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小班下生活操作区教学随笔

小班随笔 时间:2019-12-17

【www.cqwcsy.com--小班随笔】

  导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班下生活操作区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小班下生活操作区教学随笔【第一篇】:幼儿园“感知生活区”的设置

  感知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2-4岁的婴幼儿正处于感知能力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时期,运用视觉、听觉、触摸觉等来充分感知外部世界是幼儿的一个重要认知特点。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婴幼儿具有按自身大纲学习的显著特点,即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满足于过程,不太注重结果。因此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在随意的摆弄探索中不断感悟和积累经验是小年龄婴幼儿学习的重要特点。

  幼儿的感知体验依赖于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幼儿不仅能感受到各种事物明显特征,诸如冷热、粗细、软硬等,更能在摆弄的过程中获得与分类、比较、排列、堆叠等有关的经验。在获得多种感知经验的同时还获得许多操作经验。感知操作区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他们的动手兴趣,也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感知操作区对推动幼儿思维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感知操作区的环境创设

  环境是幼儿最好的、最自然的启蒙老师。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儿童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从而启动智慧之门,还能引导孩子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托小班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经验积累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环境和事物的模仿、摆弄。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幼儿积极行为的作用。只有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发展性的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的环境互动着。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良好的环境更是幼儿的良师益友。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营造与家庭氛围类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这是托小班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感知操作区的环境还应具有生活化、游戏化、隐性化的特点。

  1、生活化的环境

  幼儿感知经验的获得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着直接的联系,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符的生活化环境,有利于促使宝宝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模仿,摆弄、操作,在再现生活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游戏化环境

  婴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创设游戏化情景是吸引他们参加活动的前提。赋予感知操作区以特定的游戏场景,让幼儿在一定的活动场景中主动地、自主地参与活动,积累基本经验,发展各种能力。

  3、暗示性环境

  将教育目标物化在环境之中,是幼儿区域性活动的一大特点。环境在区域性活动发挥着暗示活动主题、活动规则、活动方式、渗透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的作用。

  二、感知操作区的基本材料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2-3岁幼儿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环境和材料为依托的。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婴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婴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可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要帮助他们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婴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婴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感知操作区的材料种类丰富,各种生活中的自然物、废旧材料都能拿来使用,但是教师首先必须考虑到材料的安全性。比如奶粉罐教师必须将盖子与罐身包裹起来,以免幼儿意外打开盖子划伤手。活动区中提供的豆子等材料必须大一点,避免幼儿因好玩或无意塞入耳、鼻等部位。提供幼儿感知冷热的热水教师必须试过不烫手等。材料必须服从于卫生和安全的要求,以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同时由于婴幼儿对于活动材料还不会共享,因此年龄越小,活动材料的数量越要充足,避免发生争执和纠纷。

  在全国《纲要》中“周围生活”、“身边物品”、“自然材料”、“废旧材料”等词汇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也说明幼儿活动的材料可以是多方面的。首先,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为活动材料。其次,可充分利用水等自然材料开展活动,帮助幼儿不断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其三,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活动,让幼儿感受材料的多种质感和多样性,并逐渐萌发环保意识,比如各种纸箱、不同造型、材质的瓶子等。

  除此以外,感官操作区还包括以下两种基本材料:

  1、多种感官体验的材料。

  感官是幼儿接触世界的第一门户,婴幼儿开始运用感官都因无意识的好奇心或生存需要而引发的。而有目的地了解事物、认识世界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感官而进行的。感官运用的灵敏度、感官运用的技巧都需要通过联练习、培养才能提升。2-4岁的婴幼儿正处于感官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能给予幼儿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官体验的材料是是感知操作区中十分重要的材料。如毛绒动物、光滑的粗糙的玩具、生活物品、冷热不同体验的热水和冰块、能与物品碰撞出不同声响的材料等都是重要的活动材料。

  2、多种认知经验的材料。

  托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形成,认知范围开始扩大,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概念与属性。在操作摆弄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事物的属性,如颜色、大小、长短、多少、形状、大小等。随着认知经验的不断发展,到了小班后期,孩子们又逐渐尝试着比较事物的异同,尝试根据事物的一维特征进行分类、排序等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能给予多种认知经验的活动材料,推动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的认知经验的获得与操作摆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垒高的过程中,幼儿不断探索着,从而获得垒高的方法、获得数经验。在钓鱼的过程中,老师提供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鱼,孩子们不仅能获得对各种不同材质的认知体验,还能获得与颜色、大小、形状、材质、分类、数数等有关的经验。认知材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层次性对推动幼儿的认知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观察视角

  适宜的环境和材料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首要因素,要真正了解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根据幼儿的发展进程不断调整、丰富、递进环境材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观察和指导。有效的观察和指导有助于教师准确了解该活动区的价值、幼儿的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更好地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材料。

  1、观察幼儿对活动是否感兴趣,是否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2、观察幼儿的情感态度,如遇到困难时的所采取的行为是自己坚持探索、求助还是放弃。成功时的表现等。

  3、观察幼儿的操作摆弄过程

  观察运用感官的能力,如用手摸、捏,用鼻子闻、用耳朵听。

  观察幼儿认知经验的发展情况,如是否能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是否能进行简单的排序、分类等

  观察是否能与已有经验相联系,如在找影子、找朋友等配对活动中是否能与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经验相联系。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还要观察他们能否用简单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操作摆弄中的想法或者疑问等。

  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有效把握介入时机针对孩子的活动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

  四、部分活动方案举例:

  活动一、豆中探宝

  环境创设:墙面上有对应的照片、可供分类的暗示图

  基本材料:各种软硬不同的玩偶、毛绒和光滑的物品、豆、大盆

  观察要点:

  1、是否喜欢在豆中寻找物品

  2、能否说出自己找到物品的名称

  3、能否说出找到物品的感觉(光、毛、软、硬等)

  4、能否能将其放到对应的地方

  5、能否根据图示有意识的在豆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物品

  活动二、垒高

  环境创设:墙面上有小动物或房子、大树(可供幼儿在垒高的过程中进行比高)

  基本材料:奶粉罐、饼干盒、薯片罐、养乐多瓶、海洋球、垫板(罐子内可加入各种不同的物品,幼儿在类高过程中可倾听不同的声音)

  观察要点:

  1、垒高的有意性(无意地往上堆砌、有意地垒高)

  2、垒高过程中的兴趣表现(推到垒高物体、垒高的高度)

  3、垒高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排列、想办法使垒高的物体不倒)

  4、能否使用不同材料组合垒高

  5、能否为垒高的物体命名

  6、能否与同伴一起合作垒高

  活动三、拼图

  基本材料:数量不同的拼图(托班2-5块增至10块左右、小班10-12块增至40块左右)

  观察要点:

  1、对拼图是否感兴趣(选择的频率、持续的时间)

  2、认知经验和能力的表现(空间、方位感、匹配能力)

  3、遇到困难时的态度(放弃、找人帮忙、再次尝试等)

  活动四、配对

  环境创设:根据不同的配对要求创设不同环境(如:“与影子配对”,在区域墙面上贴上黑色的物体轮廓剪影,)

  基本材料:大小不同的瓶子、图形、影子和动物(或植物等)的配对、关联物品配对材料

  观察要点:

  1、对配对内容的选择(实物、图形、影子、数字……)

  2、配对中反应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袜子配对、动物与食物的配对、有关联物品的配对)

  3、能否说出配对的理由

  4、专注性和兴趣性表现(稍作尝试、能完成几种配对、愿意尝试所有的配对活动内容)

  活动五、汽车城

  环境创设:提供停车的区域(托班用图片或照片对应实物汽车、小班可开设停车场在车上做上数字或点子,停车场上有相应的数点)、各种不同的路面(软硬不同、高低不同等)

  基本材料:各种不同的车——功能不同的车、惯性车

  观察要点:

  1、是否有兴趣地投入活动

  2、最喜欢什么车?能否说出自己选择的车辆名称及其功用

  3、喜欢在什么路面上开车?能否说出该路面的制作材料

  4、开车时的专注性

  5、是否能将车辆停入相应的位置(根据图片、手口一致数数后放入相应位置)

  活动六、敲敲打打

  环境创设:将各种自制与现成的小乐器分别呈现便于幼儿选择

  基本材料:各种小乐器、生活物品(锅碗盘盆)、自制乐器(瓶或罐中放入不同物品)、敲打玩具

  观察要点:

  1、对敲打玩具的选择(小乐器、敲打玩具、自制乐器、生活物品)

  2、敲打的动作是否协调

  3、能否有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敲打

  4、有无发生攻击性、破坏性行为

  小班下生活操作区教学随笔【第二篇】:幼儿园区角操作活动——小班生活区

  活动目标:

  练习三指抓的动作,学习一对一对应。

  活动准备:

  塑料小球若干,扇贝壳若干,小碗两个。

  操作要点:

  1、将扇贝壳一一取出摆放好。

  2、用三指抓起左边小碗中的塑料小球,找到一个扇贝壳,轻轻 将小球放入壳中。

  3、依同样方法逐一将小球放入扇贝壳中。

  4、将小球逐个归位收放好。

  指导建议:

  1、向幼儿介绍扇贝壳的名称和用途。

  2、以“帮助珍珠找家”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3、提醒幼儿摆放扇贝壳时应凹面朝上。

  4、鼓励幼儿左右手交替练习。

  小班下生活操作区教学随笔【第三篇】: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随笔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 。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阶段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阶段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吃饭,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将促进孩子的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手喂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所以孩子每学一项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积极的配合,让我们共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总之,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小班下生活操作区教学随笔【第四篇】:小班生活区材料投放之我见

  小班幼儿走出家庭,走进幼儿园,开始了崭新的新生活。为了让班级的幼儿能很快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喜欢同伴,在开学初,我们就为孩子们布置了一个非常温馨可爱的活动室。教师们还一起讨论了如何创设幼儿的区角活动,教师们统一认为,小班幼儿最重要的应该就是要有生活区操作区,因为生活操作区是一种以生活材料为核心来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区域。生活操作区内材料的投放与使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参与兴趣,直接影响着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所以,合理、科学的投放和使用生活操作区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是生活操作区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关键。生活操作区中材料投放得是否合理和使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幼儿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等其他内在能力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学活动效果的优差。

  兴趣是对事物产生欲望或要求的前提,是热衷于接触事物和参与活动的基础。只有以幼儿主体的兴趣作为生活操作区材料投放和使用的前提,才能让幼儿的参与度和使用率大大提升。我们在生活区中制作的材料都是以可爱、灵动为主,通过幼儿的操作,一些操作材料幼儿特别喜欢,例如,在制作《给动物宝宝喂食》时,这个操作材料是为了让幼儿学会使用小勺,锻炼幼儿的抓握能力,我们采用了适宜大小的盒子,制作了可爱的动物宝宝形象,又用同样大小的透明盒子,制作了食物盒,“动物宝宝”的食物也是五颜六色的小圆球儿,这样的操作材料幼儿既喜欢又便于幼儿操作,投放到生活操作区中,幼儿都很喜欢。但是有一些操作材料投入进去之后,才会发现,并不适合幼儿操作。例如《青蛙宝宝的衣服》,由于纽扣的扣眼较小等问题,幼儿操作较困难。班级的孟老师在参加教研组会议时,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教研组的其他老师给了参考意见,孟老师回到班级之后进行了改造,再次投放到生活操作区中,孩子就会玩了,也喜欢玩了。材料的投放一定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孩子才会喜欢玩,愿意去玩。

  生活操作区材料的投放与使用,是幼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素材,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根本。作为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主体发展的规律,要挖掘幼儿主体的内在兴趣,要深度整理生活物品,以此为基础合理地、科学地投放和使用生活操作区材料,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搭建更有开放性的教育平台。

  小班下生活操作区教学随笔【第五篇】:小班教师随笔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在这里,我不妨先举一个例子。康康是小班里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小家伙,自己吃饭,自己尿尿,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那种小大人型的,但不知怎么的,最近一个星期己经连续尿了三次床了,问他的妈妈,他在家里最近一段时间从来不尿床。这可怪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小家伙是故意的,他只是不满意老师对他的“不在意”,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在意”,他是想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和爱护。这是一颗多么天真而善良的童心啊!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为幼教老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yusuibi/3802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