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随笔 时间:2021-09-20

【www.cqwcsy.com--初中随笔】

  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初中语文教学自然也不能简单化为知识点的教学,而应该着重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具体而言就是“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语言建构和运用,也就是说话和写作方面的问题。要求我们培养的初中生,不仅要说对写对,而写还要说好写好。相传一个农民起义领袖,打下江山后,两个曾经在一起扛过活的工友前去找他讨要好处。其中一个说,老伙计,还记得吗?想当年,咱们一起给人扛活。在西北地里锄地,地头吃饭时,不小心把瓦罐子弄洒了,饭汤流了一地。我们喝不到汤了,只好把洒在地上的豆吃。如此这般的套近乎,使得在众多下属面前的农民首领倍感尴尬,自然达不到预期目的。而另外一个人则这样说:大王您好!您还记得吗?想当年西北来征兵,打破冠(罐)州城,跑了汤元帅,活捉窦(逗)总兵。一番豪言壮语下来,把区区锄地小事,说的惊天地泣鬼神,辉煌壮烈无比,结果可想而知。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说法,效果大不相同。这就涉及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思维发展和提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思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三大使命和三大法宝。思维发展和提升,自然包括初中语文在内的教学使命和法宝之一。我们初中语文老师通过具体的文章,教授孩子什么倒叙法,什么悬念,点滴渗透发散思维等,从而把我们这个东方大国几千年所积淀的智慧和文化底蕴传承给我们的接班人,从而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终极使命。

  东方式思维或中国式思维,是独特的,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还是这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同样一句话,断句不同,意思迥然不同。不读有偶,重庆谈判期间,有一个国民党记者攻击共产党人说,给你们打交道,简直是对牛弹琴。周恩来机智地回应道:对,牛弹琴。引得现场哄笑一片。大道至简,东方思维,中国智慧,其奥妙可见一斑。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进军过程中,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民族品牌,出精品已提上日程。培养孩子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自然不可避免地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的初中生才称得上在语言艺术方面登堂入室了,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希望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打造出精品。难能可贵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及评论大家金圣叹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佳话。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把当时的中学语文课文都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叙述下来,他们无疑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与鉴赏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性。具体到初中语文教学,可谓任重道远。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环环相扣,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把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逐渐展示了出来,令人欣赏不已玩味不已,自然我们的使命感也越来越强烈。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何谓“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我认为所谓“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可提炼为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

  语文关键能力就是语言能力,一个人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我们就可以说此人具有很强的语文素养。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思维能力可整合到语言能力中,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如果一个人语言条理性强,语言深刻犀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具有条理性和深刻性。如果某人语言混乱,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我们就可以说此人思维混乱,没有条理。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是思维的外在特征,它们俩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可整合为人文修养。如果说语言能力是语文关键能力的话,那人文修养就是 语文的必备品格。人文修养为语言能力导向,为语言能力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二、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1. 扩充阅读量

  阅读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在日常教学中怎么重视阅读呢?

  第一,要重视课内阅读。课内阅读首先是指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是编者精心选编,大多文质兼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细心品味,化人为己。

  关于教材阅读我有一个建议:切忌泛泛而读,要抓住一点,深入开去。譬如读《李时珍夜宿古寺》,就让学生领悟环境描写的妙处;读《烟台的海》,就让学生学习打比方,描写一处的风景;读《第一朵杏花》,就让学生练习人物提示语的运用。如此长期坚持,学生必然收益颇丰。

  第二,要重视课外阅读。《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周国平先生在《假如我是语文教师》一文中指出:“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一个读的习惯,一个写的习惯,这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第三,要重视个性化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趣味与倾向。女孩好美文,男孩好科幻,幼年好童话、神话,少年好现实侦探。我们应鼓励学生不同的阅读趣味,不要阻止,不要扼杀,在鼓励中,在欣赏中,逐步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培养多方面的阅读兴趣。即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狭窄,也应尊重和鼓励。

  2. 扩充知识积累

  阅读是吸收,也是积累。但我这里强调的积累是指经典诗文的积累,是指背诵的积累。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我宁愿背下一部诗集,而不愿泛泛地阅读一百部诗集。因为泛泛看过的诗集终究是人家的,而背下的诗集则成为自己的了。我打个比方,看过的文章,就如在饭店看过的美食,仅仅饱眼福而已,而背下的诗文,就如吃下的美食,会变成你精神的营养,滋养你终身。

  3. 积极思考,认真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布莱希特说:“思想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人因思考而伟大,人因思考而快乐,人因思考而成长。但是,纵观当下语文课堂,假问题、浅思考、不思考现象,比比皆是。好的课堂,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有效思维的长度,有价值思维的厚度,深度思维的力度。

  三、对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建议

  1.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起点,是指教与学的起点。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尤其是在当下网络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了,他们不一定知道得比老师少。如果教师仍然从零起点教学,必然挫伤学生的认知尊严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语文学科太“小儿科”了,没有学习挑战的乐趣。怎么做到“起点高一点”呢?我们的经验是学习前置,让学生课前研学。老师事先设计好“研学单”,让学生课前充分地研学,课堂教学的起点自然提高,学生真正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感悟走进课堂,在课堂和老师平等地对话交流。

  2. 宰相肚里能撑船。小学语文课文选文95%以上均是白话文,白话文的特点就是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无须“细嚼慢咽”。而传统语文课堂往往一篇课文要教两至三课时,少慢差费。其实我们的前辈、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早就探索出一条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别人一学期学20几篇课文,她一学期教95篇课文。事实证明,这经验行之有效,完全可能!如何容量大一点呢?方法有:其一是主题阅读。围绕一个主题,教一篇带几篇,突出主题理解;其二是文体阅读。围绕某一文体,教一篇带几篇,突出文体特色;其三是写作阅读。围绕写作技法,教一篇带几篇,突出写作方法。

  3.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但是,我们语文学科常常忽视这一原则,因此才出现学生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不上语文课,都没有多大关系。好的课堂一定要有紧张的智力生活,这是符合脑科学的规律的。大脑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喜欢挑战。新知对人脑天然有吸引力,有魅力。当新知有挑战、有刺激时,大脑就处在兴奋状态,脑细胞就被激活,思维就得到发展了。当然,难度是相对而言的,大部分同学经过思考,经过碰撞,经过交流,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能够解决的,就是合适的难度,这就是“儿童的难度”。为此,教师在备课中选择合适的文本,设计有思考性的问题至关重要,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艺术。

  4.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视野宽一点,教师的课程内容视野要开阔一些。吕叔湘先生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老师,既要关注教材文本,也要关注课外文本;既要关注唐诗宋词,也要关注国学经典;既要关注古代神话,也要关注现代绘本;既要关注中国童话,也要关注世界儿童文学……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外延就有多辽阔。教师的课程视野,影响着学生思想的视野,我们的语文课程要向四面八方打开。

  5. 让课堂成为游戏场。教学是否有趣味,直接关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态度。我曾经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教学最欢迎。学生欢迎度最高的教学是风趣、幽默、好玩、生动。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好玩。”好玩,就是把教学上升到艺术的境界,上升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上升到乐学的境界。梁启超先生在《学问之趣味》一文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让知识变得好玩,让课堂变得好玩,让教学变得好玩,让语文变得好玩,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师终身追求的境界。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教育也日益被重视,初中语文教学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那么,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我们的初中语文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让语文学科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等一系列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上日程。

  《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初中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是人文性、民族性、工具性的结合与体现。当然,这三方面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交叉的。

  初中语文作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其目的就是基于学生未来发展,这构成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需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础,以语文科塑造人的独立品格与所需能力为基础。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知识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性,更多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语文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以人为主,以生为主,《新课标》中不再以单纯的字句段、听说读写的硬性指标为教学目的,而是以学生的品德教育、素养及能力的提高为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学校经过积极地探索和研究, 形成了“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总结成果、交流展示”、“学生质疑、教师点拨”、“拓展延伸、提高能力”、“巩固练习、完成目标”、“学生小结、教师反思”的“少教多学式七步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导入新课、自主学习”以学生自习、预习为主,提高了学生的搜集资料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讲授新课扫除了障碍;“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则是対没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共同研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能力;“总结成果、交流展示”是対小组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进行汇报展示,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口语或书面表达能力;“学生质疑、教师点拨”是対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教师完成解疑;“拓展延伸、提高能力”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巩固练习、完成目标”是対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小结、教师反思”是対一节课的反思与总结,是学生学习的小贴士,是学生对课堂的再思考。

  “少教多学式七步导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愿,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现在的主动学习,从原来的部分学生学习变成了全员参与课堂教学;而课堂也从沉闷走向了活跃,从各行其是变成了热烈地讨论。使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改以往教师一人讲、学生若干听,在校做作业、回家就是玩的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我校的语文教学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同时,初中语文教学包含了很多的国学成分,国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传承的源动力。中华历史悠悠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从结绳记事开始就大不同,甲骨文、钟鼎文、大小篆、隶楷魏草行……从造纸术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华夏文明一代代传承。这不仅仅是一种文明,更是一种华夏的精神在传承!有一句老话“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没有国学就没有中华民族未来的光明!国学是每名学生的必修课,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

  其实,说到底,初中语文的最核心的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及素养,教会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使语文学科真正地成为学生的母语、工具学科。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xueshengsuibi/8509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