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石油员工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心得体会 时间:2024-02-03

【www.cqwcsy.com--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油员工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石油员工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20_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这场收官之战能否打得赢、打得漂亮,关键在干部队伍建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为从事基层党组织管理、党员管理、干部管理的组工干部要切实当好“三种人”,在政策宣传、致富引领、清正廉洁中下大力、出真招,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坚定信仰,当好政策红利的讲解人。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得怎么样,事关党的形象。政策落实得好,党在群众心中就有威望;政策落实得不好,群众就会在背后戳我们的脊梁骨。眼下,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期,各类扶贫政策也铺天盖地涌入基层,为了让这些惠民政策切实落地生根,认真研读各类政策红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折不扣抓惠民政策落实。同时,脱贫攻坚政策大都语言严谨,只有组工干部将书面语言“沾点土”“接地气”,才能将其转化为群众一听就懂的语言,确保政策红利送到每一家,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敢于担当,当好脱贫致富的开路人。脱贫工作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组工干部把责任担当贯穿脱贫工作全过程,积极主动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不移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首要大事、重中之重来抓。组工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苦干实干,以自身作示范,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点燃贫困群众致富热情;组工干部要坚定信念,凝神聚力,真正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沉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带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找到符合当地发展的新路子,帮助贫困群众拓宽致富渠道,真正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当好“开路人”。

  严于律己,当好清正廉洁的明白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组工干部必须要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严防掉入“围猎陷阱”、避免“后院起火”。组工干部心里要始终装着群众,忠于人民忠于党,以坚定的信念、优良的作风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走实走深。要自觉抵制吃吃喝喝、吹吹捧捧、松松垮垮的工作作风“顽疾”,严防“四风”反弹回潮,用坚决查处不正之风、贪赃枉法的决心来赢得群众的拥护,树立清正廉洁、清爽干净的良好形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第二篇: 石油员工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宁德市委书记期间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共29篇,121千字。全书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观点和方法,如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等,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思想深刻、篇章隽永、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正如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为此书作序时说的:“虽然习近平同志已调离宁德,但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肯定会对继任者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刚拿到这本书,书的作者、书的名字都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今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而“贫困”两个字对一个从农村出身的我,从某种程度来讲,它伴随我的童年,代表我的过去,见证我的成长,摆脱贫困是我从小的梦想,我奋斗的动力,我追求的目标。对于一个在贫困县成长的我来说,深刻明白着“贫困”是什么;对于一个在贫困县奋斗的公务员来说,更理解“摆脱贫困”有什么实际含义;对于一个致力于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来说,更需要认真琢磨“摆脱贫困”的具体实施措施。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全新的书,这本书确实让我触动颇深,引发我对自己身边现实存在的一些思考,值得学习的一些实践真理。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主旋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通读《摆脱贫困》一书,从1988年9月的《弱鸟如何先飞》到1990年5月离开宁德的赠言《同心同德兴民兴邦》,短短不到2年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用12万字29篇的文章来阐述如何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让闽东地区摆脱贫困,实现困境突破,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同志懂得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从经济理论到发展经济的实践中去实现闽东经济发展,能从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理论的观点、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的水平和效益。比如,他提出“弱鸟可以先飞”的论断。他说弱鸟可能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而闽东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关键在于农业、工业这两个轮子怎么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发展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色的“一村一品”产品,如在文章《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说道,畲族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外力的帮助和推动,更需要内在活力的启动。要让畲族这个特色的民族形成独特的经济发展产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想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加强宏观调控,必要时运用行政手段,国家行政机构强制干预,直接调节。比如《提倡“经济大合唱”》中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但都要服从党委和政府的指挥。大家都要围绕着经济工作这个主旋律齐声合唱”,他还说:“经济大合唱,有很强的艺术性,既要讲合唱的规律,又要讲合唱的技巧”。这些论断和观点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经济发展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经济发展的独特见解,值得我们深思。

  (二)政治建设不可缺

  政治建设指执政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在政治方面所进行的工作,即指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正确制定党的纲领和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路线,正确制定与此相适应的各项工作方针政策,并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确保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使全党步调一致地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也是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在《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一文中,写道:“闽东的发展,离不开人大工作”。的确,人大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呼声。要想把地区发展起来,必须提高对人大的认识,必须处理好党委、人大、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执政党、权力机关、执行机关的关系),充分发挥出人大的职能作用,同时人大也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议事水平,进一步发挥全国权力机关以及地方权力机关的作用。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为人民服务通过行使其职能来实现。政府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同时要依法行政,接受监督,才能确保为人民谋利益,才能真正的树立政府的权威。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全部活动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群众》一文中,习近平同志实事求是,联系贫困地区发展的实际条件,总结出发展的最根本是:一靠党的领导,二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密切联系群众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使命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并坚持的优良传统作风。《把心贴近人民——谈新形势下领导的信访工作》一文中,依然强调干部要到群众中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密切联系群众。所以干部作为执行机构的执行者,提倡干部要练好密切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走群众路线,扎实地为人民服务,接受最广大群众的监督,从严治党,为人民办实事,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使广大群众从中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更加真心实意地拥护党、热爱社会主义。而政府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为官一场,造福一方》中“桥与路”就是要求领导者要为人民服务,心系百姓,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在“行动之上”则要求要敢为人先,敢于冒一定的风险,不吃别人嚼过的馍的实践之风溢于言表。而在“清廉从政”中则要求党政机关要保持廉洁,因为这个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只有把心贴近群众,以百姓心为心,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团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应该说,书中的每一篇都饱含着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和赤诚的爱。

  (三)文化建设加强软实力

  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文化建设本身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在《闽东之光——闽东文化建设随想》中,习近平同志说道:“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的内容很多,有一个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还要联系实际,闽东主要是畲族文化,要挖掘出畲族的民族文化特色,还要通过现代的传播工具来展示地区文化的特点,让群众喜闻乐见。而《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就是从传播工具上来弘扬传统文化,这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比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知识水平,要严于律己,遵守职业道德,也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而且抓好新闻这一块还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监督行政机关,搞好舆论引导,弘扬社会正气。

  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中,习近平同志总结出了宝贵的三条实践道理:一是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二是正确分析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和现实;发扬成绩,纠正失误;调动积极因素,转化消极因素。三是正确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中“破”与“立”的关系,的确是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而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立足于地区的实际,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贯穿于脱贫致富的整个过程,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建设物质文明,也可以改造主观世界、建设精神文明。

  古人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也是摆脱贫困的一条路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问题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钱。习近平同志谈到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教育事业;还要适合当地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扫盲工作。细读此书,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任职宁德期间就高度重视文化自觉和价值重塑,他还前瞻性地强调,脱贫致富既意味着大力发展经济,把人民从物质匮乏约束中解放出来,也意味着要牢牢把握文化领导权,推动价值重塑,把人们从物质的崇拜中解放出来,在双重意义上克服人的物化现象。这些跟我身边的现实存在有着莫大的相似点,值得我深思并加以学习。

  (四)哲学思维贯穿全书

  《摆脱贫困》一书生动记录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丰富历程。省委书记尤权指出,“书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理论营养和哲学内涵,尤其是书中所展现出来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彰显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以及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典范”。在习近平同志看来,脱贫致富不能陷入就经济谈经济的形而上学立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在思想和精神层面来寻找物质贫困的根源。

  在《新形势下闽东财政经济的辩证观》一文中,习近平同志的哲学思想遍地开花,充分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理性的哲学思维。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整理和部分的关系。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处于主导地位,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而部分又影响整体,要求我们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个部分,国家财政作为一个整体,处于主导地位,当然也影响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所以习近平同志深刻地认识到了闽东这个全局只能服从全省乃至全国这个全局。如果需要牺牲局部的利益,还是应该乐于承担,不该向上伸手的不伸手,可以少向上伸手的就少伸手,原则上只能自行消化,不能有依赖思想,这就是为我们树立了全局观念,也是要发展好局部的有志气体现。

  在《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关于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问题的思考》一文中,同样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搞好民族工作,为促进民族大团结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脱贫致富的伟大事业中,少了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奋斗是不行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民族大团结这个整体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富裕就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繁荣与富裕。

  同时,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消沉。在《把握住新的机遇》一文中提到要淡化“贫困县意识”,习近平同志就提倡要振奋精神,淡化“贫困县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才有利于继续扎扎实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摆脱贫困,不能寄希望一下子抱一个“金娃娃”,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踏实奋进,用高昂的姿态走向发展的道路。

  书中所倡导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理念,历经岁月洗礼而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值得我们长期坚守,整本书都闪着哲学理性的光辉,使得摆脱贫困有了哲学理论的指导,并且还能通过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理论的真实性,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读《摆脱贫困》一书,可以看出习近平倡导和坚持用辩证法办事的传统由来已久,值得我们好好深思并加以理论实践。

第三篇: 石油员工学习《摆脱贫困》心得体会

  20_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收官之年遭遇新冠疫情疫情影响,各项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这个时候内蒙古自治区宣告全面“摘帽”,不仅意味着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注入了信心和力量,激励着全国上下继续谱好“三部曲”,奏响战贫“最强音”。

  谱好“前奏曲”,奏响战贫“统一思想”之音。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奏”。受疫情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有所动摇,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谱好“前奏曲”,为战贫奏响“统一思想”之音,铸造脱贫攻坚思想合力。一方面,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决胜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如期兑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只有不断绷紧“责任弦”,努力为之奋斗。另一方面要不断为党员干部鼓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胜之年又叠加疫情影响,确实让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我们要看到,许多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已陆续被我们攻克,最终的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谱好“协奏曲”,奏响战贫“合力攻坚”之音。脱贫攻坚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单兵突进都完不成任务,唯有谱好“协奏曲”,上下齐心,凝聚合力,才能夺取全胜。现在脱贫攻坚已到了决胜阶段,对于最后的硬骨头和疫情带来的挑战,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攻坚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根据攻坚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政策举措,确保政策接地气;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脱贫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坚定信心、顽强奋斗;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都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要提升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其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摒弃“等靠要”等依赖心理,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谱好“变奏曲”,奏响战贫“争分夺秒”之音。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疫情期间,一些扶贫项目停工停产,一些贫困劳动力无法就业,对脱贫攻坚的进度产生了影响。如今,各地正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我们一定要趁机谱好“变奏曲”,加快脱贫攻坚的速度,千方百计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要按下扶贫产业发展的“快进键”,抢抓春耕时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扩大产业规模;要加紧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增加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对未摘帽的深度贫地区,要快速发起最后总攻,快速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对已摘帽的要抓紧巩固脱贫成果,切勿松劲懈怠。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我们一定要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努力啃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fanwenwang/314954/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