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三年级科学树和草教学随笔

一年级教学 时间:2019-12-17

【www.cqwcsy.com--一年级教学】

  导语:小草与大树一样,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有着与其他生命同样的特征,从而指向生命体的特征。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三年级科学树和草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三年级科学树和草教学随笔【第一篇】:《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大树和小草》是新教科版三年级植物单元第三课,是在学生观察了校园的树木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校园的植物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对大树了解更多,所以,本课我主要是对“小草”的观察。

  教材要求的是观察狗尾草,那我是不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修改呢?我想是可以的,所以我要求学生在教材第8页“我观察的狗尾草”观察表中如果观察的是别的草就可以写上相应草的观察记录。这样,充分结合了我校的实际情况,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观察的对象,使观察活动得以有序进行。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课堂上如何把教案与实际讲课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在不断的磨合中去体会,科学的观察就要先从学生自己的记忆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有可能是符合科学观察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就要我去发现,如何能快速简便地去发现呢?我就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回忆在书上第8页“我观察的狗尾草”空白栏中画下狗尾草或三叶草等小草。

  等学生们都画完之后就很容易地能引导出他们对狗尾草或三叶草等小草的认识,并分析出特点,我只需给他们作出指导即可,特别是有些学生还能说到象狗尾草之类的小草很容易折断,我就能和很轻易地将他们向“草质茎”与“木质茎”上引导。然后再让学生到校园去观察,这样,学生的观察更具有目的性。同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观察内容不同,使得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时候,更充分。

  而此课的维恩图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该从树和小草的相同入手还是不同入手,我个人觉得对孩子来说大树和小草是有很大差别的,从不同入手便于孩子们的掌握,而让学生明白草质茎和木质茎的区别、一年生与多年生等区别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容易地区分,并会在维恩图中写上他们认为大树与小草不同的地方,这时再让学生想想相同之处,如生活在土中,要阳光和水,会释放氧气(光合作用)等,就容易多了。教学难点也就轻松突破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比较恰当的使用了教材,与学生一起,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不过,在下次教学中,对象狗尾草那样,校园没有的植物,最好还是由老师提前准备一点,好让学生认识,效果会更好。

  三年级科学树和草教学随笔【第二篇】:“大树和小草”教后记

  自任教以来,从来没有担任过“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这个学期算是第一次与“科学”来个零距离的接触了!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大树和小草”一课时,在学生观察常见的小草一环节中,由于校园里刚好有许多的“狗尾草”,因此,选派了班级中几位学生临时去找了几枝狗尾草,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近距离的观察,学生乐意融融,并且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狗尾草的特点,最后形象地用简图将狗尾草的样子画了下来。

  通过创设实物观察的环节,从学生那神情专著的表情,侃侃而谈的表现,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让学生近距离地、实际地进行观察,他们会独立地发现你所意想不到的知识,会表现出你所意想不到的专著,会感受到你所不能传达的体会。

  我心想:从今以后,只要是可以采取近距离观察教学方式所能做到的事,我一定尽可能地去创设,让孩子在独立观察的作用下完善知识结构,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三年级科学树和草教学随笔【第三篇】:《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大树和小草》是植物单元的第三课,经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有了一定的理解,对观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

  这一课从原先观察的高大的树木转向观察路旁矮小的小草,同样也会有一番新的发现。一般来说,学生对高大的树木都会有较深的印象,我在让学生说说校园里看见过的植物时,他们一般都会说到各种树木,而对于地面上矮小的小草,关注并不多,很多学生叫不出任一种小草的名字。书上第8页介绍的四种小草其实都是我们平时常见的,但不一定都观察过。狗尾草、蒲公英学生一般都认识,车前草、黄花酢浆草见过很多学生见过,但叫不出名字。

  在对于狗尾草的观察中,学生能够很好的抓住狗尾草果实的特点来描述,对于“一年生”的概念也能很好地理解,而且也很容易抓住主要特征把它用简图画下来。

  比较大树与小草时,需要根据大树与小草的特点,利用维恩图归纳出相同与不同之处。维恩图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他们来说,有点难度。不过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也可以完成对科学概念内涵的梳理。小草与大树一样,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有着与其他生命同样的特征,从而指向生命体的特征。

  三年级科学树和草教学随笔【第四篇】:三年级上册科学《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的树木,并有了初步的观察方法,所以在上课前用迁移法引导学生观察小草就非常自然。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一是观察小草,二是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异同。教材选取狗尾草为代表,重点观察其茎和果,其间可用列举法说明木质茎和草质茎的区别,也可自然得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名称。然后通过与其他小草的比较,得出小草茎细、植株矮小、质地较软、土壤中的根细而浅的共性,为维恩图作铺垫。

  提供实际材料进行观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因为根据学生的记忆,有的知识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这就要求实际观察,学习本课提供狗尾草和樟树枝条,对比较草质茎和木质茎尤为重要。

  维恩图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它的作用是梳理同学们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异同时,因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对小草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很容易得出大树的特点。教师要重点引导得出相同点,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如都是有生命的,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等,从而达到本课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三年级科学树和草教学随笔【第五篇】:《小草和大树》教后反思

  课文《小草和大树》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生活压力下,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的逆境里,不但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终于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共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

  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文末的“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纵观全文,题目除了以上两个意思,还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我们现在都是“小草”,将来可以成长为“大树”——栋梁之才。那我们从夏洛蒂身上应该得到什么启示呢?

  题目的深刻含义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私下认为,只有在深入解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才可能感悟到将之作为题目的原由,放在初读,并引出文章的大体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实在不妥。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xuesuibi/38805/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