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小学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的影响

小学教育 时间:2019-12-17

【www.cqwcsy.com--小学教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观形成的基础,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家庭教育的影响吧。

  小学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的影响【第一篇】:教育随笔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其后来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好多都是家庭影响而形成的。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课堂。曾有位教育学家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个因素: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诸多因素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家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个性心理特征、各种能力的形成诸方面是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直接联系着的。

  如果说教育为树人之本,那么家庭教育则是教育之源。曾经有人指出:“家庭者,人生之最初学校也。”“一个人思想的发展,知识的丰富,品德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用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子女。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父母与子女的特殊关系,他们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家庭教育不仅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直接的正面的灌输、宣传和教诲,家庭生活的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家庭的文化环境、语言环境、生活习惯,以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耳濡目染的作用下,渗透到孩子的思想意识中去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父母对一切的评价、议论,都可能成为子女进行道德评价的依据。

  小学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的影响【第二篇】:教育随笔

  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业失败归结为自己,将孩子不良习惯形成的渊源归结为自己。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些孩子会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怎么评价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

  小学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的影响【第三篇】:教育随笔

  孩子从小就是学着大人的样儿长大的,上学后,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可以说孩子的品质、性格养成主要依靠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

  介绍你看一下下面这篇文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现代社会,家长们正面临着空前的、史无前例的、严峻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

  多子女的家庭,父母是一层,子女们是一层,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独生子女家庭,就只有父母一层,一个孩子形不成一层社会,是不完整的社会关系。

  老祖宗没有给我们这代人留下教育独生子女的经验。以前,都是多子多福的概念。例如:过去的社会,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经常为一件事“争抢”。孩子们之间“抢着”吃饭,已司空见惯。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竞争”意识。现在的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事事让着孩子,连喂饭都是家长追着孩子一口一口地喂。独生子女在家庭里,没有与孩子“抢”东西的伙伴,孩子缺少竞争对象。

  独生子女摔倒后,就会哭,做家长的恨不得8个人一起去扶他。但这不是因为孩子摔疼而哭的,是孩子看到家长惊慌的样子吓哭的。你不扶他,他就不起来。这样的孩子就会养成“娇气”。这种现象很普遍。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一个孩子摔倒了,当父母的不一定会顾得过来去扶他,他就不会依赖别人,自己就会站起来。这样,孩子就会养成什么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好习惯。

  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都是让着孩子的。做家长的不跟孩子一般见识,有的孩子打大人时,大人却不敢打孩子;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送到身边。不喜欢的东西,家长就不让它出现在孩子面前等等。这些使孩子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什么都要是第一、不能吃亏的思想。独生子女长大后到学校或走上社会就很有可能“吃不开”。因为离开了家庭后,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让着他们。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时,就会感到这个世界变了,受不了,甚至厌学或讨厌社会。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在适当时候“跟孩子一般见识”,扮演兄弟姐妹的角色,故意跟孩子抢东西。孩子打父母,父母也要打孩子。让孩子从小认识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否则孩子成长不起来。

  很多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这是由于家长从来没有让孩子对一件事负过责任,责任都让家长承担了。没有对事物负过责任的孩子,他的责任感又如何产生呢?所以这样的孩子一旦走进学校,老师要求他们承担很重的学习任务时,他非常不习惯,千方百计地逃避,上课不安心听讲,作业磨磨蹭蹭甚至不能完成。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责任感的培养和锻炼。

  如今的家庭教育是一次性的,一旦出错,很难有改正的机会。过去有些人老大没教育好,接受了教训,老二就可以教育好,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孩子幼儿阶段没教育好,到小学阶段再来补救的话,效果就差远了。因为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它的规律和特点。

  做父母的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把别人的孩子引进来,让独生子女多跟小伙伴们接触。

  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要把孩子的要求分成两类:一是合理的要求,二是不合理的要求。好孩子不能养成任性,任性的孩子都是父母娇惯的。

  家长的刀子嘴、豆腐心是最坏的教育方法,破坏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破坏了孩子的自立能力,造成了孩子的任性、依赖和无能。还说明了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显然是心理不够健康的表现。一个心理健康的家长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人,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成长。成长主要是孩子的事而不是家长的事。对于孩子,家长是一个指导者、可靠的朋友和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指挥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二、总体来说中国社会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富裕过。现在我们的生活是从困难到温饱再到富裕阶段。

  我国有句老话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穷人家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这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们知道只有奋发图强,才能摆脱困境。而有些家长,给小孩子很多的钱,孩子拿着钱怎么能好好学习呢?这些家长们还说我给孩子这么多钱了,他都不好好学习。这是拿钱买孩子学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孩子。大家应该明白,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能吸引孩子们学习的东西。做父母的应该认识到,“钱”离学习远,离吃喝玩乐近。给孩子很多的钱等于把孩子引向了吃喝玩乐的企图。等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挣钱,只会花钱。因为钱都父母给的,没有了可以向父母再要。这种培养孩子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是错误的,更是十分危险的。

  有些家长给孩子买很多贵重的玩具,可孩子们却不喜欢玩。他们对沙子、泥、水感兴趣。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们没有价值观,贵重玩具不适合孩子们玩,而水、泥和沙子等更能让孩子们随着他们的意愿移动、变化,使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所以孩子们都喜欢玩。

  由于独生子女和家长素质等原因,我们的许多家庭都变成了“家庭特区”、“家庭温室”。家庭与社会温差太大,在家里对孩子实行的是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孩子根本没有多少自主自立的机会,当然他也就没办法长大。家长实际上是“不允许孩子长大”。家长在生活上过分迁就孩子,骑名牌自行车,穿名牌衣服,不停地给零花钱,搞“超水平消费”等,这些都引导孩子向吃喝玩乐方面迅速发展。结果使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严重滞后,消费欲望则极大地膨胀起来,挣钱的本事没学来,花钱的能耐却比家长还大。

  做家长的即使再有钱,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摆阔,要适当装穷。早先那句“再穷也不能穷孩子”是错误的,应该是“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钱包越鼓,家长们的知识也应该越多。家长不应该越位,有责任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但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贪婪和虚荣心。为孩子的成长敢于“奉献”是好的,但不能当“奴隶”。为孩子敢于“奉献”与给孩子当“奴隶”不是一回事,两个概念混淆了,就会毁掉孩子和家长。

  已经做了父母而准备不足的人必须赶快补课,刻不容缓,因为你不能对孩子说:“孩子啊,你慢些长,等等我,我正在学习怎么样做父母。”

  三、当今是信息封闭转向信息开放的年代,广播、电视、互联网,包括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孩子们有很多的知识来源,。孩子们的小脑袋不能正确处理这些知识,导致孩子们不爱学习。老师的课讲的再好,也比不过说评书的,内容再精彩也比不过“小燕子”。这不能怪孩子们厌学,因为有更吸引孩子们的东西在与学校和老师争夺孩子们的注意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逼孩子学,就是打孩子,造成一些孩子离家出走。现在的年代,要求家长学会比广播、电视、互联网更能吸引孩子们的学习方法。这是一门很高的艺术。表面上看,电视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其实这只是小事,关键是电视卡通片之类的都是图像思维,孩子们经常看这种带画片的东西,就养成了没有画片的书不爱看。因为上学以后尤其是初中高中,书本上不是字体就是公式,都是抽象的东西,孩子们就不爱学,感到学习可怕,枯燥乏味,没有画片那样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对这种畸形发展,电视起了很大的作用。长时间的看电视,使孩子的动手能力大大降低。因为看电视既不需动手,也不需要动口,只要用眼睛耳朵就行。电视培育了孩子一种虚拟的生活态度,就是喜欢看别人怎么活,让别人替自己活着,而不是自己亲身去创造生活,这必然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弱化了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电视又极大地刺激了孩子们的娱乐心理和性意识。电视为了俘获观众,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好看”,里面充满了娱乐,并打破了成人与孩子的界限。有些话成人可以背着孩子说,电视不管那一套,什么都说,大量泄露了成人的秘密。孩子很早就听到许多他们不该听到的话,看到了许多他们不该看到的镜头。可见,单从负面作用来看,电视同时做了两件坏事:既让孩子长不大,又促使孩子畸形发育。

  这样的孩子一旦走进学校,特别是走向社会,就会显得呆头呆脑,笨手笨脚,与人无法交流,遇事没有办法,总是喜欢退回到自我的世界中去。

  四、现今的家长们已经从让孩子们谋生转为全民望子成龙阶段。原来只要找个能吃饱饭的“饭碗”就行了。现在不一样了,时代变了,家长们要保持心态平和。原来都是家长跟着学校跑,让孩子们听老师的话,现在是家长们从后勤服务型向全方位辅导型转变。很多家长都帮老师给孩子们听写生字,检查作业,成了“二老师”。孩子做完作业,家长还会让孩子做另外的辅导题。孩子做的多,做的快也玩不成,就会边玩边做题,这样孩子们能学习好吗?孩子们应当比大人们玩的时间更长些才对,家长逼着学,看着学,这都是不对的。

  很多家长都已经把对学校的附属性转向了自由性,家长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跟着学校跑。因为学校是集体教育,不能因材施教,只有家长才能做到这点。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学校,尊重老师,不拆学校老师的台,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孩子的前途是家长的事,学校和老师只是“铁路警察”,只管孩子一生中某个阶段的教育,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生老师。

  许多家长都特别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它对孩子的未来作用很大。那么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学校教育的水平决定的吗?不一定,应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育决定的。因为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心理状况,而学习心理在学习的各种因素中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真正有效的配合?应该是各司其职,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如果学校有意无意迫使家长当“学习辅导员”和“监工”,势必造成家长的角色混乱,最后“助教”没当好,家长也没当好,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表面的“一致”而实际上的分裂。家长最主要的优势是亲情,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能做对于家长是外行的事――学习,学习这方面是学校在起导向作用的。

  谁不重视家庭教育,谁就是在破坏自己和家庭的幸福。

  家庭教育常常不只影响一代人。那些优秀的家长,不但能把子女教育好,而且能保证隔辈人成才。因为他建立了好的家风,好的家教传统。所以,家庭教育将影响家庭的未来,不可不慎。

  人类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工业的发展,这已经成为常识;同样,我们也绝不能以牺牲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为代价来换取高升学率,换取家长“望子成龙”的满足。不久的将来,这也必将成为人们的共识。

  小学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的影响【第四篇】:教育随笔

  六一来了,学校要表演舞台剧,要求家长给孩子做动物的面具和衣服,考虑后决定把蕾蕾打扮成可爱的小萤火虫。

  今天想记录的不是这个面具,是这个面具发生的小插曲。

  其实我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自己知道自己的美术功底不好,在做这个面具之前也参考了很多网络的图片只是希望做出一个漂亮的面具来帮助孩子在舞台上有一个亮丽的形象。昨天晚上大概花了一个小时来做这个面具,一点点剪贴涂色。虽然不算很出色但是自己还是很满意的因为每一点都是尽心了的。

  面具做完了,孩子也和爷爷奶奶从外面散步回来了,怀着很开心和期待的心情给孩子戴上,蕾蕾和我都很开心!而这个时候爷爷却突然在边上说你们这些家长连个手工都做不好一个手工做这么长时间如果是我20分钟就搞定啦!说实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对我的打击非常大。这是一种不被认可和在孩子面前被打击的挫败感。

  平时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在那一刻我突然很心疼我的老公,我想你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吗?长期的不认可和随时随地的打击。

  如果长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中长大,时间久了不但会产生很严重的挫败感会产生自我的怀疑,而且你会产生一种厌烦讨厌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的情况出现。只是一件小事就能体现出很多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昨天的那种挫败感和自我怀疑很伤人,我不想我的孩子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原生家庭的教育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的爸爸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所以他在教育蕾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且不自知,这是原生家庭活着血脉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我不想蕾蕾以后也这样,现在要做的首先就是改变自己。

  一点情绪,做点纪录,勉励自己,鞭策自己。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小学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的影响【第五篇】:教育随笔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深有感触。今天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下这篇文章,希望能分享给在未来的道路上努力前行的朋友,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一点同样的思考,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加顺畅。这里丝毫没有抨击普通式家庭教育的意思,我自己的父母也是普通人。只是,认清现状,解放思想,革新观念,方能切实地为自己的未来铺好路。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从小接受着不算系统也谈不上完善的教育。我们的很多主观思想和一些行为习惯可能都会或多或少的沿袭我们的父一辈。也许我现在还没有资格来谈论这些,因为我还没有一个令人羡慕的未来,也没有一个让人觉得很辉煌的现在。而即便有,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不过是无关痛痒。而我拥有的仅仅是这些年受益于革新观念、解放思想、追求真理、寻求进步而内心获得的一丝明晰和通透。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而这种差异就直接导致后来的差距。这种差异很大部分根源于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决定了我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以及我们的见识和视野,我们接受教育的方式。父母的思维方式、性格习惯也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绝大多数父辈都是很普通人。所谓言传身教,子不孝,父之过,不孝而不教。他们教会我们的似乎很多很多,但同时又很少很少。小的时候,父母教我们要有理想有抱负,少游戏,要听话,多看书,努力学习,要读大学,做成绩优秀的学生,做听话的孩子。这样的人在很多人眼里可能都是好孩子,而且自己似乎也会天真的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孩子。在他们父母眼中听话的孩子才有出息,学习好的孩子才有前途,他们始终不会意识到他们这种思想的弊端。按部就班,一如既往,似乎成为了我们的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

  合理的教育方式一定是良性的互动,绝不是硬塞或者强加。真正有效的教育,它带给我们的一定是能彰显我们身上的独特性和良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变迁的能力。良好的教育那应当要懂得如何去变通,了解社会的生存法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适合自己、学习的目的、生活的意义。他们没有真正教会我们为什么要有理想,为什么要读大学。当我们真正要读大学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专业适合自己,我们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的未来仅仅只是在我们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中进行选择,我们只能人云亦云选择所谓热门,所谓有用的专业。当我们真正明白什么是我们想要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再次选择的机会。这是普通家庭教育的缺陷带来的,也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而当初和我们面临同样选择的人他们已经在他们喜欢的领域成为了精英,而我们却在我们并不喜欢的领域“越陷越深”。

  你不走出去,你就永远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你不走出去,你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里的走出去是指思想能够走出去,当然脚步最好也能迈出去,不要固步自封。想一想自己是怎么在交朋友,有没有人脉意识,人不可能靠自己一个人而独立地去完成很多事情,当你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的时候,你是否很快能够找到对应能够解决问题的朋友,自己有几个能够在你未来发展、成长的路上拉你一把,在你前进的路上你能够替你思考给你更多有效思路的朋友。当我们真正成熟了,我们或许会明白,发生在你身上的很多东西对于别人来说几乎无关痛痒,当你真正成熟了,你或许就会认识到你现在所谓的自尊在别人眼里毫无价值,当你真正成熟了,你或许会知道什么叫“利益”文化。或许很多人都知道社会上有一种制度叫做“潜规则”,而且它俨然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你是不是还那么天真的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出人投地,有的话或许可以称之为不变的真理,当然真理也需要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而这个约束条件就是你需要去洞察的。这个时候你该醒悟了。当规则你弄明白了也就才有机会去触碰规则,才有机会去打擦边球,才有可能会获得进入体制内滚打的机会。

  从小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在不断地给我们建造了一堵墙,这堵墙随着我们的不断成长越来越高,最后将我们团团围住,我们可以出去,但是我们需要把这四周墙降低,不然攀不过去,或者深掘一道能让我们出去的口子,要跳出已有的思维束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其难?我们在围墙里面看到的是一片天空似乎也很广阔,可以沐浴雨露阳光,但是你却不知道自己的世界到底有多小。

  曾经我是一个高中读完不懂何为交际,打电话不知道怎么和同学去说话,和女同学说话低着头也会脸红,饭桌上面对哪怕是自己熟悉的人也只是一个人默默地低着头的人。那个时候内向、腼腆但是勤奋刻苦、勤俭节约,但是那个时候我却是被人称道的好孩子。而我的父母似乎也以为他们的儿子这样很优秀。现在回想起来更多的只是感慨!

  传统的家庭教育往往属于感恩式的教育,当然我们应该学会去感恩,只是如果我们能够跳出感恩带来的一种思想束缚那就更好了,这种感恩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也会抹杀很多人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自主意识。在这种缺陷的家庭教育下带来的性格方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终究有一天你会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以上说的这些仅仅只是为了简单的说一说普通家庭教育的反思。

  关于活着的意义

  我觉得生活就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圆,你可以努力去增加自己的半径,但是却很难去定位自己的圆心。

  要说活着的意义这个问题太宽泛,太抽象,也是一个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相对于现在,我只能说我不会仅仅只为努力追求一个所谓的结果,每一段过程带给我的体验和感受似乎更为重要,我希望最终我走的时候是抱着一颗宁静的心,一个圆满的句号。

  尽管很多人在别人看来似乎很优越,但是他们真正拥有选择的权利太少,也就是缺乏真正的自由。我现在的努力也只是为了自己能拥有这样的选择的权利。我渴望自由能够给我带来的一切。学习的目的不应该只在于知识本身,所学的专业仅仅只能作为我们作以谋生的一种手段,而不应该是目的。生活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重复,那也就太单调乏味,也凸显不出真正的一种存在感。我不会按大众的认同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我会坚持心灵的方向,选择内心从属且适合自己的标准。我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时间上可能是在重复,但是在实质上我不希望是简单的重复,我希望每一天都在成长,每一天都能有所沉淀,它积累的是我生命的厚度,也是我能做到的真正把昨天带到今天的法宝。我不渴望自己要成为谁,我只是想做好自己,把握现在,活出自我。

  很多因素可能会束缚住我们的思想,牵绊住我们的脚步,往往我们所坚持的并不是心灵的方向,而所谓的坚持说白了只是为了获得某种认同感。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会发现,其实自己往往活得并不快乐。对于我来说,我会选择以一颗豁达、随心、随性的心态对待生活。不盲从,不强求,不抱怨,珍惜生命里的每一段过程,感恩陪我走过的每一个人。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随笔家庭教育的影响》,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jiaoyusuibi/37801/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