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红色家书内容三篇

主要内容 时间:2024-02-08

【www.cqwcsy.com--主要内容】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色家书内容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红色家书内容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夏明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被捕后,他在监狱里写了给母亲的信。亲爱的母亲,不要悲伤,不要咽喉,不要让子规的血蒙住眼睛,不要用眼泪送孩子。孩子们看不到母亲的两鬓白,但我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陈觉对爱妻的遗书说:谁没有父母,谁没有孩子,谁没有恋人,我们为了拯救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子,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任。没有共产党人为国忘家,为公而忘记私人担当精神,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就没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读红色家书,不要忘记使命。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把责任作为成功的基础,加强责任意识,鼓励本色,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用铁肩承担责任,承担责任。

  百年革命,百馀封家书,红线,舍弃自己为国。为理想、事业、进步而牺牲的精神一脉相承,这一代继承人,不牺牲就铸造了我们的民族,铸造了中华文明。

  通过百年历史的烟尘,把一百多封红色家书作为永不凋谢的历史花束,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篇二】红色家书内容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领导人。1955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1976年7月去世,一年90岁。

  信件的内容。

  朱敏的女儿:

  我们身体很好,朱琦!已经工作了,高洁还在科学院,今年上半年送了两张照片。你应该在战争中一边服务,一边读书,头脑和体力同时练习,中日战争比苏德战争晚。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回到建国事业。

  朱德、康克清于1943年10月28日在延安。

  评论:

  ①朱琦:朱敏的哥哥。

  ②高洁:朱敏的堂兄。

  这是朱德在1943年10月给爱女朱敏写的家信,充满了朱德对女儿的关心和希望,也充满了对爱女的思念。

  1941年1月30日,朱德为了集中指挥作战,必须把女儿送到苏联儿童院学习。朱敏到苏联后,由于水土不服,引起哮喘,被送往苏联南方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少先队夏令营疗养。就在这个时候,德军突然入侵了苏联,苏联的卫战爆发了。在疗养院的朱敏和其他来自各国的孩子成了德国法西斯的囚犯。

  在集中营,朱敏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她整天面对的是发霉的黑面包,有时要目睹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惨状。保护自己最重要的手段是绝对保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集中营,朱敏从不说中国话。因此,几年的集中营生活过去,朱敏长期沉默,几乎失去了语言功能。

  但是,所有这些,远在中国的朱德都不知道。两年多了,女儿没有音信,下落不明。等了很长时间,朱德对这个唯一的爱女越来越不安,终于在1943年10月给女儿写了这封信。地址还是苏联儿童院。

  但是,这封来自延安的信在国际邮政道路上被战火阻止,无法到达,在苏联的边境停留了2个月,最后以邮政道路中断,无法送达的理由返回延安。

  信件回来后,朱德心里很挣扎。他想知道女儿的下落,但不想因为自己的私事打扰战争中的苏联政府。于是,他不再提找女儿的事,这封信也被妻子康克清收藏了。

  朱敏在德国集中营待了4年,到1945年为止,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德国法西斯投降,有机会找到自己的父亲。

  1946年1月30日,朱敏乘坐战后第一列从波兰到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到达莫斯科站。当时摆在朱敏面前的是两条路,回国或继续在苏联学习。想回国探望父亲,但想起当时离开延安时父亲的指示,她选择留在苏联。她先在儿童院补习俄文,然后进入初中,直到1949年才读完苏联十年制课程,完成高中教育。之后,朱敏又进入宁师范学院学习。

  1950年,朱敏趁大学暑假回国探望父亲,离上次离别已经有十年了。母亲康克清把这封压在箱子底部,给朱敏看了8年的家信。信的纸已经变黄变脆了,但是用毛笔写的浓墨迹的字里行间,给了父亲对女儿的期待。

【篇三】红色家书内容

  之华

  走路的时候,我想你能送我一站,你在徘徊。

  海风如此飘荡,晴天日照我们的离怀。相思的味道又上心了,六年来,这是第几次?广阔的天空和碧落的海光,深刻理解了其天涯的意思。海鸥绕着桅杆的树木,像依恋不舍一样,其实是两人栖息的海鸥,有自由的翅膀,羡慕人类的鞅掌!的双曲馀弦值。我们只是健康少,否则现在是个好时光,海鸥般的自由,海天般的宽敞,正好准备好我们的力量,携手去沙场。之华,我的梦也离不开你的印象。

  独伊”会想起我吗?你一定要留下地名。我回来的时候,去看她。下年她要换学校,一定更好。

  你去那里了吗?全心全意地准备工作,看着老家的人多么好的机会啊。我一追就来,一定能同归于尽,不像现在那么寂寞。你的病怎么样?我只是记住了。

  遗憾的是,这次不能写信,不能写信。我希望你拿到一本小书,把你写下来,写在书上,等我回来看!你好吗?

  秋白七月十五日。

  ①鞅掌:原意为事烦恼,没有整形的时间。报告说工作很忙。鞅,音y!ng。

  ②独伊:曲独伊,曲秋白的继女(杨之华和前夫沈剑龙的女儿)。此时,独伊也在苏联。她在1928年从母亲杨之华到苏联。

  ③杨之华从莫斯科去海参加1928年8月召开的太平洋劳动大会。

  ④老家的人,这里指参加太平洋劳动大会的劳动者代表。

  ⑤为了安全起见,当时海参召开的太平洋劳动大会规定,各国代表不允许与外部通信。

  1929年7月,瞿秋白从苏联莫斯科到德国法兰克福,参加了国际反帝同盟大会。这封信写在临行前。

  曲秋白不仅是革命家,也是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家信也富于文学色彩。特别是信的第二段,是非常美丽的热情诗。那飘荡的海风,那晴朗的日子,那宽阔的天空,那碧落的海光,还有那依赖,两人栖息自由飞翔的海鸥,是现实景物的写照,也是曲秋白对杨之华的爱的寄托。这种写景抒情,寓意景观的艺术手法,加上文学色彩非常浓厚的诗般语言,使这本家书充满美丽的思想和美丽。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zhuyaoneirong/316823/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