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春秋美文网!

校长能力提升培训心得3篇

热门资讯 时间:2021-07-13

【www.cqwcsy.com--热门资讯】

培训指的是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一种方式。培训主要以技能传递为主,时间则侧重上岗前,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以及工作能力。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校长能力提升培训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校长能力提升培训心得1

  20xx年10月19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十x五第三期校长提高培训,令我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收获很大。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明确了使命。通过认真学习思考,我对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要求,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现代型校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做一名好校长,必须牢固树立和坚定执行科学的办学理念。我们常讲,办学理念是学校之魂,是立校之本。作为一名校长,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引领学校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健康发展。关于科学的办学理念,无论哪个校长都可以列举诸如"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办人民满意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应该说,当前校长们确实不缺少科学的办学理念,关键是牢固树立和坚定落实的问题。对此,当前一些学校存在的"两全、两开"执行不到位、老师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课业负担沉重、体罚和变相体罚等问题,就是有力的证明。这就说明,当前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我体会,要真正树立和落实好科学的办学理念,必须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校长必须勇于担责。客观地讲,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反对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所有的校长都非常清楚。之所以落实得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自己实施了素质教育,别人没有实施,真的吃亏了,对学生、对上级、对社会都没法交待,与其冒着风险搞探索,不如中规中矩走熟道。但这恰恰是引导科学办学理念的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对此,作为一校发展方向的领路人,校长必须坚定正确的办学理念和方向,勇于担责,积极探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另一方面要使科学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在自己牢固树立科学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校长还必须通过教育引导、组织实施、检查督促等方式,使科学的理念牢固植根于全体教师心中,落实到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之中,使其成为学校的一致行动。

  做一名好校长,必须不断增强推动工作的执行力。推动一项工作,决策是前提,执行是保证。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再好的决策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具体到学校,校长既是决策者,又是组织推动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要坚持身体力行。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对于学校开展的某一项工作,常常是学生看老师,老师看校长,校长督促得紧了,就抓一抓做一做;督促的松了,就得过且过,不管不顾。所以,在推动执行上,校长必须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工作亲历亲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师生们做出榜样。要严格目标责任。责任不清,任务不明,常常是落实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力执行,必须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每一项工作都层层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一名干部教师,并做到明确目标、明确标准、明确要求、明确时限、明确奖惩,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努力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件件工作有着落的责任氛围。同时,要建立健全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真正建立起从学校领导干部、到中层干部、到广大教师自上而下的责任传递链条,实现工作责任的无缝隙传递。要把握工作细节。在学校工作中,常常因细节注意不够而出现问题。这其中有教师抓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校长在组织推动工作之初,谋划不细、考虑不周,对细小问题强调不够等原因。对此,校长在谋划和推动工作时,必须养成细心细致、关注细节的习惯,以做任何工作都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

  以上是自己在本次学习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思考得还不够深、不够细。今后,我将结合自身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努力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学校管理之中,争做一名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要求的好校长。

  校长能力提升培训心得2

  11月6日,金寨50名校长,前往美丽的杭州参加为期10天的能力提升培训。通过所学、所看、所思、所悟,我用十个字来概括本次培训收获的办学经验,那就是“创新、熏陶、融合、研究、合作”。

  一、 创新管理模式,突破管理困境

  管理一所学校,校长总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生源质量差,教师积极性不够,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家校矛盾等等。突破如此多的困境,校长必须走一条不一样的路。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远。”追求精诚团结、讲究合作创新的时代,学校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个好的学校管理团队,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首先要组建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团队的每名成员既要各有司其职,也要相互关联,联结紧密。深井式的管理模式中,指令是直接下达的,层层传递,中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造成工作停滞,因而效率低下。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应该像一张编织的网,每个点都相互连接,即使有某个点脱落,也不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这就是一种创新的网状管理模式。

  比如:德育副校长负责本校德育工作,同时也可以是年级组或教研组或某班级负责人,他也要参与到相关团体的其它事务中。学校考核不光考核个人,更重要的是考核团队。这种考核机制既避免了两极分化,又调动了全体团队的积极性。那些资质较好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那些相对落后的教师,那些落后的教师也怕因为个人影响整个团队,因而必须策马扬鞭,奋起直追。这样,就能有效地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

  面临着师资不足或教师抱怨负担重的状况,学校需要充分调动学科团队的力量,一个章节或一课的内容由一位教师负责主备。然后学科团队研讨、交流,试教、修改,上课、再交流、再修改,找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差异,找学生询问课堂学习状况,从学生的视角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方案,再上课,形成资料上传到学校资源库。

  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课题。比如:学校有效团队建设,促进教师成长等等,开启研究型教师发展之路。课题研究能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探究问题的激情,重建个人的教育教学的格局,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二、 讲好一个故事,创建特色文化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影响另一个灵魂。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与教师的言传身教同样重要。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应该会说话,告诉孩子怎么做。

  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深挖学校或地方历史,讲述一段传奇,催人奋进;它融合了地方特色,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为之自豪,发自内心地想要发扬光大。哪怕学校建校短,没有故事,也要围绕学校发展愿景,创造一个故事,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比如:红色文化,足球文化,滑轮文化,音乐文化,民族舞文化等等。

  有文化的学校是富有温度的。她时时刻刻向师生、家长、来宾倾述属于自己的故事,彰显着自己的个性与温情。

  三、 施行家校共育,博采众家之长

  家访,是拉近家校的桥梁。每个孩子背后的家庭都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孩子原生家庭的生活史。掌握学情,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准,更重要的是家庭背景。教师要了解孩子姓名背后的故事和他们的成长经历,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家校共育的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个案或共案,不尽相同。目的都是建立家校共育机制,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可以融合家庭与学校各自的优势,开发教育资源。有些家长是某方面的“精英”,请他们进校园,上一堂不一样的课。比如:律师或警察,可以给孩子们现身说法讲讲法律课,普及法律知识;企业老总给孩子们讲讲创业的故事,激发他们创业的好奇心;理化教师开发一些家庭小实验,激发孩子们探究学习的欲望等等。家委会还可以承担起班级的阅读、跳绳、才艺表演等活动组织,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的氛围。

  四、 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开齐开足课程,可是,还有很多学校仍然把“分分分,学生命根;考考考,学校法宝”视为至理名言。老师高高在上,紧盯着成绩不放手;学生低眉顺眼,苦苦地进行题海战术。学校是冷冰冰的考试工厂,孩子们是毫无情感的考试机器。学校谋杀了孩子们的快乐,孩子们自从上了小学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没有活力的学校犹如一潭死水,没有朝气的学生无法承担未来的重任。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顺应孩子的天性,发掘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同时,非文字科目的教师,能够开展社团活动的课题研究。比如:社团活动有效性研究,如何挖掘孩子的运动潜能等等,探索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途径。

  每周,学校设置固定的社团日,也是教师们进行集体备课、集体研究的时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备好课才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真正落实集体研究方案,发扬团队精神,才能让团队出彩。教师们在团队活动的开展中,学会了合作共赢,他们在育人的过程中才能教会孩子如何去合作,如何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五、 寓德育于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立德树人不是一句空头口号,怎么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整合各种活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如:徒步旅行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合起来,那些身体素质差,无法坚持长途旅行的孩子,可以组成服务团队进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的内容丰富:捡垃圾(垃圾分类)、文明交通劝导、火车站导引咨询活动等等。班级组织活动缺乏经费怎么办?也可以开展活动筹集经费。如:孩子们可以从家里带来闲置东西到学校,在指定的摊位售卖,筹措资金。这不仅是一次社交能力的锻炼,也是一次财商教育,促进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六、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做有温度的教育

  一个孩子,对一所学校来说,可能是几千分之一;对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学校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可能面临着一个问题家庭,或一位问题教师。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还不够,还要有针对性的跟踪回访。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案例,也是教师进行问题研究的鲜活材料。学校要对每一个问题孩子制定一套修复方案,不歧视不放弃,科学合理有序地纠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真正让孩子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他们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并感恩自己遇到的好老师、好校长、好学校。激发他们爱的能力,做一个温暖的人。

  办好一所学校,核心在校长,关键在团队,中心是学生。学校要发展,需要管理创新,文化滋养,需要家校融合,团队合作。(余晓萍)

  校长能力提升培训心得3

  八月十五号,是菏泽市小学校长能力提升网络培训的第一天,当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观看视频学习时,却被专家的讲座深深吸引,听起来就忘记了时间,特别是陈虹老师的课,学到了许多心理方面的知识。

  陈虹老师是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开明出版社教育与心理学分社社长。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教师的职业压力源,教师心理亚健康的自我调适,并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压力应对措施和应用资源。详细讲述了教师积极心理的建设与发展。

  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更应及时了解每位教师的心理动态。做好他们的知心顾问,帮助他们排泄不良情绪,保持健康心态,积极投入到工作中。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努力做到:

  一、为教师的“减负”减压,从源头上消除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祸因。当前,教师负担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检查等一些工作,让教师们有时无暇顾及教学。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也给教师无形的压力。因此,唯有把教师负担减下来,把教师压力减下来,他们才能够轻装上阵,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

       二、要及时地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学校要创造条件,创建教师心理咨询师,建立教师心理状态检查和心理素质检测制度,准确了解和掌握全体教师的心理状态,及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里障碍,化解各种心理问题,同时要建立教师谈心制度,通过谈心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三、在平时的工作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师学会自我调适,教师不健康的心理,能否尽快见康复,取决于教师的自我调适和恢复能力。因此,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试,才是心理健康的根本之源。

本文来源:https://www.cqwcsy.com/news/71473/

推荐内容