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时间:2021-09-01

【www.cqwcsy.com--读书心得】

  《未来学校》是关于教育将来会怎样的预见之书、畅想之书。以下是中国文库-教育资源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未来学校》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今天读完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颇为感触先生对教育变革的大胆畅想。(主要是还暗暗窃喜了自己在几个月前还未曾读到该书时,乱写了一个《安老师对未来教育的胡思乱想》,内容方向上与专家的构想竟然沾了些许的边边啊,内心激动荣幸不已呢!)作者针对当下诸多教育痛点,对未来教育趋势做出了预判: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所取代。同时,他以八个关于未来学习中心的问题,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构想,或者以朱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是“对教育‘应当如此’的思考;对未来教育的预测与展望;对教育‘肯定如此’的合理预期。”

  现代学校制度,是人类伟大的创造。它的普及性,把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知识用高度浓缩、集约化的方式,按照学科专业分门别类地传授给未成年人,高效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同时,现代教育制度也有自己的内在缺陷,效率为先的工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年龄相同但个性迥异、能力水平不一的人在同一个标准下被要求整齐划一,个性得不到张扬,潜能得不到发挥。于自己亲身体验而言,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也会感慨课堂的状态经常是——早已学会的孩子索然无味,一部分孩子懵懵懂懂,一部分孩子若听天书。而我们很多时候干的事情就是“把跑得快的拽着让等等;把跑不动的生拉硬拽强行拖着跑”。以前跟同事聊到过,窃以为分快慢班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它不符合当下教育理念,在此也就不拿出来细说了。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许多变革,教育的变革也呼之欲出。我认为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就是提前对未来教育的一次有效地尝试吧。朱教授在书中描述到:未来学习中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打破了学校固定场域的形式,打破了现行的教学模式,没有固定教室,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学制,更没有年龄的限制。至此后,教师仅仅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既是教练,也是陪练。学习回归生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适合他自己个性化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的“以学生为中心”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号层面吧。混龄学习,能者为师,跨区域、时间学习,终生学习。知识掌握开始从目的走向手段,学科课程开始从分化走向综合。教育不再是培养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拥有者,而是能运用知识去探寻新知和创造的人。学习内容个人化、定制化,自己能决定学习的内容、进度,真正进入“以学定教的个性化学习”阶段。人机混合学习和合作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学分银行”制度改革评价体系,家长深度参与教育全过程……社会每天都在飞速地发展,我真的想象不出未来学校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我坚信的是传统学校已经进入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衰亡期,无论是否期待,无论是否做好准备,那一天一定会到来。朱教授在书中说“以未来照亮现实,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所以,即便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老师,我们也许也可以做点什么来直面未来,拥抱未来。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启发我对现下的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1.仅仅设想:曾记得哪个专家说过: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游戏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游戏的“及时反馈”,孩子很容易有成就感,所以很有吸引力。那么,我们的数学教材是否可以变得更加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比如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学习解锁每一个知识“关卡”,再获得下一级学习任务。孩子们的学习就跟打游戏一样,一路打怪升级,及时反馈。教材的每个知识点旁边都附有二维码,对于有困难的学习者可扫码提供讲解或帮助,这个貌似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呢。

  2.可能落实:“学分银行”在我的数学科目中尝试推行。希望以后不再以一张期末试卷来评判一个孩子一学期的数学学习,而是能更加客观的看待一个孩子几个月的数学学习状态。可通过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成效等多方面来累计。例如一次作业全对累计1分;向老师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累计3分;一次测试95分以上累计5分;一次“M king ”或者“M queen”累计5分等等,期末考试成绩也仅仅作为一次测试累计到自己的学分银行中。具体参与累计分数的项目还需再细思考。如果期末非要给家长反馈一个分数的话,学分银行累计分数前五名的孩子均视为100分,其余人的分数等值换算即可。特别解释一下“M king ”和“M queen”的意思和产生来源。在以前的教学中,到了中高年级,我经常会给我的学生自己讲题的机会,我会经常给他们说:“你会做题都不算牛,真正的牛人不但会做还会讲题。”因为我一直觉得小孩子能将自己的解题思路用语言有条理地讲解出来,在数学学习中对他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倍增的。所以打算今后再尝试一周布置一次讲题比赛的家庭作业。布置一个题目,家长配合录制孩子讲解该题目的小视频,上传至班级群。每人还需点评3个同学的讲题视频,获赞最多的孩子就是本次比赛的King of Mathematics或Queen of Mathematics。

  当然,很多时候一些想法仅仅是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真正能落地的受到很多客观现实的制约。但我经常仍旧愿意去乱想,去试试,哪怕一点点呢!读朱教授的这本《未来学校》,我得到疗愈,不再为自己是个空想家而感到羞耻,因为他说——“我们只有把指向未来的美好心愿,倾注到当下的生活中,落实到点点滴滴的言行之中,才能创造无限美好的今天。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新,一人又一人的行动,新的美好万物,将会因此而来。”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在传统学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基本的教学用书。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来编写的,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在传统学校,我们往往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学生“读透教材”,以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习体系坚如磐石。一本教材走天下,弄懂教材考不怕。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演变为以教材为中心的学习。

  教材固然重要,未来学习中心也会有相应的教材,但是不会像现在这样用统一的教材。现在的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编写的,教学 大纲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确定的。它规定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衡量的是学生有没有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总的来说,还是以知识为中心,以考试评价为手段的教材运行体制。这样的体制对于掌握基础知识有积极意义,但是对于创造探索就显得不够了。

  过去我们采用过“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和使用体系。这样的体系对于鼓励教材创新迭代、提升教材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是,也出现了一些乱象,所以导致现在规定全国部分人文学科使用全国统一教材。但是,从提高教材质量的

  角度来看,还是应该强调国家教育基准,规范课程标准,强化教材审查和质量把关。因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达到基本标准和通过考试评价,更是为了学习得更好、更丰富、更有趣、更有挑战性,所以应该有不同程度、不同个性、不同挑战级别的教材。

  从国际经验来看,要保证一个国家的教育品质和教材质量,需要有一批一辈子从事教材研究与教材编写的专家。在许多发达国家,一本教材往往不断修订,先后达十几个版次、几十个版次,甚至几代人接力编写,这才确保了教材质量和教育品质。

  《未来学校》读书心得

  《未来学校》是我阅读的一本书,由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所著。

  学习中心跟我们今天的学校不一样。

  今天,每个学校,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孤岛。每所学校都是相对独立地自己办学,完全实现自己的封闭性内循环,本质上它不需要和外部世界进行更大的联通。

  但是,未来的学习中心不是这样,它可以是网络型的,也可以是实体型的。这些实体型的学习中心,有的是从现在的学校转型而来的,有的是从现在的各种培训机构、社会教育机构转型而来的。

  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是孤岛,而是彼此连接的环岛。未来的学生,不是像现在一样只在一所学校学习,而是在不同的学习中心学习。

  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未来的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个中学生,甚至一个大学生,他可以在这个学习中心学习数学,在那个学习中心学习艺术,然后在另外一个学习中心学习科技,而且学习中心可以是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的。

  新教育实验在全国有4000多所学校,我们选100所学校,作为新教育共同体的学习中心,这100所学校中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非常强的特色教育资源和非常有代表性的课程,我们新教育共同体的学生,在这些不同的学习中心之间游学选修。

  这样,我们首先从学习空间上,就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概念

  未来,清华大学的学生,可能是在清华注册入学,但是可以在全世界的大学、不同的学习中心选择课程,可以选北大的文学课程,哈佛的幸福课程,麻省理工的电子学课程,等等。

  只要是学生需要的课程,就允许他去不同学习中心学习。各个学习中心的课程,经过认证机构的认证或者学习中心的许可,可以互相承认、互换学分,学习中心将不受时间、空间、机构的限制,时时处处提供各自的教育资源,学生随时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全天候的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dushuxinde/81439/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