能力的培养较之以前更加具体。主要分为:认知能力包括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方面包括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一一德育目标较之原大纲思想教育目标丰富,包括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四个地理学基本观点;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两个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三个观念;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以及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尊重;并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2.确定教学内容原则的修改

      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仍为四项,每项都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了适当更新和调整。具体如下:

      一一第一项根据教育的发展形势,改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强调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坚持“三个面向”,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一一第二项除了人地关系为核心外,增加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认识这两个核心的重大意义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主要任务。组织地理教学内容必须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

      一一第二项除了“广度和深度要适当”外,增加了要有一定的弹性,教学要强调力求实效和不同地区教师、学生有选择的余地。

      一一第四项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明确提出了地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所谓基础性为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和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谓综合性在于展现宽泛的科学和人文背景,加强知识的综合。所谓实践性表现为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的条件,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修改与调整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包括绪论、地球与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包括乡上地理)四部分。将原来的知识要求改为基础知识要求;基本训练要求改为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将思想教育要求改为德育要求。增加了学生实践活动要求。

      基础知识要求保留“了解(知道、记住)”、“理解”、“应用”三个目标层次的划分,将原来在双项细目表内划“√”所要求的目标层次改为文字表述,更为准确和具体。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保留“初步学会”、“学会”两个目标层次的划分,将原来的基本训练要求与知识要求对应列出的方式改为按四部分的一级标题单列的方式表述。德育要求包括的范围比原来的思想教育要求宽,诸如科学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法制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养都包括在内。德育要求将原来思想教育要求列于每个一级标题之下改为在四个部分教学内容之后单独列出的方式,这要求在教学中,根据德育的具体要求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多次结合、反复渗透、不断深化。

      总体看,与原来三年制初中地理教学要求相比,删去需要“记住”的地名156个,删去基础知识要求145项;降低要求层次112项,提高要求层次11项;增加基础知识要求96项。删去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55项,增加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64项。与原来四年制教学要求相比,删去需要“记住”的地名总计157个,删去基础知识要求174项,降低要求层次116项,删去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58项。其他与三年制变化相同。

      具体部分的修改内容如下:

      1.地球与地图

    2.世界地理部分

      新增的知识点主要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的旅游、热带经济作物生产(选学);中亚哈萨克斯坦是最大内陆国(选学);西亚巴基斯坦、以色列的位置、范围,水资源缺乏与利用,以色列的灌溉技术等;北非人民的生活概况、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概况;欧洲部分有欧盟及其组成、欧洲人民的生活概况、德国城市建设特点、意大利东北部新兴工业区、俄罗斯人民生活概况、乌克兰工、农业及分布;北美有北美人民的生活概况、技术创新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意义;拉

  丁美洲有拉丁美洲人民的生活概况、巴西迁都的原因;大洋洲有澳大利亚独占一洲、澳大利亚的居民构成和生活概况;保护地球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方面的内容。

  3.中国地理部分

      新增的知识点主要有:国家管辖的海域,保护领上完整、维护海洋权益,依法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防治水污染的意义,农业结构的变化,农业产业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石油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的分布,高新技术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业的地位,重要的公路干线和高速公路,集市贸易的特点,旅游业的发展,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华北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东北平原商品粮基地形成条件,华北平原粮棉产区形成条件,辽中南、京津塘工业区形成条件和现状,环渤海区域工业发展,南方农作物的分布、水产业特点,长江中下游及三角洲经济发展特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开放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条件,大河源头地区保护和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等。

      4.在教学、编选教材、教学评价和成绩考核中应注意问题方面的修改

      在这方面的修改和调整内容如下:

      一一将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改为注意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使教学中的“双基”、能力和德育的关系更为科学和全面。

      一一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完成学习过程。不仅考虑教,更要考虑如何学。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在“讲授一一听讲”方式外,更多地采取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恰当、有效,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从教学过程的整体考虑媒体的使用,防止用现代化的手段原封不动地表现课本内容,变人的灌输为机器的灌输。

      一一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本次大纲修改的一个重点。在教学要求部分,列出具体的学生实践活动专题,要求在教学中予以落实。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康情感、正确价值观的需要。

      一一仍然规定了三年制和四年制的不同要求,四年制多出的课时应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和选学内容。大纲中不在分别表述。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xueshengsuibi/11503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