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党史的主要内容12篇

主要内容 时间:2023-05-04

【www.cqwcsy.com--主要内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史的主要内容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家带来一些关于党的历史相关知识内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党史简介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23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二.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

  2、土地革命阶段

  3、抗战阶段

  4、民主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文-化-大-革命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三.历史条件

  1、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4、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5、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党的历史使命

  第一,全面实现工业2113化、城镇化和现代化5261的强国目标的历史使命。4102中国之路的转变过程其实是如何从一个现1653代化、工业化的世界性落伍者,变成追赶者,进而转变为领先者、创新者。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不断探索、提出、实现中国的强国目标。

  第二,开辟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

  第三,实现祖国统一与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

  第四,维护世界和平与建设和谐世界,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使命。

第二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成立于1921年7月,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包括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内,迄今共开了十七次代表大会。民主革命时期开了七次代表大会,建立新中国,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已开了十次代表大会。

  这十七次代表大会,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经过前七次代表大会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团结和领导优秀的中华儿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各阶段形势,确立指导思想,适时地做出了相应对策。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第三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四史”内容各有侧重,但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总结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统筹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成长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强大政治领导能力的成熟政党。

  中国共产党也遭遇过历史挫折,但都能正视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自己变得更加正确、更加强大,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四史主题教育指的是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发展史。整体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史”的主线。

  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第四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总部为开好xxxx年党支部组织生活会,针对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进行了征求意见,并进行了梳理。

  一、对党支部的意见(原始意见9条,梳理为4条)梳理够的意见为:

  1.多开展有意义的党内活动,提高党员的凝聚力;

  2.拓宽党务公开渠道,让党员更加了解党支部的工作动向;

  3.关心职工群众不够;

  4.党支部工作思路狭窄。

  二、对党支部书记***的意见(原始意见32条,梳理为7条)

  1.对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抓的不紧,没有新思路,形式单调,针对性不强;

  有形式主义问题,效果不好;

  2.支部党内活动单一、效果不明显,活力不够;

  3.对车间职工群众的思想和工作关心帮助少,关心职工群众不深入;

  4.与职工群众深入交流少,参加生产劳动少,和职工群众还不能打成一片;

  5.参与生产工作的主动性不强;

  6.车间活动太少,不能劳逸结合,职工队伍死气沉沉;

  7.对支部工作提出的建议少。

  三、对党支部组织委员***的意见(原始意见26条,梳理为10条)

  1.参与党支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自己要求不高;

  2.对身边职工群众关心帮助少,带动职工群众学技术不够不积极,表率作用有差距;

  3.对党员的学习和思想帮助不够;

  4.对加强支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少;

  5.党员之间互相批评不主动。

  6.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少,缺少凝聚力,吸引力不强;

  7.对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思想了解少也不深入;

  8.支部整体工作活力不足,支委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意见建议方面

  1、加强全系统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局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和交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进一步树立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3、关心职工生活。

  4、加倍珍惜和维护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增强民主意识,坚持民主程序决策。

  5、从政治思想、廉洁勤政、作风建设及工作能力及各方面,狠抓制度建设。

  6、加强宣传思想工作,为交通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四、其他方面

  1、希望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运输企业调查研究,开展暗访调查,分析了解基层情况,提出指导意见。

  2、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3、以〈若干意见〉为契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大力实施农村交通物流。

  4、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管理,推进城乡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民主生活会征求的意见、建议,可以看出广大党员、群众对我局党总支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全体党员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戒骄戒躁,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送)活动,以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我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为切实找准第二党支部存在的不足,为开好组织生活会,我们于8月底发出征求意见建议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现梳理汇总情况如下:

  一、肯定意见方面

  1、政治思想过硬,拥护集团公司党委决议,结合当前主题教育的要求勤政廉洁,能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维护企业荣誉。工作雷厉风行,敢抓敢管敢干,执行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不打折扣,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带领职工开拓进取。

  2、支部成员整体素质较高,在廉洁自律方面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口碑较好,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支部领导班子是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务实、勤奋实干、作风民主、敬业精神强、极富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在各自分管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关心并解决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带头廉洁自律。

  二、意见建议方面

  1、加强支部党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2、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进一步树立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3、关心职工生活。

  4、加倍珍惜和维护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增强民主意识,坚持民主程序决策。

  5、从政治思想、廉洁勤政、作风建设及工作能力及各方面,狠抓制度建设。

  6、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第六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生日:1921年7月1日。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沪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人以上。会议在最后一天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共第一纲领》是这个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具了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份正式文献。

  二大:中共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召开。大会根据全球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其目的是组织无产阶级,以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消除私有财产制度,逐渐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了当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这就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内和平建设的国际帝国主义压力,使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统一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中国社会性质,指出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和未来,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完全反帝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革命斗争指明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2、长征:2.5万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地向陕北各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起,1936年10月结束,2年,旅行2.5万里。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2年间,长驱2.5万里,纵横十一省,突破国民党重兵的堵塞,克服雪山草坪的自然危险,战胜党内分裂危机,胜利完成长征。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其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拓展会议。遵义会议明确回答红军战略战术方面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组了党中央领导,尤其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当时党内面临的最迫切的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实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时刻,拯救了中国共产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可以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困难,逐步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关系到生死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政治成熟。遵义会议后,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中央军委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举办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和前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突破了长期左错的严重束缚,批判了两个错误的方针,明确指出了必须完全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深刻意义的伟大转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混乱总之从这次全会开始。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这次全会开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旅程,以本次全会为起点开拓。现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在本次全会前后逐渐形成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辉煌的标志,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充分,贯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5、十四大:中共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四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邓小平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还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大会科学概括和评价邓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该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该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此次代表大会还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6、十五大:中共第十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五个主题是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重点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在现代中国,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中国实践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没有其他理论可以解决社会主义的未来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现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赛道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大会强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基本策略。大会还指出,公共制度可以实现,应该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将邓小平理论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7、十六大:中共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于11月8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大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全面打造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十六大灵魂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十六大精髓是坚持释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是我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党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非常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作出的报告,深刻阐明了我党在新世纪举起什么旗帜、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全面部署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党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文献。

  8、17大:10月在北京举办的党17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举办的关键大会。十七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大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释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争取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其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主题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十七大在理论层面全面深化和丰富科学发展观,通过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等制度化安排,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执政党的不二选择,为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党的十七大历史意义:中共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举办的关键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大代表重要思想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建新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是指导我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员令和进军号。

  在中央召开的两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即以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偏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勤劳为荣,以良好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害人利己为耻,以诚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豪华为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中,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不仅能改善社会风气,还能体现价值观导向,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反作用。所以,每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的青年,一定要时刻记住八荣八耻。

  9、十八大:中共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出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报告。报告明确回答了我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举着什么旗帜、走什么路、以什么精神状态、朝着什么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两个五个人是一体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党建整体布局: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0年奋斗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主张。①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要坚持释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要坚持推进改革开放④要坚持维持社会公平正义⑤要坚持共同富裕之路⑥要坚持促进社会和谐⑦要坚持和平发展⑧要坚持党的领导力。

  三种自信:道德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翻倍:为全面打造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倍的新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概述三大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好,积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总是走和平发展之路。和平不战,发展不贫,合作不对抗,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种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

  反腐,建廉政,干部保洁,政府保洁,政治保洁。

  加强四项监管:党内监管、民主监管、法律监管、舆情监管。

  十八届三会: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果,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研讨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非常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沉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大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引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步增长。

  调整结构,促进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建新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实现贯彻落实党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十一、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会(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进中共中央依法治国几大问题的决定》,为法治中国建设绘制了新的蓝图。这是中国法治发展的历史。

  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必将推动中国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从全会发布的公报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

  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根本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国,复兴中华之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攻克深层复杂之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之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提出了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强调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第七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包括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内,迄今共开了十七次代表大会。民主革命时期开了七次代表大会,建立新中国,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已开了十次代表大会。这十七次代表大会,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

   经过前七次代表大会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团结和领导优秀的中华儿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各阶段形势,确立指导思想,适时地做出了相应对策。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多次经历关系自身前途命运甚至生死存亡的历史关节点,经受住了多次重大挫折或重大成绩的严峻考验。

   回顾党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特别是在主要关节点上经受考验的历史,深刻总结经验,努力把握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中,中国共产党主要经历了四次应对困难和成绩的重大考验。

   (一)应对大革命失败的考验

   (二)应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考验

   (三)应对日军侵华导致民族危亡的考验

   (四)应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复杂局面的考验

   二、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

   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62年中,至少经历了四次应对困难和成绩的重大考验。

   (一)应对新中国建立初期胜利和困难局面的考验

   (二)应对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完成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考验

   (三)应对“文革”后百废待兴困难局面的考验

   (四)应对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的考验

   从应对考验的历史进程中汲取经验教训

   第一,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理想,坚定信念。

   第二,任何时候都必须戒骄戒躁,牢记“两个务必”。

   第三,任何时候都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第四,任何时候都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第五,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群众,依靠群众。

第八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按照市直机关工委转发《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关于2018年度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要求,市政府办第一党支部采取书面征求、走访了解等形式,分别征求本办秘书科、综合科、xxx科、xxxx科等相关科室对xx党支部及其支委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意见归纳如下:

  一、总体评价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思想基础

  一是通过自学提高思想认识。全体党员采取自学方式,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的通知》以及省第十次党代会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二是集中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在前期自学的基础上,支部召开理论学习会,专题研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搞清楚弄明白“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的重大创新思想创新观点,把着力点聚焦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等重大政治论断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上,切实把支部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上来。三是讨论交流加强思想沟通。召开支委恳谈会,互动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思想认识,结合“四风”问题集体会诊、谈心谈话。支部全体党员结合各自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主动谈认识、谈体会,相互启发,共同提高。通过学习交流、思想发动,班子成员打消了怕丢面子、怕揪辫子、怕结梁子的思想顾虑,为开好高质量专题组织生活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支部建设,促进队伍发展

  近年来,支部按照《党章》要求,严格把好发展党员工作中的培训、政审、考察、审批、转正等各个环节,认真履行新的入党流程,保障发展党员的质量。经过这几年来的发展,支部分三批次共发展xx名优秀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另有1名青年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进一步充实壮大了党员队伍力量。支部连续四年被机关党委会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2014年被市直机关党工委授予xx市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先后有5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9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18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员。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铸牢党员心中反腐城墙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相关要求,支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学习教育读本,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通过多方面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帮助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党员干部的防腐拒变能力。在重大节假日等敏感时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强调廉政问题,拉紧大家脑中反腐那根弦。近几年来,xx支部党员能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洁身自爱,没有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四)加强“三会一课”,打造学习近平台

  不断完善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与“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丰富“三会一课”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在活动的形式上,既有自学,又有集中统一学习,既有每次主题,又形成系列活动;在活动的内容上,既有上级规定的内容,也有自选的当前热点内容、支部中心工作、办公室工作等。结合活动特色,定时间、分专题组织党员进行学习,确保做到每次学习都有主题、有讨论、有收获,使之成为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进一步吃透精神、领会实质,筑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支部学习活动可更系统、更紧凑,切实提高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尤其是对党建知识的学习要学以致用。

  (二)进一步用好“党员e家”及APP平台,激发基层党建活力。不断打造“党员e家—党建园地”,通过“党员e家”平台功能,贴近基层工作实际,使党建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积极推动支部党员“每周线上学习一篇理论文章、观看一次视频”,力争通过新颖的设计、丰富的内容和便捷的服务,使支部党员注册率、登录率、核准率达到“三个100%”。

  (三)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重点对支部党员年龄梯队结构进行分析,做好支部党员的培养教育等工作。一是着力推进支部新进党员培养工作。从支部党员年龄结构看,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因此,我们要加强新进党员的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支部党员的梯队结构。二是结合“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设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推进支部党员培训教育。对支部的学习教育活动进行充实完善,着力将一些理论培训、业务培训、廉政建设培训的相关内容充实进去,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进一步关心党员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活动,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对干部家庭的困难与问题多加关心,对干部子女培养问题多加了解引导,对干部思想反映多予谈心化解,为本支部干部职工创造良好和谐的干事创业氛围。

第九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内容

  一、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要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三、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四、要教育引导全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着眼于解决党的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五、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六、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第十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十一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方面通过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二是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发展,党纪党规的确立和监督、检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等等。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

   历史条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四、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

   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十二篇: 党史的主要内容

  党史简介: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成立于1921年7月,1949年10月至今为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包括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内,迄今共开了十七次代表大会。民主革命时期开了七次代表大会,建立新中国,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已开了十次代表大会。

  这十七次代表大会,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经过前七次代表大会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团结和领导优秀的中华儿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各阶段形势,确立指导思想,适时地做出了相应对策。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扩展资料:历史条件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

  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四、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zhuyaoneirong/24260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